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海军偷袭三都澳军港失败的那一天开始,日本发起的第三次中日战争就注定只能战败,在两国国民的愤怒狂潮中,中日两国都无法有半点的后撤,只能将这场战争完全而彻底的打下去。
为了证明大和民族的优越性和支那人种的低贱,为了雪耻,为了天皇,为皇军,大日本帝国大本营从一开始就制定了一个不切实际的战略目标,妄图在开城发动一场全面的进攻,消灭东北国防军主力,一鼓作气推进到平壤,再逼迫“支那帝国”和谈。
皇道派所控制的大日本帝国海陆军大本营所制定的战略规划是那样的详细,关于他们所谓要在六个月内“收复”整个朝鲜和台湾,用潜艇战瓦解“支那国”的海洋贸易,使其经济崩溃,人民害怕战争,迫使“支那国”主动寻求停战,将朝鲜、台湾、西琉球、济州岛、库页岛北部和巴布亚地区全部正式交还给大日本帝国,赔偿大日本帝国40亿日元,并将一半以上的主力战舰和航空母舰赔偿给大日本帝国海军,严格限令其海军吨位只能维持在大日本帝国海军总量的一半。
对于大本营所谓的这份较为稳妥的计划,首相米内光政只能说军部已经疯狂的丧失了最后的理智。
海军上将出身的米内光政很清楚,这场战争只会输,不会赢,而对于大本营所制定的这些疯狂的目标,他却没有任何话语权,他甚至连列席旁听大本营决策会议的权利都没有,只能在官邸中等待大本营以天皇敕令的名义通知他结果,以及吩咐他该干些什么事情。
三都澳海战之后,米内光政就应该下台,但因为大本营采取了瞒上欺下的政策宣传这一海战的结果是日本略赢,歼灭了支那海军三艘主力战列舰,而在仁川空战中,大本营继续默认了陆军航空部队的谎报,继续宣称大日本帝国皇军对支那军取得了空前的大胜,结果在这样的情况下,米内光政只能继续留任。
用元帅府的那几位亲王和元帅的话说,即便现在换上其他的人选,也未必就比那家伙更合适。
哪怕是海军上将出身,米内光政对于军部也是彻底失控的状况,其实在他之前,历来就没有一位首相真的能控制住大日本帝国的皇军,这一点和中国相似,军队和内阁都是平级的直属皇帝的臣属,相互既然是平等的,内阁自然无权干涉军队,因为日本天皇更热衷控制军队而非内阁,所以,军部干涉内阁总是轻而易举,而内阁干涉军部不仅是办不到的事情,在日本军政界看来也是荒唐透顶的事。
对于这场战争,米内光政根本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和办法,他要做的只是继续增税,尽可能的筹集更多的军费和物资保证大本营的一切需求。
相比之下,顾维钧首相要比米内光政好的多,顾维钧首先已在战争爆发提名为中央国防委员会的副委员长,做为三名副委员长之一,他不仅可以参加中央最高军事机构的所有会议,也将参与所有决策和讨论;其次,顾维钧有华皇的绝对支持,这一点要比米内光政好出太多;第三,中日战争对日本来说是全部,对中国而言则只是一场局部战争,远不如国家发展和正常的运转重要,只要不是发生世界大战,顾维钧作为帝国首相就依然是华皇之下的最高实权大臣。
米内光政或许是这个时期的日本军政界最为明智的那个人,他很清楚,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已注定要失败,哪怕在三都澳海战中获取胜利,想要逼迫中国签署一份屈辱性的停战协议都是不可能的事情,只是他的意见和被遗忘的西园寺公望一样,早已无人在乎,如今是日本军部和皇道派控制日本一切的时代。
在日军大本营的强势推动下,日军在开城防线持续了长达21天的大规模攻势,结果损失惨重,没有足以突防的机械部队,空军不占任何优势,就这样还想强行突破傅作义主持的开城防线,这未免有点太不将中国陆军当一回事了。
难道只有他们日军才懂得英勇作战吗?
或者说即便当年被歼灭了十数万陆军部队,日本人还坚持认为“支那种”是最低贱的民族和人种,唯有他们大和民族才是亚洲最高贵的仅次于盎格鲁-撒克逊的人种?或者说天皇光芒照耀之下他们即便是智商再低也能战败对手,只要愚忠即可?
