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升道:“方才的巨响是发生了爆炸,就在城西集市。”
这倒是令方晏如未曾预料到的:“可有百姓伤亡?”
卢升点头道:“二死五伤。还有数人是轻伤,生命安全暂时无碍。”
方晏如严肃道:“集市好端端的,怎么会发生爆炸?”
卢升叹气道:“方才我收到消息,便急匆匆过来了,具体原因还不知。这事情可不是小事,既然死了人,此事定会传到官家耳中,只怕明日上朝又是一番提心吊胆。所以我便先过来,与方府尹一同商量商量,也好拿个主意,先想想明日上朝如何向官家答复吧。”
有衙役端了茶水来,卢升接过,只揭了盖子略闻了闻,便盖上盖子放在一边。看着方晏如什么也说不出来的模样,语气突然阴阳怪气起来:“怎么,方府尹还未得到消息吗?我可记得,上一任程府尹对于汴京城中消息的掌握可不是这个速度啊……难道是方府尹的手下未尽全力相助吗?”
方晏如正要开口,瞥见林遥之走进来,似乎要说什么,看见坐在一边的卢升,却又犹豫着没说,一脸为难的样子。
方晏如也不生气,只是淡淡道:“无妨,你直接说吧。都指挥使卢公同为官家尽力,位高权重,也没有什么听不得的。”
卢升坐在一旁却被噎了一下。自己官居二品,放眼整个大宋也可以说是高官大老爷,可面前这个年纪轻轻而立之年的小子坐的却是从一品的位置!官位比自己高不说,竖子年幼,还如此暗讽自己,自己这六十多岁的面子可是下不来台!
林遥之道:“汴京城西集市发生爆炸,其因乃明火遇上集市中的一家面粉摊铺产生爆炸,摊主已经死亡,并误炸死一名行人,二死五伤。伤者皆已送往医治,开封府也派了衙役守着,若是有情况便立即回报。”
方晏如捂着额头道:“本官知道了,去备轿吧,一刻后启程。”
林遥之故意不明白道:“大人您这是……”
方晏如道:“去城西集市看看情况。”
林遥之自去准备,方晏如端茶对卢升笑道:“身为父母官,不得不如此。如今卢公也亲眼看见了,公务繁忙,招待不周,还请卢公见谅。”
卢升站起来冷哼一声:“府尹忙着吧,告辞!”
·
汴京城东,青鱼街。
不知为何,今日生意与前几日相比差得很,沈于归与乔三娘子两人在店中坐了大半日,都没什么人来吃馄饨。一日三种口味的馄饨加豆腐脑都卖不出去,两人也难得地坐在桌旁闲聊来打发时间。
乔三娘子望着外面的天色,突然道:“于归,今日我煮元子给你吃好不好?”
沈于归疑惑道:“什么元子?”
乔三娘子笑着将沈于归叫进厨房:“我做的时候你便知道了。”
乔三娘子进了厨房,起锅烧水,分了两口锅,分别倒入红豆与绿豆,大火烧开后转成小火慢熬。起初还只是开水冒着泡泡,慢慢的,水越煮越少,锅里的液体也越来越浓稠,不一会儿,红豆和绿豆便自动脱了皮翻了沙。乔三娘子加入多多的砂糖,等到砂糖完全化开,乔三娘子熄了火,将这两锅豆沙盛起来放到一边备用。
乔三娘子指着这两碗豆沙道:“这是熬的沙团,很好吃的,要不要试试看?”
沈于归点点头,乔三娘子拿来一个小匙,沈于归舀了一匙,味道甜甜的。这甜沙团不知为何,像有一股魔力一般,能瞬间治愈人的犹豫心情,沈于归只吃了一小口,心情便好起来。
难怪别人说甜食拥有治愈能力,今日一试,果然不错!
在等待沙团放凉的时候,乔三娘子又拖出装着生糯米粉的布袋子,将生糯米粉倒入一个大碗中,用手将尚有余热的沙团捏成一个个乒乓球大小,再裹上生糯米粉,便放在一边,看样子大约一个“元子”便做好了。
沈于归有些疑惑,这豆沙馅子煮得这么好,却拿来裹生糯米粉?而且这与自己所想的元子也不太一样啊,元子不应该是用肉做的吗?
乔三娘子手脚动作快,不一会儿便裹好了一碗。又另起锅烧了水,等到水煮得滚沸的时候将这一碗元子一口气都倒了进去,盖上锅盖,接着等待。
这一系列的操作沈于归有些眼熟,这不就是现代的汤圆嘛!只是……自己做汤圆是要揉面来包馅儿的,乔三娘子这一裹……能好吃吗?
