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城攻势的顺利是建立帝国长达十二年的大机械化变革的持续努力之上。
日军溃败不是因为他们的下层官兵不勇敢,而是上层的僵化和保守,以及他们的自以为是,自以为凭借单兵手段和士兵的勇敢就能打破装甲部队的种种离奇的方法,在战争中基本都被证明缺乏实际价值,少数如粘式炸弹的办法固然有一定的效果,想要对付几千辆坦克则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
帝国陆军从上午7点发起总攻,下午三时就已经击溃了日军在汉城的整条防线,海军航空联合舰队也击沉了那两艘一直躲在仁川港而无法突围的金刚级战列舰——金刚号是被低空鱼雷击沉,雾岛号因为此前在反复的突围中已经搁浅,最后被日军自己在战役中炸毁。
两天后,东北国防军在空军攻击机群和陆军钢铁洪流的联合推进下,一路进攻到朝鲜清州。
1940年1月25日,东北国防军攻占罗州和朝鲜海南郡,成功实现了同南方济州防线相连接的战略任务,在骊州、忠州、清州、大田、全州、谷城整条防线上同日军进入二次对峙的状态,沿着这条防线继续向东就是日军所控制的朝鲜山地区域。
消息传回国内,举国振奋,在所有国人看来这场战争就将正式的结束,长达一个世纪的中日恩怨也将彻底划上句话,甲午战争的仇报了,日俄战争的仇报了。旅顺大屠杀的仇报了,关东大地震后日军乘乱杀戮东京八千华人的仇也报了。
即便是一贯认为日军作战实力不容小视的副总参谋长傅良佐也宣称战争即将结束。日本除了投降之外别无他法,中央军部和内阁多是如此判断,唯有皇帝依旧断定中日之战最为艰难的时刻并未到来。
汉城攻势结束后,东北国防军按照作战规划在朝鲜半岛休整,进行更大规模的轻机械化转变,为后续攻占整个朝鲜半岛和攻入日本本土做准备,中日之战的焦点从北方转移到南方,海军和海军陆战部队在陆军、空军的支援下继续沿着琉球群岛向日本本土进攻。在太平洋战区,帝国国防军也掀起了大规模的攻势,计划在1940年6月之前全部占领日军在太平洋和海外的殖民地。
汉城攻势结束后,日本国内谋求谈和的力量激增,新上任的近卫文麿首相也派遣外相广田弘毅前往美国华盛顿,希望说服美国干涉中日战争,为中日两国协调谈判。而美国也非常有这方面的意图,因为中日战争不仅严重影响了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利益,考虑日本海军已经基本被消除,美国也不希望中国继续以战争为由扩张海军,更不希望中国彻底消灭日本的牵制作用,使得中国独自霸占整个西太平洋。
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整体上是比较亲华的美国总统。正是他在任内取缔了美国排华法案,并要求国会就排华法案向中国致歉,但是没有任何态度和个人的倾向能高于美国的国家利益。
在同日本外相广田弘毅见面后,富兰克林罗斯福不仅亲自写信给华皇,劝说中日两国停战。也派遣副总统约翰加纳担任特使访问北京,希望在菲律宾的马尼拉主持协调谈判。
……
罗斯福总统的亲笔信是由美国副总统约翰加纳带到了中央内阁。由中央内阁总理大臣顾维钧代为转交,而华皇本人并未接见约翰加纳。
在汉城攻势结束之后,中国刚从前面的相持阶段进入一个全面的反攻阶段,中央军部的工作非常多,自日本开始谋划偷袭三都澳海军基地开始,宋皇帝就一改此前的惯例,每天都在中央宫的办公厅里处理公务,领导中央国防军事委员会布置这场第三次中日战争的大战略和大规划。
这天下午,他召开了一个中军委例会,同蒋方震、陈厚甫、傅良佐、陈季良、陈其采等人就下阶段的战略布局问题进行了一番讨论,也利用这个机会批评了中央军部之中近期蔓延的乐观情绪。
会议结束后,宋彪单独将陈厚甫留下来,同他单独讨论近期即将发起的琉球战役。
日本海军和空军损伤严重,但是日本依然拥有数量较多的潜艇部队,得益于从德国交换和秘密引入的技术,这些日本潜艇的水平并不可小视,随着日军逐渐丧失正面进攻的能力,转入全面防守阶段,用潜艇袭击中国沿海商船已经成为日本唯一而有限的打击手段。
为了有效遏制日本的潜艇进攻,除了派遣更多的潜艇反制日本外,帝国在环日本海域建立起全面的潜艇侦查网,极力封锁日军的潜艇战术,虽然声纳系统已经研制成功,但在这一时期,对付潜艇战术最佳的方式还是24小时不间断的空中巡逻。
在过去的半年时间里,帝国海军增加了35艘反潜驱逐舰,大规模的加强对日军潜艇部队的侦查,海军和空军总计有1400架虎鲨战斗机和其他的巡逻机、侦察机、水上飞机用于监察日军潜艇。
这样还不足以彻底扼杀日本的潜艇战术,想要彻底打掉日本的潜艇部队,并且对日本本土发起全面进攻,就一定要占领琉球群岛,只是到目前为主,宋彪还是没有批准联合参谋总部和海军参谋部提交的那几份方案。
其他国防常委离开后,陈厚甫作为国防部长和前海军参谋总长,留下来向皇帝汇报日本潜艇部队的最新情况,同时也要提出新的作战规划报告。
大家都很急切,因为琉球战役已经准备了半年之久,现在一切都准备就绪,只是皇帝迟迟不批准作战计划。
在过去的两个星期里。陈厚甫亲自上阵,同蒋方震等人一起思索了一个新的方案。并将这个方案呈报给皇帝,在此之前,他就日本潜艇部队的威胁做了一番新的判断,判断的结果是日本潜艇部队的威胁可能不如最初预想的那么大。