啊。
神道教的力量真伟大。
中日对这场战争显然都已准备了很久,在推行大机械化变革的同时,在装甲车、坦克、飞机、自行火炮等新式武器的研制过程中,中国也都会特别的关注朝鲜战场的需求。
中国的劣势在于国家幅员实在是太辽阔,需要驻军的海外省、保护国和重要盟国也太多,陆军的54个师分散在亚洲各地,很难在紧急之间抽调足够的部队抵达朝鲜战场。
即便国内有总员85万人的巡防军和海警部队,通过重编东北、华北地区的巡防军,补充复员官兵和征召新兵,帝国在1939年12月之前就能完成22个新编步兵师、4个炮兵旅、2个装甲旅和超过10个旅的**辎重工程部队,但这些部队要大规模的投入战争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和集训。
这就意味帝国赖以生存的王牌陆军想要发挥出全部战斗力至少要等到1940年的3月,所以在开城战役中,帝国实力更强大的陆军反而是在空军的支援中处于防守状态,这样的防御姿态倒是让日军大本营更为骄狂,妄图在1940年3月之前就迫使中国投降,并且同样在国内新增了12个师团的编制。
只是在开城防线,日本陆军确实未能取得任何进展,而且损伤过于严重,迫使日军大本营不断抽调兵力补充前线,于此同时,在1939年10月份开始,随着空军王牌部队第203师调入济州岛增援第214师,加之中央航空联合舰队的抵达,使得帝国开始在耕耘数十年的济州岛海空军基地发挥作战支点的作用,对日本海峡往返的船只实施大规模的空袭作战,也对日本本土造成了直接的威胁。
由于日军丧失了几乎所有的航母,九七陆战的航程又不足,只能在五岛列岛修建机场与帝国空军对垒,在开城战役中损失惨重却迟迟未能打开局面,日本海峡和本土又受到威胁,这就迫使日本重新将战略重心转移回海军和济州岛。
在帝国的战略地图中,济州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支点,在这里部署的空军和海军直接扼守着整个中国大陆海岸线的安全,帝国空军和海军就以此为孤立的支点,在漫长的东海实施反潜作战,遏制日本的潜艇部队进入东海袭击商船。
在日本潜艇部队的威胁下,帝国的对外进出口大体改由经铁路从福州港以南的港口进出,但在军事运输上,北方港口依然是非常重要,大量船只从山东和辽东半岛出发,向北部朝鲜运输物资和部队。
这就迫使日军大本营调整战略,考虑采用更为极端的政策进攻济州岛。
在日军最初的规划中,一旦三都澳海战得手,日本海军就将迅速利用中国海军主力丧尽的真空期攻占济州岛,但这一计划未能如愿。
在中日辛亥战争结束后,因为本国海军占据绝对优势,日本当时并未反对中国从朝鲜购买济州岛,直到一战结束后,随着空军的发展,日本才意识这一错误的严重性,但是当时的济州岛并未有过多的空军驻扎,日本也没有过多的军事忧虑。
直到1929年,随着第一次印尼风波的爆发,中国为了遏制日本的扩张将原先驻扎在青岛的第214空军师调驻济州岛,并在济州岛西归浦以西5公里的口子型深水港湾里修建了一个大型的海军基地,为此进行了长达五年的长期工程。
虽然这个正式定名江汀港的海军基地目前主要停靠潜艇、近防和驱逐舰艇,最大的海军潜艇也只是两艘重巡洋舰,还缺乏通过海军对日本本土进攻的能力,但以济州岛空军基地,空军的打击范围则超过八百公里,完全具备打击大阪的实力。
这让日军大本营完全无法忍受。
只是中国在济州岛的驻军也非泛泛之辈,不仅有两个空军师、一个炮兵旅、一个步兵旅和一个轻装甲旅,总驻军规模达到了7万人,足以遏制日军的大规模登陆战。
如果日军发动攻势而未能在一天内结束战斗,随之赶来的中国航母舰队就能将正在进攻的日军部队彻底打垮,并且将所有投注在此的日本海军击碎,除非是日本动用整个海军主力。
实际上,日军大本营所计划的也正是出动海军主力,一次性敲定济州岛,考虑整个作战的艰难,日军至少需要出动超过20万的登陆部队,在济州岛的西北部海岸强行登陆。
客观的说,以济州岛上的防御状况和工事水平,再加上日本陆军在装甲部队和破防能力上的缺失,面对钢铁碉堡般的济州岛,别说是20万,就算是30万陆军也拿不下来。
