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卿平身。”皇帝声若洪钟。
一览群臣,少了很多面孔。沧海军都统李暹,二皇子三皇子还有宁正,甚至常年跟随皇帝身边的郭阿蒙也不在。看来这次急诏真是太急了,不过并不影响皇帝心情,本来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不论是梦阳入侵,亦或是这几个没能赶来的大臣。皇帝隐在平天冠冕珠帘后的眼睛微微瞥了左右文武之首的月华候和炎将军一眼,有这两人在,梵阳大局安定。
本该低头听旨的陆妙柏突然抬起头,狭长凤眼与皇帝目光对视,犹如电光一闪,又低下头去。
皇帝手搭在皇座上,脊背挺直,手指轻叩,转头对身边的大太监吩咐。太监上前一步,从袖中掏出明显是事先草拟好的圣旨,展开读道:“梦阳无道,侵我梵阳,屠戮百姓,朕甚心忧。为抵狼豺,擢御殿炎将军尹苍炎为兵部尚书,战时兵马大元帅,统领梵阳军政,擢沧海军都统李暹兵部侍郎,辅兵部军政,擢御殿月华后太史太傅,殿阁上祭酒,黄门大学究。削青河郡郡守官职,斩青河郡驻兵校尉,玩忽职守,是为死罪。钦此!”
群臣如炸了窝的马蜂。
皇帝这道圣旨明显是早就草拟好的,这一系列人事变动眼花缭乱,将本已官到极致的御殿月华候和御殿炎将军再次推到浪尖。
当真是对二十年前的动乱既往不咎么?
再看两人,皆神态平和,已经接受皇帝临危受命,也是放下纠葛,一心辅国。
君臣祥和,一片太平,就算梦阳再强,梵阳已然不乱,又有何惧?
陛下这道圣旨早有准备,估摸着也是料到梦阳狼子野心,梵阳不是在打无准备之仗。回头再看御殿月华候之前一系列变革,群臣终于释然,能一回国便被陛下重用,月华候确有过人之处。
“诸卿说说,此次梦阳突袭梵阳,屠戮子民十万,有何良策?”皇帝轻声说道。
“打!狠狠打回去!让梦阳狗知道疼!”一位干瘦老臣上前一步,撸起袖子狠狠挥着拳头,咬牙切齿道。他干瘦胳膊上骨头楞子分明,皱巴巴的皮下青筋毕露。
“哦?”皇帝神情玩味,“礼部尚书魏大人,主张以战止战?”
“对!就是以战止战!”老头胡子抖着,撅着嘴唇如一只金鱼,“先帝在位时,我梵阳南征蛮夷,东平倭寇,西南平匪,八方来朝,安有小鬼叫嚣?今之梵阳,靡靡噩噩,学不知进,兵不知练,商不知俭,农不知勤,此乃梵阳之难,此乃梵阳大劫——”
“魏大人别说了……快快退下……”有人悄悄扯了扯老尚书的官补子,试图让老头退下——陛下脸色已经不好看了。谁料老头竟是越说越激动,更进一步,说道:“老臣侍奉先帝二十年,侍奉陛下二十年,空活古稀,为官四十载,臣斗胆直言,二十年前是陛下错了,是陛下错了啊,今梦阳屠戮,是惩戒陛下当年之过,陛下无论如何,也要重振风骨,重振梵阳武威,景澜始帝以武立国,到了陛下这一代,怎么就沦为受人欺辱了?”
不少臣子心里都在点头,礼部尚书这一番话说的的确实在,可他说错了场合。这些话本就不该说出口,说出来便是一个死字,还嫌二十年前的杀戮不够沉重么?茗禅陛下,绝非大气之主,如此出言不逊,当真不把自己身家性命当回事了。
可看着已经人尽灯枯的老尚书挥着拳头声嘶力竭喊着‘陛下错了’‘陛下错了’,满殿文武心里反倒不是滋味起来。他们有资格面圣议事,多少都能感受到一些茗禅元年之乱前后梵阳的变化。先帝在位时,梵阳军力昌盛,甚至三线为战依旧稳操胜券,当年还未加封御殿炎将军的尹苍炎更是直接跨海杀上倭国本土,血洗倭寇,彻底铲草除根。当时梵阳军力之盛,就算与极北蛮族对上,也有一拼之力。可茗禅元年之乱后,梵阳将领凋零,军队遣散,除了沧海军一系,再无拿得出手的战力。军队是最耗银两黄金的地方,没了军队后,帝国财富累积迅速,商贾富豪层出,看似国泰民安,实则靡靡浮华,不堪一击,所幸五年前陆妙柏从梦阳返回,说服陛下变革,这才为梵阳争取到些许时间!
