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astoriabook.com
    第二日,徐庶、法正、孟达、孙山又是聚在一起,这次他们来到雒阳城北,先后参观了某个不愿透露姓名的议郎一夜搭建好的禁军营地,以及瀍水左近的几处工坊。孙山作为本地人再次为其他三人讲解起这些地方神奇之处。

    他们见到络绎不绝的商队和人来人往的各处工地,四人对雒阳百废局具兴的面貌有了一个全新的印象。

    法正尤其的开心,他放弃益州六百石的官职来到司隶,可不想司隶是一片颓废景象。

    “雒阳虽破,但不出三年,必再次成为大汉的中心。谁言汉不可复?!”

    徐庶也道:“大汉当然能够复兴,这是天下人最愿意看到的景象。回去我就修书给我的好友,让他们也都来司隶,亲眼见一见大汉复兴的希望。”

    两人都很激动,反倒是孟达比较冷静:“不要忘了,现在的朝堂并不是汉帝执掌权利。司隶有司空,许都有大将军,他们俩之间的胜利者将掌握真正的权势。到那时,大汉还是大汉吗?”

    徐庶、法正一齐沉默了下来。

    突然,两人一同道:“我心属汉,他日位高权重,定不会让大汉走向没落。”

    说完,两人对视一眼,具是在对方眼中看到了赞赏。

    沉默了半天的孙山:哇,他们说的都好高深啊,但我们不过只是考生,国家大事还轮不到我们操心吧?

    第三日,四人又聚在一起,今日可不能再随便闲逛,放榜的日子到了。

    四人早早的就来到雒阳南宫朱雀门前,刚一到这里就听提前来到的其他考生说什么“会元”之类词语。

    徐庶、法正、孟达都看向孙山,想问问这个本地人“会元”又是什么。

    孙山也不知道,只能随便拉住一位考生询问。

    那考生道:“科举考试的第一轮预选叫会试,会试的第一名可不就是会元。”

    四人这才明白,尤其是孙山和孟达一齐看向徐庶、法正,那个什么会元的一定是这两人之一吧。

    很快,一个官员捧着一张布告来到朱雀门前。那布告有三尺宽,像卷轴一般缠绕起来,厚厚的卷轴直径更是足有一尺之多。更有几十名禁军跟随在官员身后,一看就是很重要的样子。

    七千九百多名考生一下就安静下来。

    官员走上朱雀门,自有一个随行人员帮他举着简易扩音器,他大声呼喊:“现公布会试最后一名至第一百五十一名上榜者名单。”

    居然是倒着公布考试结果?

    考生们顿时心里泛起一股奇怪的感觉,他们既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上榜者,但又希望自己不出现在这第一张布告之上。

    尚书台的官员可没想这么多,站在朱雀门上将布告打开。

    长长的布告瞬间从高高的城墙滑落,几乎要垂到地面上。

    布告有两丈多长,再加上三尺的宽度,十分的巨大。上面却只写了七十几人的名字,每个字都有两人拳头大小,十丈之外都能看的清清楚楚。每个名字前面还有一个排名,从第一百五十一名开始,一直到最下面的二百二十三名。

    众考生这才知道这次的会试竟是只取两百二十三人。

    徐庶和法正也一行行的看向布告,两人自负不会出现在第一张布告上,却也不敢不看。

    等看到最后一人,几人都是一愣,第二百二十三名上赫然写着四人中一人的名字,孙山。

    孙山成为大汉第一科举考试会试上榜的最后一名,这个名号说出去好像有点不好听。但之前说了,这次的考试只要能通过会试都将被授予正式官职,最差也是百石的小官。

    而实质上大汉的官员中百石或者比两百石的小官在很多人眼中并不是正式官员,这一级别的官员大多是正式官员的属官。

    科举考试这么正式,连皇帝和司空都出来了,上榜者怎么也得授予个两百石的官职吧。

    孙山只考了二百二十三名,却也相当于是改变了阶级,恭喜他的人是络绎不绝。除了徐庶三人,周围的考生对他也是羡慕不已。

    孙山脑子晕乎乎,他因为憋尿第三个交卷,前面六道数学题一题也没写,本以为没希望了,自己都没想到还能上榜。

    其实孙山虽然不通术数,但他的经史类功底还算不错,又有一个当过小官的父亲言传身教,懂得很多底层官员日常处理问题的方法,中间十三题答得相当好。

    至于王垕在最后一题夹带的私货,本没有正确答案一说,基本上只要没写什么超常之言,文笔通顺任何人都可以给分。

    孙山这边光顾着高兴,不一会又是两张布告公布,第五十一名至第一百五十名的上榜者也相继公布。

    又是一百人欢呼雀跃,但其中并没有徐庶、法正和孟达三人。

    三人也不急,他们都认为自己一定会出现在最后一张布告上。

    孙山的兴奋之意稍退。毕竟只是个“倒数第一”,人家真第一都要出来了,他这么高兴干什么。

    果然不一会,最后一个文官捧着布告来到朱雀门。众考生屏气凝息,想要看看到底是谁能考会试第一。

    答案很快便揭晓。

    大汉第一次科举考试,会试第一名会元就是————广陵陈矫。

    “陈矫是谁?”