帝国这些年对防御工事和阵地战研究最深的几个人,无非就是蒋方震、张鸿逵、傅作义、韩春麟,如果纯粹以防御工事的理论和建筑设计而言,中央军事学院副院长张鸿逵的水平无疑是最高的,为了加强对防御工事的研究,他甚至完成了中央理工大学的建筑学硕士学位的进修。
济州岛的防御恰恰就是张鸿逵在过去二十年间的杰作,他的防御理论则是很另类的航空主动防御,即以空军机场为防御的中心,用空军力量对周边海岸线实施封锁打击,在敌军实施登陆作战之前就消灭对方的舰船,即便不能消灭也要不断削弱,一层层的削弱,使得敌军无法组织有效的登陆作战。
在整个济州岛上,总共修建了两层环岛公路和防御工事,装甲旅以轻中型坦克为主,炮兵则属于自行火炮旅,通过环岛公路之间的区域机动作战,不管敌军从哪一点登陆都会遭到极其猛烈的火炮反击。
在南通的如东县,帝国中央空军驻扎着一个空军空降师,嘉兴空军基地和徐州空军基地的j5战机群都有实力在8小时内调转到济州岛。
在这样的情况下,哪怕日军大本营继续采取极端的冒险策略,想要攻占帝国战略核心支点的济州岛,本身也是一件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而且日军能否组织一场20万人规模的登陆作战都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这个时候,日本海军确实还是有实力继续作战的,它的主力战列舰基本完好无损,没有航母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在朝鲜南部修建机场的方式来弥补,经过一次次的激烈讨论后,日军大本营还是作出进攻济州岛的决定。
按照日军的构想,还是希望通过夜间的海军调遣抵达这一海域,再在凌晨发动对济州岛的攻击,但是日军的调运能力很受限制,只能组织四到五万人的登陆作战,因为缺乏水路两栖的装甲车、坦克,此次登陆作战也只能继续靠传统的冲锋战术。
这个决定实际上最终导致日本战败的提前到来。
开城战役一直持续到了1939年的11月,双方在这里对峙了三个月,日军迟迟无法取得突破,损失惨重,与此同时,中央军部也发现了日军在朝鲜南部和北九州的兵力调动情况异常,估测日军有可能在近两个月内对济州岛实施强行的登陆作战。
仔细的评估了所有的情报之后,中央军部估测日军所能用于济州岛登陆作战的部队不会超过6万,两个步兵师团加一个旅团,众所周知,日本陆军和海军是世界上分歧最严重的军种,内部矛盾极其剧烈,日本陆军极力要求进攻济州岛,而海军则严重不同意,双方在大本营内部也是激烈的争论不休。
可不管怎么样,大本营最终还是决定进攻济州岛。
11月20日左右,中央军部截获日本电报,分析之后结合日本备战的情况,预估日本将可能在12月上旬对济州岛实施登陆作战,再冷的话,日本就必须拖延到明年3月以后,这对日本是极端不利的情况。
11月24日夜,中央航空联合舰队的第二舰队悄然南下前往台湾海域,这支舰队由5艘航母、4艘护航航母、3艘战列舰和7艘护航巡洋舰组成,随舰航行还有两艘综合补给船、5艘驱逐舰和14艘运输船。
帝国海军也是经过几次推敲,考虑进行战列舰决战的可能性很低,日军舰队基本只会在朝鲜半岛的日本空军的覆盖范围内作战,故而未派遣更多的战列舰,纯粹以航母编队为主要打击力量,而4艘新增加的护航航母都来自江南和福州造船总厂改造的运煤船。
第二舰队离开威海港后,一直保持无线电沉默,却又一支海警船队配合两艘护航航母乔装这一舰队的番号,多次通过无线电确认南下前往中日太平洋战区。
此时在太平洋海域,中日也在交战,只是交战规模较小,而随着这一舰队的南下,日本如果不派遣主力舰队南下,日本在太平洋海域就将迅速溃败。
双方不断斗智。
日本被迫派遣了一部分海军南下,同时继续将主力秘密集中在釜山港区域,日军舰队一直没有进港,白天在釜山港东部海域停留,晚上才秘密向济州岛前进。
日本此时已经知道中国的s-10zc系列巡逻机具备夜间侦查能力,而日军当时并没有夜间战斗机可以防御这种巡逻机,只能采取一种速胜的策略,即主力登陆部队夜间出发,而主力舰队则在凌晨3点出发,凌晨7点抵达作战海域,配合登陆部队进行大作战。
