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3章:为万世奠基(春节快乐!)-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
第723章:为万世奠基(春节快乐!)-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席卷天下-一本书
席卷天下
作者:荣誉与忠诚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祭天结束之后,刘彦在宫城大殿举办饮宴,其中过程却是不需要过多叙述。
饮宴并不是一天就算完,冬至节的当晚是由君王举办,随后都会有自己的活动,毕竟现在的人们是拿冬至节当成“小年”在过,算是比较重要的节日之一,走家串门联络感情非常普遍。
既然是节日,又有那么多的文化人汇集在旧长安,少不了出现频繁的文会之类,倒是诞生了很多作品,冲突更是发生不少。
“冒出来许多自称诸子百家的传承者?”
“回王上,是有类似传闻,却没有证实。”
现在还有诸子百家吗?刘彦相信还是会有的。但是他并不认为会存在什么传承者,哪怕是有人懂诸子百家的某学派,基本上也绝对是半桶子居多。
要知道儒家已经兴盛太久了,还不留余力地打击诸子百家残余,一直被围堵和消灭的诸子百家想要找个学生都困难,怎么寻找优良的人来传承知识?
【好像……诸子百家是有一些传承下去?】刘彦不太确定的想着:【就是到唐朝中叶,不是还出现纵横学派的继承人王玄策吗?】
“应该是投机取巧。”桑虞毫不留情地说:“王上要兴学,不类先汉独尊儒术。”
刘彦原先对儒学其实挺讨厌,那是作为新时代人物得知宋、明、清的儒生大都是什么德性,对于“寡妇守节天经地义,儒生投敌争先恐后”和“水太凉”的印象着实是太深刻了。
等待刘彦真正去了解儒学的时候,知道了宋、明、清和之前的儒学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再来也是明白人都有分好坏,学说的好不好是看实用性和人,就好像是使用刀子的人干好事还是干坏事一样。
总体来说,消化掉诸多诸子百家学派知识的儒家,于当今这个年代是不好不坏,相对于僵化了一些,再来是过于偏向了玄学。
事实而言,孔子虽然创建了儒学,可是自他之后的儒家就一再被后人所修改甚至是篡改本意,许多人认为是没有标点符号的“锅”,但就算是有标点符号,真想要去曲解一句话的意思又有多难?
儒家和法家一样,都是为了迎合统治者可以进行“进化”,某些程度上来讲儒家要比法家更有风骨一些。至少儒家在受到统治者逼迫的时候会稍微挣扎那么一下下,甚至儒家会和统治者叫板,可是法家就真的无限迎合统治者的需要了。
“寡人从未说过不尊儒学。”刘彦完全无视掉桑虞傻愣掉的表情:“独尊一家,可使全国思想统一。学说过多虽然可使百家争鸣,但思想也乱了。”
每一个统治者都希望自己的治下好统治一些,不管是使用什么学说,基本上就是为了达到对自己有利的目标。儒家会转向愚民,“锅”应该丢给统治者和迎合统治者的那些儒生,不该是将“锅”完全砸到儒家头上。
“可是……”桑虞胯下有些疼,满满都是疑问:“可是大汉不是依法治国吗?”
汉国的许多官员一直认为刘彦要走的是秦帝国的路线,那是刘彦强调法制带来的结果,导致许多官员开始在学习法家的知识,甚至是开始以法家门徒所自居,桑虞就是其中的一个。
“寡人要的是思想统一。”刘彦倒是奇怪了,纳闷地说:“与依法治国有冲突吗?”
哪个朝代又没有律法了?依法治国才是真正的王道,那是现代早就证明了的事情。
“依法治国……”桑虞有太多的疑问,迟疑道:“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尊儒,法如何庄严?”
“寡人没有说要尊儒。”刘彦被问得很是头疼,他本身就对这个不擅长,要不干脆自己弄出一套理论来就得了。他看着被绕的有些晕众人,说道:“寡人要是的思想统一!儒家能办到寡人想要的,尊儒如何,尊法如何,何等学说能办到,寡人便尊它!”
