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华大使们对新中国巨变的了解自然要比那些从来未曾踏足中国的决策层大人物深的多。英国就是这样。被欧战搞得焦头烂额的格雷在接到朱尔典的报告后大怒,心想什么时候轮到中国说话了?还想借机要挟大英帝国?无息贷款想都不要想,大英帝国面临空前的危机,花钱的地方太多了,哪里能给中国提供无息贷款?别说三千万英镑,三万英镑也不会拿出来。保证日本不进攻青岛更是笑话!德国东亚舰队的母港必须摧毁,这事关大英帝国东方阵线的安全,在大英帝**队不能出动的情况下,日本人出兵青岛是符合大英帝国利益的。关税自主权被收回意味着大英帝国的经济损失,格雷并不熟谙经济,也不关心,但这涉及列强的尊严,当然不能答应,但这还不是最主要的,作为外交部长,更在意治外法权的取缔,那将意味着高等的白人和低贱的黄皮猴子没什么区别了,这是绝对不能接受的!格雷立即口述了一份回电,“这是文明世界的争斗,不需要他人参加。有关中国的现行外交状态均须延续,不得改变。”
骄傲的格雷寸步不让。
朱尔典接到国内电示立即找法俄两国同行商议,廓索维茨立即就急了,因为他已经接到了萨索诺夫外长的电示,绝不准让中国人投入敌对阵营中。
相比掩耳盗铃的日本人和一向自大惯了的英国人来说,俄国对中**事力量的飞速发展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已经出任远东军司令官的阿尔杰米耶夫中将在俄国总参谋部从远东调出9个现役步兵师和3个骑兵师后。向总参谋长递交了一份远东军事力量对比的报告,这份报告客观冷静地分析了远东俄日中三国的军事力量对比,认为俄国已经处于绝对的劣势,漫长的西伯利亚铁路线处于前所未有的危险状态中,假如中国人投入同盟国阵营,不担心海参崴的安全,但如果发起向库伦向伊尔库茨克发动的攻击,我们将很被动。
阿尔杰米耶夫中将仔细罗列了中国部署于北满至外蒙一线的军队数量、装备及训练水平,认为对方虽然缺乏攻击坚强要塞的能力,但具有野战进攻能力。截断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危险是存在的。决不可小觑。
因此,廓索维茨很是担心如果拒绝龙谦所有的要价,中国会由此跌入德奥阵营。
康德接到的指令跟英国差不多,虽然法国在最初的交战中处于下风。但法国在得到俄军已经进入东普鲁士的报告后士气大震。坚信自己将取得最后的胜利。将一雪普法战争的耻辱。所以,对于中国欲以中立来要挟嗤之以鼻,指示康德决不可做任何的退让。
朱尔典和康德必须执行国内的指示了。在正式回复中国之前。必须先跟俄罗斯盟友通报。英法从未想过俄国是如此的重要,在这场决定欧洲乃至世界命运的大战中,假如没有俄国真是不可想象。对于廓索维茨的担心,朱尔典和康德做了耐心的工作,保证中国在英法的高压下绝不会进攻俄国,曾几何时,中国也让俄罗斯双头鹰担心了?何况还有日本呢,朱尔典向廓索维茨通报了日本的外交决定,想想在远东最有实力的国家吧,英国,法国,俄国现在加上了日本!中国即使实力再翻上一番,敢加入德奥对四强开战吗?
