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三战时期的圣诞故事(一)
一九四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
这是一座位于美国东北部的小城市,地处纽约和费城之间,是一座别具特色的乡村都市。小城位于新泽西州西南的特拉华平原,东濒卡内基湖,西临特拉华河。普林斯顿的景色幽雅,四周绿树成荫、绿草丛丛,清澈的河水环绕着小城静静流淌,城内还有著名的普林斯顿大学和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洋溢着一种掩藏在浓浓的文化氛围笼罩下的贵族气息,从近代开始就是美国上层人士青睐的居住地。
相比于几乎要变成人间炼狱的欧亚大6,虽然美国早已在战争中渡过了五个年头,但总体而言,这个被两片大洋所保护的新世界,无疑还是远离旧世界战火的。尽管美国平民也开始为市场上的物资匮乏而怨声载道,但在聚居着大批名流富豪和特权人士的普林斯顿,各种琳琅满目的日用商品依然像战前一样供应充足。
普林斯顿的梅塞街112号,是一栋二层小楼,进院门后到房门是条小道,两边是修剪整齐的灌木。进房门朝左,靠近玉米杆装饰的墙壁是木质楼梯。上楼后就是书房,四面全是书架,房门正前方是俯瞰花园的大窗户,右面是通向阳台和卧室的门,还有法拉第和麦克斯韦的肖像。大窗户前摆着一张长方形大桌,旁边是放烟斗的小茶几,上面还有一个澳大利亚土著的飞去来器,门旁放着圆桌和沙。
乍一看,这似乎只是一间很普通的美国上流社会学者教授的宅邸,在学术氛围浓厚的普林斯顿显得平凡无奇。但是,只要提起这座房子的主人,所有人就都会如雷贯耳,肃然起敬。
——他就是量子科学界的泰斗,相对论和质能方程的提出者,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这一年,距离爱因斯坦因为犹太人血统出身,被激进的纳粹分子赶出德国,被迫携太太罗爱莎、秘书迈耶尔等人移民美国,在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任职,已经过去了整整十三个年头。
此时,爱因斯坦正坐在书房里一张最新添置的单人沙上,一边准备着送给朋友和同事们的圣诞礼物,同时提笔苦思着写在贺卡上的内容,一边听着收音机里播放的时事新闻——虽然收音机里的新闻内容,还是一如既往的慷慨激昂、热情洋溢,充满了各种空洞地爱国口号,但是,跟大战时期很多理智的各国知识分子一样,爱因斯坦也已经逐渐学会了如何从那些花团锦簇的华美言辞背后,掘出各种冷酷的真相。
更何况,他还无师自通地学会了“偷听敌台”的技巧——在普林斯顿,这已是一个人尽皆知的秘密。
所以,根据正反两方面的消息,爱因斯坦很容易就能得出结论:美国正在从各条战线上溃败!
这真是一个令爱因斯坦不怎么愉快的结论,但偏偏又让人无可奈何。
在亚洲的中国战场,舟山群岛战役于三天前结束,中国合法政府宣布歼敌十万,基本丢失了浙江省,胜利转进台湾。同时,福州的中国政府军爆叛乱,守军哗变投敌。至此,那位蒋委员长实际还能统治的地盘,除了去年才从日本手中收复的台湾岛,在大6上就只剩了厦门一座孤城。而一旦苏联太平洋舰队从符拉迪沃斯托克大举南下,或者日本海军联合舰队从南太平洋回师北上,那么就连台湾岛也基本是铁定保不住的。
所以,根据小报上的消息,早在三战爆的那一个星期,蒋委员长就派遣他的外交部长和夫人赶赴华盛顿,跟白宫商讨争取获得更多美援物资,还有在旧金山成立中华民国流亡政府事宜……
然后是菲律宾战场,性格浮夸的麦克阿瑟上将,依然在吹嘘着他剿灭菲共游击队的最新战绩:今天收复某个镇子,明天歼灭几百几千匪徒,后天俘获某个从来没听说过的匪……然而,哪怕是对现代军事一窍不通的人也知道,无论麦克阿瑟能够在菲律宾的治安战上取得多少次的胜利,甚至是把吕宋岛上的红色游击队彻底一扫而空。只要日本战场和中国战场一垮掉,那么孤悬敌后的菲律宾也注定只能得而复失。
届时,不知道麦克阿瑟是会像上次那样死守巴丹半岛?还是直接乘着潜艇逃亡新加坡或夏威夷?