众大臣却是不敢轻视,他们与从后世穿越来的刘彦不一样,观念中就是君王一旦爱好哪个学说,那个学说就必然会成为显学,学习那个学说的人天然上就更容易得到偏爱,遇到霸道一些的学说还会趁势逼得学习其它学说的人没活路,要不然就不会是独尊儒术之后朝堂满满都是儒生了。
“维持国家的稳定需要法家,发展国力需要杂家,保卫国家和对外征战需要兵家……”刘彦举了相当多的例子,无奈地说:“就不能综合一下?”
现代人,哪个不是实用主义者?管它是什么学说,能用的就是好的学说。再来是,一个党还允许内部有诸多派别,一个学说里面就不允许有诸多的分支了?
率先明白过来的人是纪昌,他先是振奋,然后是为难:“儒家已经消化诸多的诸子百家学说,早便不是纯儒,可是……冠名于儒学,分有诸多学派,与百家争鸣有区别吗?”
“寡人就说明白一点吧。”刘彦开始有些不耐烦了:“不管是哪个学说皆是诸夏之学,能不能统称为‘夏学’或‘汉学’,只取其精华,去其糟糠。”
后世的学术界认为夏朝是诸夏后裔的第一个朝代,就是一度难以找到有力的证明,以至于西方国家认为压根就没有“夏”这个朝代,后面还是从甲骨文的考古上得到发现,才证明真的有夏朝的存在,最直接的证明就是出土于商朝的鼎器上有关于夏朝的记载。
纪昌在刹那间与桑虞完成对视,他们已经完全明白过来了,自己家的这个君王简直就是雄心壮志,要捏合包括儒家在内的所有学说为汉国所用,连“夏说”这么个逼格高出天际的称呼都用上了。
刘彦的想法还是非常直接的,后世的天朝一直在强调“中华文化”,不管开始之初是有什么目的,就是将各朝各代的文化来进行规范和统称。这个做法当然是正确的,首先都是属于“中华文化”的一部分,那出自哪个区域就没有任何需要争论的地方,内部的争执也就没有了必要。
古人喜欢搞文化独尊,不同学派的人互相掐架起来简直不要太可怕。他们会那么激烈地进行斗争,是各自的分别太过明显,导致谁也不服谁,那就从根底上将它们视为同一个文化的分支。都是属于某个主体文化的延伸,再掐架就完全是与当局过不去了。
“‘夏学’这个称呼好。”冉闵逮住机会大声说了一句:“听着就觉得堂皇大气。”
之所以是称“诸夏”,不止是因为夏朝是第一个朝代,还因为都是源自一个族群,说诸夏是因为后续发展的文化和价值观产生了不同。“夏”这个字本身就代表着源头,将所有学说捏合起来,再称为“夏学”,谁反对就是背弃祖宗的叛徒,不将自己视为诸夏一员。
“骠骑将军所言极是。”纪昌刚刚还在担忧一点,刘彦要是认定‘汉学’这个冠名,那基本上就只能是代表当代:“称‘夏学’,无人敢有不服。”
一件天大的事情就那么草率地被确认了下来,参与的人不管有没有认清楚其中的重要性,反正都是既是激动又是兴奋。
“没人敢不服就行。”刘彦也很开心,有些不足的是现在称‘中华文化’基本是不会得到认可,要不更合他的心意一些。他开始用下命令的口气分配任务:“小年期间,那些读书人热闹得很,让他们都别吵吵了。”
在场属于文官体系的人都是站立起来行礼应命,他们会用不同的手段将今天的决定透露出去,要是那些文化人识相点坦然接受倒还好,不接受他们也会使用各种手段让有反对意见的家伙接受或人间蒸发。
众人从刘彦处离开,出了宫门纪昌站定原地。
也不知道是忘了还是刻意,刚才刘彦并没有指定谁为主导,纪昌很清楚自己虽然身为丞相,是理所当然的主导者,但包括桑虞、吕议等一些九卿可不会那么安份。
一个国家确定文化不是小事,谁去执行都能从中获益,桑虞自认是北方派系领袖,吕议是被逼着成为南方派系的领袖,他们哪怕自己不想争,后面也会被追随者逼着去争,纪昌停下来就是要与两人开诚布公谈一谈。
“泰安,虞知晓一处风景优美之处。”桑虞显然是知道纪昌为什么会站定,笑着说:“一同前往?”
