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这洋灯很不错啊?你看,这灯光要比寻常蜡烛亮好多,而且这灯罩之上,也没有什么油污,灯光直接穿过玻璃,还真是很舒服呢。”孔璐华看着这盏新灯果然光亮异常,也不觉向阮元赞许道。
“是啊,这灯用着也方便,只要向里面添油,便能燃着,而且灯光明亮,远胜烛火,灯罩也很干净。我这些年也清楚,自己的眼睛一日不如一日了,这镜片都换了好几次了,这几日用这新灯,倒是感觉精神了不少,眼睛也不像以前那样累了。我看以后啊,我晚上再写折子,就不需要用蜡烛了啊?”看来,阮元已经试着用了几日这款西洋新灯,而阮元用起来的效果也非常不错。
“老爷、夫人,扬州去年的账册送来了。”这时,却是莲儿在门外向阮孔二人发声道。只见莲儿这时手中正拿着一本账簿,当是蒋二从扬州送回来的扬州阮家开支账册。可这时的莲儿面上,却并无欣喜之色,反而带着几分忧虑。
“莲儿,你就先把账册放在这里吧。还有,你今日是怎么了?蒋二他在扬州,遇到了什么为难的事情吗?”孔璐华眼看莲儿神色不对,也当即上前问道。
“夫人,这……这今年的账簿,好像确实有些不对。”莲儿看着手中账册,却也担忧道:“夫人,按这账簿里的数字,去年咱们一年的收入是八百两,可是,去年扬州不是在闹水灾吗?还是说二哥那边,咱们的田地都没有损失呢?”
“莲儿,我听夫子说,去年扬州各县都在下大雨,咱们家的田地……应该也会受损才对。不过这也没什么啊?其实前年江南也有水灾的,只是没有去年那么大而已。而且去年的账册上,收入不也是八百两吗?”孔璐华想着账册数字或许确有蹊跷,但蒋二从来精明过人,或许有什么办法可以补上收入不足,也在情理之中。
“可是……夫人可还记得,嘉庆二十四年的时候,咱们扬州送来的账册,一年收入还只有六百多两啊?这两年便涨了二百两,去年听说有了水灾,收的银子却一点不少,这……夫人,二哥他到底做了什么,一年能给咱们多收这么多钱啊?”莲儿说到这里,阮元在一旁听着,却也有些不解,看起来阮元已经渐渐发现,蒋二送来的账册之内,或许另有什么隐情,竟是连自己都不知晓。
“夫人,莲儿之言有理,我从来不愿多增田产,给福儿、祜儿、孔厚的田地,咱们来广州之前就已经买下了,田租我也从没变过,怎么会突然多出这二百两银子呢?咱家其他的地方……杨叔在世的时候,家里开支就已经一向节俭,就算蒋二还能再省下些用度,也不会短短三年工夫,就多出二百两啊?蒋二他……究竟做了什么呢?”阮元回想着扬州之事,却也不由得沉吟起来。
“老爷、夫人,要不……我回一趟扬州吧?扬州那边我也待过两年,还是很熟悉的,二哥他究竟是怎么多赚了这二百两出来,我……我应该可以看明白的。”莲儿眼看账册之事,一家人竟是毫无头绪,便也主动向阮元和孔璐华请示道。
“莲儿,你……也好,你说你和蒋二从武昌分别,到现在都已经过了七年了。这样说来,也是我对不住你,是我自私了,一直没让你和蒋二团圆些时日。你愿意去扬州,就去吧,只是一路可要小心,去年扬州雨情那么严重,你一路行船,可不能因为急着回去,竟出了什么意外啊?”孔璐华想着自己和阮元都很难离开广州,对于蒋二在扬州具体的作为,自己也很难深入了解,倒是莲儿和蒋二夫妻二十年,更容易打听到内情,想到这里,便即同意了莲儿北上之事。
“夫人放心,我……我会安全回去的。”莲儿也向孔璐华笑道。
“伯元,那个十三行的伍总商又来了。”不想这时杨吉也出现在了厅堂之外,向阮元道:“听那伍总商之言,好像是西洋人运米的船只,已经快到广州了,可是他那边却又有了难处,想着……要你去帮他解决一下。”
