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行省边境前线的一片密林里,几十名彪悍的叛军精锐士兵正分散在一棵大树周围的荆棘灌木丛中警戒。
在这一棵大树的树冠上,三名叛军的战将正手扶着枝丫,站在高处朝南边远眺。
只见在南边水草丰茂的河谷地带中,数以万计的清河军正在紧张忙碌着构筑营垒。
在这座即将成型的营垒中,许多油布覆盖的攻城车显得格外的引人注意。
在更远处的道路上,源源不断的清河军正从南边抵达这一座营垒,旌旗招展,刀枪如林,这是一整路大军。
看到正在向边境地区集结的清河军,这三名叛军的战将也是面色格外的凝重。
“贼军至少有两三万人。”
一名叛军的战将从远处河谷中集结的清河军收回了自己的目光,开口判断道。
“他们还在源源不断的赶到这里,而且他们的队伍中有不少的攻城器械,来者不善啊。”另一名战将也是面色格外的凝重。
清河军以雷霆万钧之势消灭掉了鲁阳行省境内的宁王威武军,现在又大举在边界地区集结部队,那么目的也是不言而喻。
清河军有可能继续的向北进入河中行省,而他们叛军的部队则是首当其冲。
因为当初宁王的威武军主力回援鲁阳行省的时候,他们在河中行省的地盘因为兵力薄弱,已经被叛军顺势的攻取了。
当初宁王在河中行省占领的几个府县现在全部落入到了叛军的手中,城头插上了叛军的战旗。
他们的前线也推进到了靠近鲁阳行省的边界地区,与清河军接壤。
可是他们接到了大本营的命令,那即是没有命令,不得擅自进入鲁阳行省境内招惹清河军,以防御为主。
可是这几日斥候轻骑不断的探报,清河军源源不断的朝着边界地区集结,有大举北进的之势。
前线大营的这三名叛军将领也是亲自的深入到一线查探情况,发现情况比他们想象的还要糟糕。
清河军虽然向北推进的缓慢,可是他们却是稳扎稳打,队伍中更是携带了众多的攻城器械,看样子真的是想攻入河中行省。
“此事得尽快的向大本营禀报,而我们也要做好战斗的准备才是。”
看到远处集结的清河军部队,这几名叛军的将领都是心情沉重。
清河军的强大已经毋庸置疑,而现在清河军已经将矛头指向了他们,让他们也只能硬着头皮准备迎战。
“贼军集结了大批部队在这里,这里应该是他们的主攻方向,我们得加强防御。”一名将领开口道。
另一名将领点了点头:“将樊城,梅城的部队都调过来,做好万全的准备。”
他们防御的这个点是北上河中行省最好走的一条大路,极其的适合大军通过。
因为大军打仗,实际上打的就是后勤补给,除了清河军这样喜欢不按照常理出牌而冒险的军队外,无论是叛军还是朝廷的军队,一般都是沿着交通线推进的。
大军的后勤补给一旦遭遇到了威胁,前线的大军士气就会受到影响,要是没有饭吃,大军就有可能崩溃掉,更别说打仗了。
因此在各处交通要道上都是修筑了不少的关隘城池,派出了军队镇守。
而敌人往往不会绕过这些城池,哪怕城池很坚固,也会强攻的。
因为占领一个地区的城池不仅仅能够瓦解当地敌人的抵抗意志,还能够得到城内的补给,大军继续推进的时候,城池还能作为一个物资的转运基地。
而现在清河军沿着河谷大路向前推进,叛军的将领们没有丝毫的意外。
清河军想要进入河中行省的话,势必要大军出动的,大军出动必须要走大路,这是最合适的一条道路。
这几名叛军的将领在亲自冒险查探了敌情后,觉得清河军即将对他们发动一次大的攻势。
他们在返回了前线大营后,也是积极的调兵遣将,将附近地区的军队都集结到了这一带,准备挡住清河军进入河中行省的步伐。
当叛军在积极的调兵遣将准备阻击清河军北上的时候,在相距这里百余里地的樊城地区,李长青这位挺进纵队的指挥官率领的两万弟兄就潜伏在附近。
实际上沿着河谷地带向边界地区集结的清河军只不过是一个吸引人注意力的幌子而已。
清河军刚结束了鲁阳行省的战斗,虽然消灭了宁王威武军的主力部队,可是滞留在乡野山林中还有不少的散兵游勇。
这些散兵游勇已经勾结当地的土匪流寇和乡绅恶霸聚啸山林了。
清河军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战后的休整总结以及协助政务长消化占领区,而不是发动新的进攻。
一场大规模的战役消耗的钱财那是不可想象的,纵使是清河军这样财大气粗的存在,也是难以短时间内连续的打几场大规模的战役。
更何况要是和叛军开战的话,叛军可不是宁王这样仅仅占据了一个行省的小势力。
一旦和叛军开战,短时间内是无法结束战斗的,短时间无法打垮或者消灭叛军,战事就会演变成为长时间的消耗战。
他们和叛军打成了消耗战的话,得到利益的只会是其余虎视眈眈的势力。
陈子昂现在就在避免这种长时间的消耗战,而是以快打慢,尽可能的打一些短小精悍的小规模的战斗,不断的蚕食敌人,扩大地盘。
他们这一次发动大军短时间内消灭宁王,占领鲁阳行省,就是以快打慢,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速的消灭敌人,完成战略目标。
陈子昂现在的作战思路是不打就不打,要打的话就会一鼓作气将敌人彻底的打趴下。
所以清河军现在还没有和叛军全面开战的准备,在鲁阳行省北部地区调动集结的清河军,主要的目的是掩护李长青的两万精锐过封锁线的。
好在他们大张旗鼓摆出一副进攻的架势,人的名树的影,的确是将叛军给吓唬住了。
叛军在经过了各方的情报分析后,已经做出了清河军要北上河中行省的战略误判,所以他们也是紧急的调集重兵堵截在清河军北上的必经之路上。
当叛军的兵力源源不断的调集到清河军北上必经之路上的时候,在百余里外的樊城地区,叛军的力量则是削弱了不少。
特别是叛军在边界线上的警戒哨和巡逻队也是减少了七成,驻军主力也都调走了,这就给了李长青他们以可乘之机。
叛军绝对没有想到,清河军大规模的一次调动,竟然是为了掩护一支军队过境。
(。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