的确是陛下错了啊,当年不论何由,摧毁掉梵阳军系都大不应该。帝国始帝以武立国,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军队。居安思危才可长久,固步自封实乃坐以待毙。
这些道理他们这些做臣子的都懂,皇帝能不懂?只是帝王心思不可揣摩,这么些年来,陛下治国不可挑剔,唯独二十年前那件事是帝王逆鳞,不可触碰。
众臣战战兢兢,等待陛下雷霆震怒,怎料皇帝只是不轻不重的‘嗯’了一声,再无下文。
礼部尚书鲠直了脖子硬挺挺站在那里,一脸视死如归,就算陛下当堂砍下他脑袋血溅朝堂也在所不惜。古稀老人像是活够了,当真无话不说,压抑心里二十载的愤懑一股脑倾吐出来,当着诸臣的面数落皇帝。
他的话句句在理,当得上忠言逆耳。只是这话说给皇帝听,就是他失了理,帝王之事,成王败寇,不已当下论功过,自有青史留人间。就像当年六龙夺嫡时,六位皇子为皇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哪一个不是英杰俊彦?可只有一个人赢了,那其余五人就要被抹灭,甚至梵阳史册上也找不到分毫痕迹。
只是皇帝并未震怒,垂眼扶额,面无表情,甚至丝毫情绪波动也唯有,仿佛并未听到礼部老尚书声嘶力竭振聋发聩的言语,却听得臣子面面相觑心惊胆寒。
“魏大人还有何话要说?若无事就先行退下。”皇帝轻声问道,音调依旧平和,并未有何震怒。
“臣连夜起草一封《经国疏议十二策》,字字倾注毕生心血,还望对帝国应对此次劫难有所裨助。”老尚书从大袖里抽出一封奏折,双手呈上,显然如皇帝的圣旨,早有准备。
不少大臣暗自发出一声叹息,陛下明明已经给你一个台阶下了,老尚书你又为何要蹬鼻子上脸?陛下已经表明了不追究你的出言不逊,你又何苦往刀尖上撞?不做死就不会死,你为何还要尝试?(nozuonodiewhyyoutry→_→)
皇帝神色终于不好看了,冷哼一声,不言语。
老尚书像是豁出这条老命,沉声道:“陛下,臣今日是备棺而来,无论如何,这《经国疏议十二册》陛下务必亲眼过目。”
死谏?众臣倒吸一口凉气,这话说出来,是大大的出言不逊啊,备棺而来,血光之灾,帝王大忌!
“诸卿还有何见解?”皇帝语气有一丝不耐,不再理会礼部尚书这老顽固。
诸臣毕恭毕敬弯腰拘礼,大气都不敢出。皇甫茗禅虽然号称仁主,可二十年前的血腥味直到今天都清晰可闻。
无人言语,统领文武大臣的炎将军与月华候处身事外,如高次元的神祗,不理会这场闹剧,老尚书佝偻的腰明显在颤抖,双手依旧捧着他视为心血的《经国疏议十二策》,不退半步,不让分毫,名臣风骨傲然。
虽说老尚书的确是活得命长在找死,可满朝大臣不禁觉得脸红,让一个古稀老人去上死谏,他们这些人畏首畏尾,只想保全身家性命,连一句肺腑之言都不敢说,何以为官?何以自明风骨忠臣?那颤巍巍的声音像即将断线的风筝,不但是在指责陛下,分明也是在打他们脸!
“对抗梦阳之事,由兵部尚书全权负责,帝国兵马任由调动,月华候统调全国物资,以供军需。”
皇帝起身,丢下一句“无事退朝”,便离开大殿,群臣恭敬下跪叩首,“吾皇圣明——”
整个朝会,本该发声的御殿月华候与炎将军守口缄默,甚至是家国家天下的大皇子也一声不吭,倒是一个无需参与军国大事,只在每年佳节庆时才被人想起的礼部尚书做出死谏的惊人之举。
待皇帝远去,群臣绷直的脊背才放松下来,长舒一口气,再看怔在那里如同磐石的老尚书,如看神明。
“魏大人当真是清流忠臣啊,我等惭愧!”