8月12日,就在德军猛攻列日要塞希望打通西进道路的时候,朱尔典再次去了中国外交部,但唐绍仪去政务院开会了,接待他的是欧洲司司长施肇基。得到国内明确指示的朱尔典板起面孔,正式向施肇基递交了一份备忘录,声称大英帝国以及他的盟友们的所有在华权益神圣不可侵犯,哪怕是做一点点的让步,也是对大英帝国的侮辱。
这份照会迅速被送递海晏堂。
8月14日,年仅24岁的外交部部长助理顾维钧约见朱尔典,向朱尔典通报了中国政府的决定,那就是中立。
“大使先生,这个时候,总统先生正在国会向议员们陈述政府的外交决定,我必须声明,这个决定不是因为英国政府以及英国盟友们蛮横地拒绝了我国政府收回应有权益的要求的结果,而是基于对和平的尊重。”顾维钧操着流利的英语对朱尔典说,彬彬有礼的背后是一种超越他年龄的成熟冷漠,“总统对于贵国政府的决定深表遗憾。他向您转达他的两句话,雪中送炭永远胜于锦上添花。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朱尔典当然听得懂这两句话背后的意思。他笑了笑,“我认为贵国政府中立的决定是正确的,大英帝国将尊重贵国的中立,并希望贵国恪守中立。”
“……以上就是我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但他们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份合理的要求,丝毫没有通融的余地。在他们眼中,中国永远是一个末流国家,永远应当接受所谓文明世界的统治和剥削,白种人将永远统治这个世界!有什么办法呢?人家强大嘛。”龙谦对两院议员做着演讲,“但是,中华共和国不是满清政府!中国人民已经觉醒了,我们已经找到了民族复兴的道路,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全国四亿五千万同胞,十年生聚,十年奋斗,我们一定会砸碎所有列强强加于中国人民身上的枷锁!重振祖先的荣光!中国政府的中立不是因为怕了谁,而是为了中国人民的福祉。但是,谁敢破坏中国的中立,谁就是中国的敌人!我们将血战到底以捍卫民族的尊严!”
8月14日下午,龙谦亲自约见德国驻华大使辛慈,向这位热切期盼着中国加入同盟国的大使先生通报了中国政府的中立决定。辛慈至为失望。对于接下来龙谦指出的青岛将受到日本攻击的危险。辛慈并不惊讶,德国已经预料到这个局面的发生。但当龙谦提出中国和平接管青岛防务的要求以防止日本的蠢动时,辛慈终于爆发了,“这是讹诈!**裸的讹诈!你们中国人所说的恩将仇报!德国守军将血战至一兵一卒,绝不屈服!”
“不,亲爱的大使先生。这不是恩将仇报!”龙谦严肃起来,“德国与我国的合作是互利的,我们在得到贵国帮助的同时,也给予了贵国想要的东西!两国的友谊不能抹平历史,青岛被德国占领是中国人民的耻辱。如果威廉港被英国强占。德国人民会是什么心情?而且,这场大战的爆发跟中国没有丝毫的关系,现在却要中国承受战争的风险。青岛居民不止德**人和侨民,他们只占了几十分之一!更多的是中国公民!政府必须考虑他们的安全。辛慈先生。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德国胜利。但是您要知道。没有援军的堡垒终究会被攻破的!没有例外。如果德国政府明智的话,就会选择我提出的方案,侨民不必说了。如果要回国,我国政府将负责将其送回国,如果不愿回国,可以在济南、南京等城市择地妥善安置。对于德国守军,可以保留所有私人物品,军官可以保留佩枪,由我国负责分期送回贵国。他们都是优秀的军人,在这里注定被毁灭,但回到德国,他们将发挥贵国希望的作用。”
没有援军的堡垒注定被攻克……辛慈冷静下来,“总统先生,我会将您的意见报告国内的。”
辛慈回到使馆后,还是立即给青岛驻军司令官施特劳斯少将发了一封密电,转告了最新得到的消息。施特劳斯少将终于明白华军在山东举行的规模空前的大演习的用意了,中国人非凡的洞见和见利忘义令他沮丧且愤怒。但很快又疑惑起来,“和平堡垒”演习是六月下旬开始的,当时萨拉热窝的刺杀尚未发生,中国人如何预见到欧洲局势的巨变?这无论如何讲不通。但继年初莱州演习后,中国人再次集结重兵于山东,显然不合情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作为在青岛基地效力十几年的军人,从陆战营营长而第一军需官而参谋长而司令官,斯特劳斯将军已经和蒙山军打了十几年的交道,深知由蒙山军为骨干组成的国防军的实力。最为糟糕的是,中国人也明白青岛德军的实力。华军中央军区的高级将领,司令官封国柱上将,第6师师长瞿鸿翔少将多次参观过青岛要塞的防务,谁能想到中国人会成为德国的敌人?和平接管青岛基地以应对日本的进攻,保证德军官兵的安全并将德军官兵全部送回国……这跟投降有什么区别?让卑鄙的中国人见鬼去吧!
施特劳斯将军虽然愤怒,但他必须正视威胁了,因为中国人对青岛防御已经了如指掌!该死的!谁能想到这一步呢?
