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



    大明皇帝进了天坛之后,便进入斋宫休息。



    按照礼制,皇帝寿典和祭天,本不应该在同一日举行,而且在祭祀典礼之前,提前入斋宫斋戒三日,以表虔诚。可是,大明皇帝本身就是修道之人,而且二十多年未曾出宫,仪式流程都已简化,所有程序都在一日内举行完毕。



    皇帝寿典,十分繁琐。



    连中途撒个尿,都要用上半天,更何况是要祭天。



    天坛内,蘸台搭起,四周是黄龙旗和大明日月旗,先前护卫的禁军,进入天坛后,也都按计划部署在四周,负责警戒和仪仗工作,而具体的安保防护,则交给了陆天硕的东厂。



    太子朱延,一大早就赶到了这里。



    昨夜皇宫里发生的事,没有人提及,就如从未发生过一般,不过,朱延内心却是无比的忐忑和惶恐。皇帝的态度,越是如此,他越是担心秋后算账,今日是特殊日子,不便发作,可以后的事,又有谁能知道?



    徐亭入宫面圣,徐妙子退婚一事的消息,已经传入太子府中。



    朱延对此有所耳闻,不过,他是皇帝寿典的操办人,也没有心思去过问此事。如今之际,只有把眼前的寿典做好了,给皇帝留个好印象,才是正道。



    皇帝又一次沐浴、更衣。



    虽然早上在宫内已经洗过一次,但是礼制就是如此,皇帝也不例外,这些让皇帝不自在的条条框框,是太祖皇帝流传下来的规矩,他虽然我行我素,但还没有强大到去对抗礼制。



    太子率领文武百官、王公勋贵早已等候在外。



    等到吉时一到,皇帝从斋宫缓缓踱步而出,百官跪下,山呼万岁,在一阵中和的韶乐声中,开始寿典和祭天。



    这是一套十分复杂而冗长的仪式。



    化繁为简,就是举行了一场大型演出以及会议。



    此次会议,规模盛大。



    本次会议地在天坛举行,由太子和宗人府主办,礼部承办,出席本次会议的有大明皇帝朱聪,大明国师太平道长,内阁中全体成员,六部九卿的主要负责人,京城各衙门中层以上干部,外国番邦使团的主要负责人,京城的百姓在天坛外旁听了本次会议。



    本次会议安保和后勤工作,由六扇门、东厂、禁军、神机营等共同操办。



    首先,大会进行第一项:点燔柴,迎帝神。



    祭祀口,有一处高炉,里面堆满了柴火,有太监点燃了燔柴,顿时浓烟四起,火苗渐渐大,又有十几个人,抬着一头牛犊,将之投入火炉之中焚烧。



    大会进行第二项:由太子率文武百官,来给皇帝祝寿。



    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拜年的话,要说,还要变着花样说,有的投其所好,写赞美皇帝的青词,这些祝寿的话,当然不会当着皇帝一一诵读,皇帝也不会看,而是投入炉中焚烧——这玩意儿是给老天爷看的。



    当然,光说不做也不行。还要刷礼物,文武百官刷礼物,番邦使团刷礼物,还有各省的总督巡抚,也会刷礼物,都是些稀罕玩意儿,什么白鹿白鹤、千年太岁、印`度神油、大宛名驹等等等等,除了大火箭,什么都刷。



    这些礼物,当然不能焚烧,也不能摆上来。不然的话,整个天坛就成了潘家园,它们以一份清单的方式列明,再呈给皇帝陛下。最后皇帝会选出送礼最和心意的那一份,而送礼之人,也就名正言顺的成了榜一大哥。



    会议进行第三项:祭天帝表,简单来说,就是写给老天爷的一封信。



    这一项就是皇帝的自我表彰大会,跟老天爷唠唠嗑,诉说一下自己当政二十多年来的丰功伟绩,难得祭天一次,皇帝和老天爷,得好好掰扯掰扯,我做了什么,我得告诉你,我不说,你怎么知道,怎么奖励我?



    奏表以四六骈文写成,大意是:



    当政廿年,海晏河清。



    万邦来朝,天下承平。



    开疆拓土,文治武功。



    百姓安居,国运昌隆。



    怎么样?妥妥的千古一帝啊!



    老天爷,我帮你把天下管理的井井有条,你怎么也得意思意思,不给个长生不老,你好意思吗?