    孙山不由得一怔,他再仔细看去,第二名赫然写着颍川徐庶,第三名扶风法正,第四名又是来自广陵的徐宣,至于扶风孟达则排在了第七位。

    孟达何其精明,挤出一各笑脸道:“还不错,我们四人都上榜了。孝直,你得了第三名,恭喜啊。”

    法正面色阴沉,勉强点了点头。

    徐庶一样脸色不太好,但他和法正不同,在鹿门山一直被另外两个更变态的家伙压制,很快就恢复了正常,感叹道:“果真不能小看天下人啊。”

    那么陈矫和徐宣到底是谁呢?

    大家应该还记得从陈登身边离开说要来司隶投奔曹操的两个愣娃吧?

    记得就好。

    话说陈矫和徐宣早一个多月就来到司隶,他们的本意是直接去司空府报上名号。但刚一进雒阳就听人说尚书台在搞什么考试。两人都不是庸人,稍一打听就明白这次考试不只是收敛人才这么简单。

    两人合计了一下便决定也来参加考试。

    他们很早便在广陵帮助陈登处理公务,经验丰富,又不是腐儒,数学、经史子集也同样擅长,在糊名判卷的情况下,得分几乎与徐庶、法正不相上下。

    由于四人成绩太过接近,王垕和国渊对于谁是第一名实在无法做出判断,只能上报曹操。曹操也很为难,便征询了荀彧的意见,最后还是荀彧拍板决定用书法来评判四人的最终排名。

    至于孟达,他中间有一道行政题没有答好,稍微扣了一点分,他本人其实也是郡守级的大才,就是偶尔过于自信,不拘小节。

    结果就变成了现在的排名。排第一的不是王垕心目中的二人。不过他前世游戏经验丰富,对陈矫这个人物多少还有一点印象,似乎是个比较厉害的能人。至于徐宣,他是真的不知道这位后来的曹魏社稷之臣了。

    造成最终这种排名的主要原因还是考题过于简单了,如果题目再难上几个高度那陈矫、徐宣和孟达肯定不是徐庶和法阵的对手。

    当然,会试的排名也不代表什么,还有第二轮的殿试呢。理论上只要发挥好,就连最后一名的孙山都有可能在殿试中得到第一。

    徐庶、法正四人也懂这个道理。再说四个人中三个人都是前十的排名,这种事不应该庆祝一下吗?

    汉代没有私营酒楼,现在各个势力都在禁酒,四人也没有郭嘉那种随时都能找到酒的能力,只能买了一些吃食,回去后以水代酒好好的吃了一顿大餐。

    会试没有上榜的考生也不是就此回家,他们可以留在雒阳充作太学生。在王垕的提议下,他们作为太学复课的第一批学生将学习除传统的经史子集外,还将将学习偃师折冲府研究出来的各种与民生相关的技术,同时还有周期性进入朝廷各个官府学习行政能力。朝廷还将减免那些家贫的考生的学费。

    但不是每个考生都想留下。有一些大士族出身的考生本就是来“体会生活”的,既然没有考中,那就只能“遗憾”的回去继承百万家产了。

    留下来的考生在会试放榜后便前往尚书台登记在册,看样子可能用不了多久太学就能重新授课了。

    至于授课地点问题,国渊已经委托尚书台相关官员紧急先修缮太学一部分房屋。反正这个时代的人喜欢玩荒野求生,只要立几根柱子,再有个房顶应该就够用。

    徐庶、法正四人在庆祝一天又休息一天后,便又一次进入了考试状态,殿试开始了。

    像科举殿试这种级别的大型公共活动都需要在雒阳南宫崇德殿中举行才算圆满。可惜崇德殿才修复了一半,殿试便只能在崇德殿旁边刚刚修好的章德殿内举行。

    当然,对外公布的消息是皇帝和司空都十分重视这次的考试,专门翻修了章德殿用于进行科举考试。

    参加殿试的二百二十三名举人这次一直到辰时二刻才在朱雀门前集合,依然有尚书台的官员挨个审查考生资格,避免有人顶替。

    不过这次尚书台的官员态度和善了很多,所谓的检查身份也多是走个过场。这二百多人最近两天已是出了名,连最后一名孙山都接到几十张拜帖。

    辰时三刻,朱雀门大开,王垕和国渊从朱雀门内缓缓走出,两百多名举人都安静下来。

    ————

    三国小知识:

    1、名落孙山的故事最早出自于宋代范公偁的《过庭录》。

    2、雒阳南宫的正殿是崇德殿,北宫的正殿是德阳殿,两宫都有一个章德殿。文中的章德殿是雒阳南宫的章德殿,文中北宫此时还没来得及修呢。
最新网址:www.astoriabook.com
            

章节目录

汉末小粮官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本书只为原作者大饺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三卷 囚徒 第六十三章 名落孙山,汉末小粮官,一本书并收藏汉末小粮官最新章节 伏天记一本书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