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发展到这里也算是一个幸运的结局了,不管之后这些女人还会遭遇多少来自社会的伤害,但至少逃出来了,有了重新开始的机会。
可邱荷的故事,却才刚刚开始。
家里的父母兄弟都心疼她遭遇的罪,她回来后,都对她很好。
可是邱荷却想念自己的丈夫和孩子,最终不告而别,回到了大山里,和自己的丈夫孩子团聚了。
父母不死心找过来,许光明哭着跪下求邱荷不要走。
“你不能走啊,你走了这个家就散了,孩子不能没有妈妈啊……”
然后拉着孩子一起跪求邱荷不要离,为了儿子,邱荷再次选择了留下。
“爸妈,就算我不在了,还有弟弟照顾你们,可我要是走了,离开了这个家,这个家的老老小小怎么办?这个家不能没有我啊。”
她鬼迷了心窍一般,父母也拿她没有办法,最后失望离开。
邱荷甘愿放弃大城市的美好生活留在农村,渐渐的传开了,最后被妇联评为最美儿媳。
电视上都在表扬她吃苦耐劳、甘愿奉献、勇挑家庭担当的精神,是所有儿媳学习的榜样。
被社会认可的邱荷更加的高兴了,从此继续一心一意的为这个家奉献,为村里人奉献,还在村里小学免费当老师义务劳动,最后上了感动华国这档节目。
节目组的评语煽情得让人原地泪崩。
“她年轻的生命曾历尽屈辱,2500元就是她被兜售时的价格,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外省的弱女子在被命运几番作弄,流落到大山深处一个贫寒落后的小山村时,她内心该有多么慎重的不甘……”
分明是当局的不作为,导致人贩子猖獗,让无数女性遭遇被拐的悲惨命运,最后却全部归咎于命运二字。
反正千怪万怪,怪你自己命不好,好在你没有反抗,所以尽管命不好,好歹还能捞一座贞节牌坊。
而这座贞节牌坊,激励着邱荷继续如同老黄牛一般的无私奉献,于是最后四十出头的年纪就因为过劳而得了癌症。
书上是这样赞美她的死亡的;“她贤惠忠诚,她淳朴善良,她永远都在默默的付出,从不多说一句,到死的那一刻,她身上都散发着传统妇女美丽的光辉,感染了全村所有人,也感动了每一个听说她事迹的人……”
顾陌,“……”
明明是个人间悲剧,明明是在吃人血馒头,明明该上今日说法,然而全篇主旋律都在对邱荷的行为进行歌颂,书里镇政府把她的时机当作光辉事迹宣传,各级政府把她当道德模范、无耻文人为她拍电影赞颂,对她的苦难存着一种猥琐卑劣的偷窥心理和近乎变态的巨大热情,他们一遍遍高举喊“奉献”“原谅”“扎根基层”等大旗,反复为她打造贞节牌坊,好像苦难只是为了召唤出女性的传统美德,是考验和意志的升华,是催生崇高的伟大力量。
邱荷自己呢,明明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憧憬大好未来的进步女性,最终却心甘情愿匍匐于罪恶,对施暴者产生依赖和爱意,心怀感恩的回到了弓虽暴她、凌辱她、将她视为生育工具的人身边,甚至爱屋及乌,对这个凌辱鞭挞她的、满是罪恶的村子产生类似“故乡”“归宿”的狗屎情感。
这让顾陌想起了《水浒传》里扈三娘的故事,李逵杀了她全家,她被梁山俘虏,见宋江义气深重,答应了宋江的做媒嫁给了其貌不扬的王英,并且此后随军南征北战,立下无数功劳,无怨无悔为梁山付出,好像忘记了满门被灭的深仇大恨。
最后她随夫战死了沙场,也只有一句“花朵容颜妙更新,捐躯报国竟亡身”的赞美。
相似的,在《封神演义》里面也出现了这样一个形象邓婵玉
明明是美貌骁勇的女将军,却被又矮又丑的土行孙强迫就范,最后随夫战死沙场之,也不过只有一句“西岐山下归明主,留得芳名照汗青”的赞美。
弱化矛盾,转移焦点,磨灭女性个人意志,宣扬了主旋律,谱出了一曲不顾自己死活专门利人前程的无私赞歌,对她们遭遇的人为不公只字未提。
她们在故事中只是一个衬托男性和讽刺其余女性的空虚无力的苍白形象。
好像女性就该是背景板,好像女性个人的悲惨是不重要的,身为受害者、身为女性,面对不公就该不抵抗、逆来顺受,服从男人、服从大局,才符合主流价值观,才是一个拥有传统美德的优良女性。
但这都是旧时代的作品,而邱荷生活在什么时代?
