毕竟,这些官员中绝大部分都是其他世家的,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弘文帝突然这样做的意思。
自然不可能给韩家机会。
不得不说,弘文帝这次真的是下了狠手。
等到韩家族长知道这件事后,立马就亲自去了户部,表示要追加捐献。
户部尚书并没有接下,而是上报给了陛下。
能做到尚书这个位子,都不是蠢蛋,弘文帝昨日让他今日早朝宣读捐献名单的时候,他就已经想到弘文帝的意思。
昨天那半天其实是弘文帝给韩家最后的机会,可惜韩家没有抓住。
现在事情都已经成了定局,你韩家这个时候才跑来,如此不情不愿何必呢?
“韩族长你且在这稍坐,容本官去禀报陛下。”
很快户部尚书就到了御书房禀报情况。
弘文帝头都没有抬。
“这个时候,想必爱卿早上所念的名单都已经传了出去,工部那边只怕已经开始制作功德碑。”
“如此时候,再改恐怕不方便。”
闻言,户部尚书立刻就明白了弘文帝的意思。
“到时老臣考虑不周了,那老臣就先告退了。”
弘文帝点了点头。
不多时,韩族长一脸阴沉的离开了户部,气啊。
这弘文帝当真是一点机会也不给。
想到自己捐献出的那些东西,结果非但没有博来好名声,还有可能会得到坏名声。
他胸口就憋着一股气,上不上下不下的实在难受。
不得不说,这工部的动作也很快,第二天中午,就将功德碑给立了起来。
再立碑的时候,京城的百姓奔走相告,纷纷聚集在皇宫大门边上。
“这韩家怎么才捐献这么点啊?”
“是啊,韩家这些年可谓是富得流油,怎么如此小家子气?”
有人一开口,立马就引来不少人的议论。
韩家这些年蹦跶得可很凶,各种嚣张,张狂,炫富的骚操作不断。
“就这样小家子气的家族,还妄图取代董家成为第一世家?”
“真是可笑。”
“可不是吗?我可是听说这次捐献还是董家最先开口。”
“这等觉悟,就绝对不是韩家之流能比的。”
“那还用说吗?董家传承了多少年?韩家才多少年?说句不好听的,韩家就是典型的暴发户而已。”
“就是,要不是当初东洲建国之初情况困难,韩家又如何能掌握那么多盐业生意?”
“拿了这么多东西,赚着咱们百姓的钱,现在百姓有困难了,居然如此小家子气。”
“没了咱们百姓,他韩家的生意如何做?”
“对,这种只进不出的玩意,实在太恶心了。”
“尤其他们家的盐也就一般般,还卖那么贵,同雪花盐比起来差远了。”
人们是越议论越是贬低韩家。
到最后,不少人都开始讨伐韩家,这些年做生意心黑。
他们家的盐品质那么低,还卖那么贵,人家雪花盐品质一流,才只卖了不到他们家一半的价格。
这典型就是韩家贪心,霸占着盐业市场,坑百姓呢。
一时间,京城民众开始纷纷对韩家展开口诛笔伐。
还纷纷拉出其他家族做对比,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越来越多韩家的错处都被拎了出来,一时间韩家的名声跌落迅速。
得到这个消息的韩家族长,直接一口气没提上来,晕倒过去。
泥马啊,自己也捐了二十万石粮食,还有五万白银啊。
虽然不是第一,那也好歹是第四啊,再他下面还有一百多号呢。
凭什么骂他韩家?那一百多号更差的居然还得到了夸奖,这特么叫什么事啊?
过分,实在太过分了。
对于韩家众人的不忿,外面可没有人去管。
在有心人的舆论引导下,韩家这个第四,还不如功德碑上最后一名那个捐献几百石的小商人。
用一句通俗的话说。
你有一百块,能捐出九十九块,那绝对比那些拥有上百万,却只捐一万的人,要更加让人动容。
当然,这一切都是有心人再引导的结果。
其实真要说起来,这捐献不管过少,都是只得敬重的,毕竟是做出了贡献的,十万石爱心,一文钱难道就不是了吗?
只不过是有人要收拾韩家而已,故而,韩家哪怕是第四,都是错。
“小姐,这韩家真是可怜啊。”
秋雨笑呵呵的说道。
“这不叫可怜,应该是憋屈。”
秋霜也是笑眯眯的开口。
“对对对,典型的赔了夫人又折兵。”
对于她们的话,陆杳杳笑了笑道;“这才只是开始,看着吧,后面还有韩家受的。”
现在的舆论才刚刚开始而已,等到传出京城,传遍全国,韩家会更加困难。
不得不说,弘文帝这一手断了韩家机会,再引导舆论的手段当真是绝啊。
......
“韩家要倒大霉了。”
董相也在府上同夫人聊着这件事。
“怎么会这样呢?韩家也捐得不少啊,怎么就没有一个人为他们说话呢?”
董夫人实在有些看不明白这次的事。
“那怪谁?只怪他们过去太高调,站得太高,却拿不出匹配的魄力来。”
“不是第一就是错,哪怕是第二,那结果都会跟现在一样。”
“为什么?”
董相神秘的一笑,压低声音道;“因为有人看不惯他们,这才只是开始,看着吧,后面韩家的日子会越来越难过。”
......
“老爷,您真是英明,要不是突然决定追加,只怕现在韩家的处境就会变成咱们了。”
罗家作为功德碑上第一位,这一次可是赚足了好名声。
“韩家还嫩了点。”
“对对对,不过老爷,这次陛下这一手玩得,当真是够狠的啊,也不知道他怎么能想出这样厉害的计策。”
闻言,罗善平双眼微微一眯,这一次的阳谋确实非常精妙。
但是他却有一种感觉,这次的计谋不是出自弘文帝之手。
要知道过去的十年,东洲也不是一帆风顺,过去朝廷缺粮,都是弘文帝放下身段求着世家借粮。
他真要是有如此手段,那会放下身段?
而且这一次的计策,跟弘文帝的性格非常不一样。
所以,他觉得这个计策绝对不是弘文帝想出来的,而是有人给他支招。
只是具体是谁,他还想不到。
“去准备马车,我要去董相府上一趟。”
(。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