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商民们被长途跋涉拖累得疲惫不堪,甚至有一些老弱病残还死在了途中。
但是这个冬天,他们过得并不艰难。
大王发明了一种房子,房子分为大小两间,大房子里面用泥巴烧硬了砌成一个台子,内部中空,和小房子相连。大王说,这叫炕。
在小房子里面,也有泥巴烧硬了,砌成一个小一些的台子,内部也中空,上面安装一个陶鼎。大王说,这叫灶。
炕和灶之间有孔洞相连,在灶下面生火,灶上面的陶鼎可以煮饭,热气经过相连的通道涌进炕底,再在炕上铺上兽皮,睡起来暖烘烘的,就算是在中原时的冬天,也没有这么暖和。
吃的就更好了,大王将族中的青壮分为三队,一队专事打猎,一队专事捕鱼,另外一队,则专事晒盐。
以前在中原的时候,吃的盐总是又苦又涩,有时候运气不好,还会拉肚子,甚至吃死人,死的时候全身发紫,十分恐怖。
大王说,那是亚硝酸盐中毒。
什么是亚硝酸盐中毒,没有人知道。但大家都明白了,盐中含有杂质,要过滤掉才可以食用。
大王用木炭过滤海水,制出来的盐晶莹剔透,就和白雪一样,大家都高兴地称之为雪盐。
新猎的兽肉或者海鱼,杀了洗干净,抹上一层雪盐,在火上慢慢炙烤,香气四溢,味道别提多美了。
菜也有,海边的石头上,生长着许多紫色的海草,大王说,这个叫紫菜。
把紫菜采摘回家,洗干净,加上两个海鸟蛋,煮一锅汤,撒一点盐,比羊肉汤还鲜美。
这可是在中原时,从来没有吃过的美味。
就是没有粮食吃。仅存的那些粮食,要等春天时作为种粮。
可是,有肉吃,谁还吃什么谷物呢。
不过大王说,光吃肉不健康,谷物还是要吃的。
商民们是这里的第一批居民,这里生活着许多动物。花鹿,狍子都不怕人,大家猎到的动物多了,吃也吃不完,便开始拿肉做成酱。
这些酱大王都不爱吃,他喜欢一种用鱼卵做成的酱。那是一种长度和成年人一般的大鱼,大王叫它鲟鱼。它的卵是黑色的,制成的酱,大王叫它鱼子酱。
不过听大王身边的人说,大王其实并不爱吃这玩意儿,齁咸。他之所以吃那么多,全是因为报复性消费。
至于什么是报复性消费,没人知道。大王从昏迷中醒来后,常常会说一些从来没人能听懂的话。人们传说,那是玄鸟给大王的启示。
冰雪消融,春天来了。
这是商民们在平安邑的第一个春天,祭祀之后,开始春耕。
平安邑还是一片尚未开发的处女地,沿着海岸分布着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北面是高山。在高山和森林之间,乌苏里江静静流淌。
河流两岸是大片肥沃的土地,这些土地都是上好的棕壤,无需施肥,种子种下去,就能获得丰厚的收成。
“乌苏里江来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
箕子坐在河滩上,哼着《乌苏里船歌》,看着商民们辛勤劳作,心里有点得意。
这些人……都是我的子民啊。
不过箕子发现,商民们播种的方式还是太过原始了。基本就是把草清除干净,人拉着木犁在土地上犁出一道浅痕,撒上种子,把土掩上,完事。
这种播种的方式看得箕子直摇头,但他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他虽然知道播种要有翻土,间苗,施肥等工序,但是商民们没有铁制农具,连青铜农具都很少。翻土什么的,根本无法进行,也就只能这样了。
好在这里物产丰富,山里跑的,水里游的,也足够大家吃的了,等以后弄到铁了再说吧。
商民们的农作物倒是挺丰富,他们带来了五谷:麻、黍、稷、麦、菽。
在这个年代,麻子是一种主要的粮食,不过箕子并不打算吃它,当粮食吃的话,它的产量太捉急了,味道也不行。但它的表皮纤维是好东西,可以用来织布。这年头,丝绸产量太低,棉花还没有被种植,穿衣服就指着麻布了。
黍就是小米,黄灿灿的小米目前来说是商民们最喜欢的粮食。