他的判断急于三个因素,一、日本虽然拥有较多的潜艇武装和良好的潜艇技术积累,但是日本直到目前还缺乏合适的潜艇作战理论和战术,其战术主导思想依然显得过于混乱,不能集中思路。也无法产生集中的威胁;二、帝国港口的众多和航线的分散使得日本潜艇部队缺乏有效而集中的打击范围;三、帝国反潜部队的扩大迅速,有效的遏制了日本潜艇部队在帝国近海的活动空间,同时,帝国近海的大陆架过宽,不适合潜艇的近距离伏击作战。
帝国的渤海和黄海平均深度只有18米至44米,这种浅海构造对日本海军作战有着极大的制约,而帝国在东海投入的反潜压力。以及在东海更为分散的航线使得日本极难进行潜艇的伏击作战。
这是专家的观点。
宋彪没有必要去怀疑,近半年的事实也证明最初对日本潜艇部队的担忧有点太过严重,现在看来,日本潜艇部队对中国海洋航运的破坏力并不大。
不过,对于海军参谋部和联合参谋部提交的新的琉球作战计划,宋彪依然不能感到满意。只是他自己也缺乏很适合的新想法。
按照道理,在日本已经缺乏海军的情况下,帝国想要对琉球群岛发动全面的进攻并不难,难处在于如何才能更有的进攻,并且遏制日本的反击。
这就需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登陆作战的规划,二是登陆之后的占领战术的规划。
战争是一个非常细致的工作。它并不是简单的派几万人持着步枪杀上岛屿即可,它需要考虑清楚的问题很多,首先是决定战术上的总规划,究竟是线式进攻,还是蛙跳式的攻其要害;其次是要确定登陆作战的战术,海军、空军和海军陆战部队都要负责哪些领域的工作;此外还要确定新的装备,新的战术,用最合适的装备组织最合适的战术,以最有效的方式消灭对手。
具体到琉球群岛的攻势中,实际上就要分解成两种战争规划,一种是岛屿登陆作战,另一种是山地雨林作战。
对宋彪来说,真正让他难以抉择的是如何确定琉球的地位问题,在朝鲜半岛,帝国很早就扶持了北方自由政府,随着帝国的进攻,北朝鲜政府也在收复失地,对恢复自由的朝鲜民主共和国的领土实施正式的国家管辖,而帝**部只需要同这个北朝鲜政府保持联系和配合,即可基本保证朝鲜环境的稳定,不会陷入四面为敌和攻入敌国腹地的那种困难局面。
虽然日本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努力的挑拨中国和朝鲜之间的关系,在中朝两国民众之间挑拨离间,造谣生事,但就现阶段的总结来看,朝鲜民众总体还是支持中**队,并且组织了朝鲜民主国防军和南方游击队配合中**队作战。
为了争取朝鲜政府和民众的绝对支持,顾维钧总理已经亲自访问平壤,同朝鲜民主共和国总统李庆勋签署了新的《中朝友好互惠协约》,自行取缔在朝鲜的殖民地特权及其他特权,帮助朝鲜成为**自由的民主政府,而朝鲜也正式成为亚洲合作同盟的准成员国。
琉球怎么办?
重新建立新的琉球王国,还是将琉球纳入台湾省,或者是成立新的海外省,琉球群岛上的土著和大量的日本人该如何处理?
这些都是宋彪难以决策的地方。
如果要将琉球纳入台湾省,或者是成立新的省,这就意味岛上的日本人都是交战方,帝国武装需要有效的保证这些日本人都不会对军队构成任何威胁,简而言之就是一路杀过去,一直杀到日本本土。
在听完陈厚甫的汇报后,宋彪沉默了很长一段时间。
大约又思索了十多分钟,他才和陈厚甫提议道:“是否考虑直接跳过冲绳大岛,优先进攻奄美岛。切断日军同冲绳驻军的联系。”
陈厚甫想了想,答道:“这样的方案会比较冒险。”
宋彪答道:“先切开。再围歼,这一贯是我们的用兵策略,冒险是合适的,只要收益更高。”
稍加停顿,他又继续补充道:“我在战争中学到的第一个最为重要的军事思想就来自于沙俄时代一位将军,他和我说,军事总是要冒险的。”
陈厚甫不再辩解,也知道只能按照皇帝的决策来设计战术规划。而这样的规划确实是要冒险一些,但帝**事的策略上一贯有这种直击要害的风范和习惯。
这不是单纯的冒险,而是打的更巧妙,断敌后路,断其粮草为上招。
宋彪则续道:“先不急于制定登陆作战的计划,让空降师部队提前进行一些新的针对性演习测验,看看能否在低空实施岛屿的空降作战。配合登陆作战,部队的装备还是要继续调整,考虑更为切实的情况吧。”
陈厚甫点头称是,却道:“陛下,如果继续就此进行测试,并且重新拟定新的作战计划。可能在明年3月份之前就难以顺利占领琉球群岛。”
宋彪嗯了一声,并不以为然的吩咐道:“那就优先加强在南太平洋地区的作战,不要急于解决对手,如果你想将鱼清理的更干净一些,刀就尽量要更快。技术也要更纯熟一些。时间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什么很严峻的问题。”
陈厚甫再次点头称是。
这时,帝国总理大臣顾维钧前来觐见。
宋彪看了看时间。确实是到了接见这位首相的时候,就让陈厚甫先回去继续同联合参谋部商议作战规划,重新作出新的调整。
在陈厚甫这位国防部长离开后,顾维钧匆匆走进办公厅拜见皇帝。
宋彪已经在办公室里坐了很长时间,就利用这个时间起身活动,让顾维钧陪同他一起去西花园散步,边走边谈美国试图调停,以及日本目前提出的一些停战条件等问题。
北京已经迎来了新一年的冬天,大雪缤纷,溪园里银妆素裹,溪水之上也结了一层薄冰。
宋彪批着一件黑色的裘披风,同顾维钧在溪园里闲庭散步,新上任的内廷一等侍卫官蒋寿麟带领两名内侍随从在后。