更要命的是,日本战场上的美军,在这个月已经垮掉了——为了测试原子弹在同一区域反复爆炸之后的毁伤效果,苏联人兴致勃勃地往美军据守的房总半岛先后丢了足足十二枚原子弹……在第五枚原子弹落下的时候,驻日美军司令巴顿将军就乘着潜艇逃到了夏威夷,把麾下的数十万大军留着核爆辐射区里自生自灭。
总而言之,按照目前的趋势来看,最迟到明年春天的三四月份,合众国的星条旗就该告别东亚了。
美国及其盟友在亚洲战场的局势,固然是节节败退,而在欧洲和北非战场的情况,则更是惨不忍睹。
先,在圣诞节之前的一个星期,苏联红军终于带着一票欧洲社会主义盟友,轻易粉碎了葡萄牙人和少量驻欧美军的微弱抵抗,把红旗插到了里斯本的王宫屋顶,从而把美英盟军的势力彻底赶出了欧洲大6。
然后,在英国伊丽莎白二世女王下诏投降和葡萄牙陷落之后,为了在西欧保住最后一个落脚点,驻扎在爱尔兰的美军并未撤退,而是逐步收缩兵力,以伦敦德里(北爱尔兰第二大城市)为基地,准备长期坚守。
此外,绝大部分驻扎在爱尔兰岛上的英军,也拒绝接受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无条件投降诏书,把企图前来受降的爱尔兰共和军代表逮捕或驱逐。同时,成千上万在核爆废土上快要活不下去的英国贫民,也还在拿着各种乌七八糟的破烂武器,继续成群结队地涌入爱尔兰,一上岸就烧杀抢掠,给自己找活路。
对此,已经以胜利者自诩的爱尔兰共和军,自然是怒冲冠,完全无法容忍。但既然苏联红军忙着扫荡小亚细亚,暂时无心登岛参战,他们也只能拿着苏联最新援助的武器——不知为什么,里面居然混杂了大量的日本军械,打响了一场驱逐侵略者的国土保卫战,期间各种屠杀层出不穷,道德下限屡创新低。
就这样,美军、英军、爱尔兰共和军和一大堆杂七杂八的两国民间武装,再加上不时来凑热闹的苏联战略轰炸机群,在这个圣诞节继续把爱尔兰打成了一片血火炼狱。幸好,苏联方面多少为了照顾爱尔兰当局的情绪,公开宣布不再向爱尔兰战场投掷原子弹,改为以燃烧弹和毒气弹为主,这才没有让局势朝着更加崩溃的方向展,要不然的话,仅仅凭着爱尔兰的这么几百万人口,在核战争之中还真是不够死的……
接下来,在北非战场,随着苏伊士运河的堵塞、亚历山大港的核爆和埃及都开罗的大起义,这一系列噩耗的纷至沓来,美军已经无法维持对埃及的统治。前不久刚刚从驻欧美军司令变成驻非美军司令的艾森豪威尔,只好把司令部搬到了巴格达,并且把自己的头衔又一次从驻非美军司令改为了中东美军司令。
在把司令部搬到巴格达之后,艾森豪威尔上将面临的头等要务,就是把散落在地中海各地的盟军收拢起来,但这项任务实在很难办。因为,就在艾森豪威尔上将搬迁司令部的同时,冲出土耳其海峡的苏联黑海舰队,就在塞浦路斯岛附近海域与组织撤退的美国地中海舰队相遇——塞浦路斯海战随即爆,势单力薄的美国舰队几乎全军覆灭,就连负责撤军的商船队也没能逃脱大难,不是中炮沉没,就是成了苏联人的战利品。
至此,艾森豪威尔将军的名下虽然还有五十多万军队,但在丧失了地中海的制海权之后,绝大多数部队都变得七零八落,散落在从马耳他岛到昔兰尼加的各个孤立据点里,打不下去也撤不出来,最后只能捏着鼻子任凭他们自生自灭——幸好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巴西人、墨西哥人、秘鲁人和加拿大人,即使是美国本土的部队,也以黑人和亚裔士兵为主,哪怕全部损失了也不是特别心疼,说不定还能为国内除去一些隐患。
但无论如何,盟军丢失整个北非已成定局,而艾森豪威尔将军在中东能够继续坚持多久,现在看来似乎也是一个未知数——这让爱因斯坦这个犹太复国主义支持者,不由得担忧起了巴勒斯坦那些犹太人定居者的命运……虽然始终生活在欧美,但爱因斯坦在内心深处一直以一个犹太人,一个以色列人自居……
幸好,即将兵临巴勒斯坦的入侵者不是希特勒,而是斯大林,或许那里的犹太人还有几分盼头吧!