“尚书大人今日一席言论足以记入梵阳史册,位列《二十四名臣》之前,就是死谥文正,也无人可指摘。”
“尚书大人古稀高龄还有如此气节,真是我梵阳瑰宝!佩服,佩服——”
群臣拱手褒奖,不吝美言,脸上神情或多或少都真诚了些。在朝为官,侍奉帝王,身为同僚,就算政见不和,可名士风骨,总是免不了惺惺相惜。
众臣渐渐散去,老尚书依旧弯腰抬手,捧着那《经国疏议十二策》,如同石像。
老尚书突然劈手将那奏折掷地,一脚狠狠跺在上面,脸上老泪纵横,声嘶力竭:“昏庸无用,不知我梵阳子民正惨遭杀戮,如此帝王,梵阳灭亡指日可待!”
老尚书喊完这句话,像是用尽了所有力气,双腿一软,颓然倒地,双眼失神。做官到了老尚书这份上,为国憔尽心力,体察百姓之痛,犹如丧子。若人人有老尚书这一半风骨,梵阳又该是何光景?
一片锦帕递到老人面前,为其拭干眼泪鼻涕,老人抬头看去,赫然是御殿月华候陆妙柏。
“魏大人莫要气恼,气坏了身子,国家又要失一栋梁!”陆妙柏温文尔雅说道。
“你!我这把老骨头用不着你怜悯!你说说你,身列御殿月华候高位,吃皇粮拿俸禄,为何刚连个屁都不放,你……你……你有何脸面穿这一身走兽官补子……”老尚书箕座于地,伸手指着陆妙柏鼻子,声色厉秣。
老头子颤巍巍站起来,慢慢向殿外退去,发髻散落,披头散发,双手高举于空,状若癫狂。
“与一群尸位素餐者同朝为官,我魏某人真是瞎了眼,瞎了眼!是苍天不开眼,我梵阳子民一夜间被杀了十万啊,十万啊!他们冤不冤,冤不冤?”老头边喊边走,声嘶力竭,听的人心痛欲裂。
陆妙柏默然而立,儒雅面容毫无表情。
他缓身弯腰,捡起被老尚书丢在地上狠狠跺了几脚的《经国疏议十二策》,用那身华贵月华候官袍大袖拭净污渍,视如珍宝,揣入怀中。
喃喃自语:“可怜可怜,可怜焦土。悲乎悲乎,悲乎浮屠。帝王卿相,所谋之事无非一个留名青史,狼烟焦土,百姓受戮,谁人怜惜?”
一览群臣,少了很多面孔。沧海军都统李暹,二皇子三皇子还有宁正,甚至常年跟随皇帝身边的郭阿蒙也不在。看来这次急诏真是太急了,不过并不影响皇帝心情,本来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不论是梦阳入侵,亦或是这几个没能赶来的大臣。皇帝隐在平天冠冕珠帘后的眼睛微微瞥了左右文武之首的月华候和炎将军一眼,有这两人在,梵阳大局安定。
本该低头听旨的陆妙柏突然抬起头,狭长凤眼与皇帝目光对视,犹如电光一闪,又低下头去。
皇帝手搭在皇座上,脊背挺直,手指轻叩,转头对身边的大太监吩咐。太监上前一步,从袖中掏出明显是事先草拟好的圣旨,展开读道:“梦阳无道,侵我梵阳,屠戮百姓,朕甚心忧。为抵狼豺,擢御殿炎将军尹苍炎为兵部尚书,战时兵马大元帅,统领梵阳军政,擢沧海军都统李暹兵部侍郎,辅兵部军政,擢御殿月华后太史太傅,殿阁上祭酒,黄门大学究。削青河郡郡守官职,斩青河郡驻兵校尉,玩忽职守,是为死罪。钦此!”
群臣如炸了窝的马蜂。
皇帝这道圣旨明显是早就草拟好的,这一系列人事变动眼花缭乱,将本已官到极致的御殿月华候和御殿炎将军再次推到浪尖。
当真是对二十年前的动乱既往不咎么?
再看两人,皆神态平和,已经接受皇帝临危受命,也是放下纠葛,一心辅国。
君臣祥和,一片太平,就算梦阳再强,梵阳已然不乱,又有何惧?
陛下这道圣旨早有准备,估摸着也是料到梦阳狼子野心,梵阳不是在打无准备之仗。回头再看御殿月华候之前一系列变革,群臣终于释然,能一回国便被陛下重用,月华候确有过人之处。
“诸卿说说,此次梦阳突袭梵阳,屠戮子民十万,有何良策?”皇帝轻声说道。
“打!狠狠打回去!让梦阳狗知道疼!”一位干瘦老臣上前一步,撸起袖子狠狠挥着拳头,咬牙切齿道。他干瘦胳膊上骨头楞子分明,皱巴巴的皮下青筋毕露。
“哦?”皇帝神情玩味,“礼部尚书魏大人,主张以战止战?”