蒋寿麟是比较年轻的一等内侍,这是因为他父亲蒋尊簋死的比较早,就这么一个儿子,很早就一直在军队锻炼成长,当年浙江起义之时,蒋尊簋所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大,退役之时是帝国陆军中将,此后转任福建省长,因病去世。
蒋寿麟在中央军院就读期间,成绩也是很不错的,考虑蒋尊簋就这么一个子嗣,他在基层锻炼两年之后,宋彪就将他调入内廷担任内侍官。
算一算,到今年也有七年时间了,七年的时间就能成为一等内侍官,这个提升速度还是很快的。
宋彪的心情还是比较沉重的,在朝鲜半岛的大胜基本奠定了第三次中日战争的大格局,但在欧洲,德国即将大举进攻苏联的局势也不太可能扭转,如果德国打赢了苏联,此后会不会继续反过来进攻法国,这个答案恐怕只有希特勒本人能够回答。
中国现在正面临一个很困难的抉择,对日本究竟是提前结束战争,还是持续打下去,用不用核武器,这些都是比较难以决断的事情。
理论上来说,中国不使用核武器也能将日本彻底打沉,但是登上日本本土之后,帝国国防军所讲遭受的损失也会更为惨烈,很可能将帝国牵扯到一场仿佛是无休止的浩劫中。
在溪边的青石路上走了片刻,宋彪才若有所想的同顾维钧称赞道:“你这一届任期里干的不错,值得赞赏,但还是要继续努力。”
顾维钧当即称谢道:“多谢皇上厚爱,臣下必当勉之。”
宋彪微微颔首。
今年正好是换届选举,但按照帝国宪法规定,战时内阁只要国会表决和皇帝特批,战时内阁是免选举的自动延续一届,宋皇帝既然是如此称赞了,那就意味着皇帝会动用特批权限允许顾维钧内阁连任。
这一点,顾维钧是肯定能听明白的。
宋彪则和顾维钧继续商议道:“如今的军费开支虽然高居不下。经济和财政也不如前两年景气,但在教育和科研上的开支依然是绝对不可减少的。你在下一届内阁应该有一个比较长远的宏观规定。要保证帝国在教育经费上的总支出占国民总产值的12%,政府公共教育支出要占全国财政总支出的5%,在全国范围内保证12年制的义务教育,保证中等专科教育的免费和高等专科教育的半费,保证高等教育的奖学金、助学款项和助学贷款的普及化。在科研开支上,全国在科研领域的总开支要占国民总产值的4%以上,我们可以简单的称之为1254计划,你要奠定这个基础。形成一个基本的政府财政开支的原则长期贯彻下去,为此,其他领域的开支都可以适当收缩,比如说我们这几年在中央和各级政府的基建开支就能适当减少。随着政府结构的转变,政府要从大政府向小政府的方向转变,减少人员,缩减行政开支成本。”
顾维钧一直静静的聆听着。他知道皇上并不会经常同他洽谈行政工作,但只要是开口说了,肯定都是深思熟虑之后的一些见解。
担任了六年总理,此时的顾维钧也不再是当年那位刚上任的总理,此时的他日渐成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大政客,在国际世界和国内都享有极高的政治声望。
在国内。他的民望是极高的。
总理这个职务也需要很深厚的资历、人脉,当然资历和人脉太深厚,以至于缺乏制约形同独裁就是坏事了,此时的顾维钧就正处于一个最佳的时刻里,既有深厚的资历、人脉保证他正常的履行总理职务。维持帝国内阁和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推动帝国的进步和发展。同时也还不像当年的唐绍仪那样,还没有资格和能力挑战皇帝在国内的权威。
这也是岁月积累的声望。
当了十年总理的人和刚当上总理的人显然不同,当了三十年皇帝,自然也和刚当上皇帝之时截然不同。
日积月累。
宋皇帝已愈发是帝国稳定的中枢和核心,他的存在足以让整个帝国都无比的稳定和厚实,就像是一整块1960万平方公里的巨型钢板那样沉甸甸的难以撼动。
在总理的职务上工作了一届,此时的顾维钧已是愈加成熟,对于国家和民族,对于国际局势和国内的各种内部问题,他也愈加有着更深入的思考和自己的理解。
陪同皇帝在溪园里散步之时,他也一直在思索关于现阶段中国之未来的各种问题。
在皇帝提出新的1254计划后,顾维钧稍作沉吟的思索片刻,这才答道:“皇上所思所想正是功在千秋,福及万民之大业。帝国在过去十年间的经济增长和发展,很大程度上还是得益于基础设施的投入,我也总是考虑这样的进步和发展是否会存在更多的限制,包括对资源的损耗是否太厉害?毫无疑问,正如皇上所言,我们当更多的增加教育和科研的投入,并且永久的保障帝国在这两点上对其他世界列强不可逾越的巨大优势。中国要想真正超越世界,成为世界顶级之上的中央之国,自当有傲视天下各国的第一等之教育,同时也要有傲视天下各国的第一等之科研。基础建设总是有尽头的,但是,我们的教育和科研却不会有尽头。”
宋彪赞同他道:“你说的很对啊。”
两人正好走到溪园边的冠山亭,这座凉亭建在假山的坡上之处,四周有厚重的钢化玻璃屏风为墙,正是春秋冬夏观赏溪园全景的好地方。
时间正好是下午3点,内廷在冠山亭里为皇帝和总理准备了一盒盐酥饼,一整盘的坚果和花生杏仁莲子干,两人就在冠山亭里坐下来,的煮了一壶酥油茶,边喝边谈。
中华帝国的教育肯定是很不错的,即便和英美相比也有很多的领先之处,在过去的三十年间,发展的速度也非常快,而且帝国的教育在世界范围内是非常有特点的。