稷就是高粱,它结的穗子也是可以吃的,后世叫高粱米,在这个年代也是商民们的主要粮食,不过这玩意儿拿来吃简直浪费,应该拿来酿酒啊,后世东北的高粱酒,可是很有名的。
麦就是小麦了,但此时的脱壳技术太辣鸡了,小麦基本就是用来直接煮粥或者蒸饭,味道不咋滴。小麦的精髓,当然是磨成粉做面食啊。箕子心想,今年秋天,就能吃上饺子了。
菽就是大豆,商民们也拿来当粮食吃。这玩意儿直接吃的话,口感不咋滴,吃多了还胀气,消化不良,放屁不止。所以直接吃简直是浪费,应该做成豆制品或者榨油嘛。
至于水稻,要南方的长江流域才有,大概要再过几百年,才会取代麻,成为五谷之一,所以这群商民们是没有携带稻种的。
春耕的事情很简单就完事了,接下来箕子要考虑的是住房问题。
商民们的房子都是木头搭建,在中原的时候当然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这里靠着太平洋,是有台风的。到时候几阵台风一刮,去年冬天搭建的那些木头房子恐怕连个毛都不会剩下。
不过想要建造可以抵挡台风的坚固房子,在这个年代实在是太难了。因为这个年代的生产力,科技水平实在太过低下。
砖头啊,钢筋啊,水泥啊……啥都没有。
连铁器都没有,就几把青铜斧,能造出什么来?
等等,水泥?
箕子一拍大腿,有水泥啊。
中国古代曾有过很多宏伟的建筑,但这些建筑都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了,而远在西方的罗马,他们的建筑却可以千年不朽,一直到现代社会,人们还可以去欣赏膜拜。
原因就在于中国的古代建筑都是木制的,时间一久就烂了,古罗马人却会使用水泥,所以他们的建筑可以在风雨之中屹立千年。
这种“水泥”,是用石灰,沙子,火山灰混合在一起得到的。
石灰好解决,石灰岩到处都是,直接挖就行了。
沙子也好解决,到乌苏里江挖就行了。
最难得到的是火山灰,但如果是在中原也许很难,在现在这个地方,却再容易不过了。
因为这里就是长白山脉,这一片全是火山带,后世东北著名的天池,镜泊湖,五大连池全是火山湖。
他们一路东来的时候,甚至见到了一座正在喷发的活火山。
箕子马上找来南宫修,命他带领五百人沿江而上,去挖掘火山灰。
这时的商民们已经会制造木板船了,不过因为没有锯子,切削木板十分麻烦。
箕子为了抓紧时间,直接就命人把大树砍下,晒干了扔到江里结木为筏。这船是简陋了一些,不过去的时候是空船溯游而上,回来的时候虽然载满了火山灰,却是顺游而下,所以并不费劲。
基本上一个月可以跑一个来回。来回两趟,所需的火山灰也尽够了。
在他们去挖火山灰的同时,箕子也带着人就近挖掘河沙,石灰石,烧制石灰,土砖,做着准备工作。
等到所有材料齐备,箕子开始试着制作水泥,经过不断的尝试各种材料的比例,合格的水泥终于制造成功。
当众人亲见两块土砖合成一块,无论怎样也分不开的时候,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接下来欠缺的,就只有钢筋了,钢筋是目前来说是无法解决的难题。好在箕子要建的也不是什么高楼大厦。只要把房子建得矮一些,能抗台风也就行了,所以钢筋就免了。
前后忙了几个月,当麦子成熟的时候,能供所有人居住的砖房终于建好了。
箕子松了一口气,这时候已经是台风季了。好在运气不错,目前为止,台风并没有从平安邑登陆。
为了庆祝丰收,也为了庆祝砖房的建成,箕子决定搞一个庆典,热热闹闹地庆祝一番,并把这一天定为:中秋节。
于是,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提前一千六百年……诞生了。
但箕子没有想到的是:正当大家载歌载舞欢庆丰收,而他兴致勃勃地给大家介绍饺子这种美食的时候,天空中忽然传来一声怒喝。
“胥余,你竟然躲在这里登基为王?”