“伍敦元,这个时候他来干什么……没想到啊,米船这么快就要到了。”阮元想着十三行来人,却也是喜忧参半,喜的是米船将至,很快广东粮价就可以得到抑制,不至于再出现粮荒,忧的是既然伍秉鉴亲自前来见自己,那就说明洋船入港之前,自己还要再去办一件难为之事。想到这里,便也跟着杨吉出了门,在正堂见到了伍秉鉴。
“伍总商,外面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阮元看到伍秉鉴,便即向他问道。
“总制大人,这件事您应该不难猜出来吧?”伍秉鉴自也答道:“这次西洋人载米来到广州,粮船少说有二十艘,所以最近几日,广州有些粮店的米商坐不住了,想着抵制这批洋米。他们的说法也很简单,洋米是外洋之物,未必便能供国人食用。今日正好也有几个米商,带着不少被他们蛊惑的百姓,来我们十三行抗议呢。这光是我们跟他们交谈,百姓总会认为我们是靠洋货获利的,立场不纯,在下思来想去,也只好请总制亲自出马了。”
“是吗,此等无稽之谈,竟也有人相信吗?他们要是对鸦片也能有这个态度,海内哪里还有鸦片泛滥之事?!”阮元听着伍秉鉴之言,也不觉有些愤慨道。
“阮总制,其实我觉得,百姓是能听懂道理的,只要总制给他们讲一讲道理,他们自然会清楚,米商和总制,他们应该选谁。”伍秉鉴也向阮元劝道:“但是米商那边,我想着总要让他们安心下来才是啊。更何况,这谣言一起,今日是洋米不堪食用,明日还不知道是什么呢。总制,若是您视而不见,这对您也有所不利,其实前年伶仃岛的事,不瞒总制,民间……却也有些人不满意总制的做法。”
“伶仃岛的事,还有别的办法吗?也罢,既然他们主动出来了,今天我就跟他们把话说个清楚。杨吉,把我们家新买的那盏灯拿给我,我带过去,给他们看一看,让他们也长长见识!”说着,阮元便也去准备衣装舆轿去了。这日下午,阮元一行便即一路出城向西,到了十三行米商聚集之所。
“你等今日聚集于此,我听怡和行的伍总商说,是为了抵制港口外面那些洋船,不准他们卖入洋米,是吗?”阮元方才在几名米商与数十百姓面前坐定,便即向各人问道。
“制台大人所言不错!”其中一个米商看起来对于抵制洋米之事尤为积极,主动站了出来,向阮元道:“洋人这些年来,一直在广州私贩鸦片,荼毒百姓,凡有沾染鸦片者,无不是苦不堪言!既然如此,小人看来,这洋米也未必是什么好东西,万一里面有毒,那不是要害了更多百姓吗?咱们和洋人贸易,洋人却想着用毒物取利,所以依小人之见,咱们不仅应当将这些米船尽数驱逐,就连英吉利和米利坚的商贸,也应该一律断绝!这样下来,就不会有鸦片进入广州了!”
“你觉得,洋人的东西就一概不好,是吗?”阮元一边说着,一边也取了自己带来的西洋铜灯,放在桌上,向那商人问道:“那你可识得此物啊?”
米商一时不知阮元言语之意,不觉无言。
“好,你不知道,我来告诉你吧。”阮元看着铜灯,缓缓向商人解释道:“这是我前些日子,花了一斤白银买下的一盏西洋铜灯,其中不用蜡烛,而是以油引火,外面玻璃罩子干净透明,里面一旦点燃起来,其光芒也是异常洁净,远比我们日用烛火明亮得多!我这些日子夜里用这洋灯,可以为你们担保,这洋灯之火,确是比烛火舒适,我这样说,你还觉得这洋灯没用吗?洋人之物,益于世人者,又并非仅有铜灯一物。洋人的呢羽衣服,高宗皇帝曾赐我一件,我穿了二十年,还能接着用呢。洋人所制最新的望远镜,可以看清月亮上的山岛,洋人所制钟表,其间器具精细,多有我等不能精研之处,洋人所制玻璃窗子,正所谓‘虽然遮眼全无界,可是身在色界中’啊,你们说说,若是东坡先生也能见到西洋这种玻璃窗子,他老人家又会写出多少我所不及的诗句呢?可你们在想什么,因为洋人的鸦片,就要把这些洋物一概拒之门外吗?这不是暴殄天物,又是什么呢?”