这是日本对抗中国夜间侦查能力的仅有的一种极端策略,表面上可行,但有一个特殊的风险,那就是主力舰队和登陆部队之间很容易被隔开。
在缺乏航母的情况下,一旦主力舰队提前遭遇中国海军航空部队的袭击,日本部署在朝鲜南部的空军将会面临两难选择,要么放弃登陆部队,要么放弃主力舰队。
由于在开城防线的空战还在断断续续的进行,日本能够调至济州海战的空军力量并不多,战机总数不过七百余架,勉强能够和济州岛的驻防空军相抗衡而已。
所以说,日军的政策还是非常冒险。
只是对日军来说,它们除了冒险之外也缺乏更为合适的选择。
从1939年11中旬开始,日军在朝鲜瑞山郡机场的陆军航空部队就一直不间断的派遣飞机侦察从威海港到朝鲜唐津湾之间的海域,这片160海里宽的海域是中国中央航空联合舰队南下的必经之路。
因为中央联合舰队的基地分散金州-旅顺、威海-青岛两个大型的联合基地,第二联合舰队部署在青岛港,这是日军的侦察范围之外,但是日军已经确信第二联合舰队正在台湾至文莱之间的南太平洋海域,所以并不是很担心这个航空母舰群会威胁到济州岛的登陆大作战。
中央联合舰队的第一舰队一直在支援朝鲜北部的东北国防军作战,双方的侦察机不断在威海-唐津海域相遇,并且多次发生了缠斗,日军的侦察机根本不是j-5电子侦察机和j-303海蛇战斗机的对手,这使得日军侦察机多次被击落,却让日军大本营稍微安心一些。
为了攻占济州岛,日军大本营在相距济州县只有55海里的莞岛郡建立了四个港口,登陆船只在运输第一批作战队员南下后,返回这里再运输第二批、第三批,第一批的登陆部队是一个师团,后续再派遣两个师团和一个装甲旅团,用5-8万人的兵力攻占济州岛。
在日军大本营的规划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海军主力舰队的万炮齐发战术,届时,日本海军主力舰基本将会云集于此,对济州岛实施全面的炮击,破坏岛上的要塞,掩护部队进攻。
为此,日军大本营特意在佐渡岛做了一次演习,在登陆作战的同时派遣多架飞机在上空巡逻,观察对方的要塞位置,日军主力的战列舰群再根据坐标对要塞实施轮流炮击。
这样的计划是很好的,但是前提条件需要日军消灭中国空军部署在济州岛的两个空军师,同时也要协防从江苏和朝鲜北部飞来支援的j-5虎鲨战斗轰炸机,这种战机在升级到j-5d型时已经装备了两台沈阳黎明公司的selm-2800-14,或者是普惠r-2800-8的发动机,单台功率为2240马力,拥有520公里/小时的巡航速度和极限630公里/小时的最快速度,实用最高升限可达到11000米,常规航程2200公里。
这种几乎相当于中型轰炸机体格的重型战斗轰炸机,在1938年的j-5d型时正式安装东导公司的电晶多普勒雷达“彩虹erd-10”,虽然是第一代的多普勒雷达,但其性能依然超乎常规的电子管雷达很多。
由于日军缺乏合适的高空战机,j-5d虎鲨战斗轰炸机即便是在白天也可以正常出击,无惧日军的九七陆战,遭遇九七陆战之后也采取俯冲式的扫射攻击,攻击之后立刻重新飞回高空,不同九七陆战纠缠。
这种攻击方式使得九七陆战完全没有任何应对措施。
以j-5d虎鲨战斗轰炸机的超长航程,即便是江苏南通、盐城和朝鲜北部的信川空军基地起飞,也具备对济州实施援助作战的能力,而且虎鲨战斗轰炸机在帝国空军的服役规模总量已经超过了3000架,其多用和通用性能使得它也能集群轰炸日本本土,同时不需要战斗机的伴同作战,或者是为更大规模的重型轰炸机提供保护和伴航。
这当然就是欺负日军缺乏合适的高空战斗机,假如是面对英德美苏法这样的国家,只要对手拥有合适的高空战机,帝国都不会大规模生产如此多的虎鲨战机。
总之,这玩意的存在价值就是欺负日本的矮矬穷而已。
日军为了对付虎鲨战机也想出了很多疯狂的想法,比如在一架九七陆战上安装高射机枪,这样的事情大概只有日本这种被逼疯的国家才会想出来,就像他们的回天鱼雷。
日军也演练了很多战术,试图遏制这种高空优势,特别是在济州岛登陆作战中,他们大量在舰船上安装了法制75mm高射炮,试图以此击溃中国的虎鲨机群,让这些虎鲨有来无回。
