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念通听完了老顽童的讲解,也不急着修炼。他先盘膝而坐,运使起先天功来。这先天功乃是玄门正宗内功,有着静心宁息的妙用,周念通等到自己心神完全沉静之后,才抬起手来开始尝试分画方圆。经过如此准备之后,果然很有效果,他初练之时双手画出来的就已经大概能分辨得出方圆形状了。
周伯通见此情形甚是喜慰,他开口说道:“幸好你练过先天功,能一神守内、一神游外,这双手各成方圆的功夫怕是用不了多久你就够能完全掌握了。”
周念通继续尝试,果然如他所言,又试了十来次后左右双手便能任意各自画出方圆。
待周念通掌握了分画方圆的基础之后,老顽童就让他左右两手分使不同的功夫。
周念通左手使一阳指,右手随便折了根树枝使哀牢山剑法,这两门功夫都是他从小就随师父开始学的,单独运使哪一门,都自然是不用耗费半点心神,但要双手分使,常常就会左右难以顾全。
老顽童在一旁尽力的教他诸般诀门,渐渐的,周念通已经找到了些门路,招式慢慢开始连贯,不再像最开始那样断断续续的了。
俩人一直练到傍晚,待到哑仆又送饭来时才停下手来。
……
接下来的几日里,周念通一直在练习着这左右互博之术,终于粗通了这门功夫。
老顽童大喜,拉着他就要进行“四国大战”:“来来来,儿子,这样,你的右手和我的左手算是一伙儿,我的右手和你的左手则是他们的敌人,如此双方来比试一下武艺。”
周念通对这种打法也很感兴趣,他俩实力本来有差距,但经过老顽童这么一划分,交手的双方就不相上下了,打起来也是旗鼓相当,更加激烈。
在两人搏击之际,老顽童又不断教他如何方能攻得凌厉,怎样才会守得稳固,周念通知道这是他爹多年来总结的武学经验,忙一一牢记在心。
交手之余,周伯通还在不断的改进着这左右互博之术。
要知道但凡高深的功夫,都有着与之相对应的内息运气之法。以前他只是左手和右手打架,也无需使出内力,但经过周念通提示之后,如今想要练到能一人作二、左右均使用高深武功分击对敌的程度,不但要能左右分使不同的招式,还得与之相对应的内息运气也要左右分别、各不相涉才是。
老顽童不愧为武学奇才,此等难题他却是没用上几天的工夫就想出了解决的办法。
他先用手指按住鼻孔,分别左呼左吸、右呼右吸。待到练得熟了,再尝试着运使两种不同的内息。
如此习练了几次之后,倒真是有所进境。老顽童便依照此法,开始练起拳来。
老顽童左手所打的是一套全真派掌法,这掌法周念通在重阳宫见那些全真弟子练过,但与他爹周伯通一比,高下立分。只见周伯通每出一掌,势道极慢,但击出之后,却带着虎虎掌风,足见其中蕴含的劲力非同小可。而周伯通的右手,使出的却是一套周念通从来都没见过的拳法。他每一次出拳,力气都不用足,似实还虚,很是精妙。
周念通料想,这应该就是当前天下至柔的拳术——空明拳了,没想到他爹现在已经把它给创出来了。周念通仔细观察这空明拳,发现它的拳理果然暗含道家真韵,如果能够参悟一二,则自己对于道家功法的理解也将会更进一步。于是等到老顽童练完拳后,周念通连忙向他请教。
自从见到周念通后,老顽童就一直想把自己的功夫全都传给他。此时周念通向他请教,他当然是求之不得,拉着周念通给他详细讲解起来:“这拳法嘛,是我在洞里苦练十年后忽然参悟出来的。我师兄当年曾对我说过以虚击实、以不足胜有余的妙旨,不过当时我只道是道家修心养性之道,听了也不在意。直到前两年,才在一次双手拆招时忽然有所领悟,之后便豁然贯通,创出了这套拳法。使将出来主要就在这‘空、柔’二字,那就是所谓的‘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这几句话你懂么?”