“当然,咱们也要清楚,洋人的东西,不是只有洋灯、望远镜、玻璃窗子和呢羽钟表,也有鸦片,这鸦片乃是至毒之物,虽五帝三王以来,其毒最甚者,莫过于鸦片!所以本部堂也一直厉行查办走私鸦片之事,绿营有协助偷漏鸦片之人,我也一律严惩不贷。所以总而言之,洋人的东西,有的是好东西,有的则是贻害无穷,确实是不能一概而论的。那么我们看这些洋物,应该怎么办呢?一律拒之门外吗?我以为不妥,这最为妥善之法,莫过于详加分辨,有用之物,我们留下,自己用。没用,甚至有害之物,我们则要厉行禁止,绝不能使其泛滥!那么话又说回来了,洋米算什么?我们都是食米之人,自然应该清楚,洋米本就是生长在暹罗、越南、小西洋的稻米,和我们中土稻米无非是产地不同,其实乃是同样之物啊?你们若是觉得洋米也是有害之物,那你们再想想,万一洋人真有一日,又把洋米偷漏进来,充作咱们自己的粮食呢?到时候,百姓是不是也会质疑所有的稻米,认为都是冒充的洋米呢?你们都是米商,你们也不愿意看到,日后真的有人反复质问你等,说你等以洋米假冒粤中稻米,毒害百姓吧?”
“可是,这……这洋灯乃是日用之物,洋米却和鸦片一样,是可以食用之物啊?那鸦片吸了之后,人就会萎靡不振,洋米也是……也是要吃的啊?”那米商似乎还是不愿松口。
“是吗?你还是年轻啊?”阮元听着这米商继续质问,也向他笑道:“你若是年轻,那你可能真的不知道,其实乾隆年间,洋人就曾经来广州贩过洋米,这件事十三行和督院都有旧档,你们可以看看,当时有人认为这洋米不好吗?没有啊?如今广州人口日增,粤中稻米不足,我们再行洋米易货之策,其实也不过是将以前曾经传入中国的洋物,再传入一遍罢了。我都说到这里了,你还有其他问题吗?”
“这……阮制台,我们……其实我们也不是真的以为这洋米不好,可是,一旦洋米充溢广州米市,那米价必定要下降许多,这样我们……我们可怎么办啊?”另一个米商眼看洋物之辨对阮元无效,也只好说出了真实的担忧。
“这个简单,我以为,你们不会受什么损失。”阮元对于洋米之事自然有着更成熟的思考,当即向他答复道:“洋人米船,一年我估计能来二十多船,这样统算下来,洋米最多三十万石,这样数量的洋米,充溢市场自然不难,可也不会让你等米价下降太多。再说了,你们为什么不看看康雍乾几朝的米价,有今天这么高吗?你们本来就已经多得了不少财利,还以为自己亏本了吗?也罢,你等要是真的以为米价下降,便足以影响你等收益,那到了时候,你们自来我督院说明实情,本部堂会详加查办,若是你们真的亏损严重,本部堂帮你们把粮食卖到粤西、湖南,或者再依原本的市价,支付你等津贴,购米存贮府库,如何?有本部堂这些办法,你们是不会吃亏的。”
“这……那就多谢阮制台了。”后面这位商人看来倒是颇为明悉事理。
而听了阮元这一席话,那些被鼓动而来的百姓,也渐渐打消了疑虑。
道光四年四月之时,西洋米船大规模运载洋米进入广州,阮元则令伍秉鉴等人收购洋米,在广州市场发卖,一时之间,米价果然得到了抑制。而广东的粮食充足,也连带影响了广西,此后一连数年,广西米价也并未上涨。即便两广之地在此后多年里同样遭遇过水旱之灾,却长年没有出现粮荒。
“粤东田少人多,由粤西运米而来,犹不足食。有洋米而可水旱无忧,阮公之泽长矣。”
“粤田少民蕃,向仰米于桂,犹不足,则来越南西贡之输入者,其价仅及内地之半,(阮元)疏请米粮入口者免税,自是每值米乏,洋米即大集,水旱皆不饥,是事切于民生,故民易感,而史乘纪载罕及之。”
此后之人,对阮元洋米易货之策,亦多有赞誉之言。而阮元眼见两广米足,也自作一诗,曰《西洋米船初到》,以表欣慰之情
