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穿越农妇有灵泉 小说
第51章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穿越农妇有灵泉 小说-穿越之灵泉小农女-一本书
穿越之灵泉小农女
作者:巧克力棒棒糖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唐老太太嘴角嘴角扯出一丝笑意,对王氏说:“也不是什么见不得光的买卖,就是烙饼拿去县里卖罢了,县里酒楼可是正在大力收购呢,你有在这说闲话的功夫,倒不如赶紧回家烙上几张饼,去酒楼问问他们收不收。”
这王氏可真是心眼小的,这群人里属她闹腾得最欢了。
今天她要是不打听到点有用的消息看来是不会走了。
这不过,她烙出的饼酒楼收不收,那就说不准了。
王氏一听,还有这等好事?唐家老太婆就这么直接把这件告诉她了?
不行不行,她得赶紧回去烙饼才行,说不准到时候挣得比唐家都多!
“……我、我家里还有点儿事,先回去了!”王氏说完就挤开看热闹的人群匆匆回家了。
那些也想着趁机赚些银钱的人,也都脚底抹油溜了。
一会儿功夫,唐家院子里又恢复了清净。
只有李氏,看着那些人愤愤不平地说:“一群势利眼!我看是掉钱眼子里了吧,”接着来到唐老太太面前说,“婶子,您也别跟他们生气,省得气坏了身子。”
唐老太太对着李氏露出抹真心实意的笑:“没事儿,我心大着呢,不会因为她们生气的。”
李氏说:“行,那我也回去了,要是她们还来找事儿,您就告诉我一声儿,看我不骂死那群不要脸的。”
唐老太太拍拍她的手:“行,你家那小子离了人也不行,你赶紧回去吧,我们家没事儿。”
李氏的儿子赵晓宁才三岁,跟他家明玉一般大,这么小的孩子长时间离了人也不行,不安全。
李氏肯定是听人说了什么,这才撇下孩子匆忙赶过来替他们家说话。
这份情意就值得他们唐家好好珍惜。
见那些人应该不会再来闹事了,李氏也放下了心,匆匆往家赶了,毕竟孩子一个人在家,她确实有些放心不下。
李氏走后,唐老太太领着唐施回屋了,徐氏也回了厨房。
一进厨房,赵氏就关切地问:“大嫂,她们都走了?”
刚才大嫂跟王氏在院子吵闹,他们在厨房听得一清二楚,奈何她和周氏一个得擀饼,一个得烧火烙饼,根本无法抽身出去帮忙。
倒是唐二郎和唐三郎想出去帮忙,但是被唐大郎拉住了。
一方面,他觉得女人之间吵架,男人凑上去会被人背后指指点点,另一方面,他完全相信自己媳妇儿那张嘴,绝对吃不了亏。
于是,厨房里忙活的人只能是伸长了耳朵,生怕自己漏掉了什么话。
眼下徐氏回来了,想必那些人也都散了。
徐氏洗了手,用毛巾擦干,继续擀起饼来,用了十成十的里力道,这完全就是把面当成王氏撒气了。
其他人见了,也都聪明地选择沉默不言。
……
到了傍晚,村里的闲言碎语越传越厉害了,唐三郎送饼回来的路上,就遇上好几拨人对着他指指点点,嘴里小声嘟囔着,就隔着几米远,那几句闲话就传到了唐三郎的耳朵里。
他也不搭理,兀自赶着牛车回家了。
回家后把牛拴好,他立刻去找唐老太太了。
“娘,我听着村里好像有人知道咱家卖红菇的事儿了!”
唐三郎要急死了,这件事儿怎么会被别人知道了呢?
“知道又能怎么样?你忘了,咱家已经把那块山地买下来了,他们知道了也不能去采,否则咱家就去报官。”唐老太太不疾不徐地说。
唐三郎一拍脑门:“是啊,我怎么把这事儿给忘了?那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我先回去了啊,娘。”
说完如释重负地走了。
唐老太太却完全没有唐三郎那么轻松。
虽说他们家是把山地买下来了,但是……他们家的生意同时也被人知道了。
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尤其是村里那些眼红她家赚了钱的,肯定会想方设法从她家打听点什么。
稍微有点良心的,或许也就是一时眼热,那些丧了天良的,还不知道能干出什么事儿来。
想到这里,唐老太太眸中一寒。
尤其是把她家卖饼、卖红菇的事儿泄露出去的人,最应该仔细防着。
“施施,你奶奶在家吗?”屋外突然传来了一道苍老的声音,打断了唐老太太的思绪。
“奶奶,赵奶奶来找你啦!”
下一刻,唐施脆生生的声音就传来了。
“来啦来啦。”唐老太太边应边往外走。
赵婆子见唐老太太出来了,飞快地冲到她身边紧紧抓住了她的手:“大妹子,你们家做生意的事儿,我可是一个字儿也没往外说啊!”
唐老太太点点头:“赵姐,我知道不是不是你说的,你不是那种说人闲话的性子。”
那天做牛车回来的时候,方婆子可是也在呢,而且她受了惊吓,或许说了很多不该说的。
这方婆子就是个唯恐天下不乱的性子,这消息八成是她散播出去的。
“那就好、那就好,我的为人大家都很清楚,就不是爱搬弄是非的性子,我这也是停了消息以后急昏了,生怕你再误会了,影响了我们两家的关系……”
赵婆子是个聪明的,知道唐家赚了钱也没到处宣扬,而是想跟唐家交好,这样说不定唐家还能对她拉一把手。
像方婆子那样到处说这件事的,绝对是失了智,也不知道这样做对她有什么好处。
是的,赵婆子很确定这件事就是方婆子说出去的,那天在牛车上,听方婆子嫉妒的语气她就猜到了几分。
唐老太太笑着拍拍她的手:“我也还没老糊涂呢,知道这件事不是你说的,放心吧啊,咱两家的关系好着呢。”
两人心照不宣地笑了。
赵婆子也放了心,又跟唐老太太说了几句恭维话就回家了。
这王氏可真是心眼小的,这群人里属她闹腾得最欢了。
今天她要是不打听到点有用的消息看来是不会走了。
这不过,她烙出的饼酒楼收不收,那就说不准了。
王氏一听,还有这等好事?唐家老太婆就这么直接把这件告诉她了?