正想着,锅盖揭开,一个个圆球可爱地浮上水面来,在水上乱动。乔三娘子将这些圆球盛起来,盛作两碗,分了一碗给沈于归:“赤豆与绿豆包在里面,如今已经看不出来哪个是赤豆,哪个是绿豆的了。”
沈于归接过热腾腾的碗道:“多谢姊姊,赤豆绿豆我都不忌口。”
乔三娘子催促道:“快吃吧,一会儿该凉了!”
沈于归咬下一口,本来是想直接一口吞下一整个的,无奈这元子有些大,一口吃不下,于是只是咬了一口。这一个是赤豆馅的,外层裹上的生糯米粉被煮成一层薄薄的皮,咬破之后,里面的沙团立马流出来,令人无比满足。
皮薄馅多的元子,赤豆的香味与砂糖的甜味混合,迅速占满整个口腔。乔三娘子熬沙团的时间比较长,熬出来的沙团十分浓郁,才嚼几口便顺着喉咙流向胃里,温暖充斥整个喉咙与胸腔。
又吃了一个赤豆的元子,第三个是绿豆的。绿豆与赤豆除了味道不同,那种感觉是一样的。沈于归很快就吃完了一碗,里面的馅儿太浓,吃着有些腻,沈于归又喝了几口汤压一压,这才舒服了。
乔三娘子笑眯眯道:“怎么样,于归,好吃吧?”
沈于归点头,乔三娘子道:“这是汴京城里的一种小吃,因其样子圆圆滚滚,有人给它取名叫做‘圆子’,也有人叫‘元子’的。但是我看每次煮熟的时候它都会浮上汤面,挺可爱的,我一般叫它‘浮元子’,听起来喜庆!”
沈于归道:“乔三姊姊,你说巧不巧,我也会做这元子,只是方法上与你有些许不同。”
沈于归将放在一边的生糯米粉拿过来,也倒了一碗,方才吃了元子,身上感觉暖呼呼的,干起活来也有劲儿多了。沈于归将适量的生糯米粉加入清水揉成光滑的面团,然后静置让面团饧发一会儿。
饧发好后将面团搓成长条,又揪成一个一个的小面团,分别将这些小面团依次擀薄,装上方才的沙团做馅儿,将沙团包入外皮中,再搓光滑,一个个小小的元子便做好了。
依旧是烧了水,将小元子丢进水里煮开。乔三娘子吃了一个,赞叹道:“原来一种元子还有不同的做法,你做出来的元子外皮虽比我的厚些,可口感更好,外皮与内馅分配得刚刚好。我做出来的元子吃着极容易腻,你的便不会!且这元子一个小小的,倒也美观精致!不如以后馄饨铺子里也做了这小元子出来卖,可好?”
沈于归想了想,道:“我做出来的元子小些,但也得像个好听些的名字才好,若是叫小元子,难免没有新意,名字也不好听。不如,就叫‘元宵’可好?”
乔三娘子笑道:“妹妹是读过书的,我文化不高,哪里知道这字好不好,只不过听着好听,也凑个趣儿罢了。妹妹想出来的,定是极好听的名字!”
沈于归笑着收拾:“乔三姊姊说话妹妹就是爱听!这生糯米粉怎么用完了……乔三姊姊,你先看着店里,我去买些生糯米粉,去去就回!”
乔三娘子应道:“在外边儿记得小心些!”
“知道了!”
·
沈于归顺着记忆来到城西的集市,刚走到坊门口便已觉得不对劲了。
怎么今日的集市如此冷清?
沈于归往集市里走,准备去找阿和的摊铺,却听见周围人道:
“今晨那起爆炸,没了两个人呢!”
“哎哟,我听说了,上午咱们开封府的府尹都亲自来了,这事儿能不大吗!”
“本来就是过年的时候,出了这样的事,官家估计得严惩吧……”
“诶,早上是怎么就发生爆炸的呢?”
“嗬,听说是一个面粉摊铺前起了明火,再遇上那些粉面,可不就炸了么!”
“那摊主没事吧?”
“哎哟,就在他摊子那儿炸的,能没事儿吗?听说,官府赶到的时候尸体都四分五裂的,形容真是惨呐……”
“是哪家面粉摊铺子啊,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在这儿除了阿和家还有哪家面粉铺子?真是老天不长眼,阿和这样好的人,没了爹娘,只与一个妹妹相依为命。人又和善,又良顺,大家都照顾他家生意,如今……唉,真是可惜,还留下一个妹妹,也不知该怎么办……”
沈于归听到这里,脚步顿住了。
说着闲话的两人逐渐走远,后面说了什么,沈于归一个字也没听到。
沈于归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竟然是阿和哥家?!