“是啊,这灯用着也方便,只要向里面添油,便能燃着,而且灯光明亮,远胜烛火,灯罩也很干净。我这些年也清楚,自己的眼睛一日不如一日了,这镜片都换了好几次了,这几日用这新灯,倒是感觉精神了不少,眼睛也不像以前那样累了。我看以后啊,我晚上再写折子,就不需要用蜡烛了啊?”看来,阮元已经试着用了几日这款西洋新灯,而阮元用起来的效果也非常不错。
“老爷、夫人,扬州去年的账册送来了。”这时,却是莲儿在门外向阮孔二人发声道。只见莲儿这时手中正拿着一本账簿,当是蒋二从扬州送回来的扬州阮家开支账册。可这时的莲儿面上,却并无欣喜之色,反而带着几分忧虑。
“莲儿,你就先把账册放在这里吧。还有,你今日是怎么了?蒋二他在扬州,遇到了什么为难的事情吗?”孔璐华眼看莲儿神色不对,也当即上前问道。
“夫人,这……这今年的账簿,好像确实有些不对。”莲儿看着手中账册,却也担忧道:“夫人,按这账簿里的数字,去年咱们一年的收入是八百两,可是,去年扬州不是在闹水灾吗?还是说二哥那边,咱们的田地都没有损失呢?”
“莲儿,我听夫子说,去年扬州各县都在下大雨,咱们家的田地……应该也会受损才对。不过这也没什么啊?其实前年江南也有水灾的,只是没有去年那么大而已。而且去年的账册上,收入不也是八百两吗?”孔璐华想着账册数字或许确有蹊跷,但蒋二从来精明过人,或许有什么办法可以补上收入不足,也在情理之中。
“可是……夫人可还记得,嘉庆二十四年的时候,咱们扬州送来的账册,一年收入还只有六百多两啊?这两年便涨了二百两,去年听说有了水灾,收的银子却一点不少,这……夫人,二哥他到底做了什么,一年能给咱们多收这么多钱啊?”莲儿说到这里,阮元在一旁听着,却也有些不解,看起来阮元已经渐渐发现,蒋二送来的账册之内,或许另有什么隐情,竟是连自己都不知晓。
“夫人,莲儿之言有理,我从来不愿多增田产,给福儿、祜儿、孔厚的田地,咱们来广州之前就已经买下了,田租我也从没变过,怎么会突然多出这二百两银子呢?咱家其他的地方……杨叔在世的时候,家里开支就已经一向节俭,就算蒋二还能再省下些用度,也不会短短三年工夫,就多出二百两啊?蒋二他……究竟做了什么呢?”阮元回想着扬州之事,却也不由得沉吟起来。
“老爷、夫人,要不……我回一趟扬州吧?扬州那边我也待过两年,还是很熟悉的,二哥他究竟是怎么多赚了这二百两出来,我……我应该可以看明白的。”莲儿眼看账册之事,一家人竟是毫无头绪,便也主动向阮元和孔璐华请示道。
“莲儿,你……也好,你说你和蒋二从武昌分别,到现在都已经过了七年了。这样说来,也是我对不住你,是我自私了,一直没让你和蒋二团圆些时日。你愿意去扬州,就去吧,只是一路可要小心,去年扬州雨情那么严重,你一路行船,可不能因为急着回去,竟出了什么意外啊?”孔璐华想着自己和阮元都很难离开广州,对于蒋二在扬州具体的作为,自己也很难深入了解,倒是莲儿和蒋二夫妻二十年,更容易打听到内情,想到这里,便即同意了莲儿北上之事。
“夫人放心,我……我会安全回去的。”莲儿也向孔璐华笑道。
“伯元,那个十三行的伍总商又来了。”不想这时杨吉也出现在了厅堂之外,向阮元道:“听那伍总商之言,好像是西洋人运米的船只,已经快到广州了,可是他那边却又有了难处,想着……要你去帮他解决一下。”
“伍敦元,这个时候他来干什么……没想到啊,米船这么快就要到了。”阮元想着十三行来人,却也是喜忧参半,喜的是米船将至,很快广东粮价就可以得到抑制,不至于再出现粮荒,忧的是既然伍秉鉴亲自前来见自己,那就说明洋船入港之前,自己还要再去办一件难为之事。想到这里,便也跟着杨吉出了门,在正堂见到了伍秉鉴。