吕议没半点客气,接着话题也说:“同去。”
纪昌面无表情地颔首,令他没想到的是冉闵拉着徐正也过来,咋呼着要一块去。
“某可不是多事。”冉闵很直接地说:“夏学自然也包括兵学,如何能让你等文人全面代表?”
徐正本来是很无奈,一听冉闵那么说立刻反应过来,严肃地点点头表示一定要去。
桑虞是巴不得水更浑一些,笑着也就帮腔。
所谓风景优美的地方并不在城内,是旧长城偏西南位置的骊山附近,该处原属于上林苑的一部分,传闻还是始皇帝秦陵的所在,就是几百年过去没人真的找到始皇帝秦陵所在而已。
既然是冬至节,天气自然是暖和不到哪去,就是因为气候转变的关系,今天还没有出现下雪,但说实话也是冻人得很。
“毛病了,选了这么一个偏僻的所在。”冉闵不是怕冷,是纯粹觉得周边的风景根本就没有所谓的优美:“一眼望去就是万物凋零,哪里美了?”
桑虞有听到也当没听见,其余人则是在苦笑。
对了,最后一块来的并不止约定的那些人,是三公九卿,甚至是征字级别的武将也被纪昌一块通知着过来。
有随从在搭建棚子,又有侍女在准备席宴,让这个经年没人到来的地方多了突然间的人气。
“始皇帝横扫八荒六合,使诸夏再次得到一统,功在当代益在千秋。”纪昌说的这个也是儒生一再不承认的。他说完就看着众人,等了一小会才继续说:“诸夏一体,大一统论不可弃,我等站在传闻为始皇帝秦陵的所在,诸君可有想法?”
在场的人哪怕是平时再没存在感,可他们都是大官和重臣,还都是当代的利益既得者,维护国家也就等于是在维护自己,有人听懂了纪昌话中的意思,有的人则真的是没有听懂。
“始皇帝不止是横扫八荒六合。”桑虞笑吟吟地说:“更有车同轨,书同文,行同轮。”
就是没有读过史书的人,基本上也知道那些,可以骂始皇帝残暴,但绝对不能否认始皇帝对诸夏的贡献,要不然诸夏还是不是一体真不好说。
“始皇帝并未统一思想。”纪昌想要说的就是这个。他再次扫视众人,万般严肃地说:“今上却是要补足此缺,更要汇聚诸夏之学。诸君可知,此是何等伟业?”
一统思想的事是被汉孝武皇帝刘彻干了,还干得非常好,就是真没有维持多久,还扶持起了儒家这头怪兽。
当代人不会去说儒学有什么不好,真有不好也是某些人的事,跟学说没半点关系。
然后是,当代的儒学还没走向研究怎么愚民,倒是被主流搞成了怎么研究玄学。
冉闵不是没脑子的人,就是真不喜欢弯弯绕绕,一点都没觉得有什么不好意思地说:“丞相究竟想说什么,说太玄乎闵听不懂哇!”
刹那间,徐正赶紧往旁边移动几步,真羞愧与冉闵并肩站在一起。
“……”纪昌觉得自己是很严肃在说话,没搞清楚冉闵是故意的还是在插科打诨。他比较郁闷地瞪了冉闵一眼,索性摊开了讲:“此事若真做成,我等不但是开国功臣留名青史,亦可与文字同在。”
“自是如此!”桑虞万分地赞同这一点,就是该争还是得争,就说:“正因是前所未有之伟业,如何重视都不为过。虞私以为南方之学说太过歪风邪气……”
吕议根本就顾不得礼貌什么的,直接就吼:“御使大夫且住!”
