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九霄龙吟惊天变第三百二十二章 中国人的善意-民国岁月1913好看吗
第二卷 九霄龙吟惊天变第三百二十二章 中国人的善意-民国岁月1913好看吗-民国岁月1913-一本书
民国岁月1913
作者:夜深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奥斯曼帝国,也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自公元1300建立起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曾经是一个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超级帝国,其领土在17世纪达到最高峰,强大的海军更一度掌握了地中海的航行权。
就如《三国演义》开篇所写,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个拥有600年辉煌的帝国终究走到了尽头,其实在1917年年末,加入同盟国参加欧战的奥斯曼帝国已有了崩溃预兆,1918年初奥斯曼帝国在高加索地区正和沙俄大军激战,而国内突然发生了浩大的阿拉伯起义,这场起义席卷了大半个帝国领土,并在起义影响下使得帝国政权摇摇欲坠,更间接造成高加索战役的惨败,从而一蹶不振。
1918年10月后,奥斯曼帝国政府军镇压各地起义失败,帝国境内各民族纷纷**,一个庞大的帝国就此走向了落幕。到1919年3月时,奥斯曼帝国虽然名义上还存在,实际已经分崩离析。
邓尼金率领剩余部队快速南下,赶在红军追击到来前消逝在边境地区。图哈切夫斯基同叶戈罗夫的部队在北高加索合兵一处,一方面继续围剿邓尼金的残存势力,另一方面志得意满地向总司令托洛茨基汇报其辉煌战果。在电报中,图哈切夫斯基和叶戈罗夫是这样说的:“在伟大光荣正确的伊里奇同志领导下,在英明善战的托洛茨基同志指挥下,光荣的苏维埃红军前赴后继,发挥忘我牺牲的革命精神指导下,经过半月激战英勇击溃了邓尼金反动势力,彻底消灭了高加索地区的沙俄白匪力量。除匪首邓尼金和一小撮死硬份子狼狈出逃国外。其余白匪已全部歼灭……。”
接到电报的托洛茨基大喜过望,连忙把电报转发给远在莫斯科的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同志。当然,在转发电文时托洛茨基没有忘记删去原来电文中有关自己的那段话,同时又增加了肉麻到极点为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同志歌功颂德的一些词语。当这好消息传到莫斯科后,正躺在病床上休养的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同志激动地差一点儿就跳了起来,前一分钟还被病痛折磨得哼哼哈哈的他一眨眼就变得神采奕奕。仿佛这电报如灵丹妙药一般。腰也不酸了,背也不痛了,腿也不抽筋了,整个人都精神了,吃嘛嘛香,牙好胃口好,现在一气跑五楼也不觉得累了。
在好消息的刺激下,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同志抱病召开中央会议,对前线将士进行表彰。同时以中央名义要求前线将士们再接再厉。反复再反复地打击邓尼金残存力量,彻底消灭反动派。同时加快高加索地区的革命,发动群众,深入挖掘隐藏在人民内部的敌对份子,以雷霆万钧的手段以保证革命胜利果实。
不去说接到命令的红军在高加索地区怎么个折腾法,邓尼金残部越过边境后就打出了亚美尼亚第五纵队的旗号,很快就和接应他们的人接上了头。
在亚美尼亚**军的营地稍作休息几日,留下伤病员的邓尼金等人在对方配合下继续向南随后往东。一个月后又在奥斯曼帝国海军的帮助下从里海悄悄遣回了俄罗斯境内。回到俄罗斯的邓尼金小心翼翼,昼伏夜出。一路向东,在1919年5月间终于抵达了巴尔咯什湖地区,此时邓尼金身边只剩下了不到4000人。
“邓尼金部已到巴尔咯什湖。”