1939年12月上旬,随着天气逐渐趋冷,在自认为准备的万无一失之后,日军大本营以天皇敕令的名义下达了最终作战计划,而帝国海军的第二航空联合舰队从台湾海峡绕了一圈之后又重新秘密的返回上海至长崎之间的海区,在这里秘密待命。
至此,决定中日两国海军最终命运的济州海战即将打响。()
【文学网提供无广告弹窗小说阅读】
为了证明大和民族的优越性和支那人种的低贱,为了雪耻,为了天皇,为皇军,大日本帝国大本营从一开始就制定了一个不切实际的战略目标,妄图在开城发动一场全面的进攻,消灭东北国防军主力,一鼓作气推进到平壤,再逼迫“支那帝国”和谈。
皇道派所控制的大日本帝国海陆军大本营所制定的战略规划是那样的详细,关于他们所谓要在六个月内“收复”整个朝鲜和台湾,用潜艇战瓦解“支那国”的海洋贸易,使其经济崩溃,人民害怕战争,迫使“支那国”主动寻求停战,将朝鲜、台湾、西琉球、济州岛、库页岛北部和巴布亚地区全部正式交还给大日本帝国,赔偿大日本帝国40亿日元,并将一半以上的主力战舰和航空母舰赔偿给大日本帝国海军,严格限令其海军吨位只能维持在大日本帝国海军总量的一半。
对于大本营所谓的这份较为稳妥的计划,首相米内光政只能说军部已经疯狂的丧失了最后的理智。
海军上将出身的米内光政很清楚,这场战争只会输,不会赢,而对于大本营所制定的这些疯狂的目标,他却没有任何话语权,他甚至连列席旁听大本营决策会议的权利都没有,只能在官邸中等待大本营以天皇敕令的名义通知他结果,以及吩咐他该干些什么事情。
三都澳海战之后,米内光政就应该下台,但因为大本营采取了瞒上欺下的政策宣传这一海战的结果是日本略赢,歼灭了支那海军三艘主力战列舰,而在仁川空战中,大本营继续默认了陆军航空部队的谎报,继续宣称大日本帝国皇军对支那军取得了空前的大胜,结果在这样的情况下,米内光政只能继续留任。
用元帅府的那几位亲王和元帅的话说,即便现在换上其他的人选,也未必就比那家伙更合适。
哪怕是海军上将出身,米内光政对于军部也是彻底失控的状况,其实在他之前,历来就没有一位首相真的能控制住大日本帝国的皇军,这一点和中国相似,军队和内阁都是平级的直属皇帝的臣属,相互既然是平等的,内阁自然无权干涉军队,因为日本天皇更热衷控制军队而非内阁,所以,军部干涉内阁总是轻而易举,而内阁干涉军部不仅是办不到的事情,在日本军政界看来也是荒唐透顶的事。
对于这场战争,米内光政根本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和办法,他要做的只是继续增税,尽可能的筹集更多的军费和物资保证大本营的一切需求。
相比之下,顾维钧首相要比米内光政好的多,顾维钧首先已在战争爆发提名为中央国防委员会的副委员长,做为三名副委员长之一,他不仅可以参加中央最高军事机构的所有会议,也将参与所有决策和讨论;其次,顾维钧有华皇的绝对支持,这一点要比米内光政好出太多;第三,中日战争对日本来说是全部,对中国而言则只是一场局部战争,远不如国家发展和正常的运转重要,只要不是发生世界大战,顾维钧作为帝国首相就依然是华皇之下的最高实权大臣。
米内光政或许是这个时期的日本军政界最为明智的那个人,他很清楚,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已注定要失败,哪怕在三都澳海战中获取胜利,想要逼迫中国签署一份屈辱性的停战协议都是不可能的事情,只是他的意见和被遗忘的西园寺公望一样,早已无人在乎,如今是日本军部和皇道派控制日本一切的时代。
在日军大本营的强势推动下,日军在开城防线持续了长达21天的大规模攻势,结果损失惨重,没有足以突防的机械部队,空军不占任何优势,就这样还想强行突破傅作义主持的开城防线,这未免有点太不将中国陆军当一回事了。
难道只有他们日军才懂得英勇作战吗?
或者说即便当年被歼灭了十数万陆军部队,日本人还坚持认为“支那种”是最低贱的民族和人种,唯有他们大和民族才是亚洲最高贵的仅次于盎格鲁-撒克逊的人种?或者说天皇光芒照耀之下他们即便是智商再低也能战败对手,只要愚忠即可?