别人把摧残女性当成为伟大来歌颂,她身为受害者还认可,甚至引以为荣,积极的号召全世界的受害者和她一样把摧残当成荣耀,让人一瞬间感觉时光倒流了几千年。
顾陌忍不住怀疑,这样一个女性形象,是个人塑造出来的?
于是她翻看了一下作者的介绍,果不其然这是一个男人笔下的乡村文学和淳朴妇女形象。
翻看他的其它乡土文学不难发现,他笔下所有出现的村民老少都是善解人意的,人贩子也只是匆匆过,女性遭遇的摧残也不算啥,那都是对她人格升华的考验。
所以这边女性还在水深火热,那边他已经开启了歌功颂德模式,踩着遍地的女性尸骨赞扬真善美。
而他对女性的赞美放到一头老黄牛身上也毫无违和感,他赞美的不是人,而是一种附庸于自己的所有物,是没有任何个性、主体性的所有物。
即便他给自己的所有文学作品都打上了淳朴乡土文学的标签,顾陌看完了也只觉得自己吃了一锅屎,反正她是一点淳朴都没看到。
此刻,顾陌了解了整个剧情,看着自己肩上扛着的邱荷,差点忍不住直接把她给丢路边了。
早知道剧情是这样,她还费心巴力的带邱荷出来干嘛?打扰她为村子做贡献,打扰她为爱牺牲实现人格的升华了好吗?
可邱荷的故事,却才刚刚开始。
家里的父母兄弟都心疼她遭遇的罪,她回来后,都对她很好。
可是邱荷却想念自己的丈夫和孩子,最终不告而别,回到了大山里,和自己的丈夫孩子团聚了。
父母不死心找过来,许光明哭着跪下求邱荷不要走。
“你不能走啊,你走了这个家就散了,孩子不能没有妈妈啊……”
然后拉着孩子一起跪求邱荷不要离,为了儿子,邱荷再次选择了留下。
“爸妈,就算我不在了,还有弟弟照顾你们,可我要是走了,离开了这个家,这个家的老老小小怎么办?这个家不能没有我啊。”
她鬼迷了心窍一般,父母也拿她没有办法,最后失望离开。
邱荷甘愿放弃大城市的美好生活留在农村,渐渐的传开了,最后被妇联评为最美儿媳。
电视上都在表扬她吃苦耐劳、甘愿奉献、勇挑家庭担当的精神,是所有儿媳学习的榜样。
被社会认可的邱荷更加的高兴了,从此继续一心一意的为这个家奉献,为村里人奉献,还在村里小学免费当老师义务劳动,最后上了感动华国这档节目。
节目组的评语煽情得让人原地泪崩。
“她年轻的生命曾历尽屈辱,2500元就是她被兜售时的价格,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外省的弱女子在被命运几番作弄,流落到大山深处一个贫寒落后的小山村时,她内心该有多么慎重的不甘……”
分明是当局的不作为,导致人贩子猖獗,让无数女性遭遇被拐的悲惨命运,最后却全部归咎于命运二字。
反正千怪万怪,怪你自己命不好,好在你没有反抗,所以尽管命不好,好歹还能捞一座贞节牌坊。
而这座贞节牌坊,激励着邱荷继续如同老黄牛一般的无私奉献,于是最后四十出头的年纪就因为过劳而得了癌症。
书上是这样赞美她的死亡的;“她贤惠忠诚,她淳朴善良,她永远都在默默的付出,从不多说一句,到死的那一刻,她身上都散发着传统妇女美丽的光辉,感染了全村所有人,也感动了每一个听说她事迹的人……”
顾陌,“……”