国务院,方子达接到周元良急急赶来汇报的消息顿时就笑了起来。如今特工处已正式从总参谋部**出来,情报局和安全局也已成立,周元良担任了情报局局长。安全局的位置最终落在了蒋志清所推荐的陈果夫身上。
说起选择陈果夫,这倒是个意外。蒋志清也不知从哪里打听得来的消息,当知道方子达准备拆散特工处成立情报局和安全局时特意向方子达推荐了陈果夫。陈果夫是陈其美的侄子,更是后世大名鼎鼎“中统”的创始人,这些年一跟着蒋志清在金融市场里翻云覆雨。不过和蒋志清相比,陈果夫只是个“帮闲”身份,蒋志清考虑到陈其美当年兵败自杀的原因并没有让他直接担任公职,而是把他一直留在身边。
这些年来,随着蒋志清的地位逐高,方子达对他的信任加深,为了替自己把兄弟前途考虑,蒋志清也就琢磨起了把陈果夫推荐给方子达的想法。恰好,当听到特工处重组的消息,明白特工处在方子达眼中重要意义的蒋志清顿时知道机会来了,就找了这么个时机把陈果夫推荐了上去。
一开始,蒋志清没有奢想陈果夫能一步登天,只是觉得由他出面推荐再怎么着方子达能给陈果夫一个不错的职位就很满意了。谁想到当方子达听说陈果夫后对他起了兴趣,特意招他从上*海赶来见了一面。双方面谈结果很不错,没过几日方子达就以kmt党魁身份吸收陈果夫入了党,并且任命他为安全局副局长。
安全局局长位置暂时空缺,陈果夫这个副局长实际已是执掌安全局的第一人物。整个安全局除部分内勤人员从原特工处抽调外,其余人员将从警察专科学校、中央军校和新建立的安全局下属培训中心产生,以和以前的特工处相互**。
把邓尼金部从困境中解救出来,这是周元良作为情报局局长上任后的第一件重要任务。在邓尼金围困莫斯科失败后,方子达就开始对这事进行安排。如今的俄国除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还掌握在俄罗斯帝国正统政府手中,位于欧洲的富饶国土基本已被苏维埃政权所掌握。不要看邓尼金一时间占据上风,但其失败在一开始就是注定的。要知道布尔什维克的鼓动、组织能力和红军的战斗力方子达要比这时代的任何人都清楚。
邓尼金要救,而且是必须救。只有邓尼金在,苏维埃政府就无法立即对俄罗斯帝国正统政府展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俄国现在虽然在国土上一分两半,可和苏维埃政权相比,俄罗斯帝国正统政府除了拥有国土和逃亡东方的大量国民外,其基础工业、农业、商业甚至军事实力上根本无法和苏维埃政府相提并论。要想达到和苏维埃政府抗衡的地步,还需要不短的时间,只有用邓尼金来牵制红军,才能获得这段宝贵的时间。
为了救出邓尼金,周元良也没少动脑筋。在方子达的授权下周元良还和远在欧洲的汪季新取得联系,请汪季新出面帮忙同奥斯曼帝国政府和亚美尼亚反抗军接触,在必要的时候配合邓尼金从高加索地区撤到奥斯曼帝国境内,再经里海迂回甩掉追击的红军,由东重返俄国。
汪季新这人或许在军事上没什么建树,玩政治手段也不是很高超,不过由他来做这种事倒也是恰好。
由于国内的阿拉伯起义,奥斯曼帝国实际上已经退出了欧洲大战,而且在欧洲大战眼看就要结束,同盟国失败已成定局的情况下,奥斯曼帝国上下在悲哀的同时也在找寻各自的出路。
虽然汪季新背后代表的是中华民国,可如今的中华民国在协约国内部的地位已得到了提升,再加上中国远征军在欧洲战场的出色表现,那些惶惶不可终日的奥斯曼帝国贵族们吃了根本瞧不起他们的协约国英、法等闭门羹后,对中国方面的私下交涉如同抓到根救命稻草一般兴奋。
况且,一个帝国的崩溃往往还伴随着政府、军队的混乱和**。汪季新没花多少力气就用金钱开道收买了对方。至于亚美尼亚反抗军的接触就更加容易,在许下一些好处,又送了批他们极需的枪支弹药后,双方一拍即合达成协议。做完这些事,周元良派出人员密切关注在高加索的战况,当邓尼金败局已定的时候第一时间就联系了远东的俄罗斯帝国正统政府,为女皇陛下献上了这份“礼物”。
邓尼金作为俄罗斯帝国正统政府重要一员,女皇陛下当然不会放弃她的忠心臣民,只不过发生在高加索地区的战争她根本无法救援。就在女皇陛下得知邓尼金战败而逃,为之伤心流泪的时候,周元良的“礼物”到了。