啊。
神道教的力量真伟大。
中日对这场战争显然都已准备了很久,在推行大机械化变革的同时,在装甲车、坦克、飞机、自行火炮等新式武器的研制过程中,中国也都会特别的关注朝鲜战场的需求。
中国的劣势在于国家幅员实在是太辽阔,需要驻军的海外省、保护国和重要盟国也太多,陆军的54个师分散在亚洲各地,很难在紧急之间抽调足够的部队抵达朝鲜战场。
即便国内有总员85万人的巡防军和海警部队,通过重编东北、华北地区的巡防军,补充复员官兵和征召新兵,帝国在1939年12月之前就能完成22个新编步兵师、4个炮兵旅、2个装甲旅和超过10个旅的**辎重工程部队,但这些部队要大规模的投入战争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和集训。
这就意味帝国赖以生存的王牌陆军想要发挥出全部战斗力至少要等到1940年的3月,所以在开城战役中,帝国实力更强大的陆军反而是在空军的支援中处于防守状态,这样的防御姿态倒是让日军大本营更为骄狂,妄图在1940年3月之前就迫使中国投降,并且同样在国内新增了12个师团的编制。
只是在开城防线,日本陆军确实未能取得任何进展,而且损伤过于严重,迫使日军大本营不断抽调兵力补充前线,于此同时,在1939年10月份开始,随着空军王牌部队第203师调入济州岛增援第214师,加之中央航空联合舰队的抵达,使得帝国开始在耕耘数十年的济州岛海空军基地发挥作战支点的作用,对日本海峡往返的船只实施大规模的空袭作战,也对日本本土造成了直接的威胁。
由于日军丧失了几乎所有的航母,九七陆战的航程又不足,只能在五岛列岛修建机场与帝国空军对垒,在开城战役中损失惨重却迟迟未能打开局面,日本海峡和本土又受到威胁,这就迫使日本重新将战略重心转移回海军和济州岛。
在帝国的战略地图中,济州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支点,在这里部署的空军和海军直接扼守着整个中国大陆海岸线的安全,帝国空军和海军就以此为孤立的支点,在漫长的东海实施反潜作战,遏制日本的潜艇部队进入东海袭击商船。
在日本潜艇部队的威胁下,帝国的对外进出口大体改由经铁路从福州港以南的港口进出,但在军事运输上,北方港口依然是非常重要,大量船只从山东和辽东半岛出发,向北部朝鲜运输物资和部队。
这就迫使日军大本营调整战略,考虑采用更为极端的政策进攻济州岛。
在日军最初的规划中,一旦三都澳海战得手,日本海军就将迅速利用中国海军主力丧尽的真空期攻占济州岛,但这一计划未能如愿。
在中日辛亥战争结束后,因为本国海军占据绝对优势,日本当时并未反对中国从朝鲜购买济州岛,直到一战结束后,随着空军的发展,日本才意识这一错误的严重性,但是当时的济州岛并未有过多的空军驻扎,日本也没有过多的军事忧虑。
直到1929年,随着第一次印尼风波的爆发,中国为了遏制日本的扩张将原先驻扎在青岛的第214空军师调驻济州岛,并在济州岛西归浦以西5公里的口子型深水港湾里修建了一个大型的海军基地,为此进行了长达五年的长期工程。
虽然这个正式定名江汀港的海军基地目前主要停靠潜艇、近防和驱逐舰艇,最大的海军潜艇也只是两艘重巡洋舰,还缺乏通过海军对日本本土进攻的能力,但以济州岛空军基地,空军的打击范围则超过八百公里,完全具备打击大阪的实力。
这让日军大本营完全无法忍受。
只是中国在济州岛的驻军也非泛泛之辈,不仅有两个空军师、一个炮兵旅、一个步兵旅和一个轻装甲旅,总驻军规模达到了7万人,足以遏制日军的大规模登陆战。
如果日军发动攻势而未能在一天内结束战斗,随之赶来的中国航母舰队就能将正在进攻的日军部队彻底打垮,并且将所有投注在此的日本海军击碎,除非是日本动用整个海军主力。
实际上,日军大本营所计划的也正是出动海军主力,一次性敲定济州岛,考虑整个作战的艰难,日军至少需要出动超过20万的登陆部队,在济州岛的西北部海岸强行登陆。
客观的说,以济州岛上的防御状况和工事水平,再加上日本陆军在装甲部队和破防能力上的缺失,面对钢铁碉堡般的济州岛,别说是20万,就算是30万陆军也拿不下来。
帝国这些年对防御工事和阵地战研究最深的几个人,无非就是蒋方震、张鸿逵、傅作义、韩春麟,如果纯粹以防御工事的理论和建筑设计而言,中央军事学院副院长张鸿逵的水平无疑是最高的,为了加强对防御工事的研究,他甚至完成了中央理工大学的建筑学硕士学位的进修。