“伍总商,外面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阮元看到伍秉鉴,便即向他问道。
“总制大人,这件事您应该不难猜出来吧?”伍秉鉴自也答道:“这次西洋人载米来到广州,粮船少说有二十艘,所以最近几日,广州有些粮店的米商坐不住了,想着抵制这批洋米。他们的说法也很简单,洋米是外洋之物,未必便能供国人食用。今日正好也有几个米商,带着不少被他们蛊惑的百姓,来我们十三行抗议呢。这光是我们跟他们交谈,百姓总会认为我们是靠洋货获利的,立场不纯,在下思来想去,也只好请总制亲自出马了。”
“是吗,此等无稽之谈,竟也有人相信吗?他们要是对鸦片也能有这个态度,海内哪里还有鸦片泛滥之事?!”阮元听着伍秉鉴之言,也不觉有些愤慨道。
“阮总制,其实我觉得,百姓是能听懂道理的,只要总制给他们讲一讲道理,他们自然会清楚,米商和总制,他们应该选谁。”伍秉鉴也向阮元劝道:“但是米商那边,我想着总要让他们安心下来才是啊。更何况,这谣言一起,今日是洋米不堪食用,明日还不知道是什么呢。总制,若是您视而不见,这对您也有所不利,其实前年伶仃岛的事,不瞒总制,民间……却也有些人不满意总制的做法。”
“伶仃岛的事,还有别的办法吗?也罢,既然他们主动出来了,今天我就跟他们把话说个清楚。杨吉,把我们家新买的那盏灯拿给我,我带过去,给他们看一看,让他们也长长见识!”说着,阮元便也去准备衣装舆轿去了。这日下午,阮元一行便即一路出城向西,到了十三行米商聚集之所。
“你等今日聚集于此,我听怡和行的伍总商说,是为了抵制港口外面那些洋船,不准他们卖入洋米,是吗?”阮元方才在几名米商与数十百姓面前坐定,便即向各人问道。
“制台大人所言不错!”其中一个米商看起来对于抵制洋米之事尤为积极,主动站了出来,向阮元道:“洋人这些年来,一直在广州私贩鸦片,荼毒百姓,凡有沾染鸦片者,无不是苦不堪言!既然如此,小人看来,这洋米也未必是什么好东西,万一里面有毒,那不是要害了更多百姓吗?咱们和洋人贸易,洋人却想着用毒物取利,所以依小人之见,咱们不仅应当将这些米船尽数驱逐,就连英吉利和米利坚的商贸,也应该一律断绝!这样下来,就不会有鸦片进入广州了!”
“你觉得,洋人的东西就一概不好,是吗?”阮元一边说着,一边也取了自己带来的西洋铜灯,放在桌上,向那商人问道:“那你可识得此物啊?”
米商一时不知阮元言语之意,不觉无言。
“好,你不知道,我来告诉你吧。”阮元看着铜灯,缓缓向商人解释道:“这是我前些日子,花了一斤白银买下的一盏西洋铜灯,其中不用蜡烛,而是以油引火,外面玻璃罩子干净透明,里面一旦点燃起来,其光芒也是异常洁净,远比我们日用烛火明亮得多!我这些日子夜里用这洋灯,可以为你们担保,这洋灯之火,确是比烛火舒适,我这样说,你还觉得这洋灯没用吗?洋人之物,益于世人者,又并非仅有铜灯一物。洋人的呢羽衣服,高宗皇帝曾赐我一件,我穿了二十年,还能接着用呢。洋人所制最新的望远镜,可以看清月亮上的山岛,洋人所制钟表,其间器具精细,多有我等不能精研之处,洋人所制玻璃窗子,正所谓‘虽然遮眼全无界,可是身在色界中’啊,你们说说,若是东坡先生也能见到西洋这种玻璃窗子,他老人家又会写出多少我所不及的诗句呢?可你们在想什么,因为洋人的鸦片,就要把这些洋物一概拒之门外吗?这不是暴殄天物,又是什么呢?”