为保护远东舰队和青岛港口的安全,德国规划建设了规模庞大的军事防卫工程——青岛要塞,设立了众多炮台、堡垒、军营及附属设施,成为远东著名的海防要塞。
德军沿市区东部的太平山麓和海泊河中下游一线,构筑了南起浮山湾小湛山,北抵胶州湾内海泊河口全长六公里的步兵堡垒防御工事。德军沿防御线高地共构筑了小湛山、小湛山北 、中央、台东镇、海岸五大堡垒群(即民间所称的一号、二号、三号、四号、五号炮台)。装备4门280mm、2门240mm、4门210mm、7门150mm及4门105mm火炮。此外还有若干门88mm火炮及满清陆军的老式120mm炮。
这些堡垒由一处大堡垒、二至四处中小堡垒组成,每处堡垒均有地下通道连接。在大堡垒周围另有九至十三个不等的战时小堡垒,用以驻兵、贮存给养、弹药和作战指挥与掩体。步兵防御线居高临下,设计周密,易守难攻。原计划在堡垒线外侧开挖一道深约5米,宽约6米的壕沟,沟底和堡垒周围架设了通上电流的铁丝网。一直连接南北海滨。在壕沟两侧再沿壕沟修筑一长串步兵掩体和火炮、机枪掩体(地堡),配置轻型火炮、机枪、步枪等武器,将构成长达6公里的坚固防线。除此之外,德军还计划在浮山——孤山——楼山一线修筑了外围警戒防线。
这个防御计划是并不是针对中国人的,起初是因为中国人的孱弱,后来是因为与中国国防军的友好关系。防御计划实际是针对其他军事力量,比如日本、俄国或者英国。当青岛要塞被从他地登陆的武装力量包围时,要塞仍可以坚持半年或者更久。但针对陆地的防御在后期并未完成,比如小湛山一线的壕沟和电网修筑计划就搁浅了,原因当然是由于新中华的建立。德军将华军视为了友军。从未考虑过于中国国防军开战,又相信国防军有足够的实力阻止别国的侵略,这部分工程就放缓了(事实上被取消了)。
但针对海上的威胁,青岛德军的工事却很强。德国海军部在规划青岛要塞时。除将原清军的炮台设施予以扩建。安设新式火炮外。又先后规划建设了一批永久性大型炮台等防御工事。经过长达十余年的三期规划建设,到1914年,青岛要塞已基本建成。在前海一线。修筑了团岛炮台、台西镇(西岭)炮台、青岛(衙门)炮台、俾斯麦南炮台、汇泉角炮台等五大海防炮台;在市区主要山头上,修筑了俾斯麦北炮台、伊尔底斯北炮台、伊尔底斯东炮台和台东镇炮台(没有安装火炮),但除上述永久性海防炮台外,德军计划建设的一批炮台:在面对要塞的陆地正面的毛奇山(贮水山)、台东镇和面海的伊尔底斯山(太平山)等地的30余座计划安装有中小型口径火炮的临时炮台却没有修筑或者没有完全筑城。
这样,青岛要塞就出现了重海轻陆的特点。现在毛病来了。
欧洲以很突然的方式爆发了。总参谋部数次密电青岛基地加强戒备,戒备谁?当然是戒备与英国有着盟约的日本人,远东只有日本有足够的海军力量来攻击青岛。如果中国站在德国一边,德军有信心守住青岛。所以辛慈奉命加强对中国政府的联系,争取中国加入同盟国,一些给中国的优惠还是与辛慈商议后向国内建议的,但中国却拒绝了德国丰厚的条件,采取了中立。如果中国不抵抗日本的攻击,青岛就危险了。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中国人先于日本人夺占青岛。参加“和平堡垒”大演习的中国国防军四个师仍留在山东,其中主力第6师已经东进,逼近了青岛,这是极为危险的一个信号。这个辖3个步兵旅以及配属全部特种部队,拥有各式火炮超过200门的主力师的东进可以视为加强海防,也可以视为准备强攻要塞。当初提尔皮茨海军上将视察青岛时曾说过,如果要塞工事全部完成,足以抵抗一个军的攻击。但华军第6师的实力超过了一个德**了。第6师的实际兵力超过了45000人,相当与3个德国步兵师!