※※※※※※※※※※※※※※※※※※※※※※※※
对于生活在美国本土的平民百姓来说,上述这些燃烧在几千公里之外的遥远战火,虽然显得十分的劲爆和精彩,能够吸引他们的眼球,但真正说穿了,也不过是代表着饭后茶余的几句闲话而已。但是,再接下来,联邦政府最新出台的国内食品和日用品全面配给制度,却让每一个美国人都感到忧心忡忡。
——在之前的二战时代,美国的农业生产并未出现衰退,反倒是因为旺盛的战争需求,扫除了大萧条的残余影响,导致各种农作物的产量都屡创新高。因此战时的美国人从来没有饿过肚子,面包和玉米饼都是不缺的,只是更加高档的黄油、巧克力和牛排之类有时候会缺货,即使有钱也不一定能吃的好罢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三战来临的时候,由于急剧增加的物资消耗和农业劳动力的日渐匮乏,为了能够挤出更多物资来供给前线,就连美国这个曾经得天独厚的农业大国,也不得不开始实施食品配给了。
实事求是地说,相比于其它那些早已民不聊生、饥寒交迫的参战国,联邦政府预定在明年二月正式推出的食品配给制度,还是非常之宽裕和丰厚的。即使是普通的重体力劳动者,每人每周的配给量也有面包四千克、肉类或鱼类四千克、黄油五百克、糖五百克、果酱二百克、咖啡一百克、奶制品、脂肪和油一千克、牛奶三升。鸡蛋、蔬菜和水果则不限量供应,只要市场上还能买得到。文职人员和轻体力劳动者的面包和肉类配给量较少,但其余副食品的配给量跟重体力劳动者一致。如果是教授和官员,还有不同等级的特殊配给。
除了食品之外,香烟、烟草和酒类也将在明年实施配给,平民每星期只能购买三包烟,一个月可买三公升烈性酒或六公升啤酒。布匹和肥皂也被列入了配给名单,白宫言人在一片嘘声中鼓励民众多穿旧衣服。
再接下来,民众用电也受到限制,根据城市的不同,每户人家每月限用五度到十五度不等。北部的缅因州等地缩短了冬季的市区供暖时间,还有一些地方则在早晨停止供应管道煤气,让大家啃着冷面包去上班。
当然,以爱因斯坦这位学术泰斗的身份,自然是不必担心全家人饿肚子,或者被迫坐在断了电的黑屋子里。但是,光是这些配给制度被推出本身,就已经让他感受到了某种不祥的征兆。
——事实上,对于战争给美国社会带来的影响,即使身处于普林斯顿这样的上流社会聚居地,爱因斯坦也是感受得十分明显:越来越多的小伙子们从学校里和街道上消失,被爱国口号驱赶到大洋彼岸的欧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去作战。国内越来越多的岗位只能由老人们和妇女们来支撑,宛如一具被掏空的壳子。
如今,随着海外战争的节节失利,数以百万的年轻小伙子正在走向死亡,而被掏空的美国本土也越来越难以为继。而随着原子弹在全球各条战线上的遍地开花,这些小伙子们的死亡度还将大大加快……
当然,跟他们一起灰飞烟灭的,还有一座座闻名遐迩的历史名城,以及更多的平民百姓。
※※※※※※※※※※※※※※※※※※※※※※※※
想到这里,作为推动美国开始原子弹研究的第一人,爱因斯坦就不由得感到了深深的懊悔和头痛。
他叹了口气,转身从抽屉里取出一叠照片,其中有凌空爆炸的蘑菇云,被炸得七零八落的轮船和电车,宛如被巨人踩了一脚的建筑物残骸,而最多的则是肝脑涂地、焦黑狰狞的尸体,以及浑身肿胀到不似人形的伤员……这些都是爱因斯坦通过几个朋友的特殊途径搞来的,拍摄于核爆之后的英国。
当第一次看到这些照片的时候,他差一点呕吐出来。而根据朋友的说法,还有更多让人更加不忍卒睹的核爆惨状,已经出现在了巴黎、马德里和阿姆斯特丹,以及安卡拉、上海、香港、东京、雅加达和河内……
相对而言,他曾经熟悉的柏林,虽然因为希特勒在最后时刻的垂死抵抗,而在巷战中受到严重损毁,但好歹没挨原子弹,如今相对于巴黎和伦敦,反倒要完好得多……
这一切的人间悲剧,文明浩劫,莫非都是我的罪过吗?