同英美相比,帝国的教育有三个很大的不同点,一是传统教育所占的比例较大。帝国没有设有语文这样的科目,而是单独设立国学课。英美文学则涵盖在外文课中,其他外国文学属于选修科目,在国学科目中,传统的四书五经教育仍然保持着很高的比例,现代文学和外国翻译文学只占较小的比例;二是职业教育体系更为重要,帝国在正常六年制小学、三年制中学教育基础上继续增设三年制的职业教育和高中教育,这十二年教育为国家义务教育,在全国每年都高中学历毕业生中。中等专科教育比例占50%左右,中等专科毕业后可根据学业成绩直升高等专科,国家补贴一半的学费开支;三是终身教育体系和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结合。
在帝国,职业教育和成人职业教育都属于政府开支的一部分,各级政府每一年都要支出预算用于支持职业教育,各县基本都设有高等职业技术专科学校,为工人提供在职、脱产等教育。教育经费依然有一半支出由政府提供。
通常的情况下,如果一名高中生毕业后参加工作,工作几年后决定参加高专教育,他依然可以参加学校的教育,在正式毕业之前,他可以享有25%的政府学费补贴。毕业之后,政府会再补贴25%。
除此之外,帝国的所有社会职业技能培训教育的开支也会由政府和社会机构一同维持,以保障和培养更多的优秀技术应用型人才,以及更多的专业工程师、技师。
这点是帝国教育和欧美最大的差别之处。所以,帝国政府在教育的总开支比例上也远远高于英美。在帝国中央及各级政府的每年教育总开支中,职业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都超过1/2。
这就意味着如果美国每年要支出gdp6%的财政预算用于教育,中国每年就要支出12%的财政预算,以维持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同等发展,而正是因为帝国的教育具备这种特殊性,在过去的三十年间,帝国才能如此快速的培养出世界上最多的优秀技术工人及工程师,帝国工业及帝国制造才能以一种神奇的速度迅速超过英美,占据世界制造业的领先者地位。
宋皇帝正是这一国策最早的推动者,而他则一直相信教育才是国民最好的社会福利。
在这一点上,顾维钧总理是皇帝这一思想的最鼎力的支持者和执行者,正是在他这一届任期内,帝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相对于过去有了更为长足的进步,中央政府和省政府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投入增速也很明显。
战争正在继续,整个中国都在为了这场第三次中日战争而运转,全国的铁路系统都处于一个高速的满负荷状态中,铁路、航空、海运都比往年更为繁忙,而帝国的军事动员也更为深入。
在这样的时刻里,宋皇帝和顾维钧总理在此时更为关注的却是帝国未来的发展。
居安思危。中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需要更大幅度的新变革才能保证帝国继续高速发展,过去那种靠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已很难继续维持下去,这就逼迫帝国更加重视教育和科技,通过更多的良性发展来维持帝国的成长。
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帝国的专科教育已是很明显的领先于世界,未来几十年里,甚至是未来五十年里,只要帝国保持现在的这种政策和主导方向,帝国就将长期维持世界工业霸主的席位。
只不过帝国也需要在研究教育上投入更多的精力,进一步扩大研究型人才的培育,即便帝国在过去十年中一直是世界上在科研领域投入规模最大的国家,帝国的科研人才大多数都毕业于海外,从英美法德等国留学归国,这并不是长久之计。
宋彪和顾维钧总理在这天下午谈了很长的时间,两人都有一个共识,那就要在保持现有以专科应用教育为主导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尽可能的加强研究型教育和综合大学的发展,要培育更多的世界顶级一流学府。
两人商量了一段时间后,决定组织社会非营利机构推出中国综合大学百强榜和中国高等专科学校百强榜,两个榜单并列,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两百所一流学府,允许高等专科学校推出四年制的高专精英教育,培育国际第一流的工程专家和制造工业的技术专家,并且设立特别的专科学士这样的特殊学位,区别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推动帝国在中高等专科应用教育和研究型教育的共同进步。
在工程职称的评比考核、申报过程中,高等专科和学士教育效应相等,在待遇上不存在三年制专科和四年制本科的区别,从政府机构到用工单位都必须保证同等待遇。
在大方向上,帝国还是更鼓励高等职业教育,保持帝国在工业制造领域的强势地位,作为一种调节政策,研究生、博士生录取则更偏向于研究型学士教育,在全国范围内扩大硕士、博士学位的教育和招生数量,增加师资力量和待遇,在第一流的研究型大学投入更多的研究经费和项目。
两人一直谈了几个小时,将这一系列的问题都谈妥之后,顾维钧见天色不早,这就要起身告退。
这时,顾维钧才同皇帝另外询问道:“皇上,另外关于美国特使和德国特使的事情,您是否能在合适的时间予以接见?”