斯特劳斯首先盘算了自己的兵力。就兵力而言,青岛德军部队实力处于最高峰。目前有一个海军陆战营1300人,一个从1910年逐渐加强而至满员的步兵团3600人(与中国人举行的军事演习主要就是这个完整的步兵团)。战争爆发后,反应迅速的德军驻天津租界的3个步兵连和守卫北京使馆的一个加强步兵排在中国国防军的默许下从陆路撤往了青岛,使得青岛基地的守军兵力增加到6000人。
施特劳斯少将在对着要塞防务图思索着,现在开始完善陆防工事无论如何已经太晚了。辛慈的话是对的,即便那些堡垒工事全部竣工,在援军断绝的情况下,要塞的陷落是肯定的。青岛要塞的工事未必强过旅顺,兵力则大大弱于俄国守军,守住青岛以待战争胜利的希望极为渺茫。(未完待续。。)
骄傲的格雷寸步不让。
朱尔典接到国内电示立即找法俄两国同行商议,廓索维茨立即就急了,因为他已经接到了萨索诺夫外长的电示,绝不准让中国人投入敌对阵营中。
相比掩耳盗铃的日本人和一向自大惯了的英国人来说,俄国对中**事力量的飞速发展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已经出任远东军司令官的阿尔杰米耶夫中将在俄国总参谋部从远东调出9个现役步兵师和3个骑兵师后。向总参谋长递交了一份远东军事力量对比的报告,这份报告客观冷静地分析了远东俄日中三国的军事力量对比,认为俄国已经处于绝对的劣势,漫长的西伯利亚铁路线处于前所未有的危险状态中,假如中国人投入同盟国阵营,不担心海参崴的安全,但如果发起向库伦向伊尔库茨克发动的攻击,我们将很被动。
阿尔杰米耶夫中将仔细罗列了中国部署于北满至外蒙一线的军队数量、装备及训练水平,认为对方虽然缺乏攻击坚强要塞的能力,但具有野战进攻能力。截断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危险是存在的。决不可小觑。
因此,廓索维茨很是担心如果拒绝龙谦所有的要价,中国会由此跌入德奥阵营。
康德接到的指令跟英国差不多,虽然法国在最初的交战中处于下风。但法国在得到俄军已经进入东普鲁士的报告后士气大震。坚信自己将取得最后的胜利。将一雪普法战争的耻辱。所以,对于中国欲以中立来要挟嗤之以鼻,指示康德决不可做任何的退让。
朱尔典和康德必须执行国内的指示了。在正式回复中国之前。必须先跟俄罗斯盟友通报。英法从未想过俄国是如此的重要,在这场决定欧洲乃至世界命运的大战中,假如没有俄国真是不可想象。对于廓索维茨的担心,朱尔典和康德做了耐心的工作,保证中国在英法的高压下绝不会进攻俄国,曾几何时,中国也让俄罗斯双头鹰担心了?何况还有日本呢,朱尔典向廓索维茨通报了日本的外交决定,想想在远东最有实力的国家吧,英国,法国,俄国现在加上了日本!中国即使实力再翻上一番,敢加入德奥对四强开战吗?
8月12日,就在德军猛攻列日要塞希望打通西进道路的时候,朱尔典再次去了中国外交部,但唐绍仪去政务院开会了,接待他的是欧洲司司长施肇基。得到国内明确指示的朱尔典板起面孔,正式向施肇基递交了一份备忘录,声称大英帝国以及他的盟友们的所有在华权益神圣不可侵犯,哪怕是做一点点的让步,也是对大英帝国的侮辱。
这份照会迅速被送递海晏堂。
8月14日,年仅24岁的外交部部长助理顾维钧约见朱尔典,向朱尔典通报了中国政府的决定,那就是中立。
“大使先生,这个时候,总统先生正在国会向议员们陈述政府的外交决定,我必须声明,这个决定不是因为英国政府以及英国盟友们蛮横地拒绝了我国政府收回应有权益的要求的结果,而是基于对和平的尊重。”顾维钧操着流利的英语对朱尔典说,彬彬有礼的背后是一种超越他年龄的成熟冷漠,“总统对于贵国政府的决定深表遗憾。他向您转达他的两句话,雪中送炭永远胜于锦上添花。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朱尔典当然听得懂这两句话背后的意思。他笑了笑,“我认为贵国政府中立的决定是正确的,大英帝国将尊重贵国的中立,并希望贵国恪守中立。”
“……以上就是我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但他们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份合理的要求,丝毫没有通融的余地。在他们眼中,中国永远是一个末流国家,永远应当接受所谓文明世界的统治和剥削,白种人将永远统治这个世界!有什么办法呢?人家强大嘛。”龙谦对两院议员做着演讲,“但是,中华共和国不是满清政府!中国人民已经觉醒了,我们已经找到了民族复兴的道路,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全国四亿五千万同胞,十年生聚,十年奋斗,我们一定会砸碎所有列强强加于中国人民身上的枷锁!重振祖先的荣光!中国政府的中立不是因为怕了谁,而是为了中国人民的福祉。但是,谁敢破坏中国的中立,谁就是中国的敌人!我们将血战到底以捍卫民族的尊严!”