    当然,也不全都是歌功颂德,人无完人,我也偶尔犯点小错误,比如在长生之道的追寻路上,一直没有突破,还恳请老天爷,能够指点迷津,最好不用修行那种,赐给我个长生不老药,然后我就飞升了,跟你一起在天庭斗`地主。



    表彰大会完毕,用时将近一个时辰。



    炉火中的牛犊,已烧得差不多,整个天坛之内,弥漫着一股肉香味。



    会议进行第四项,开恩令。



    就是皇帝会在寿诞这一日,颁布一系列的法令,由于大多都是赏赐性质的,所以叫做开恩令。比如,今年哪里发大水,哪里大旱,免去他们三年的赋税和徭役,还有就是大赦天下,对天下的监狱实行动态清零政策,毕竟每年囚犯们的开支也是不小的一笔费用等等。



    整个会议,进行的异常顺利。



    主持人朱延妙语连珠,现场礼部教坊司dj烘托气氛,表现的无懈可击,配合的十分默契。



    天坛内充满着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



    而会议的最后一项,则是登长生塔,点长生灯。



    这一项,需要由皇帝亲自主持,十二层的长生塔,皇帝一层层踏上去,然后一层层点亮。十二层,每一层,都住着一个飞升的神仙,里面有这些神仙的介绍,还有他们飞升之时的壁画。



    皇帝登塔之旅,正是求道问长生。



    而最后一层正是为皇帝飞升准备的。



    皇帝要在这里点燃最后一盏等,跟老天爷说一说悄悄话。



    这个创意,来自东厂的厂督,司礼监第三号人物陆天硕陆公公,为了讨皇帝欢心,他算是无所不用其极,而陛下在听到这个点子时,也是赞不绝口,金口玉言,就这么办。



    这个创意,白银百万两。



    出资人:朝廷、内廷各五十万两。



    承办人:工部。



    垫资人及大怨种:春风夜雨楼。



    在此之前,仪式需要暂停片刻,皇帝回到斋宫,再次沐浴更衣,不再穿冕服,而是换上了皇帝特供版的服装,登天袍。身穿大红白鹤绛绡衣,镶金边,九梁冠,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



    皇帝照了照铜镜,对这一身装束十分满意,他坐下来,享用桌前的一些小食,冗长的议事,从辰时折腾到现在,再加上先前跟老天爷唠了半天,着实有些口干舌燥,趁机歇息片刻,等待一个时辰后的登天问道。



    太平国师和十二死士,寸步不离。



    斋宫外,摆着一些长条案几。



    上面也放着一些小食、果盘、糕点,这些是给文武百官和王公勋贵、番邦使臣们准备的。这些人中,有些已是七老八十,经不住折腾,皇帝需要休息,他们也需要休息。



    太子朱延,则在外面,与群臣寒暄着几分。



    只是不知为何,平日里对他十分客气的臣子们,今日却刻意的保持着几分疏远。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尽管宫中封锁了消息,但这件事依旧不胫而走。



    太子脸上感觉一阵火辣辣的,仿佛远处窃窃私语的大臣们,都是在议论他的丑事。



    皇后那边已经去过了,对方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对于这对名存实亡的大明第一夫妻,他们每年能见面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



    不过,这些流言蜚语,丝毫没有影响到圣典的顺利进行,甚至远超预期。



    朱延没有联系太平公主,当然,对方也没有联系她。



    这时候再联系,无异于落人口实。



    现在都是捕风捉影而已。



    再说了,这些都是皇族的家事,你们一介外臣,有什么好议论的?小心给您们一个妄议之罪。



    朱延如此做心理建设。



    只要自己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朱延来到礼部老大赵焕面前,对方正在与国子监祭酒大人闲聊,两人有说有笑,看到太子殿下过来,两人连打了个哈哈,向太子问好。



    朱延问,“赵尚书与老师在聊什么呢,这么热闹。”



    国子监祭酒徐茂乃当朝大儒,年轻时曾做过太子侍读,朱延对他一直执弟子礼。



    徐茂道,“我们在聊,今天的天气哈哈哈……”



    赵焕道:“这几个月,为了这场寿典,太子殿下操心操力,是真的尽心尽力,看得出来,陛下对殿下的安排,还是很满意的。”



    连当臣子的,都看出来了。



    朱延心中暗想,看来陛下是不是不准备过问此事了。



    皇帝不表态,猜来猜去,劳心费神,朱延的小心脏,一直悬在半空之中,就那么吊吊着。



    天坛外,传来一阵躁动声。



    不多时,有人来报,“启禀太子殿下,六扇门登闻司范小刀、赵行正在门外,手持登闻令,说是有紧急要事求见。”



    这时候有紧急事项?



    太子心中一紧,那指定不是好事儿啊。



    赵焕闻言,眉头也皱了起来。



    他知道赵行和范小刀这两日的职责是保护京城和陛下的安全,他们说的要事,那肯定不是小事。



    太子道:“快些请他们进来!”

章节目录

我当捕快那些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本书只为原作者三观犹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441章 皇帝寿典,我当捕快那些年,一本书并收藏我当捕快那些年最新章节 伏天记一本书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