一想到根据自己的质能方程明出来的原子弹,居然正在变成人类自我毁灭的工具,作为一名有良知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心中不由得升起了一种深深的忏悔和自责,觉得自己受到了良心的责备。
事实上,早在二战末期,美国对日本东京投下原子弹的时候,爱因斯坦就已经觉得心里很不好受,对前来采访的记者不无遗憾地说:“……我现在最大的感想就是后悔,后悔当初不该给罗斯福总统写那封信……我当时是想把原子弹这一罪恶的杀人工具从疯子希特勒手里抢过来。想不到现在又将它送到另一个疯子手里……我们为什么要将几十万、上百万无辜的男女老幼,作为这个新炸弹的活靶子呢?”
接下来,当美国上下对日本帝国的覆灭而弹冠相庆的时候,爱因斯坦却撰文指出:“……我认为原子能在可见的将来不会是一种福音,因此我必须说,它当前是一种威胁。作为科学家,我们必须不断警告人们这些武器的危险性,我们要努力使世界人民,特别是他们的政府意识到,除非他们改变相互间的态度,并认识到自己在形成一个安全的未来中所担负的责任;否则这些武器必然造成无法形容的灾难。”
然后,随着美苏两大级强权的全面摊牌日趋临近,爱因斯坦更是高声疾呼他的反战主张:“……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将用什么武器来打仗,但到了第四次世界大战,人类将肯定只能用石头和木棒来打仗!”
但是,时至今日,他的一切和平呼吁都泡汤了。第三次世界大战还是轰轰烈烈地打了起来,而且从一开始就是遍地开花的核大战。伦敦、巴黎、上海……这些他曾经造访过的繁华大都市,都在原子弹的蘑菇云中瞬间湮灭。而数以百万甚至是千万正在奄奄待毙的辐射病患者,更是让爱因斯坦的良知饱受拷问。
——耀眼欲盲的闪光,狰狞可怖的蘑菇云,在这一年来不时出没于爱因斯坦的梦中,让他夜不成寐。
在有的时候,他甚至不由得扪心自问,若是自己当初没有现这一切,或许对人类来说会更好些?
但事已至此,再后悔也已经无济于事……不过,即便如此,自己还是应该要多少做一些什么。
于是,在窗外不时飘来的圣诞颂歌声中,爱因斯坦坐在书桌旁边,提起了钢笔,聚精会神地写起了一份《关于限制在战争中使用核武器的倡议书》,并且准备利用圣诞节的聚会,邀请朋友们联名签署:
“……值此全世界卷入空前绝后的巨大战争,全人类遭逢前所未有之悲剧情势之际,我等科学界人士,应集体评估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开和滥用所带来的危险。无论在政治上持有何种立场,但我等皆为人类,应当把种族存续放在一切之上,并且确保到下个世纪以及更远的将来,我们人类还能继续存在。
目前的普罗大众,甚至位高权重的许多人士,尚未意识到核战争会带来怎样的后果。普罗大众依然仅仅认为原子弹不过是比旧式炸弹更加威力强大,一颗原子炸弹可以消灭一座城市。
毋庸置疑,原子弹可以轻易毁灭巨大的城市。但是这仅仅是我们需要面对的小小灾难之一。如果仅仅是某座城市的人被杀害,这个世界在一段时间之后,慢慢从此种打击中恢复。然而在大不列颠岛的各种惨剧被逐渐曝光之后,现在我们知道,核武器会将毁灭散播到比预想的大的多的地区。
有非常权威的消息证明,原子弹爆炸会伴随着大量的放射性粒子被抛射入高层大气。这些放射性粒子会逐渐沉降,并以放射性尘埃或雨水的方式落至地表,给人类健康带来致命的威胁。目前我们还不太了解这种致命的放射性粒子会扩散多远,但是可以想象得出,如果原子弹在战争中被滥用到极致,将可能导致整个地球环境的长期破坏,甚至是人类这个物种的灭绝。对于少数人是快的死亡,对于大多数人是缓慢的虐杀。
从旧大6上正在生的各种惨烈悲剧中,我们可以看出,某些深入的研究和专心致志的科学工作常常给人类带来悲剧性的后果。科学家的悲剧性命运,使我们帮忙制造出了更可怕、威力更大的毁灭性武器,因此,防止这些武器被用于野蛮的毁灭性目的,是我们这些科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核子武器的威力是无限的,它对人类是极端危险的。全世界人民必须团结,否则人类就将毁灭自己。现在该是号召每一个人,对这些灾难进行思考的时候了。我认为,即使是在战争之中,也有必要遵循道义的基本原则,一场核战争除了给战争双方带来前所未有的伤亡和毁灭以外,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