听了这话,宋彪大致考虑了一下才道:“既然都已经来了,不见也不好,但也没有什么好谈的,内阁交涉清楚之后再象征性的安排他们觐见即可。”
顾维钧默默顿首,他其实也是这样的意思。
对于美国特使,皇帝见与不见都是一样的,而且皇帝的态度已经很明显,那就根本不打算和日本停战,除非日本结束天皇制,以及接受其他条款的无条件投降。
至于德国那位特使,皇帝与之洽谈太久,恐怕会给国际社会和苏联留下把柄。
华皇对于中华帝国而言是至高无上的最高象征,一言九鼎,代表整个中华帝国的最高荣誉和形象,所以,中央内阁和军部都有必要保持华皇的圣洁无暇的形象,腹黑事没有必要和华皇牵扯上关系。
如果宋皇帝亲自出面和美国特使直接洽谈,并且直接拒绝了美国的调停要求,或者提出明确的严苛到日本无法接受的条件,那肯定会让世界觉得中国和华皇过于傲慢,并潜移默化的将战争罪责归咎于华皇。
这是帝国中央内阁和军部都不可能接受的情况。
正因为是代表帝国最高的绝对权威,所以才更不能犯错。
【文学网提供无广告弹窗小说阅读】
日军溃败不是因为他们的下层官兵不勇敢,而是上层的僵化和保守,以及他们的自以为是,自以为凭借单兵手段和士兵的勇敢就能打破装甲部队的种种离奇的方法,在战争中基本都被证明缺乏实际价值,少数如粘式炸弹的办法固然有一定的效果,想要对付几千辆坦克则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
帝国陆军从上午7点发起总攻,下午三时就已经击溃了日军在汉城的整条防线,海军航空联合舰队也击沉了那两艘一直躲在仁川港而无法突围的金刚级战列舰——金刚号是被低空鱼雷击沉,雾岛号因为此前在反复的突围中已经搁浅,最后被日军自己在战役中炸毁。
两天后,东北国防军在空军攻击机群和陆军钢铁洪流的联合推进下,一路进攻到朝鲜清州。
1940年1月25日,东北国防军攻占罗州和朝鲜海南郡,成功实现了同南方济州防线相连接的战略任务,在骊州、忠州、清州、大田、全州、谷城整条防线上同日军进入二次对峙的状态,沿着这条防线继续向东就是日军所控制的朝鲜山地区域。
消息传回国内,举国振奋,在所有国人看来这场战争就将正式的结束,长达一个世纪的中日恩怨也将彻底划上句话,甲午战争的仇报了,日俄战争的仇报了。旅顺大屠杀的仇报了,关东大地震后日军乘乱杀戮东京八千华人的仇也报了。
即便是一贯认为日军作战实力不容小视的副总参谋长傅良佐也宣称战争即将结束。日本除了投降之外别无他法,中央军部和内阁多是如此判断,唯有皇帝依旧断定中日之战最为艰难的时刻并未到来。
汉城攻势结束后,东北国防军按照作战规划在朝鲜半岛休整,进行更大规模的轻机械化转变,为后续攻占整个朝鲜半岛和攻入日本本土做准备,中日之战的焦点从北方转移到南方,海军和海军陆战部队在陆军、空军的支援下继续沿着琉球群岛向日本本土进攻。在太平洋战区,帝国国防军也掀起了大规模的攻势,计划在1940年6月之前全部占领日军在太平洋和海外的殖民地。
汉城攻势结束后,日本国内谋求谈和的力量激增,新上任的近卫文麿首相也派遣外相广田弘毅前往美国华盛顿,希望说服美国干涉中日战争,为中日两国协调谈判。而美国也非常有这方面的意图,因为中日战争不仅严重影响了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利益,考虑日本海军已经基本被消除,美国也不希望中国继续以战争为由扩张海军,更不希望中国彻底消灭日本的牵制作用,使得中国独自霸占整个西太平洋。
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整体上是比较亲华的美国总统。正是他在任内取缔了美国排华法案,并要求国会就排华法案向中国致歉,但是没有任何态度和个人的倾向能高于美国的国家利益。
在同日本外相广田弘毅见面后,富兰克林罗斯福不仅亲自写信给华皇,劝说中日两国停战。也派遣副总统约翰加纳担任特使访问北京,希望在菲律宾的马尼拉主持协调谈判。
……
罗斯福总统的亲笔信是由美国副总统约翰加纳带到了中央内阁。由中央内阁总理大臣顾维钧代为转交,而华皇本人并未接见约翰加纳。
在汉城攻势结束之后,中国刚从前面的相持阶段进入一个全面的反攻阶段,中央军部的工作非常多,自日本开始谋划偷袭三都澳海军基地开始,宋皇帝就一改此前的惯例,每天都在中央宫的办公厅里处理公务,领导中央国防军事委员会布置这场第三次中日战争的大战略和大规划。
这天下午,他召开了一个中军委例会,同蒋方震、陈厚甫、傅良佐、陈季良、陈其采等人就下阶段的战略布局问题进行了一番讨论,也利用这个机会批评了中央军部之中近期蔓延的乐观情绪。
会议结束后,宋彪单独将陈厚甫留下来,同他单独讨论近期即将发起的琉球战役。
日本海军和空军损伤严重,但是日本依然拥有数量较多的潜艇部队,得益于从德国交换和秘密引入的技术,这些日本潜艇的水平并不可小视,随着日军逐渐丧失正面进攻的能力,转入全面防守阶段,用潜艇袭击中国沿海商船已经成为日本唯一而有限的打击手段。
为了有效遏制日本的潜艇进攻,除了派遣更多的潜艇反制日本外,帝国在环日本海域建立起全面的潜艇侦查网,极力封锁日军的潜艇战术,虽然声纳系统已经研制成功,但在这一时期,对付潜艇战术最佳的方式还是24小时不间断的空中巡逻。
在过去的半年时间里,帝国海军增加了35艘反潜驱逐舰,大规模的加强对日军潜艇部队的侦查,海军和空军总计有1400架虎鲨战斗机和其他的巡逻机、侦察机、水上飞机用于监察日军潜艇。
这样还不足以彻底扼杀日本的潜艇战术,想要彻底打掉日本的潜艇部队,并且对日本本土发起全面进攻,就一定要占领琉球群岛,只是到目前为主,宋彪还是没有批准联合参谋总部和海军参谋部提交的那几份方案。
其他国防常委离开后,陈厚甫作为国防部长和前海军参谋总长,留下来向皇帝汇报日本潜艇部队的最新情况,同时也要提出新的作战规划报告。
大家都很急切,因为琉球战役已经准备了半年之久,现在一切都准备就绪,只是皇帝迟迟不批准作战计划。