明明是个人间悲剧,明明是在吃人血馒头,明明该上今日说法,然而全篇主旋律都在对邱荷的行为进行歌颂,书里镇政府把她的时机当作光辉事迹宣传,各级政府把她当道德模范、无耻文人为她拍电影赞颂,对她的苦难存着一种猥琐卑劣的偷窥心理和近乎变态的巨大热情,他们一遍遍高举喊“奉献”“原谅”“扎根基层”等大旗,反复为她打造贞节牌坊,好像苦难只是为了召唤出女性的传统美德,是考验和意志的升华,是催生崇高的伟大力量。
邱荷自己呢,明明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憧憬大好未来的进步女性,最终却心甘情愿匍匐于罪恶,对施暴者产生依赖和爱意,心怀感恩的回到了弓虽暴她、凌辱她、将她视为生育工具的人身边,甚至爱屋及乌,对这个凌辱鞭挞她的、满是罪恶的村子产生类似“故乡”“归宿”的狗屎情感。
这让顾陌想起了《水浒传》里扈三娘的故事,李逵杀了她全家,她被梁山俘虏,见宋江义气深重,答应了宋江的做媒嫁给了其貌不扬的王英,并且此后随军南征北战,立下无数功劳,无怨无悔为梁山付出,好像忘记了满门被灭的深仇大恨。
最后她随夫战死了沙场,也只有一句“花朵容颜妙更新,捐躯报国竟亡身”的赞美。
相似的,在《封神演义》里面也出现了这样一个形象邓婵玉
明明是美貌骁勇的女将军,却被又矮又丑的土行孙强迫就范,最后随夫战死沙场之,也不过只有一句“西岐山下归明主,留得芳名照汗青”的赞美。
弱化矛盾,转移焦点,磨灭女性个人意志,宣扬了主旋律,谱出了一曲不顾自己死活专门利人前程的无私赞歌,对她们遭遇的人为不公只字未提。
她们在故事中只是一个衬托男性和讽刺其余女性的空虚无力的苍白形象。
好像女性就该是背景板,好像女性个人的悲惨是不重要的,身为受害者、身为女性,面对不公就该不抵抗、逆来顺受,服从男人、服从大局,才符合主流价值观,才是一个拥有传统美德的优良女性。
但这都是旧时代的作品,而邱荷生活在什么时代?
别人把摧残女性当成为伟大来歌颂,她身为受害者还认可,甚至引以为荣,积极的号召全世界的受害者和她一样把摧残当成荣耀,让人一瞬间感觉时光倒流了几千年。
顾陌忍不住怀疑,这样一个女性形象,是个人塑造出来的?
于是她翻看了一下作者的介绍,果不其然这是一个男人笔下的乡村文学和淳朴妇女形象。
翻看他的其它乡土文学不难发现,他笔下所有出现的村民老少都是善解人意的,人贩子也只是匆匆过,女性遭遇的摧残也不算啥,那都是对她人格升华的考验。
所以这边女性还在水深火热,那边他已经开启了歌功颂德模式,踩着遍地的女性尸骨赞扬真善美。
而他对女性的赞美放到一头老黄牛身上也毫无违和感,他赞美的不是人,而是一种附庸于自己的所有物,是没有任何个性、主体性的所有物。
即便他给自己的所有文学作品都打上了淳朴乡土文学的标签,顾陌看完了也只觉得自己吃了一锅屎,反正她是一点淳朴都没看到。
此刻,顾陌了解了整个剧情,看着自己肩上扛着的邱荷,差点忍不住直接把她给丢路边了。
早知道剧情是这样,她还费心巴力的带邱荷出来干嘛?打扰她为村子做贡献,打扰她为爱牺牲实现人格的升华了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