如果有可能的话,我希望世界各国的政府能够寻求和平手段,解决他们之间的种种争端。即使做不到这一点,也应该设法限制核武器的滥用,否则必然会威胁人类的持续生存……”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云\来\阁,或者直接访问网站』
一九四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
这是一座位于美国东北部的小城市,地处纽约和费城之间,是一座别具特色的乡村都市。小城位于新泽西州西南的特拉华平原,东濒卡内基湖,西临特拉华河。普林斯顿的景色幽雅,四周绿树成荫、绿草丛丛,清澈的河水环绕着小城静静流淌,城内还有著名的普林斯顿大学和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洋溢着一种掩藏在浓浓的文化氛围笼罩下的贵族气息,从近代开始就是美国上层人士青睐的居住地。
相比于几乎要变成人间炼狱的欧亚大6,虽然美国早已在战争中渡过了五个年头,但总体而言,这个被两片大洋所保护的新世界,无疑还是远离旧世界战火的。尽管美国平民也开始为市场上的物资匮乏而怨声载道,但在聚居着大批名流富豪和特权人士的普林斯顿,各种琳琅满目的日用商品依然像战前一样供应充足。
普林斯顿的梅塞街112号,是一栋二层小楼,进院门后到房门是条小道,两边是修剪整齐的灌木。进房门朝左,靠近玉米杆装饰的墙壁是木质楼梯。上楼后就是书房,四面全是书架,房门正前方是俯瞰花园的大窗户,右面是通向阳台和卧室的门,还有法拉第和麦克斯韦的肖像。大窗户前摆着一张长方形大桌,旁边是放烟斗的小茶几,上面还有一个澳大利亚土著的飞去来器,门旁放着圆桌和沙。
乍一看,这似乎只是一间很普通的美国上流社会学者教授的宅邸,在学术氛围浓厚的普林斯顿显得平凡无奇。但是,只要提起这座房子的主人,所有人就都会如雷贯耳,肃然起敬。
——他就是量子科学界的泰斗,相对论和质能方程的提出者,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这一年,距离爱因斯坦因为犹太人血统出身,被激进的纳粹分子赶出德国,被迫携太太罗爱莎、秘书迈耶尔等人移民美国,在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任职,已经过去了整整十三个年头。
此时,爱因斯坦正坐在书房里一张最新添置的单人沙上,一边准备着送给朋友和同事们的圣诞礼物,同时提笔苦思着写在贺卡上的内容,一边听着收音机里播放的时事新闻——虽然收音机里的新闻内容,还是一如既往的慷慨激昂、热情洋溢,充满了各种空洞地爱国口号,但是,跟大战时期很多理智的各国知识分子一样,爱因斯坦也已经逐渐学会了如何从那些花团锦簇的华美言辞背后,掘出各种冷酷的真相。
更何况,他还无师自通地学会了“偷听敌台”的技巧——在普林斯顿,这已是一个人尽皆知的秘密。
所以,根据正反两方面的消息,爱因斯坦很容易就能得出结论:美国正在从各条战线上溃败!
这真是一个令爱因斯坦不怎么愉快的结论,但偏偏又让人无可奈何。
在亚洲的中国战场,舟山群岛战役于三天前结束,中国合法政府宣布歼敌十万,基本丢失了浙江省,胜利转进台湾。同时,福州的中国政府军爆叛乱,守军哗变投敌。至此,那位蒋委员长实际还能统治的地盘,除了去年才从日本手中收复的台湾岛,在大6上就只剩了厦门一座孤城。而一旦苏联太平洋舰队从符拉迪沃斯托克大举南下,或者日本海军联合舰队从南太平洋回师北上,那么就连台湾岛也基本是铁定保不住的。
所以,根据小报上的消息,早在三战爆的那一个星期,蒋委员长就派遣他的外交部长和夫人赶赴华盛顿,跟白宫商讨争取获得更多美援物资,还有在旧金山成立中华民国流亡政府事宜……
然后是菲律宾战场,性格浮夸的麦克阿瑟上将,依然在吹嘘着他剿灭菲共游击队的最新战绩:今天收复某个镇子,明天歼灭几百几千匪徒,后天俘获某个从来没听说过的匪……然而,哪怕是对现代军事一窍不通的人也知道,无论麦克阿瑟能够在菲律宾的治安战上取得多少次的胜利,甚至是把吕宋岛上的红色游击队彻底一扫而空。只要日本战场和中国战场一垮掉,那么孤悬敌后的菲律宾也注定只能得而复失。
届时,不知道麦克阿瑟是会像上次那样死守巴丹半岛?还是直接乘着潜艇逃亡新加坡或夏威夷?