箕子吓了一跳,抬头看去,只见天空之中,一个青面獠牙,身长二丈的巨人迎风而立。
手里握着一根黄金棍,身后一对翅膀隐有风雷之声。
但是这个冬天,他们过得并不艰难。
大王发明了一种房子,房子分为大小两间,大房子里面用泥巴烧硬了砌成一个台子,内部中空,和小房子相连。大王说,这叫炕。
在小房子里面,也有泥巴烧硬了,砌成一个小一些的台子,内部也中空,上面安装一个陶鼎。大王说,这叫灶。
炕和灶之间有孔洞相连,在灶下面生火,灶上面的陶鼎可以煮饭,热气经过相连的通道涌进炕底,再在炕上铺上兽皮,睡起来暖烘烘的,就算是在中原时的冬天,也没有这么暖和。
吃的就更好了,大王将族中的青壮分为三队,一队专事打猎,一队专事捕鱼,另外一队,则专事晒盐。
以前在中原的时候,吃的盐总是又苦又涩,有时候运气不好,还会拉肚子,甚至吃死人,死的时候全身发紫,十分恐怖。
大王说,那是亚硝酸盐中毒。
什么是亚硝酸盐中毒,没有人知道。但大家都明白了,盐中含有杂质,要过滤掉才可以食用。
大王用木炭过滤海水,制出来的盐晶莹剔透,就和白雪一样,大家都高兴地称之为雪盐。
新猎的兽肉或者海鱼,杀了洗干净,抹上一层雪盐,在火上慢慢炙烤,香气四溢,味道别提多美了。
菜也有,海边的石头上,生长着许多紫色的海草,大王说,这个叫紫菜。
把紫菜采摘回家,洗干净,加上两个海鸟蛋,煮一锅汤,撒一点盐,比羊肉汤还鲜美。
这可是在中原时,从来没有吃过的美味。
就是没有粮食吃。仅存的那些粮食,要等春天时作为种粮。
可是,有肉吃,谁还吃什么谷物呢。
不过大王说,光吃肉不健康,谷物还是要吃的。
商民们是这里的第一批居民,这里生活着许多动物。花鹿,狍子都不怕人,大家猎到的动物多了,吃也吃不完,便开始拿肉做成酱。
这些酱大王都不爱吃,他喜欢一种用鱼卵做成的酱。那是一种长度和成年人一般的大鱼,大王叫它鲟鱼。它的卵是黑色的,制成的酱,大王叫它鱼子酱。
不过听大王身边的人说,大王其实并不爱吃这玩意儿,齁咸。他之所以吃那么多,全是因为报复性消费。
至于什么是报复性消费,没人知道。大王从昏迷中醒来后,常常会说一些从来没人能听懂的话。人们传说,那是玄鸟给大王的启示。
冰雪消融,春天来了。
这是商民们在平安邑的第一个春天,祭祀之后,开始春耕。
平安邑还是一片尚未开发的处女地,沿着海岸分布着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北面是高山。在高山和森林之间,乌苏里江静静流淌。
河流两岸是大片肥沃的土地,这些土地都是上好的棕壤,无需施肥,种子种下去,就能获得丰厚的收成。
“乌苏里江来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
箕子坐在河滩上,哼着《乌苏里船歌》,看着商民们辛勤劳作,心里有点得意。
这些人……都是我的子民啊。
不过箕子发现,商民们播种的方式还是太过原始了。基本就是把草清除干净,人拉着木犁在土地上犁出一道浅痕,撒上种子,把土掩上,完事。
这种播种的方式看得箕子直摇头,但他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他虽然知道播种要有翻土,间苗,施肥等工序,但是商民们没有铁制农具,连青铜农具都很少。翻土什么的,根本无法进行,也就只能这样了。
好在这里物产丰富,山里跑的,水里游的,也足够大家吃的了,等以后弄到铁了再说吧。
商民们的农作物倒是挺丰富,他们带来了五谷:麻、黍、稷、麦、菽。
在这个年代,麻子是一种主要的粮食,不过箕子并不打算吃它,当粮食吃的话,它的产量太捉急了,味道也不行。但它的表皮纤维是好东西,可以用来织布。这年头,丝绸产量太低,棉花还没有被种植,穿衣服就指着麻布了。
黍就是小米,黄灿灿的小米目前来说是商民们最喜欢的粮食。
稷就是高粱,它结的穗子也是可以吃的,后世叫高粱米,在这个年代也是商民们的主要粮食,不过这玩意儿拿来吃简直浪费,应该拿来酿酒啊,后世东北的高粱酒,可是很有名的。