这几句话出自《道德经》第四十五篇,用白话来解释就是“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
周念通前世就已经把《道德经》五千言背的滚瓜烂熟,自然知晓其中的含义。他略为思索回忆了一下,便点了点头。
看到周念通点头,老顽童继续讲解:“‘空明空明’,就是要‘以空而明’,儿子我教你个十六字诀:‘空朦洞松、风通容梦、冲穷中弄、童庸弓虫’,只要你把这十六个字做到了,那这空明拳你就彻底掌握了。”
接着,他又把这十六字诀一个字一个字的给周念通详加讲解:“这‘空’是出拳要留有余力,不可用实……这‘朦’是拳招糊里糊涂,不可太过清楚……这‘松’是出拳劲道要虚……这‘虫’是身子柔软如虫……”
待到周念通把这十六字要诀记牢之后,老顽童就开始给他演示起拳招来。
原书中他教郭靖这“空明拳”的时候,足足摔了他七八百交,只把堂堂郭大侠给摔得全身都乌青淤肿,才终于把他教会。不过这样的教法,让郭靖的身体对每一招都有了直观的感受和深刻的记忆,所以凭他那不算太高的领悟能力,才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学会这套精妙拳法。
现在周伯通教自己儿子,哪里舍得用这种方法让周念通摔到?他只能自己先慢慢的打上一遍,让周念通在一旁照着练习。不过这样一来,拳法中的那些运劲方法、出手力道就要靠周念通自己慢慢揣摩了。好在周念通资质过人,领悟能力也比郭大侠要强上许多,再加上他通晓拳理中的道家真义,所以学起这七十二路“空明拳”时,进境倒也不慢。
周伯通见此情形甚是喜慰,他开口说道:“幸好你练过先天功,能一神守内、一神游外,这双手各成方圆的功夫怕是用不了多久你就够能完全掌握了。”
周念通继续尝试,果然如他所言,又试了十来次后左右双手便能任意各自画出方圆。
待周念通掌握了分画方圆的基础之后,老顽童就让他左右两手分使不同的功夫。
周念通左手使一阳指,右手随便折了根树枝使哀牢山剑法,这两门功夫都是他从小就随师父开始学的,单独运使哪一门,都自然是不用耗费半点心神,但要双手分使,常常就会左右难以顾全。
老顽童在一旁尽力的教他诸般诀门,渐渐的,周念通已经找到了些门路,招式慢慢开始连贯,不再像最开始那样断断续续的了。
俩人一直练到傍晚,待到哑仆又送饭来时才停下手来。
……
接下来的几日里,周念通一直在练习着这左右互博之术,终于粗通了这门功夫。
老顽童大喜,拉着他就要进行“四国大战”:“来来来,儿子,这样,你的右手和我的左手算是一伙儿,我的右手和你的左手则是他们的敌人,如此双方来比试一下武艺。”
周念通对这种打法也很感兴趣,他俩实力本来有差距,但经过老顽童这么一划分,交手的双方就不相上下了,打起来也是旗鼓相当,更加激烈。
在两人搏击之际,老顽童又不断教他如何方能攻得凌厉,怎样才会守得稳固,周念通知道这是他爹多年来总结的武学经验,忙一一牢记在心。
交手之余,周伯通还在不断的改进着这左右互博之术。
要知道但凡高深的功夫,都有着与之相对应的内息运气之法。以前他只是左手和右手打架,也无需使出内力,但经过周念通提示之后,如今想要练到能一人作二、左右均使用高深武功分击对敌的程度,不但要能左右分使不同的招式,还得与之相对应的内息运气也要左右分别、各不相涉才是。
老顽童不愧为武学奇才,此等难题他却是没用上几天的工夫就想出了解决的办法。
他先用手指按住鼻孔,分别左呼左吸、右呼右吸。待到练得熟了,再尝试着运使两种不同的内息。
如此习练了几次之后,倒真是有所进境。老顽童便依照此法,开始练起拳来。
老顽童左手所打的是一套全真派掌法,这掌法周念通在重阳宫见那些全真弟子练过,但与他爹周伯通一比,高下立分。只见周伯通每出一掌,势道极慢,但击出之后,却带着虎虎掌风,足见其中蕴含的劲力非同小可。而周伯通的右手,使出的却是一套周念通从来都没见过的拳法。他每一次出拳,力气都不用足,似实还虚,很是精妙。
周念通料想,这应该就是当前天下至柔的拳术——空明拳了,没想到他爹现在已经把它给创出来了。周念通仔细观察这空明拳,发现它的拳理果然暗含道家真韵,如果能够参悟一二,则自己对于道家功法的理解也将会更进一步。于是等到老顽童练完拳后,周念通连忙向他请教。
自从见到周念通后,老顽童就一直想把自己的功夫全都传给他。此时周念通向他请教,他当然是求之不得,拉着周念通给他详细讲解起来:“这拳法嘛,是我在洞里苦练十年后忽然参悟出来的。我师兄当年曾对我说过以虚击实、以不足胜有余的妙旨,不过当时我只道是道家修心养性之道,听了也不在意。直到前两年,才在一次双手拆招时忽然有所领悟,之后便豁然贯通,创出了这套拳法。使将出来主要就在这‘空、柔’二字,那就是所谓的‘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这几句话你懂么?”
这几句话出自《道德经》第四十五篇,用白话来解释就是“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有残缺一样,但它的作用永远不会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是空虚一样,但是它的作用是不会穷尽的。”
周念通前世就已经把《道德经》五千言背的滚瓜烂熟,自然知晓其中的含义。他略为思索回忆了一下,便点了点头。
看到周念通点头,老顽童继续讲解:“‘空明空明’,就是要‘以空而明’,儿子我教你个十六字诀:‘空朦洞松、风通容梦、冲穷中弄、童庸弓虫’,只要你把这十六个字做到了,那这空明拳你就彻底掌握了。”
接着,他又把这十六字诀一个字一个字的给周念通详加讲解:“这‘空’是出拳要留有余力,不可用实……这‘朦’是拳招糊里糊涂,不可太过清楚……这‘松’是出拳劲道要虚……这‘虫’是身子柔软如虫……”
待到周念通把这十六字要诀记牢之后,老顽童就开始给他演示起拳招来。
原书中他教郭靖这“空明拳”的时候,足足摔了他七八百交,只把堂堂郭大侠给摔得全身都乌青淤肿,才终于把他教会。不过这样的教法,让郭靖的身体对每一招都有了直观的感受和深刻的记忆,所以凭他那不算太高的领悟能力,才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学会这套精妙拳法。
现在周伯通教自己儿子,哪里舍得用这种方法让周念通摔到?他只能自己先慢慢的打上一遍,让周念通在一旁照着练习。不过这样一来,拳法中的那些运劲方法、出手力道就要靠周念通自己慢慢揣摩了。好在周念通资质过人,领悟能力也比郭大侠要强上许多,再加上他通晓拳理中的道家真义,所以学起这七十二路“空明拳”时,进境倒也不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