更要命的是,日本战场上的美军,在这个月已经垮掉了——为了测试原子弹在同一区域反复爆炸之后的毁伤效果,苏联人兴致勃勃地往美军据守的房总半岛先后丢了足足十二枚原子弹……在第五枚原子弹落下的时候,驻日美军司令巴顿将军就乘着潜艇逃到了夏威夷,把麾下的数十万大军留着核爆辐射区里自生自灭。
总而言之,按照目前的趋势来看,最迟到明年春天的三四月份,合众国的星条旗就该告别东亚了。
美国及其盟友在亚洲战场的局势,固然是节节败退,而在欧洲和北非战场的情况,则更是惨不忍睹。
先,在圣诞节之前的一个星期,苏联红军终于带着一票欧洲社会主义盟友,轻易粉碎了葡萄牙人和少量驻欧美军的微弱抵抗,把红旗插到了里斯本的王宫屋顶,从而把美英盟军的势力彻底赶出了欧洲大6。
然后,在英国伊丽莎白二世女王下诏投降和葡萄牙陷落之后,为了在西欧保住最后一个落脚点,驻扎在爱尔兰的美军并未撤退,而是逐步收缩兵力,以伦敦德里(北爱尔兰第二大城市)为基地,准备长期坚守。
此外,绝大部分驻扎在爱尔兰岛上的英军,也拒绝接受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无条件投降诏书,把企图前来受降的爱尔兰共和军代表逮捕或驱逐。同时,成千上万在核爆废土上快要活不下去的英国贫民,也还在拿着各种乌七八糟的破烂武器,继续成群结队地涌入爱尔兰,一上岸就烧杀抢掠,给自己找活路。
对此,已经以胜利者自诩的爱尔兰共和军,自然是怒冲冠,完全无法容忍。但既然苏联红军忙着扫荡小亚细亚,暂时无心登岛参战,他们也只能拿着苏联最新援助的武器——不知为什么,里面居然混杂了大量的日本军械,打响了一场驱逐侵略者的国土保卫战,期间各种屠杀层出不穷,道德下限屡创新低。
就这样,美军、英军、爱尔兰共和军和一大堆杂七杂八的两国民间武装,再加上不时来凑热闹的苏联战略轰炸机群,在这个圣诞节继续把爱尔兰打成了一片血火炼狱。幸好,苏联方面多少为了照顾爱尔兰当局的情绪,公开宣布不再向爱尔兰战场投掷原子弹,改为以燃烧弹和毒气弹为主,这才没有让局势朝着更加崩溃的方向展,要不然的话,仅仅凭着爱尔兰的这么几百万人口,在核战争之中还真是不够死的……
接下来,在北非战场,随着苏伊士运河的堵塞、亚历山大港的核爆和埃及都开罗的大起义,这一系列噩耗的纷至沓来,美军已经无法维持对埃及的统治。前不久刚刚从驻欧美军司令变成驻非美军司令的艾森豪威尔,只好把司令部搬到了巴格达,并且把自己的头衔又一次从驻非美军司令改为了中东美军司令。
在把司令部搬到巴格达之后,艾森豪威尔上将面临的头等要务,就是把散落在地中海各地的盟军收拢起来,但这项任务实在很难办。因为,就在艾森豪威尔上将搬迁司令部的同时,冲出土耳其海峡的苏联黑海舰队,就在塞浦路斯岛附近海域与组织撤退的美国地中海舰队相遇——塞浦路斯海战随即爆,势单力薄的美国舰队几乎全军覆灭,就连负责撤军的商船队也没能逃脱大难,不是中炮沉没,就是成了苏联人的战利品。
至此,艾森豪威尔将军的名下虽然还有五十多万军队,但在丧失了地中海的制海权之后,绝大多数部队都变得七零八落,散落在从马耳他岛到昔兰尼加的各个孤立据点里,打不下去也撤不出来,最后只能捏着鼻子任凭他们自生自灭——幸好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巴西人、墨西哥人、秘鲁人和加拿大人,即使是美国本土的部队,也以黑人和亚裔士兵为主,哪怕全部损失了也不是特别心疼,说不定还能为国内除去一些隐患。
但无论如何,盟军丢失整个北非已成定局,而艾森豪威尔将军在中东能够继续坚持多久,现在看来似乎也是一个未知数——这让爱因斯坦这个犹太复国主义支持者,不由得担忧起了巴勒斯坦那些犹太人定居者的命运……虽然始终生活在欧美,但爱因斯坦在内心深处一直以一个犹太人,一个以色列人自居……
幸好,即将兵临巴勒斯坦的入侵者不是希特勒,而是斯大林,或许那里的犹太人还有几分盼头吧!