不行不行,她得赶紧回去烙饼才行,说不准到时候挣得比唐家都多!
“……我、我家里还有点儿事,先回去了!”王氏说完就挤开看热闹的人群匆匆回家了。
那些也想着趁机赚些银钱的人,也都脚底抹油溜了。
一会儿功夫,唐家院子里又恢复了清净。
只有李氏,看着那些人愤愤不平地说:“一群势利眼!我看是掉钱眼子里了吧,”接着来到唐老太太面前说,“婶子,您也别跟他们生气,省得气坏了身子。”
唐老太太对着李氏露出抹真心实意的笑:“没事儿,我心大着呢,不会因为她们生气的。”
李氏说:“行,那我也回去了,要是她们还来找事儿,您就告诉我一声儿,看我不骂死那群不要脸的。”
唐老太太拍拍她的手:“行,你家那小子离了人也不行,你赶紧回去吧,我们家没事儿。”
李氏的儿子赵晓宁才三岁,跟他家明玉一般大,这么小的孩子长时间离了人也不行,不安全。
李氏肯定是听人说了什么,这才撇下孩子匆忙赶过来替他们家说话。
这份情意就值得他们唐家好好珍惜。
见那些人应该不会再来闹事了,李氏也放下了心,匆匆往家赶了,毕竟孩子一个人在家,她确实有些放心不下。
李氏走后,唐老太太领着唐施回屋了,徐氏也回了厨房。
一进厨房,赵氏就关切地问:“大嫂,她们都走了?”
刚才大嫂跟王氏在院子吵闹,他们在厨房听得一清二楚,奈何她和周氏一个得擀饼,一个得烧火烙饼,根本无法抽身出去帮忙。
倒是唐二郎和唐三郎想出去帮忙,但是被唐大郎拉住了。
一方面,他觉得女人之间吵架,男人凑上去会被人背后指指点点,另一方面,他完全相信自己媳妇儿那张嘴,绝对吃不了亏。
于是,厨房里忙活的人只能是伸长了耳朵,生怕自己漏掉了什么话。
眼下徐氏回来了,想必那些人也都散了。
徐氏洗了手,用毛巾擦干,继续擀起饼来,用了十成十的里力道,这完全就是把面当成王氏撒气了。
其他人见了,也都聪明地选择沉默不言。
……
到了傍晚,村里的闲言碎语越传越厉害了,唐三郎送饼回来的路上,就遇上好几拨人对着他指指点点,嘴里小声嘟囔着,就隔着几米远,那几句闲话就传到了唐三郎的耳朵里。
他也不搭理,兀自赶着牛车回家了。
回家后把牛拴好,他立刻去找唐老太太了。
“娘,我听着村里好像有人知道咱家卖红菇的事儿了!”
唐三郎要急死了,这件事儿怎么会被别人知道了呢?
“知道又能怎么样?你忘了,咱家已经把那块山地买下来了,他们知道了也不能去采,否则咱家就去报官。”唐老太太不疾不徐地说。
唐三郎一拍脑门:“是啊,我怎么把这事儿给忘了?那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我先回去了啊,娘。”
说完如释重负地走了。
唐老太太却完全没有唐三郎那么轻松。
虽说他们家是把山地买下来了,但是……他们家的生意同时也被人知道了。
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尤其是村里那些眼红她家赚了钱的,肯定会想方设法从她家打听点什么。
稍微有点良心的,或许也就是一时眼热,那些丧了天良的,还不知道能干出什么事儿来。
想到这里,唐老太太眸中一寒。
尤其是把她家卖饼、卖红菇的事儿泄露出去的人,最应该仔细防着。
“施施,你奶奶在家吗?”屋外突然传来了一道苍老的声音,打断了唐老太太的思绪。
“奶奶,赵奶奶来找你啦!”
下一刻,唐施脆生生的声音就传来了。
“来啦来啦。”唐老太太边应边往外走。
赵婆子见唐老太太出来了,飞快地冲到她身边紧紧抓住了她的手:“大妹子,你们家做生意的事儿,我可是一个字儿也没往外说啊!”
唐老太太点点头:“赵姐,我知道不是不是你说的,你不是那种说人闲话的性子。”
那天做牛车回来的时候,方婆子可是也在呢,而且她受了惊吓,或许说了很多不该说的。
这方婆子就是个唯恐天下不乱的性子,这消息八成是她散播出去的。
“那就好、那就好,我的为人大家都很清楚,就不是爱搬弄是非的性子,我这也是停了消息以后急昏了,生怕你再误会了,影响了我们两家的关系……”
赵婆子是个聪明的,知道唐家赚了钱也没到处宣扬,而是想跟唐家交好,这样说不定唐家还能对她拉一把手。
像方婆子那样到处说这件事的,绝对是失了智,也不知道这样做对她有什么好处。
是的,赵婆子很确定这件事就是方婆子说出去的,那天在牛车上,听方婆子嫉妒的语气她就猜到了几分。
唐老太太笑着拍拍她的手:“我也还没老糊涂呢,知道这件事不是你说的,放心吧啊,咱两家的关系好着呢。”
两人心照不宣地笑了。
赵婆子也放了心,又跟唐老太太说了几句恭维话就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