在过去的两个星期里。陈厚甫亲自上阵,同蒋方震等人一起思索了一个新的方案。并将这个方案呈报给皇帝,在此之前,他就日本潜艇部队的威胁做了一番新的判断,判断的结果是日本潜艇部队的威胁可能不如最初预想的那么大。
他的判断急于三个因素,一、日本虽然拥有较多的潜艇武装和良好的潜艇技术积累,但是日本直到目前还缺乏合适的潜艇作战理论和战术,其战术主导思想依然显得过于混乱,不能集中思路。也无法产生集中的威胁;二、帝国港口的众多和航线的分散使得日本潜艇部队缺乏有效而集中的打击范围;三、帝国反潜部队的扩大迅速,有效的遏制了日本潜艇部队在帝国近海的活动空间,同时,帝国近海的大陆架过宽,不适合潜艇的近距离伏击作战。
帝国的渤海和黄海平均深度只有18米至44米,这种浅海构造对日本海军作战有着极大的制约,而帝国在东海投入的反潜压力。以及在东海更为分散的航线使得日本极难进行潜艇的伏击作战。
这是专家的观点。
宋彪没有必要去怀疑,近半年的事实也证明最初对日本潜艇部队的担忧有点太过严重,现在看来,日本潜艇部队对中国海洋航运的破坏力并不大。
不过,对于海军参谋部和联合参谋部提交的新的琉球作战计划,宋彪依然不能感到满意。只是他自己也缺乏很适合的新想法。
按照道理,在日本已经缺乏海军的情况下,帝国想要对琉球群岛发动全面的进攻并不难,难处在于如何才能更有的进攻,并且遏制日本的反击。
这就需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登陆作战的规划,二是登陆之后的占领战术的规划。
战争是一个非常细致的工作。它并不是简单的派几万人持着步枪杀上岛屿即可,它需要考虑清楚的问题很多,首先是决定战术上的总规划,究竟是线式进攻,还是蛙跳式的攻其要害;其次是要确定登陆作战的战术,海军、空军和海军陆战部队都要负责哪些领域的工作;此外还要确定新的装备,新的战术,用最合适的装备组织最合适的战术,以最有效的方式消灭对手。
具体到琉球群岛的攻势中,实际上就要分解成两种战争规划,一种是岛屿登陆作战,另一种是山地雨林作战。
对宋彪来说,真正让他难以抉择的是如何确定琉球的地位问题,在朝鲜半岛,帝国很早就扶持了北方自由政府,随着帝国的进攻,北朝鲜政府也在收复失地,对恢复自由的朝鲜民主共和国的领土实施正式的国家管辖,而帝**部只需要同这个北朝鲜政府保持联系和配合,即可基本保证朝鲜环境的稳定,不会陷入四面为敌和攻入敌国腹地的那种困难局面。
虽然日本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努力的挑拨中国和朝鲜之间的关系,在中朝两国民众之间挑拨离间,造谣生事,但就现阶段的总结来看,朝鲜民众总体还是支持中**队,并且组织了朝鲜民主国防军和南方游击队配合中**队作战。
为了争取朝鲜政府和民众的绝对支持,顾维钧总理已经亲自访问平壤,同朝鲜民主共和国总统李庆勋签署了新的《中朝友好互惠协约》,自行取缔在朝鲜的殖民地特权及其他特权,帮助朝鲜成为**自由的民主政府,而朝鲜也正式成为亚洲合作同盟的准成员国。
琉球怎么办?
重新建立新的琉球王国,还是将琉球纳入台湾省,或者是成立新的海外省,琉球群岛上的土著和大量的日本人该如何处理?
这些都是宋彪难以决策的地方。
如果要将琉球纳入台湾省,或者是成立新的省,这就意味岛上的日本人都是交战方,帝国武装需要有效的保证这些日本人都不会对军队构成任何威胁,简而言之就是一路杀过去,一直杀到日本本土。
在听完陈厚甫的汇报后,宋彪沉默了很长一段时间。
大约又思索了十多分钟,他才和陈厚甫提议道:“是否考虑直接跳过冲绳大岛,优先进攻奄美岛。切断日军同冲绳驻军的联系。”
陈厚甫想了想,答道:“这样的方案会比较冒险。”
宋彪答道:“先切开。再围歼,这一贯是我们的用兵策略,冒险是合适的,只要收益更高。”
稍加停顿,他又继续补充道:“我在战争中学到的第一个最为重要的军事思想就来自于沙俄时代一位将军,他和我说,军事总是要冒险的。”
陈厚甫不再辩解,也知道只能按照皇帝的决策来设计战术规划。而这样的规划确实是要冒险一些,但帝**事的策略上一贯有这种直击要害的风范和习惯。
这不是单纯的冒险,而是打的更巧妙,断敌后路,断其粮草为上招。
宋彪则续道:“先不急于制定登陆作战的计划,让空降师部队提前进行一些新的针对性演习测验,看看能否在低空实施岛屿的空降作战。配合登陆作战,部队的装备还是要继续调整,考虑更为切实的情况吧。”
陈厚甫点头称是,却道:“陛下,如果继续就此进行测试,并且重新拟定新的作战计划。可能在明年3月份之前就难以顺利占领琉球群岛。”
宋彪嗯了一声,并不以为然的吩咐道:“那就优先加强在南太平洋地区的作战,不要急于解决对手,如果你想将鱼清理的更干净一些,刀就尽量要更快。技术也要更纯熟一些。时间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什么很严峻的问题。”
陈厚甫再次点头称是。
这时,帝国总理大臣顾维钧前来觐见。
宋彪看了看时间。确实是到了接见这位首相的时候,就让陈厚甫先回去继续同联合参谋部商议作战规划,重新作出新的调整。
在陈厚甫这位国防部长离开后,顾维钧匆匆走进办公厅拜见皇帝。
宋彪已经在办公室里坐了很长时间,就利用这个时间起身活动,让顾维钧陪同他一起去西花园散步,边走边谈美国试图调停,以及日本目前提出的一些停战条件等问题。
北京已经迎来了新一年的冬天,大雪缤纷,溪园里银妆素裹,溪水之上也结了一层薄冰。
宋彪批着一件黑色的裘披风,同顾维钧在溪园里闲庭散步,新上任的内廷一等侍卫官蒋寿麟带领两名内侍随从在后。
蒋寿麟是比较年轻的一等内侍,这是因为他父亲蒋尊簋死的比较早,就这么一个儿子,很早就一直在军队锻炼成长,当年浙江起义之时,蒋尊簋所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大,退役之时是帝国陆军中将,此后转任福建省长,因病去世。