济州岛的防御恰恰就是张鸿逵在过去二十年间的杰作,他的防御理论则是很另类的航空主动防御,即以空军机场为防御的中心,用空军力量对周边海岸线实施封锁打击,在敌军实施登陆作战之前就消灭对方的舰船,即便不能消灭也要不断削弱,一层层的削弱,使得敌军无法组织有效的登陆作战。
在整个济州岛上,总共修建了两层环岛公路和防御工事,装甲旅以轻中型坦克为主,炮兵则属于自行火炮旅,通过环岛公路之间的区域机动作战,不管敌军从哪一点登陆都会遭到极其猛烈的火炮反击。
在南通的如东县,帝国中央空军驻扎着一个空军空降师,嘉兴空军基地和徐州空军基地的j5战机群都有实力在8小时内调转到济州岛。
在这样的情况下,哪怕日军大本营继续采取极端的冒险策略,想要攻占帝国战略核心支点的济州岛,本身也是一件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而且日军能否组织一场20万人规模的登陆作战都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这个时候,日本海军确实还是有实力继续作战的,它的主力战列舰基本完好无损,没有航母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在朝鲜南部修建机场的方式来弥补,经过一次次的激烈讨论后,日军大本营还是作出进攻济州岛的决定。
按照日军的构想,还是希望通过夜间的海军调遣抵达这一海域,再在凌晨发动对济州岛的攻击,但是日军的调运能力很受限制,只能组织四到五万人的登陆作战,因为缺乏水路两栖的装甲车、坦克,此次登陆作战也只能继续靠传统的冲锋战术。
这个决定实际上最终导致日本战败的提前到来。
开城战役一直持续到了1939年的11月,双方在这里对峙了三个月,日军迟迟无法取得突破,损失惨重,与此同时,中央军部也发现了日军在朝鲜南部和北九州的兵力调动情况异常,估测日军有可能在近两个月内对济州岛实施强行的登陆作战。
仔细的评估了所有的情报之后,中央军部估测日军所能用于济州岛登陆作战的部队不会超过6万,两个步兵师团加一个旅团,众所周知,日本陆军和海军是世界上分歧最严重的军种,内部矛盾极其剧烈,日本陆军极力要求进攻济州岛,而海军则严重不同意,双方在大本营内部也是激烈的争论不休。
可不管怎么样,大本营最终还是决定进攻济州岛。
11月20日左右,中央军部截获日本电报,分析之后结合日本备战的情况,预估日本将可能在12月上旬对济州岛实施登陆作战,再冷的话,日本就必须拖延到明年3月以后,这对日本是极端不利的情况。
11月24日夜,中央航空联合舰队的第二舰队悄然南下前往台湾海域,这支舰队由5艘航母、4艘护航航母、3艘战列舰和7艘护航巡洋舰组成,随舰航行还有两艘综合补给船、5艘驱逐舰和14艘运输船。
帝国海军也是经过几次推敲,考虑进行战列舰决战的可能性很低,日军舰队基本只会在朝鲜半岛的日本空军的覆盖范围内作战,故而未派遣更多的战列舰,纯粹以航母编队为主要打击力量,而4艘新增加的护航航母都来自江南和福州造船总厂改造的运煤船。
第二舰队离开威海港后,一直保持无线电沉默,却又一支海警船队配合两艘护航航母乔装这一舰队的番号,多次通过无线电确认南下前往中日太平洋战区。
此时在太平洋海域,中日也在交战,只是交战规模较小,而随着这一舰队的南下,日本如果不派遣主力舰队南下,日本在太平洋海域就将迅速溃败。
双方不断斗智。
日本被迫派遣了一部分海军南下,同时继续将主力秘密集中在釜山港区域,日军舰队一直没有进港,白天在釜山港东部海域停留,晚上才秘密向济州岛前进。
日本此时已经知道中国的s-10zc系列巡逻机具备夜间侦查能力,而日军当时并没有夜间战斗机可以防御这种巡逻机,只能采取一种速胜的策略,即主力登陆部队夜间出发,而主力舰队则在凌晨3点出发,凌晨7点抵达作战海域,配合登陆部队进行大作战。
这是日本对抗中国夜间侦查能力的仅有的一种极端策略,表面上可行,但有一个特殊的风险,那就是主力舰队和登陆部队之间很容易被隔开。
在缺乏航母的情况下,一旦主力舰队提前遭遇中国海军航空部队的袭击,日本部署在朝鲜南部的空军将会面临两难选择,要么放弃登陆部队,要么放弃主力舰队。