8月14日下午,龙谦亲自约见德国驻华大使辛慈,向这位热切期盼着中国加入同盟国的大使先生通报了中国政府的中立决定。辛慈至为失望。对于接下来龙谦指出的青岛将受到日本攻击的危险。辛慈并不惊讶,德国已经预料到这个局面的发生。但当龙谦提出中国和平接管青岛防务的要求以防止日本的蠢动时,辛慈终于爆发了,“这是讹诈!**裸的讹诈!你们中国人所说的恩将仇报!德国守军将血战至一兵一卒,绝不屈服!”
“不,亲爱的大使先生。这不是恩将仇报!”龙谦严肃起来,“德国与我国的合作是互利的,我们在得到贵国帮助的同时,也给予了贵国想要的东西!两国的友谊不能抹平历史,青岛被德国占领是中国人民的耻辱。如果威廉港被英国强占。德国人民会是什么心情?而且,这场大战的爆发跟中国没有丝毫的关系,现在却要中国承受战争的风险。青岛居民不止德**人和侨民,他们只占了几十分之一!更多的是中国公民!政府必须考虑他们的安全。辛慈先生。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德国胜利。但是您要知道。没有援军的堡垒终究会被攻破的!没有例外。如果德国政府明智的话,就会选择我提出的方案,侨民不必说了。如果要回国,我国政府将负责将其送回国,如果不愿回国,可以在济南、南京等城市择地妥善安置。对于德国守军,可以保留所有私人物品,军官可以保留佩枪,由我国负责分期送回贵国。他们都是优秀的军人,在这里注定被毁灭,但回到德国,他们将发挥贵国希望的作用。”
没有援军的堡垒注定被攻克……辛慈冷静下来,“总统先生,我会将您的意见报告国内的。”
辛慈回到使馆后,还是立即给青岛驻军司令官施特劳斯少将发了一封密电,转告了最新得到的消息。施特劳斯少将终于明白华军在山东举行的规模空前的大演习的用意了,中国人非凡的洞见和见利忘义令他沮丧且愤怒。但很快又疑惑起来,“和平堡垒”演习是六月下旬开始的,当时萨拉热窝的刺杀尚未发生,中国人如何预见到欧洲局势的巨变?这无论如何讲不通。但继年初莱州演习后,中国人再次集结重兵于山东,显然不合情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作为在青岛基地效力十几年的军人,从陆战营营长而第一军需官而参谋长而司令官,斯特劳斯将军已经和蒙山军打了十几年的交道,深知由蒙山军为骨干组成的国防军的实力。最为糟糕的是,中国人也明白青岛德军的实力。华军中央军区的高级将领,司令官封国柱上将,第6师师长瞿鸿翔少将多次参观过青岛要塞的防务,谁能想到中国人会成为德国的敌人?和平接管青岛基地以应对日本的进攻,保证德军官兵的安全并将德军官兵全部送回国……这跟投降有什么区别?让卑鄙的中国人见鬼去吧!
施特劳斯将军虽然愤怒,但他必须正视威胁了,因为中国人对青岛防御已经了如指掌!该死的!谁能想到这一步呢?