蒋寿麟在中央军院就读期间,成绩也是很不错的,考虑蒋尊簋就这么一个子嗣,他在基层锻炼两年之后,宋彪就将他调入内廷担任内侍官。
算一算,到今年也有七年时间了,七年的时间就能成为一等内侍官,这个提升速度还是很快的。
宋彪的心情还是比较沉重的,在朝鲜半岛的大胜基本奠定了第三次中日战争的大格局,但在欧洲,德国即将大举进攻苏联的局势也不太可能扭转,如果德国打赢了苏联,此后会不会继续反过来进攻法国,这个答案恐怕只有希特勒本人能够回答。
中国现在正面临一个很困难的抉择,对日本究竟是提前结束战争,还是持续打下去,用不用核武器,这些都是比较难以决断的事情。
理论上来说,中国不使用核武器也能将日本彻底打沉,但是登上日本本土之后,帝国国防军所讲遭受的损失也会更为惨烈,很可能将帝国牵扯到一场仿佛是无休止的浩劫中。
在溪边的青石路上走了片刻,宋彪才若有所想的同顾维钧称赞道:“你这一届任期里干的不错,值得赞赏,但还是要继续努力。”
顾维钧当即称谢道:“多谢皇上厚爱,臣下必当勉之。”
宋彪微微颔首。
今年正好是换届选举,但按照帝国宪法规定,战时内阁只要国会表决和皇帝特批,战时内阁是免选举的自动延续一届,宋皇帝既然是如此称赞了,那就意味着皇帝会动用特批权限允许顾维钧内阁连任。
这一点,顾维钧是肯定能听明白的。
宋彪则和顾维钧继续商议道:“如今的军费开支虽然高居不下。经济和财政也不如前两年景气,但在教育和科研上的开支依然是绝对不可减少的。你在下一届内阁应该有一个比较长远的宏观规定。要保证帝国在教育经费上的总支出占国民总产值的12%,政府公共教育支出要占全国财政总支出的5%,在全国范围内保证12年制的义务教育,保证中等专科教育的免费和高等专科教育的半费,保证高等教育的奖学金、助学款项和助学贷款的普及化。在科研开支上,全国在科研领域的总开支要占国民总产值的4%以上,我们可以简单的称之为1254计划,你要奠定这个基础。形成一个基本的政府财政开支的原则长期贯彻下去,为此,其他领域的开支都可以适当收缩,比如说我们这几年在中央和各级政府的基建开支就能适当减少。随着政府结构的转变,政府要从大政府向小政府的方向转变,减少人员,缩减行政开支成本。”
顾维钧一直静静的聆听着。他知道皇上并不会经常同他洽谈行政工作,但只要是开口说了,肯定都是深思熟虑之后的一些见解。
担任了六年总理,此时的顾维钧也不再是当年那位刚上任的总理,此时的他日渐成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大政客,在国际世界和国内都享有极高的政治声望。
在国内。他的民望是极高的。
总理这个职务也需要很深厚的资历、人脉,当然资历和人脉太深厚,以至于缺乏制约形同独裁就是坏事了,此时的顾维钧就正处于一个最佳的时刻里,既有深厚的资历、人脉保证他正常的履行总理职务。维持帝国内阁和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推动帝国的进步和发展。同时也还不像当年的唐绍仪那样,还没有资格和能力挑战皇帝在国内的权威。
这也是岁月积累的声望。
当了十年总理的人和刚当上总理的人显然不同,当了三十年皇帝,自然也和刚当上皇帝之时截然不同。
日积月累。
宋皇帝已愈发是帝国稳定的中枢和核心,他的存在足以让整个帝国都无比的稳定和厚实,就像是一整块1960万平方公里的巨型钢板那样沉甸甸的难以撼动。
在总理的职务上工作了一届,此时的顾维钧已是愈加成熟,对于国家和民族,对于国际局势和国内的各种内部问题,他也愈加有着更深入的思考和自己的理解。
陪同皇帝在溪园里散步之时,他也一直在思索关于现阶段中国之未来的各种问题。
在皇帝提出新的1254计划后,顾维钧稍作沉吟的思索片刻,这才答道:“皇上所思所想正是功在千秋,福及万民之大业。帝国在过去十年间的经济增长和发展,很大程度上还是得益于基础设施的投入,我也总是考虑这样的进步和发展是否会存在更多的限制,包括对资源的损耗是否太厉害?毫无疑问,正如皇上所言,我们当更多的增加教育和科研的投入,并且永久的保障帝国在这两点上对其他世界列强不可逾越的巨大优势。中国要想真正超越世界,成为世界顶级之上的中央之国,自当有傲视天下各国的第一等之教育,同时也要有傲视天下各国的第一等之科研。基础建设总是有尽头的,但是,我们的教育和科研却不会有尽头。”
宋彪赞同他道:“你说的很对啊。”
两人正好走到溪园边的冠山亭,这座凉亭建在假山的坡上之处,四周有厚重的钢化玻璃屏风为墙,正是春秋冬夏观赏溪园全景的好地方。
时间正好是下午3点,内廷在冠山亭里为皇帝和总理准备了一盒盐酥饼,一整盘的坚果和花生杏仁莲子干,两人就在冠山亭里坐下来,的煮了一壶酥油茶,边喝边谈。
中华帝国的教育肯定是很不错的,即便和英美相比也有很多的领先之处,在过去的三十年间,发展的速度也非常快,而且帝国的教育在世界范围内是非常有特点的。
同英美相比,帝国的教育有三个很大的不同点,一是传统教育所占的比例较大。帝国没有设有语文这样的科目,而是单独设立国学课。英美文学则涵盖在外文课中,其他外国文学属于选修科目,在国学科目中,传统的四书五经教育仍然保持着很高的比例,现代文学和外国翻译文学只占较小的比例;二是职业教育体系更为重要,帝国在正常六年制小学、三年制中学教育基础上继续增设三年制的职业教育和高中教育,这十二年教育为国家义务教育,在全国每年都高中学历毕业生中。中等专科教育比例占50%左右,中等专科毕业后可根据学业成绩直升高等专科,国家补贴一半的学费开支;三是终身教育体系和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结合。
在帝国,职业教育和成人职业教育都属于政府开支的一部分,各级政府每一年都要支出预算用于支持职业教育,各县基本都设有高等职业技术专科学校,为工人提供在职、脱产等教育。教育经费依然有一半支出由政府提供。
