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北方矿业的崛起-日不落帝国衰落的原因简单
第147章 北方矿业的崛起-日不落帝国衰落的原因简单-第一日不落帝国-一本书
第一日不落帝国
作者:时空寡头koen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考查一个地方有没有矿产不光需要采集标本,还要收集民间的信息和传说。(小说文学网)一个个大型矿藏都是在多种外在特征和表现下被发现的。比如有铜矿的地方就有孔雀石和喜欢在铜矿周边生长的植物,有磁铁矿的地方容易出现奇异的生理现象和怪事,有煤矿和油气的地方植物稀少土地贫瘠,有锡矿的地方有锡草等等。”北方矿业专科学校的课堂上老师对学生展示着各种采矿必须了解的标本、图片。
北方矿业集团是辰基集团矿业总公司的下属绝对控股财团,其名下的子公司全部都是位于辽国境内的各种地区矿业公司,拥有全资控股的122家子公司、绝对控股的20家子公司,相对控股的109家公司,参股的30家公司。涉及的业务包括黑sè金属、有sè金属、基础金属、煤炭、石油、非金属矿产的开采、加工、运输、销售等等全部的产业链。名义上未公开的矿山包括长城和北纬40°以北和东经60°以东的亚洲地区所有矿山。其市值估价约合50万亿1990国际美元。现有开挖的矿山基本都是一些靠近居民点的小矿山,每年的产出也相当于辰基集团诞生前的十倍产量了。
北方矿业诞生之ri起,启动资金100万辰基钱(折合20万贯铜钱)全部用来买下了辽国最大的铜矿,这个铜矿在蔚州飞狐县(河北保定涞源县)。每年产出的铜矿通过运输到边境的榷场附近新设的定州广丰监铸造为铜钱,然后再到辽国购买矿山和各种资源。
由于拥有几乎无限的现金流,兼并扩张的速度极为惊人,第一年在大部分资产(矿山)还未产出效益的情况下,资本金和资产增幅达到惊人的500%。等到第二年,也就是陈辉进入北方矿业,在上京道的子公司庆州节度使家开设的银矿收购矿石的时候,北方矿业的净资产就超过3000万辰基钱了。等到陈辉升职到上京分公司总掌柜的时候(也就是第五年)。北方矿业就有垄断辽国所有矿产的实际力量了,其净资产几乎达到7亿辰基钱之巨。
现金流常年保持在10%的净资产比例以备不测,多余的钱都去圈地、行贿、购买开矿冶炼设备去了。
这种速度也导致没有股东愿意拿它的核心资产去上市圈钱,虽然元祐十年的时候新京的证券交易已经很红火了,但是不差钱的北方矿业只拿了两家全资的子公司(辽东辽阳府西南的鞍山矿业和鞍山制铁)的25%股份上市圈了一笔2千万辰基钱的资金就可耻的匿了。实际上这些股份仅仅只是穿越众在北方矿业的资产的九牛一毛。
元祐11年最新的内部统计部门给出的估价,北方矿业的净资产足足70亿辰基钱。也就是相当于70亿斗大米,也就是350亿公斤(3500万吨)大米,按照5软妹币一公斤的价格换算,其市值应当超过1750亿软妹币。
北方矿业的原始股10万股(每股10辰基钱)也变成分红送配之后的1000万股,按照元祐10年的每股净利润30辰基钱和高成长xing的300倍市盈率算,其每股价格至少9000辰基钱。其市值至少有900亿辰基钱,也就是22500亿软妹币,轻松超过中石油。
话说回来,辰基集团的市值早在元祐8年就超越后世最高市值的苹果公司了。根本就不能以一个商业组织来评价这个集团了,国家托拉斯集团才能比较公正的表述这个涵盖了所有行业的集团。
短短的8年时间,辰基集团诸多子公司当中,发展速度最快的还属北方矿业。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辽国地广人稀、地价低廉、贫穷落后、劳动力价格极低、金属制品价格极高、圈地容易、地主和贵族比较容易摆平等等都是账面资产急速增加的原因。
可是实际上,北方矿业的账面资产急速增加的时候,其下游的加工能力没有跟上,空有一批矿山,而没有设备开采运输。矿石埋在地下很难变现。整个辽国几乎百分之九十的矿石都依赖于北方矿业的供给,但是这种依赖仅仅只是建立在辽国的加工能力和大宋帝国相比基本为零的前提下的。
北方矿业几乎等同于辽国的矿业,北方矿业也等同于辽国的工业。那么辽国的钢铁产量如何呢?