※※※※※※※※※※※※※※※※※※※※※※※※
对于生活在美国本土的平民百姓来说,上述这些燃烧在几千公里之外的遥远战火,虽然显得十分的劲爆和精彩,能够吸引他们的眼球,但真正说穿了,也不过是代表着饭后茶余的几句闲话而已。但是,再接下来,联邦政府最新出台的国内食品和日用品全面配给制度,却让每一个美国人都感到忧心忡忡。
——在之前的二战时代,美国的农业生产并未出现衰退,反倒是因为旺盛的战争需求,扫除了大萧条的残余影响,导致各种农作物的产量都屡创新高。因此战时的美国人从来没有饿过肚子,面包和玉米饼都是不缺的,只是更加高档的黄油、巧克力和牛排之类有时候会缺货,即使有钱也不一定能吃的好罢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三战来临的时候,由于急剧增加的物资消耗和农业劳动力的日渐匮乏,为了能够挤出更多物资来供给前线,就连美国这个曾经得天独厚的农业大国,也不得不开始实施食品配给了。
实事求是地说,相比于其它那些早已民不聊生、饥寒交迫的参战国,联邦政府预定在明年二月正式推出的食品配给制度,还是非常之宽裕和丰厚的。即使是普通的重体力劳动者,每人每周的配给量也有面包四千克、肉类或鱼类四千克、黄油五百克、糖五百克、果酱二百克、咖啡一百克、奶制品、脂肪和油一千克、牛奶三升。鸡蛋、蔬菜和水果则不限量供应,只要市场上还能买得到。文职人员和轻体力劳动者的面包和肉类配给量较少,但其余副食品的配给量跟重体力劳动者一致。如果是教授和官员,还有不同等级的特殊配给。
除了食品之外,香烟、烟草和酒类也将在明年实施配给,平民每星期只能购买三包烟,一个月可买三公升烈性酒或六公升啤酒。布匹和肥皂也被列入了配给名单,白宫言人在一片嘘声中鼓励民众多穿旧衣服。
再接下来,民众用电也受到限制,根据城市的不同,每户人家每月限用五度到十五度不等。北部的缅因州等地缩短了冬季的市区供暖时间,还有一些地方则在早晨停止供应管道煤气,让大家啃着冷面包去上班。
当然,以爱因斯坦这位学术泰斗的身份,自然是不必担心全家人饿肚子,或者被迫坐在断了电的黑屋子里。但是,光是这些配给制度被推出本身,就已经让他感受到了某种不祥的征兆。
——事实上,对于战争给美国社会带来的影响,即使身处于普林斯顿这样的上流社会聚居地,爱因斯坦也是感受得十分明显:越来越多的小伙子们从学校里和街道上消失,被爱国口号驱赶到大洋彼岸的欧洲、亚洲、非洲和大洋洲去作战。国内越来越多的岗位只能由老人们和妇女们来支撑,宛如一具被掏空的壳子。
如今,随着海外战争的节节失利,数以百万的年轻小伙子正在走向死亡,而被掏空的美国本土也越来越难以为继。而随着原子弹在全球各条战线上的遍地开花,这些小伙子们的死亡度还将大大加快……
当然,跟他们一起灰飞烟灭的,还有一座座闻名遐迩的历史名城,以及更多的平民百姓。
※※※※※※※※※※※※※※※※※※※※※※※※
想到这里,作为推动美国开始原子弹研究的第一人,爱因斯坦就不由得感到了深深的懊悔和头痛。
他叹了口气,转身从抽屉里取出一叠照片,其中有凌空爆炸的蘑菇云,被炸得七零八落的轮船和电车,宛如被巨人踩了一脚的建筑物残骸,而最多的则是肝脑涂地、焦黑狰狞的尸体,以及浑身肿胀到不似人形的伤员……这些都是爱因斯坦通过几个朋友的特殊途径搞来的,拍摄于核爆之后的英国。
当第一次看到这些照片的时候,他差一点呕吐出来。而根据朋友的说法,还有更多让人更加不忍卒睹的核爆惨状,已经出现在了巴黎、马德里和阿姆斯特丹,以及安卡拉、上海、香港、东京、雅加达和河内……
相对而言,他曾经熟悉的柏林,虽然因为希特勒在最后时刻的垂死抵抗,而在巷战中受到严重损毁,但好歹没挨原子弹,如今相对于巴黎和伦敦,反倒要完好得多……
这一切的人间悲剧,文明浩劫,莫非都是我的罪过吗?