饮宴并不是一天就算完,冬至节的当晚是由君王举办,随后都会有自己的活动,毕竟现在的人们是拿冬至节当成“小年”在过,算是比较重要的节日之一,走家串门联络感情非常普遍。
既然是节日,又有那么多的文化人汇集在旧长安,少不了出现频繁的文会之类,倒是诞生了很多作品,冲突更是发生不少。
“冒出来许多自称诸子百家的传承者?”
“回王上,是有类似传闻,却没有证实。”
现在还有诸子百家吗?刘彦相信还是会有的。但是他并不认为会存在什么传承者,哪怕是有人懂诸子百家的某学派,基本上也绝对是半桶子居多。
要知道儒家已经兴盛太久了,还不留余力地打击诸子百家残余,一直被围堵和消灭的诸子百家想要找个学生都困难,怎么寻找优良的人来传承知识?
【好像……诸子百家是有一些传承下去?】刘彦不太确定的想着:【就是到唐朝中叶,不是还出现纵横学派的继承人王玄策吗?】
“应该是投机取巧。”桑虞毫不留情地说:“王上要兴学,不类先汉独尊儒术。”
刘彦原先对儒学其实挺讨厌,那是作为新时代人物得知宋、明、清的儒生大都是什么德性,对于“寡妇守节天经地义,儒生投敌争先恐后”和“水太凉”的印象着实是太深刻了。
等待刘彦真正去了解儒学的时候,知道了宋、明、清和之前的儒学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再来也是明白人都有分好坏,学说的好不好是看实用性和人,就好像是使用刀子的人干好事还是干坏事一样。
总体来说,消化掉诸多诸子百家学派知识的儒家,于当今这个年代是不好不坏,相对于僵化了一些,再来是过于偏向了玄学。
事实而言,孔子虽然创建了儒学,可是自他之后的儒家就一再被后人所修改甚至是篡改本意,许多人认为是没有标点符号的“锅”,但就算是有标点符号,真想要去曲解一句话的意思又有多难?
儒家和法家一样,都是为了迎合统治者可以进行“进化”,某些程度上来讲儒家要比法家更有风骨一些。至少儒家在受到统治者逼迫的时候会稍微挣扎那么一下下,甚至儒家会和统治者叫板,可是法家就真的无限迎合统治者的需要了。
“寡人从未说过不尊儒学。”刘彦完全无视掉桑虞傻愣掉的表情:“独尊一家,可使全国思想统一。学说过多虽然可使百家争鸣,但思想也乱了。”
每一个统治者都希望自己的治下好统治一些,不管是使用什么学说,基本上就是为了达到对自己有利的目标。儒家会转向愚民,“锅”应该丢给统治者和迎合统治者的那些儒生,不该是将“锅”完全砸到儒家头上。
“可是……”桑虞胯下有些疼,满满都是疑问:“可是大汉不是依法治国吗?”
汉国的许多官员一直认为刘彦要走的是秦帝国的路线,那是刘彦强调法制带来的结果,导致许多官员开始在学习法家的知识,甚至是开始以法家门徒所自居,桑虞就是其中的一个。
“寡人要的是思想统一。”刘彦倒是奇怪了,纳闷地说:“与依法治国有冲突吗?”
哪个朝代又没有律法了?依法治国才是真正的王道,那是现代早就证明了的事情。
“依法治国……”桑虞有太多的疑问,迟疑道:“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尊儒,法如何庄严?”
“寡人没有说要尊儒。”刘彦被问得很是头疼,他本身就对这个不擅长,要不干脆自己弄出一套理论来就得了。他看着被绕的有些晕众人,说道:“寡人要是的思想统一!儒家能办到寡人想要的,尊儒如何,尊法如何,何等学说能办到,寡人便尊它!”