显然,辽国的铁产量陷入了负增长,钢产量一直为零。这就是穿越众的目的,用低价的大宋帝国出口辽国的钢铁制品打垮了辽国的工业基础。上游原材料的垄断和下游不可能和进口货竞争的局面就是穿越众一手造成的,上下游两个方向的夹逼让辽国始终处于不可能工业化的尴尬处境。
这个布局也是陈辉想出来的,也是为什么穿越众给他这么高的授权的原因。穿越众多数都是皇汉系,在思想教育中夹杂了大量私货。培养出来的学生对华夷之辨也很透彻。自然一切谋划都已民族复兴为出发点了。强大自己的工作穿越众在做,削弱敌人的事只好由弟子代劳了。
一切矿山的开采都是高薪雇佣的异族劳工,不择手段的减少异族的数量依靠的主要就是屠杀异族男子,迎娶异族女子了。怎么减少异族男子?后世的经验大大帮助了穿越众。印第安劳工都死在了安第斯山脉的矿坑里,殖民者才会引进黑奴嘛。送蒙古男人去当和尚喇嘛也是蒙古在三百年大清统治之下几近消亡的原因嘛。
要消灭一个民族,首先要瓦解它的文化;要瓦解它的文化,首先要消灭承载它的语言;要消灭这种语言,首先从他们的学校里下首。-----汪新宇(他无耻的抢注了希特勒的名言)这段话就在外交学课本的第一面。
让异族的后代为自己卖命也是成吉思汗的策略之一,同化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免费的汉语教育开支也是矿业集团的重要战略支出。
北方矿业集团是辰基集团矿业总公司的下属绝对控股财团,其名下的子公司全部都是位于辽国境内的各种地区矿业公司,拥有全资控股的122家子公司、绝对控股的20家子公司,相对控股的109家公司,参股的30家公司。涉及的业务包括黑sè金属、有sè金属、基础金属、煤炭、石油、非金属矿产的开采、加工、运输、销售等等全部的产业链。名义上未公开的矿山包括长城和北纬40°以北和东经60°以东的亚洲地区所有矿山。其市值估价约合50万亿1990国际美元。现有开挖的矿山基本都是一些靠近居民点的小矿山,每年的产出也相当于辰基集团诞生前的十倍产量了。
北方矿业诞生之ri起,启动资金100万辰基钱(折合20万贯铜钱)全部用来买下了辽国最大的铜矿,这个铜矿在蔚州飞狐县(河北保定涞源县)。每年产出的铜矿通过运输到边境的榷场附近新设的定州广丰监铸造为铜钱,然后再到辽国购买矿山和各种资源。
由于拥有几乎无限的现金流,兼并扩张的速度极为惊人,第一年在大部分资产(矿山)还未产出效益的情况下,资本金和资产增幅达到惊人的500%。等到第二年,也就是陈辉进入北方矿业,在上京道的子公司庆州节度使家开设的银矿收购矿石的时候,北方矿业的净资产就超过3000万辰基钱了。等到陈辉升职到上京分公司总掌柜的时候(也就是第五年)。北方矿业就有垄断辽国所有矿产的实际力量了,其净资产几乎达到7亿辰基钱之巨。
现金流常年保持在10%的净资产比例以备不测,多余的钱都去圈地、行贿、购买开矿冶炼设备去了。
这种速度也导致没有股东愿意拿它的核心资产去上市圈钱,虽然元祐十年的时候新京的证券交易已经很红火了,但是不差钱的北方矿业只拿了两家全资的子公司(辽东辽阳府西南的鞍山矿业和鞍山制铁)的25%股份上市圈了一笔2千万辰基钱的资金就可耻的匿了。实际上这些股份仅仅只是穿越众在北方矿业的资产的九牛一毛。
元祐11年最新的内部统计部门给出的估价,北方矿业的净资产足足70亿辰基钱。也就是相当于70亿斗大米,也就是350亿公斤(3500万吨)大米,按照5软妹币一公斤的价格换算,其市值应当超过1750亿软妹币。
北方矿业的原始股10万股(每股10辰基钱)也变成分红送配之后的1000万股,按照元祐10年的每股净利润30辰基钱和高成长xing的300倍市盈率算,其每股价格至少9000辰基钱。其市值至少有900亿辰基钱,也就是22500亿软妹币,轻松超过中石油。
话说回来,辰基集团的市值早在元祐8年就超越后世最高市值的苹果公司了。根本就不能以一个商业组织来评价这个集团了,国家托拉斯集团才能比较公正的表述这个涵盖了所有行业的集团。
短短的8年时间,辰基集团诸多子公司当中,发展速度最快的还属北方矿业。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辽国地广人稀、地价低廉、贫穷落后、劳动力价格极低、金属制品价格极高、圈地容易、地主和贵族比较容易摆平等等都是账面资产急速增加的原因。
可是实际上,北方矿业的账面资产急速增加的时候,其下游的加工能力没有跟上,空有一批矿山,而没有设备开采运输。矿石埋在地下很难变现。整个辽国几乎百分之九十的矿石都依赖于北方矿业的供给,但是这种依赖仅仅只是建立在辽国的加工能力和大宋帝国相比基本为零的前提下的。
北方矿业几乎等同于辽国的矿业,北方矿业也等同于辽国的工业。那么辽国的钢铁产量如何呢?
显然,辽国的铁产量陷入了负增长,钢产量一直为零。这就是穿越众的目的,用低价的大宋帝国出口辽国的钢铁制品打垮了辽国的工业基础。上游原材料的垄断和下游不可能和进口货竞争的局面就是穿越众一手造成的,上下游两个方向的夹逼让辽国始终处于不可能工业化的尴尬处境。
这个布局也是陈辉想出来的,也是为什么穿越众给他这么高的授权的原因。穿越众多数都是皇汉系,在思想教育中夹杂了大量私货。培养出来的学生对华夷之辨也很透彻。自然一切谋划都已民族复兴为出发点了。强大自己的工作穿越众在做,削弱敌人的事只好由弟子代劳了。
一切矿山的开采都是高薪雇佣的异族劳工,不择手段的减少异族的数量依靠的主要就是屠杀异族男子,迎娶异族女子了。怎么减少异族男子?后世的经验大大帮助了穿越众。印第安劳工都死在了安第斯山脉的矿坑里,殖民者才会引进黑奴嘛。送蒙古男人去当和尚喇嘛也是蒙古在三百年大清统治之下几近消亡的原因嘛。
要消灭一个民族,首先要瓦解它的文化;要瓦解它的文化,首先要消灭承载它的语言;要消灭这种语言,首先从他们的学校里下首。-----汪新宇(他无耻的抢注了希特勒的名言)这段话就在外交学课本的第一面。
让异族的后代为自己卖命也是成吉思汗的策略之一,同化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免费的汉语教育开支也是矿业集团的重要战略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