麦就是小麦了,但此时的脱壳技术太辣鸡了,小麦基本就是用来直接煮粥或者蒸饭,味道不咋滴。小麦的精髓,当然是磨成粉做面食啊。箕子心想,今年秋天,就能吃上饺子了。
菽就是大豆,商民们也拿来当粮食吃。这玩意儿直接吃的话,口感不咋滴,吃多了还胀气,消化不良,放屁不止。所以直接吃简直是浪费,应该做成豆制品或者榨油嘛。
至于水稻,要南方的长江流域才有,大概要再过几百年,才会取代麻,成为五谷之一,所以这群商民们是没有携带稻种的。
春耕的事情很简单就完事了,接下来箕子要考虑的是住房问题。
商民们的房子都是木头搭建,在中原的时候当然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这里靠着太平洋,是有台风的。到时候几阵台风一刮,去年冬天搭建的那些木头房子恐怕连个毛都不会剩下。
不过想要建造可以抵挡台风的坚固房子,在这个年代实在是太难了。因为这个年代的生产力,科技水平实在太过低下。
砖头啊,钢筋啊,水泥啊……啥都没有。
连铁器都没有,就几把青铜斧,能造出什么来?
等等,水泥?
箕子一拍大腿,有水泥啊。
中国古代曾有过很多宏伟的建筑,但这些建筑都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了,而远在西方的罗马,他们的建筑却可以千年不朽,一直到现代社会,人们还可以去欣赏膜拜。
原因就在于中国的古代建筑都是木制的,时间一久就烂了,古罗马人却会使用水泥,所以他们的建筑可以在风雨之中屹立千年。
这种“水泥”,是用石灰,沙子,火山灰混合在一起得到的。
石灰好解决,石灰岩到处都是,直接挖就行了。
沙子也好解决,到乌苏里江挖就行了。
最难得到的是火山灰,但如果是在中原也许很难,在现在这个地方,却再容易不过了。
因为这里就是长白山脉,这一片全是火山带,后世东北著名的天池,镜泊湖,五大连池全是火山湖。
他们一路东来的时候,甚至见到了一座正在喷发的活火山。
箕子马上找来南宫修,命他带领五百人沿江而上,去挖掘火山灰。
这时的商民们已经会制造木板船了,不过因为没有锯子,切削木板十分麻烦。
箕子为了抓紧时间,直接就命人把大树砍下,晒干了扔到江里结木为筏。这船是简陋了一些,不过去的时候是空船溯游而上,回来的时候虽然载满了火山灰,却是顺游而下,所以并不费劲。
基本上一个月可以跑一个来回。来回两趟,所需的火山灰也尽够了。
在他们去挖火山灰的同时,箕子也带着人就近挖掘河沙,石灰石,烧制石灰,土砖,做着准备工作。
等到所有材料齐备,箕子开始试着制作水泥,经过不断的尝试各种材料的比例,合格的水泥终于制造成功。
当众人亲见两块土砖合成一块,无论怎样也分不开的时候,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接下来欠缺的,就只有钢筋了,钢筋是目前来说是无法解决的难题。好在箕子要建的也不是什么高楼大厦。只要把房子建得矮一些,能抗台风也就行了,所以钢筋就免了。
前后忙了几个月,当麦子成熟的时候,能供所有人居住的砖房终于建好了。
箕子松了一口气,这时候已经是台风季了。好在运气不错,目前为止,台风并没有从平安邑登陆。
为了庆祝丰收,也为了庆祝砖房的建成,箕子决定搞一个庆典,热热闹闹地庆祝一番,并把这一天定为:中秋节。
于是,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提前一千六百年……诞生了。
但箕子没有想到的是:正当大家载歌载舞欢庆丰收,而他兴致勃勃地给大家介绍饺子这种美食的时候,天空中忽然传来一声怒喝。
“胥余,你竟然躲在这里登基为王?”
箕子吓了一跳,抬头看去,只见天空之中,一个青面獠牙,身长二丈的巨人迎风而立。
手里握着一根黄金棍,身后一对翅膀隐有风雷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