这倒是令方晏如未曾预料到的:“可有百姓伤亡?”
卢升点头道:“二死五伤。还有数人是轻伤,生命安全暂时无碍。”
方晏如严肃道:“集市好端端的,怎么会发生爆炸?”
卢升叹气道:“方才我收到消息,便急匆匆过来了,具体原因还不知。这事情可不是小事,既然死了人,此事定会传到官家耳中,只怕明日上朝又是一番提心吊胆。所以我便先过来,与方府尹一同商量商量,也好拿个主意,先想想明日上朝如何向官家答复吧。”
有衙役端了茶水来,卢升接过,只揭了盖子略闻了闻,便盖上盖子放在一边。看着方晏如什么也说不出来的模样,语气突然阴阳怪气起来:“怎么,方府尹还未得到消息吗?我可记得,上一任程府尹对于汴京城中消息的掌握可不是这个速度啊……难道是方府尹的手下未尽全力相助吗?”
方晏如正要开口,瞥见林遥之走进来,似乎要说什么,看见坐在一边的卢升,却又犹豫着没说,一脸为难的样子。
方晏如也不生气,只是淡淡道:“无妨,你直接说吧。都指挥使卢公同为官家尽力,位高权重,也没有什么听不得的。”
卢升坐在一旁却被噎了一下。自己官居二品,放眼整个大宋也可以说是高官大老爷,可面前这个年纪轻轻而立之年的小子坐的却是从一品的位置!官位比自己高不说,竖子年幼,还如此暗讽自己,自己这六十多岁的面子可是下不来台!
林遥之道:“汴京城西集市发生爆炸,其因乃明火遇上集市中的一家面粉摊铺产生爆炸,摊主已经死亡,并误炸死一名行人,二死五伤。伤者皆已送往医治,开封府也派了衙役守着,若是有情况便立即回报。”
方晏如捂着额头道:“本官知道了,去备轿吧,一刻后启程。”
林遥之故意不明白道:“大人您这是……”
方晏如道:“去城西集市看看情况。”
林遥之自去准备,方晏如端茶对卢升笑道:“身为父母官,不得不如此。如今卢公也亲眼看见了,公务繁忙,招待不周,还请卢公见谅。”
卢升站起来冷哼一声:“府尹忙着吧,告辞!”
·
汴京城东,青鱼街。
不知为何,今日生意与前几日相比差得很,沈于归与乔三娘子两人在店中坐了大半日,都没什么人来吃馄饨。一日三种口味的馄饨加豆腐脑都卖不出去,两人也难得地坐在桌旁闲聊来打发时间。
乔三娘子望着外面的天色,突然道:“于归,今日我煮元子给你吃好不好?”
沈于归疑惑道:“什么元子?”
乔三娘子笑着将沈于归叫进厨房:“我做的时候你便知道了。”
乔三娘子进了厨房,起锅烧水,分了两口锅,分别倒入红豆与绿豆,大火烧开后转成小火慢熬。起初还只是开水冒着泡泡,慢慢的,水越煮越少,锅里的液体也越来越浓稠,不一会儿,红豆和绿豆便自动脱了皮翻了沙。乔三娘子加入多多的砂糖,等到砂糖完全化开,乔三娘子熄了火,将这两锅豆沙盛起来放到一边备用。
乔三娘子指着这两碗豆沙道:“这是熬的沙团,很好吃的,要不要试试看?”
沈于归点点头,乔三娘子拿来一个小匙,沈于归舀了一匙,味道甜甜的。这甜沙团不知为何,像有一股魔力一般,能瞬间治愈人的犹豫心情,沈于归只吃了一小口,心情便好起来。
难怪别人说甜食拥有治愈能力,今日一试,果然不错!
在等待沙团放凉的时候,乔三娘子又拖出装着生糯米粉的布袋子,将生糯米粉倒入一个大碗中,用手将尚有余热的沙团捏成一个个乒乓球大小,再裹上生糯米粉,便放在一边,看样子大约一个“元子”便做好了。
沈于归有些疑惑,这豆沙馅子煮得这么好,却拿来裹生糯米粉?而且这与自己所想的元子也不太一样啊,元子不应该是用肉做的吗?
乔三娘子手脚动作快,不一会儿便裹好了一碗。又另起锅烧了水,等到水煮得滚沸的时候将这一碗元子一口气都倒了进去,盖上锅盖,接着等待。
这一系列的操作沈于归有些眼熟,这不就是现代的汤圆嘛!只是……自己做汤圆是要揉面来包馅儿的,乔三娘子这一裹……能好吃吗?