“对!就是以战止战!”老头胡子抖着,撅着嘴唇如一只金鱼,“先帝在位时,我梵阳南征蛮夷,东平倭寇,西南平匪,八方来朝,安有小鬼叫嚣?今之梵阳,靡靡噩噩,学不知进,兵不知练,商不知俭,农不知勤,此乃梵阳之难,此乃梵阳大劫——”
“魏大人别说了……快快退下……”有人悄悄扯了扯老尚书的官补子,试图让老头退下——陛下脸色已经不好看了。谁料老头竟是越说越激动,更进一步,说道:“老臣侍奉先帝二十年,侍奉陛下二十年,空活古稀,为官四十载,臣斗胆直言,二十年前是陛下错了,是陛下错了啊,今梦阳屠戮,是惩戒陛下当年之过,陛下无论如何,也要重振风骨,重振梵阳武威,景澜始帝以武立国,到了陛下这一代,怎么就沦为受人欺辱了?”
不少臣子心里都在点头,礼部尚书这一番话说的的确实在,可他说错了场合。这些话本就不该说出口,说出来便是一个死字,还嫌二十年前的杀戮不够沉重么?茗禅陛下,绝非大气之主,如此出言不逊,当真不把自己身家性命当回事了。
可看着已经人尽灯枯的老尚书挥着拳头声嘶力竭喊着‘陛下错了’‘陛下错了’,满殿文武心里反倒不是滋味起来。他们有资格面圣议事,多少都能感受到一些茗禅元年之乱前后梵阳的变化。先帝在位时,梵阳军力昌盛,甚至三线为战依旧稳操胜券,当年还未加封御殿炎将军的尹苍炎更是直接跨海杀上倭国本土,血洗倭寇,彻底铲草除根。当时梵阳军力之盛,就算与极北蛮族对上,也有一拼之力。可茗禅元年之乱后,梵阳将领凋零,军队遣散,除了沧海军一系,再无拿得出手的战力。军队是最耗银两黄金的地方,没了军队后,帝国财富累积迅速,商贾富豪层出,看似国泰民安,实则靡靡浮华,不堪一击,所幸五年前陆妙柏从梦阳返回,说服陛下变革,这才为梵阳争取到些许时间!
的确是陛下错了啊,当年不论何由,摧毁掉梵阳军系都大不应该。帝国始帝以武立国,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弃军队。居安思危才可长久,固步自封实乃坐以待毙。
这些道理他们这些做臣子的都懂,皇帝能不懂?只是帝王心思不可揣摩,这么些年来,陛下治国不可挑剔,唯独二十年前那件事是帝王逆鳞,不可触碰。
众臣战战兢兢,等待陛下雷霆震怒,怎料皇帝只是不轻不重的‘嗯’了一声,再无下文。
礼部尚书鲠直了脖子硬挺挺站在那里,一脸视死如归,就算陛下当堂砍下他脑袋血溅朝堂也在所不惜。古稀老人像是活够了,当真无话不说,压抑心里二十载的愤懑一股脑倾吐出来,当着诸臣的面数落皇帝。
他的话句句在理,当得上忠言逆耳。只是这话说给皇帝听,就是他失了理,帝王之事,成王败寇,不已当下论功过,自有青史留人间。就像当年六龙夺嫡时,六位皇子为皇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哪一个不是英杰俊彦?可只有一个人赢了,那其余五人就要被抹灭,甚至梵阳史册上也找不到分毫痕迹。
只是皇帝并未震怒,垂眼扶额,面无表情,甚至丝毫情绪波动也唯有,仿佛并未听到礼部老尚书声嘶力竭振聋发聩的言语,却听得臣子面面相觑心惊胆寒。
“魏大人还有何话要说?若无事就先行退下。”皇帝轻声问道,音调依旧平和,并未有何震怒。
“臣连夜起草一封《经国疏议十二策》,字字倾注毕生心血,还望对帝国应对此次劫难有所裨助。”老尚书从大袖里抽出一封奏折,双手呈上,显然如皇帝的圣旨,早有准备。
不少大臣暗自发出一声叹息,陛下明明已经给你一个台阶下了,老尚书你又为何要蹬鼻子上脸?陛下已经表明了不追究你的出言不逊,你又何苦往刀尖上撞?不做死就不会死,你为何还要尝试?(nozuonodiewhyyoutry→_→)
皇帝神色终于不好看了,冷哼一声,不言语。
老尚书像是豁出这条老命,沉声道:“陛下,臣今日是备棺而来,无论如何,这《经国疏议十二册》陛下务必亲眼过目。”
死谏?众臣倒吸一口凉气,这话说出来,是大大的出言不逊啊,备棺而来,血光之灾,帝王大忌!