一想到根据自己的质能方程明出来的原子弹,居然正在变成人类自我毁灭的工具,作为一名有良知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心中不由得升起了一种深深的忏悔和自责,觉得自己受到了良心的责备。
事实上,早在二战末期,美国对日本东京投下原子弹的时候,爱因斯坦就已经觉得心里很不好受,对前来采访的记者不无遗憾地说:“……我现在最大的感想就是后悔,后悔当初不该给罗斯福总统写那封信……我当时是想把原子弹这一罪恶的杀人工具从疯子希特勒手里抢过来。想不到现在又将它送到另一个疯子手里……我们为什么要将几十万、上百万无辜的男女老幼,作为这个新炸弹的活靶子呢?”
接下来,当美国上下对日本帝国的覆灭而弹冠相庆的时候,爱因斯坦却撰文指出:“……我认为原子能在可见的将来不会是一种福音,因此我必须说,它当前是一种威胁。作为科学家,我们必须不断警告人们这些武器的危险性,我们要努力使世界人民,特别是他们的政府意识到,除非他们改变相互间的态度,并认识到自己在形成一个安全的未来中所担负的责任;否则这些武器必然造成无法形容的灾难。”
然后,随着美苏两大级强权的全面摊牌日趋临近,爱因斯坦更是高声疾呼他的反战主张:“……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将用什么武器来打仗,但到了第四次世界大战,人类将肯定只能用石头和木棒来打仗!”
但是,时至今日,他的一切和平呼吁都泡汤了。第三次世界大战还是轰轰烈烈地打了起来,而且从一开始就是遍地开花的核大战。伦敦、巴黎、上海……这些他曾经造访过的繁华大都市,都在原子弹的蘑菇云中瞬间湮灭。而数以百万甚至是千万正在奄奄待毙的辐射病患者,更是让爱因斯坦的良知饱受拷问。
——耀眼欲盲的闪光,狰狞可怖的蘑菇云,在这一年来不时出没于爱因斯坦的梦中,让他夜不成寐。
在有的时候,他甚至不由得扪心自问,若是自己当初没有现这一切,或许对人类来说会更好些?
但事已至此,再后悔也已经无济于事……不过,即便如此,自己还是应该要多少做一些什么。
于是,在窗外不时飘来的圣诞颂歌声中,爱因斯坦坐在书桌旁边,提起了钢笔,聚精会神地写起了一份《关于限制在战争中使用核武器的倡议书》,并且准备利用圣诞节的聚会,邀请朋友们联名签署:
“……值此全世界卷入空前绝后的巨大战争,全人类遭逢前所未有之悲剧情势之际,我等科学界人士,应集体评估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开和滥用所带来的危险。无论在政治上持有何种立场,但我等皆为人类,应当把种族存续放在一切之上,并且确保到下个世纪以及更远的将来,我们人类还能继续存在。
目前的普罗大众,甚至位高权重的许多人士,尚未意识到核战争会带来怎样的后果。普罗大众依然仅仅认为原子弹不过是比旧式炸弹更加威力强大,一颗原子炸弹可以消灭一座城市。
毋庸置疑,原子弹可以轻易毁灭巨大的城市。但是这仅仅是我们需要面对的小小灾难之一。如果仅仅是某座城市的人被杀害,这个世界在一段时间之后,慢慢从此种打击中恢复。然而在大不列颠岛的各种惨剧被逐渐曝光之后,现在我们知道,核武器会将毁灭散播到比预想的大的多的地区。
有非常权威的消息证明,原子弹爆炸会伴随着大量的放射性粒子被抛射入高层大气。这些放射性粒子会逐渐沉降,并以放射性尘埃或雨水的方式落至地表,给人类健康带来致命的威胁。目前我们还不太了解这种致命的放射性粒子会扩散多远,但是可以想象得出,如果原子弹在战争中被滥用到极致,将可能导致整个地球环境的长期破坏,甚至是人类这个物种的灭绝。对于少数人是快的死亡,对于大多数人是缓慢的虐杀。
从旧大6上正在生的各种惨烈悲剧中,我们可以看出,某些深入的研究和专心致志的科学工作常常给人类带来悲剧性的后果。科学家的悲剧性命运,使我们帮忙制造出了更可怕、威力更大的毁灭性武器,因此,防止这些武器被用于野蛮的毁灭性目的,是我们这些科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核子武器的威力是无限的,它对人类是极端危险的。全世界人民必须团结,否则人类就将毁灭自己。现在该是号召每一个人,对这些灾难进行思考的时候了。我认为,即使是在战争之中,也有必要遵循道义的基本原则,一场核战争除了给战争双方带来前所未有的伤亡和毁灭以外,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
如果有可能的话,我希望世界各国的政府能够寻求和平手段,解决他们之间的种种争端。即使做不到这一点,也应该设法限制核武器的滥用,否则必然会威胁人类的持续生存……”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云\来\阁,或者直接访问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