正想着,锅盖揭开,一个个圆球可爱地浮上水面来,在水上乱动。乔三娘子将这些圆球盛起来,盛作两碗,分了一碗给沈于归:“赤豆与绿豆包在里面,如今已经看不出来哪个是赤豆,哪个是绿豆的了。”
沈于归接过热腾腾的碗道:“多谢姊姊,赤豆绿豆我都不忌口。”
乔三娘子催促道:“快吃吧,一会儿该凉了!”
沈于归咬下一口,本来是想直接一口吞下一整个的,无奈这元子有些大,一口吃不下,于是只是咬了一口。这一个是赤豆馅的,外层裹上的生糯米粉被煮成一层薄薄的皮,咬破之后,里面的沙团立马流出来,令人无比满足。
皮薄馅多的元子,赤豆的香味与砂糖的甜味混合,迅速占满整个口腔。乔三娘子熬沙团的时间比较长,熬出来的沙团十分浓郁,才嚼几口便顺着喉咙流向胃里,温暖充斥整个喉咙与胸腔。
又吃了一个赤豆的元子,第三个是绿豆的。绿豆与赤豆除了味道不同,那种感觉是一样的。沈于归很快就吃完了一碗,里面的馅儿太浓,吃着有些腻,沈于归又喝了几口汤压一压,这才舒服了。
乔三娘子笑眯眯道:“怎么样,于归,好吃吧?”
沈于归点头,乔三娘子道:“这是汴京城里的一种小吃,因其样子圆圆滚滚,有人给它取名叫做‘圆子’,也有人叫‘元子’的。但是我看每次煮熟的时候它都会浮上汤面,挺可爱的,我一般叫它‘浮元子’,听起来喜庆!”
沈于归道:“乔三姊姊,你说巧不巧,我也会做这元子,只是方法上与你有些许不同。”
沈于归将放在一边的生糯米粉拿过来,也倒了一碗,方才吃了元子,身上感觉暖呼呼的,干起活来也有劲儿多了。沈于归将适量的生糯米粉加入清水揉成光滑的面团,然后静置让面团饧发一会儿。
饧发好后将面团搓成长条,又揪成一个一个的小面团,分别将这些小面团依次擀薄,装上方才的沙团做馅儿,将沙团包入外皮中,再搓光滑,一个个小小的元子便做好了。
依旧是烧了水,将小元子丢进水里煮开。乔三娘子吃了一个,赞叹道:“原来一种元子还有不同的做法,你做出来的元子外皮虽比我的厚些,可口感更好,外皮与内馅分配得刚刚好。我做出来的元子吃着极容易腻,你的便不会!且这元子一个小小的,倒也美观精致!不如以后馄饨铺子里也做了这小元子出来卖,可好?”
沈于归想了想,道:“我做出来的元子小些,但也得像个好听些的名字才好,若是叫小元子,难免没有新意,名字也不好听。不如,就叫‘元宵’可好?”
乔三娘子笑道:“妹妹是读过书的,我文化不高,哪里知道这字好不好,只不过听着好听,也凑个趣儿罢了。妹妹想出来的,定是极好听的名字!”
沈于归笑着收拾:“乔三姊姊说话妹妹就是爱听!这生糯米粉怎么用完了……乔三姊姊,你先看着店里,我去买些生糯米粉,去去就回!”
乔三娘子应道:“在外边儿记得小心些!”
“知道了!”
·
沈于归顺着记忆来到城西的集市,刚走到坊门口便已觉得不对劲了。
怎么今日的集市如此冷清?
沈于归往集市里走,准备去找阿和的摊铺,却听见周围人道:
“今晨那起爆炸,没了两个人呢!”
“哎哟,我听说了,上午咱们开封府的府尹都亲自来了,这事儿能不大吗!”
“本来就是过年的时候,出了这样的事,官家估计得严惩吧……”
“诶,早上是怎么就发生爆炸的呢?”
“嗬,听说是一个面粉摊铺前起了明火,再遇上那些粉面,可不就炸了么!”
“那摊主没事吧?”
“哎哟,就在他摊子那儿炸的,能没事儿吗?听说,官府赶到的时候尸体都四分五裂的,形容真是惨呐……”
“是哪家面粉摊铺子啊,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在这儿除了阿和家还有哪家面粉铺子?真是老天不长眼,阿和这样好的人,没了爹娘,只与一个妹妹相依为命。人又和善,又良顺,大家都照顾他家生意,如今……唉,真是可惜,还留下一个妹妹,也不知该怎么办……”
沈于归听到这里,脚步顿住了。
说着闲话的两人逐渐走远,后面说了什么,沈于归一个字也没听到。
沈于归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竟然是阿和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