由于在开城防线的空战还在断断续续的进行,日本能够调至济州海战的空军力量并不多,战机总数不过七百余架,勉强能够和济州岛的驻防空军相抗衡而已。
所以说,日军的政策还是非常冒险。
只是对日军来说,它们除了冒险之外也缺乏更为合适的选择。
从1939年11中旬开始,日军在朝鲜瑞山郡机场的陆军航空部队就一直不间断的派遣飞机侦察从威海港到朝鲜唐津湾之间的海域,这片160海里宽的海域是中国中央航空联合舰队南下的必经之路。
因为中央联合舰队的基地分散金州-旅顺、威海-青岛两个大型的联合基地,第二联合舰队部署在青岛港,这是日军的侦察范围之外,但是日军已经确信第二联合舰队正在台湾至文莱之间的南太平洋海域,所以并不是很担心这个航空母舰群会威胁到济州岛的登陆大作战。
中央联合舰队的第一舰队一直在支援朝鲜北部的东北国防军作战,双方的侦察机不断在威海-唐津海域相遇,并且多次发生了缠斗,日军的侦察机根本不是j-5电子侦察机和j-303海蛇战斗机的对手,这使得日军侦察机多次被击落,却让日军大本营稍微安心一些。
为了攻占济州岛,日军大本营在相距济州县只有55海里的莞岛郡建立了四个港口,登陆船只在运输第一批作战队员南下后,返回这里再运输第二批、第三批,第一批的登陆部队是一个师团,后续再派遣两个师团和一个装甲旅团,用5-8万人的兵力攻占济州岛。
在日军大本营的规划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海军主力舰队的万炮齐发战术,届时,日本海军主力舰基本将会云集于此,对济州岛实施全面的炮击,破坏岛上的要塞,掩护部队进攻。
为此,日军大本营特意在佐渡岛做了一次演习,在登陆作战的同时派遣多架飞机在上空巡逻,观察对方的要塞位置,日军主力的战列舰群再根据坐标对要塞实施轮流炮击。
这样的计划是很好的,但是前提条件需要日军消灭中国空军部署在济州岛的两个空军师,同时也要协防从江苏和朝鲜北部飞来支援的j-5虎鲨战斗轰炸机,这种战机在升级到j-5d型时已经装备了两台沈阳黎明公司的selm-2800-14,或者是普惠r-2800-8的发动机,单台功率为2240马力,拥有520公里/小时的巡航速度和极限630公里/小时的最快速度,实用最高升限可达到11000米,常规航程2200公里。
这种几乎相当于中型轰炸机体格的重型战斗轰炸机,在1938年的j-5d型时正式安装东导公司的电晶多普勒雷达“彩虹erd-10”,虽然是第一代的多普勒雷达,但其性能依然超乎常规的电子管雷达很多。
由于日军缺乏合适的高空战机,j-5d虎鲨战斗轰炸机即便是在白天也可以正常出击,无惧日军的九七陆战,遭遇九七陆战之后也采取俯冲式的扫射攻击,攻击之后立刻重新飞回高空,不同九七陆战纠缠。
这种攻击方式使得九七陆战完全没有任何应对措施。
以j-5d虎鲨战斗轰炸机的超长航程,即便是江苏南通、盐城和朝鲜北部的信川空军基地起飞,也具备对济州实施援助作战的能力,而且虎鲨战斗轰炸机在帝国空军的服役规模总量已经超过了3000架,其多用和通用性能使得它也能集群轰炸日本本土,同时不需要战斗机的伴同作战,或者是为更大规模的重型轰炸机提供保护和伴航。
这当然就是欺负日军缺乏合适的高空战斗机,假如是面对英德美苏法这样的国家,只要对手拥有合适的高空战机,帝国都不会大规模生产如此多的虎鲨战机。
总之,这玩意的存在价值就是欺负日本的矮矬穷而已。
日军为了对付虎鲨战机也想出了很多疯狂的想法,比如在一架九七陆战上安装高射机枪,这样的事情大概只有日本这种被逼疯的国家才会想出来,就像他们的回天鱼雷。
日军也演练了很多战术,试图遏制这种高空优势,特别是在济州岛登陆作战中,他们大量在舰船上安装了法制75mm高射炮,试图以此击溃中国的虎鲨机群,让这些虎鲨有来无回。
1939年12月上旬,随着天气逐渐趋冷,在自认为准备的万无一失之后,日军大本营以天皇敕令的名义下达了最终作战计划,而帝国海军的第二航空联合舰队从台湾海峡绕了一圈之后又重新秘密的返回上海至长崎之间的海区,在这里秘密待命。
至此,决定中日两国海军最终命运的济州海战即将打响。()
【文学网提供无广告弹窗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