众大臣却是不敢轻视,他们与从后世穿越来的刘彦不一样,观念中就是君王一旦爱好哪个学说,那个学说就必然会成为显学,学习那个学说的人天然上就更容易得到偏爱,遇到霸道一些的学说还会趁势逼得学习其它学说的人没活路,要不然就不会是独尊儒术之后朝堂满满都是儒生了。
“维持国家的稳定需要法家,发展国力需要杂家,保卫国家和对外征战需要兵家……”刘彦举了相当多的例子,无奈地说:“就不能综合一下?”
现代人,哪个不是实用主义者?管它是什么学说,能用的就是好的学说。再来是,一个党还允许内部有诸多派别,一个学说里面就不允许有诸多的分支了?
率先明白过来的人是纪昌,他先是振奋,然后是为难:“儒家已经消化诸多的诸子百家学说,早便不是纯儒,可是……冠名于儒学,分有诸多学派,与百家争鸣有区别吗?”
“寡人就说明白一点吧。”刘彦开始有些不耐烦了:“不管是哪个学说皆是诸夏之学,能不能统称为‘夏学’或‘汉学’,只取其精华,去其糟糠。”
后世的学术界认为夏朝是诸夏后裔的第一个朝代,就是一度难以找到有力的证明,以至于西方国家认为压根就没有“夏”这个朝代,后面还是从甲骨文的考古上得到发现,才证明真的有夏朝的存在,最直接的证明就是出土于商朝的鼎器上有关于夏朝的记载。
纪昌在刹那间与桑虞完成对视,他们已经完全明白过来了,自己家的这个君王简直就是雄心壮志,要捏合包括儒家在内的所有学说为汉国所用,连“夏说”这么个逼格高出天际的称呼都用上了。
刘彦的想法还是非常直接的,后世的天朝一直在强调“中华文化”,不管开始之初是有什么目的,就是将各朝各代的文化来进行规范和统称。这个做法当然是正确的,首先都是属于“中华文化”的一部分,那出自哪个区域就没有任何需要争论的地方,内部的争执也就没有了必要。
古人喜欢搞文化独尊,不同学派的人互相掐架起来简直不要太可怕。他们会那么激烈地进行斗争,是各自的分别太过明显,导致谁也不服谁,那就从根底上将它们视为同一个文化的分支。都是属于某个主体文化的延伸,再掐架就完全是与当局过不去了。
“‘夏学’这个称呼好。”冉闵逮住机会大声说了一句:“听着就觉得堂皇大气。”
之所以是称“诸夏”,不止是因为夏朝是第一个朝代,还因为都是源自一个族群,说诸夏是因为后续发展的文化和价值观产生了不同。“夏”这个字本身就代表着源头,将所有学说捏合起来,再称为“夏学”,谁反对就是背弃祖宗的叛徒,不将自己视为诸夏一员。
“骠骑将军所言极是。”纪昌刚刚还在担忧一点,刘彦要是认定‘汉学’这个冠名,那基本上就只能是代表当代:“称‘夏学’,无人敢有不服。”
一件天大的事情就那么草率地被确认了下来,参与的人不管有没有认清楚其中的重要性,反正都是既是激动又是兴奋。
“没人敢不服就行。”刘彦也很开心,有些不足的是现在称‘中华文化’基本是不会得到认可,要不更合他的心意一些。他开始用下命令的口气分配任务:“小年期间,那些读书人热闹得很,让他们都别吵吵了。”
在场属于文官体系的人都是站立起来行礼应命,他们会用不同的手段将今天的决定透露出去,要是那些文化人识相点坦然接受倒还好,不接受他们也会使用各种手段让有反对意见的家伙接受或人间蒸发。
众人从刘彦处离开,出了宫门纪昌站定原地。
也不知道是忘了还是刻意,刚才刘彦并没有指定谁为主导,纪昌很清楚自己虽然身为丞相,是理所当然的主导者,但包括桑虞、吕议等一些九卿可不会那么安份。
一个国家确定文化不是小事,谁去执行都能从中获益,桑虞自认是北方派系领袖,吕议是被逼着成为南方派系的领袖,他们哪怕自己不想争,后面也会被追随者逼着去争,纪昌停下来就是要与两人开诚布公谈一谈。
“泰安,虞知晓一处风景优美之处。”桑虞显然是知道纪昌为什么会站定,笑着说:“一同前往?”