“诸卿还有何见解?”皇帝语气有一丝不耐,不再理会礼部尚书这老顽固。
诸臣毕恭毕敬弯腰拘礼,大气都不敢出。皇甫茗禅虽然号称仁主,可二十年前的血腥味直到今天都清晰可闻。
无人言语,统领文武大臣的炎将军与月华候处身事外,如高次元的神祗,不理会这场闹剧,老尚书佝偻的腰明显在颤抖,双手依旧捧着他视为心血的《经国疏议十二策》,不退半步,不让分毫,名臣风骨傲然。
虽说老尚书的确是活得命长在找死,可满朝大臣不禁觉得脸红,让一个古稀老人去上死谏,他们这些人畏首畏尾,只想保全身家性命,连一句肺腑之言都不敢说,何以为官?何以自明风骨忠臣?那颤巍巍的声音像即将断线的风筝,不但是在指责陛下,分明也是在打他们脸!
“对抗梦阳之事,由兵部尚书全权负责,帝国兵马任由调动,月华候统调全国物资,以供军需。”
皇帝起身,丢下一句“无事退朝”,便离开大殿,群臣恭敬下跪叩首,“吾皇圣明——”
整个朝会,本该发声的御殿月华候与炎将军守口缄默,甚至是家国家天下的大皇子也一声不吭,倒是一个无需参与军国大事,只在每年佳节庆时才被人想起的礼部尚书做出死谏的惊人之举。
待皇帝远去,群臣绷直的脊背才放松下来,长舒一口气,再看怔在那里如同磐石的老尚书,如看神明。
“魏大人当真是清流忠臣啊,我等惭愧!”
“尚书大人今日一席言论足以记入梵阳史册,位列《二十四名臣》之前,就是死谥文正,也无人可指摘。”
“尚书大人古稀高龄还有如此气节,真是我梵阳瑰宝!佩服,佩服——”
群臣拱手褒奖,不吝美言,脸上神情或多或少都真诚了些。在朝为官,侍奉帝王,身为同僚,就算政见不和,可名士风骨,总是免不了惺惺相惜。
众臣渐渐散去,老尚书依旧弯腰抬手,捧着那《经国疏议十二策》,如同石像。
老尚书突然劈手将那奏折掷地,一脚狠狠跺在上面,脸上老泪纵横,声嘶力竭:“昏庸无用,不知我梵阳子民正惨遭杀戮,如此帝王,梵阳灭亡指日可待!”
老尚书喊完这句话,像是用尽了所有力气,双腿一软,颓然倒地,双眼失神。做官到了老尚书这份上,为国憔尽心力,体察百姓之痛,犹如丧子。若人人有老尚书这一半风骨,梵阳又该是何光景?
一片锦帕递到老人面前,为其拭干眼泪鼻涕,老人抬头看去,赫然是御殿月华候陆妙柏。
“魏大人莫要气恼,气坏了身子,国家又要失一栋梁!”陆妙柏温文尔雅说道。
“你!我这把老骨头用不着你怜悯!你说说你,身列御殿月华候高位,吃皇粮拿俸禄,为何刚连个屁都不放,你……你……你有何脸面穿这一身走兽官补子……”老尚书箕座于地,伸手指着陆妙柏鼻子,声色厉秣。
老头子颤巍巍站起来,慢慢向殿外退去,发髻散落,披头散发,双手高举于空,状若癫狂。
“与一群尸位素餐者同朝为官,我魏某人真是瞎了眼,瞎了眼!是苍天不开眼,我梵阳子民一夜间被杀了十万啊,十万啊!他们冤不冤,冤不冤?”老头边喊边走,声嘶力竭,听的人心痛欲裂。
陆妙柏默然而立,儒雅面容毫无表情。
他缓身弯腰,捡起被老尚书丢在地上狠狠跺了几脚的《经国疏议十二策》,用那身华贵月华候官袍大袖拭净污渍,视如珍宝,揣入怀中。
喃喃自语:“可怜可怜,可怜焦土。悲乎悲乎,悲乎浮屠。帝王卿相,所谋之事无非一个留名青史,狼烟焦土,百姓受戮,谁人怜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