“当然,咱们也要清楚,洋人的东西,不是只有洋灯、望远镜、玻璃窗子和呢羽钟表,也有鸦片,这鸦片乃是至毒之物,虽五帝三王以来,其毒最甚者,莫过于鸦片!所以本部堂也一直厉行查办走私鸦片之事,绿营有协助偷漏鸦片之人,我也一律严惩不贷。所以总而言之,洋人的东西,有的是好东西,有的则是贻害无穷,确实是不能一概而论的。那么我们看这些洋物,应该怎么办呢?一律拒之门外吗?我以为不妥,这最为妥善之法,莫过于详加分辨,有用之物,我们留下,自己用。没用,甚至有害之物,我们则要厉行禁止,绝不能使其泛滥!那么话又说回来了,洋米算什么?我们都是食米之人,自然应该清楚,洋米本就是生长在暹罗、越南、小西洋的稻米,和我们中土稻米无非是产地不同,其实乃是同样之物啊?你们若是觉得洋米也是有害之物,那你们再想想,万一洋人真有一日,又把洋米偷漏进来,充作咱们自己的粮食呢?到时候,百姓是不是也会质疑所有的稻米,认为都是冒充的洋米呢?你们都是米商,你们也不愿意看到,日后真的有人反复质问你等,说你等以洋米假冒粤中稻米,毒害百姓吧?”
“可是,这……这洋灯乃是日用之物,洋米却和鸦片一样,是可以食用之物啊?那鸦片吸了之后,人就会萎靡不振,洋米也是……也是要吃的啊?”那米商似乎还是不愿松口。
“是吗?你还是年轻啊?”阮元听着这米商继续质问,也向他笑道:“你若是年轻,那你可能真的不知道,其实乾隆年间,洋人就曾经来广州贩过洋米,这件事十三行和督院都有旧档,你们可以看看,当时有人认为这洋米不好吗?没有啊?如今广州人口日增,粤中稻米不足,我们再行洋米易货之策,其实也不过是将以前曾经传入中国的洋物,再传入一遍罢了。我都说到这里了,你还有其他问题吗?”
“这……阮制台,我们……其实我们也不是真的以为这洋米不好,可是,一旦洋米充溢广州米市,那米价必定要下降许多,这样我们……我们可怎么办啊?”另一个米商眼看洋物之辨对阮元无效,也只好说出了真实的担忧。
“这个简单,我以为,你们不会受什么损失。”阮元对于洋米之事自然有着更成熟的思考,当即向他答复道:“洋人米船,一年我估计能来二十多船,这样统算下来,洋米最多三十万石,这样数量的洋米,充溢市场自然不难,可也不会让你等米价下降太多。再说了,你们为什么不看看康雍乾几朝的米价,有今天这么高吗?你们本来就已经多得了不少财利,还以为自己亏本了吗?也罢,你等要是真的以为米价下降,便足以影响你等收益,那到了时候,你们自来我督院说明实情,本部堂会详加查办,若是你们真的亏损严重,本部堂帮你们把粮食卖到粤西、湖南,或者再依原本的市价,支付你等津贴,购米存贮府库,如何?有本部堂这些办法,你们是不会吃亏的。”
“这……那就多谢阮制台了。”后面这位商人看来倒是颇为明悉事理。
而听了阮元这一席话,那些被鼓动而来的百姓,也渐渐打消了疑虑。
道光四年四月之时,西洋米船大规模运载洋米进入广州,阮元则令伍秉鉴等人收购洋米,在广州市场发卖,一时之间,米价果然得到了抑制。而广东的粮食充足,也连带影响了广西,此后一连数年,广西米价也并未上涨。即便两广之地在此后多年里同样遭遇过水旱之灾,却长年没有出现粮荒。
“粤东田少人多,由粤西运米而来,犹不足食。有洋米而可水旱无忧,阮公之泽长矣。”
“粤田少民蕃,向仰米于桂,犹不足,则来越南西贡之输入者,其价仅及内地之半,(阮元)疏请米粮入口者免税,自是每值米乏,洋米即大集,水旱皆不饥,是事切于民生,故民易感,而史乘纪载罕及之。”
此后之人,对阮元洋米易货之策,亦多有赞誉之言。而阮元眼见两广米足,也自作一诗,曰《西洋米船初到》,以表欣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