吕议没半点客气,接着话题也说:“同去。”
纪昌面无表情地颔首,令他没想到的是冉闵拉着徐正也过来,咋呼着要一块去。
“某可不是多事。”冉闵很直接地说:“夏学自然也包括兵学,如何能让你等文人全面代表?”
徐正本来是很无奈,一听冉闵那么说立刻反应过来,严肃地点点头表示一定要去。
桑虞是巴不得水更浑一些,笑着也就帮腔。
所谓风景优美的地方并不在城内,是旧长城偏西南位置的骊山附近,该处原属于上林苑的一部分,传闻还是始皇帝秦陵的所在,就是几百年过去没人真的找到始皇帝秦陵所在而已。
既然是冬至节,天气自然是暖和不到哪去,就是因为气候转变的关系,今天还没有出现下雪,但说实话也是冻人得很。
“毛病了,选了这么一个偏僻的所在。”冉闵不是怕冷,是纯粹觉得周边的风景根本就没有所谓的优美:“一眼望去就是万物凋零,哪里美了?”
桑虞有听到也当没听见,其余人则是在苦笑。
对了,最后一块来的并不止约定的那些人,是三公九卿,甚至是征字级别的武将也被纪昌一块通知着过来。
有随从在搭建棚子,又有侍女在准备席宴,让这个经年没人到来的地方多了突然间的人气。
“始皇帝横扫八荒六合,使诸夏再次得到一统,功在当代益在千秋。”纪昌说的这个也是儒生一再不承认的。他说完就看着众人,等了一小会才继续说:“诸夏一体,大一统论不可弃,我等站在传闻为始皇帝秦陵的所在,诸君可有想法?”
在场的人哪怕是平时再没存在感,可他们都是大官和重臣,还都是当代的利益既得者,维护国家也就等于是在维护自己,有人听懂了纪昌话中的意思,有的人则真的是没有听懂。
“始皇帝不止是横扫八荒六合。”桑虞笑吟吟地说:“更有车同轨,书同文,行同轮。”
就是没有读过史书的人,基本上也知道那些,可以骂始皇帝残暴,但绝对不能否认始皇帝对诸夏的贡献,要不然诸夏还是不是一体真不好说。
“始皇帝并未统一思想。”纪昌想要说的就是这个。他再次扫视众人,万般严肃地说:“今上却是要补足此缺,更要汇聚诸夏之学。诸君可知,此是何等伟业?”
一统思想的事是被汉孝武皇帝刘彻干了,还干得非常好,就是真没有维持多久,还扶持起了儒家这头怪兽。
当代人不会去说儒学有什么不好,真有不好也是某些人的事,跟学说没半点关系。
然后是,当代的儒学还没走向研究怎么愚民,倒是被主流搞成了怎么研究玄学。
冉闵不是没脑子的人,就是真不喜欢弯弯绕绕,一点都没觉得有什么不好意思地说:“丞相究竟想说什么,说太玄乎闵听不懂哇!”
刹那间,徐正赶紧往旁边移动几步,真羞愧与冉闵并肩站在一起。
“……”纪昌觉得自己是很严肃在说话,没搞清楚冉闵是故意的还是在插科打诨。他比较郁闷地瞪了冉闵一眼,索性摊开了讲:“此事若真做成,我等不但是开国功臣留名青史,亦可与文字同在。”
“自是如此!”桑虞万分地赞同这一点,就是该争还是得争,就说:“正因是前所未有之伟业,如何重视都不为过。虞私以为南方之学说太过歪风邪气……”
吕议根本就顾不得礼貌什么的,直接就吼:“御使大夫且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