通常的情况下,如果一名高中生毕业后参加工作,工作几年后决定参加高专教育,他依然可以参加学校的教育,在正式毕业之前,他可以享有25%的政府学费补贴。毕业之后,政府会再补贴25%。
除此之外,帝国的所有社会职业技能培训教育的开支也会由政府和社会机构一同维持,以保障和培养更多的优秀技术应用型人才,以及更多的专业工程师、技师。
这点是帝国教育和欧美最大的差别之处。所以,帝国政府在教育的总开支比例上也远远高于英美。在帝国中央及各级政府的每年教育总开支中,职业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都超过1/2。
这就意味着如果美国每年要支出gdp6%的财政预算用于教育,中国每年就要支出12%的财政预算,以维持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同等发展,而正是因为帝国的教育具备这种特殊性,在过去的三十年间,帝国才能如此快速的培养出世界上最多的优秀技术工人及工程师,帝国工业及帝国制造才能以一种神奇的速度迅速超过英美,占据世界制造业的领先者地位。
宋皇帝正是这一国策最早的推动者,而他则一直相信教育才是国民最好的社会福利。
在这一点上,顾维钧总理是皇帝这一思想的最鼎力的支持者和执行者,正是在他这一届任期内,帝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相对于过去有了更为长足的进步,中央政府和省政府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投入增速也很明显。
战争正在继续,整个中国都在为了这场第三次中日战争而运转,全国的铁路系统都处于一个高速的满负荷状态中,铁路、航空、海运都比往年更为繁忙,而帝国的军事动员也更为深入。
在这样的时刻里,宋皇帝和顾维钧总理在此时更为关注的却是帝国未来的发展。
居安思危。中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需要更大幅度的新变革才能保证帝国继续高速发展,过去那种靠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已很难继续维持下去,这就逼迫帝国更加重视教育和科技,通过更多的良性发展来维持帝国的成长。
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帝国的专科教育已是很明显的领先于世界,未来几十年里,甚至是未来五十年里,只要帝国保持现在的这种政策和主导方向,帝国就将长期维持世界工业霸主的席位。
只不过帝国也需要在研究教育上投入更多的精力,进一步扩大研究型人才的培育,即便帝国在过去十年中一直是世界上在科研领域投入规模最大的国家,帝国的科研人才大多数都毕业于海外,从英美法德等国留学归国,这并不是长久之计。
宋彪和顾维钧总理在这天下午谈了很长的时间,两人都有一个共识,那就要在保持现有以专科应用教育为主导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尽可能的加强研究型教育和综合大学的发展,要培育更多的世界顶级一流学府。
两人商量了一段时间后,决定组织社会非营利机构推出中国综合大学百强榜和中国高等专科学校百强榜,两个榜单并列,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两百所一流学府,允许高等专科学校推出四年制的高专精英教育,培育国际第一流的工程专家和制造工业的技术专家,并且设立特别的专科学士这样的特殊学位,区别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推动帝国在中高等专科应用教育和研究型教育的共同进步。
在工程职称的评比考核、申报过程中,高等专科和学士教育效应相等,在待遇上不存在三年制专科和四年制本科的区别,从政府机构到用工单位都必须保证同等待遇。
在大方向上,帝国还是更鼓励高等职业教育,保持帝国在工业制造领域的强势地位,作为一种调节政策,研究生、博士生录取则更偏向于研究型学士教育,在全国范围内扩大硕士、博士学位的教育和招生数量,增加师资力量和待遇,在第一流的研究型大学投入更多的研究经费和项目。
两人一直谈了几个小时,将这一系列的问题都谈妥之后,顾维钧见天色不早,这就要起身告退。
这时,顾维钧才同皇帝另外询问道:“皇上,另外关于美国特使和德国特使的事情,您是否能在合适的时间予以接见?”
听了这话,宋彪大致考虑了一下才道:“既然都已经来了,不见也不好,但也没有什么好谈的,内阁交涉清楚之后再象征性的安排他们觐见即可。”
顾维钧默默顿首,他其实也是这样的意思。
对于美国特使,皇帝见与不见都是一样的,而且皇帝的态度已经很明显,那就根本不打算和日本停战,除非日本结束天皇制,以及接受其他条款的无条件投降。
至于德国那位特使,皇帝与之洽谈太久,恐怕会给国际社会和苏联留下把柄。
华皇对于中华帝国而言是至高无上的最高象征,一言九鼎,代表整个中华帝国的最高荣誉和形象,所以,中央内阁和军部都有必要保持华皇的圣洁无暇的形象,腹黑事没有必要和华皇牵扯上关系。
如果宋皇帝亲自出面和美国特使直接洽谈,并且直接拒绝了美国的调停要求,或者提出明确的严苛到日本无法接受的条件,那肯定会让世界觉得中国和华皇过于傲慢,并潜移默化的将战争罪责归咎于华皇。
这是帝国中央内阁和军部都不可能接受的情况。
正因为是代表帝国最高的绝对权威,所以才更不能犯错。
【文学网提供无广告弹窗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