为保护远东舰队和青岛港口的安全,德国规划建设了规模庞大的军事防卫工程——青岛要塞,设立了众多炮台、堡垒、军营及附属设施,成为远东著名的海防要塞。
德军沿市区东部的太平山麓和海泊河中下游一线,构筑了南起浮山湾小湛山,北抵胶州湾内海泊河口全长六公里的步兵堡垒防御工事。德军沿防御线高地共构筑了小湛山、小湛山北 、中央、台东镇、海岸五大堡垒群(即民间所称的一号、二号、三号、四号、五号炮台)。装备4门280mm、2门240mm、4门210mm、7门150mm及4门105mm火炮。此外还有若干门88mm火炮及满清陆军的老式120mm炮。
这些堡垒由一处大堡垒、二至四处中小堡垒组成,每处堡垒均有地下通道连接。在大堡垒周围另有九至十三个不等的战时小堡垒,用以驻兵、贮存给养、弹药和作战指挥与掩体。步兵防御线居高临下,设计周密,易守难攻。原计划在堡垒线外侧开挖一道深约5米,宽约6米的壕沟,沟底和堡垒周围架设了通上电流的铁丝网。一直连接南北海滨。在壕沟两侧再沿壕沟修筑一长串步兵掩体和火炮、机枪掩体(地堡),配置轻型火炮、机枪、步枪等武器,将构成长达6公里的坚固防线。除此之外,德军还计划在浮山——孤山——楼山一线修筑了外围警戒防线。
这个防御计划是并不是针对中国人的,起初是因为中国人的孱弱,后来是因为与中国国防军的友好关系。防御计划实际是针对其他军事力量,比如日本、俄国或者英国。当青岛要塞被从他地登陆的武装力量包围时,要塞仍可以坚持半年或者更久。但针对陆地的防御在后期并未完成,比如小湛山一线的壕沟和电网修筑计划就搁浅了,原因当然是由于新中华的建立。德军将华军视为了友军。从未考虑过于中国国防军开战,又相信国防军有足够的实力阻止别国的侵略,这部分工程就放缓了(事实上被取消了)。
但针对海上的威胁,青岛德军的工事却很强。德国海军部在规划青岛要塞时。除将原清军的炮台设施予以扩建。安设新式火炮外。又先后规划建设了一批永久性大型炮台等防御工事。经过长达十余年的三期规划建设,到1914年,青岛要塞已基本建成。在前海一线。修筑了团岛炮台、台西镇(西岭)炮台、青岛(衙门)炮台、俾斯麦南炮台、汇泉角炮台等五大海防炮台;在市区主要山头上,修筑了俾斯麦北炮台、伊尔底斯北炮台、伊尔底斯东炮台和台东镇炮台(没有安装火炮),但除上述永久性海防炮台外,德军计划建设的一批炮台:在面对要塞的陆地正面的毛奇山(贮水山)、台东镇和面海的伊尔底斯山(太平山)等地的30余座计划安装有中小型口径火炮的临时炮台却没有修筑或者没有完全筑城。
这样,青岛要塞就出现了重海轻陆的特点。现在毛病来了。
欧洲以很突然的方式爆发了。总参谋部数次密电青岛基地加强戒备,戒备谁?当然是戒备与英国有着盟约的日本人,远东只有日本有足够的海军力量来攻击青岛。如果中国站在德国一边,德军有信心守住青岛。所以辛慈奉命加强对中国政府的联系,争取中国加入同盟国,一些给中国的优惠还是与辛慈商议后向国内建议的,但中国却拒绝了德国丰厚的条件,采取了中立。如果中国不抵抗日本的攻击,青岛就危险了。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中国人先于日本人夺占青岛。参加“和平堡垒”大演习的中国国防军四个师仍留在山东,其中主力第6师已经东进,逼近了青岛,这是极为危险的一个信号。这个辖3个步兵旅以及配属全部特种部队,拥有各式火炮超过200门的主力师的东进可以视为加强海防,也可以视为准备强攻要塞。当初提尔皮茨海军上将视察青岛时曾说过,如果要塞工事全部完成,足以抵抗一个军的攻击。但华军第6师的实力超过了一个德**了。第6师的实际兵力超过了45000人,相当与3个德国步兵师!
斯特劳斯首先盘算了自己的兵力。就兵力而言,青岛德军部队实力处于最高峰。目前有一个海军陆战营1300人,一个从1910年逐渐加强而至满员的步兵团3600人(与中国人举行的军事演习主要就是这个完整的步兵团)。战争爆发后,反应迅速的德军驻天津租界的3个步兵连和守卫北京使馆的一个加强步兵排在中国国防军的默许下从陆路撤往了青岛,使得青岛基地的守军兵力增加到6000人。
施特劳斯少将在对着要塞防务图思索着,现在开始完善陆防工事无论如何已经太晚了。辛慈的话是对的,即便那些堡垒工事全部竣工,在援军断绝的情况下,要塞的陷落是肯定的。青岛要塞的工事未必强过旅顺,兵力则大大弱于俄国守军,守住青岛以待战争胜利的希望极为渺茫。(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