能够救出邓尼金,这是女皇求之不得的,在感谢中国政府的帮助时,女皇陛下很明智的听取了周元良所派特使的建议,立即联系邓尼金按照中国人安排的后撤路线行动。就是这样,邓尼金在山穷水尽的时候柳暗花明,率部逃脱了红军追击。虽然最后他的部队损失极大,可最终还是有4000人的精锐力量保存下来。退到巴尔咯什湖的邓尼金跳出了红军的包围圈,获得难得的休整时间和生存空间。同时巴尔咯什湖地区离中俄边境并不算远,中国政府不仅可以通过边境向邓尼金部输送他极缺的弹药和物资等用品,甚至还通过女皇的渠道传达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默许邓尼金部借道中国边境地区进行战术迂回的善意。(未完待续……)
【文学网提供无广告弹窗小说阅读】
就如《三国演义》开篇所写,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个拥有600年辉煌的帝国终究走到了尽头,其实在1917年年末,加入同盟国参加欧战的奥斯曼帝国已有了崩溃预兆,1918年初奥斯曼帝国在高加索地区正和沙俄大军激战,而国内突然发生了浩大的阿拉伯起义,这场起义席卷了大半个帝国领土,并在起义影响下使得帝国政权摇摇欲坠,更间接造成高加索战役的惨败,从而一蹶不振。
1918年10月后,奥斯曼帝国政府军镇压各地起义失败,帝国境内各民族纷纷**,一个庞大的帝国就此走向了落幕。到1919年3月时,奥斯曼帝国虽然名义上还存在,实际已经分崩离析。
邓尼金率领剩余部队快速南下,赶在红军追击到来前消逝在边境地区。图哈切夫斯基同叶戈罗夫的部队在北高加索合兵一处,一方面继续围剿邓尼金的残存势力,另一方面志得意满地向总司令托洛茨基汇报其辉煌战果。在电报中,图哈切夫斯基和叶戈罗夫是这样说的:“在伟大光荣正确的伊里奇同志领导下,在英明善战的托洛茨基同志指挥下,光荣的苏维埃红军前赴后继,发挥忘我牺牲的革命精神指导下,经过半月激战英勇击溃了邓尼金反动势力,彻底消灭了高加索地区的沙俄白匪力量。除匪首邓尼金和一小撮死硬份子狼狈出逃国外。其余白匪已全部歼灭……。”
接到电报的托洛茨基大喜过望,连忙把电报转发给远在莫斯科的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同志。当然,在转发电文时托洛茨基没有忘记删去原来电文中有关自己的那段话,同时又增加了肉麻到极点为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同志歌功颂德的一些词语。当这好消息传到莫斯科后,正躺在病床上休养的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同志激动地差一点儿就跳了起来,前一分钟还被病痛折磨得哼哼哈哈的他一眨眼就变得神采奕奕。仿佛这电报如灵丹妙药一般。腰也不酸了,背也不痛了,腿也不抽筋了,整个人都精神了,吃嘛嘛香,牙好胃口好,现在一气跑五楼也不觉得累了。
在好消息的刺激下,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同志抱病召开中央会议,对前线将士进行表彰。同时以中央名义要求前线将士们再接再厉。反复再反复地打击邓尼金残存力量,彻底消灭反动派。同时加快高加索地区的革命,发动群众,深入挖掘隐藏在人民内部的敌对份子,以雷霆万钧的手段以保证革命胜利果实。
不去说接到命令的红军在高加索地区怎么个折腾法,邓尼金残部越过边境后就打出了亚美尼亚第五纵队的旗号,很快就和接应他们的人接上了头。
在亚美尼亚**军的营地稍作休息几日,留下伤病员的邓尼金等人在对方配合下继续向南随后往东。一个月后又在奥斯曼帝国海军的帮助下从里海悄悄遣回了俄罗斯境内。回到俄罗斯的邓尼金小心翼翼,昼伏夜出。一路向东,在1919年5月间终于抵达了巴尔咯什湖地区,此时邓尼金身边只剩下了不到4000人。
“邓尼金部已到巴尔咯什湖。”
国务院,方子达接到周元良急急赶来汇报的消息顿时就笑了起来。如今特工处已正式从总参谋部**出来,情报局和安全局也已成立,周元良担任了情报局局长。安全局的位置最终落在了蒋志清所推荐的陈果夫身上。
说起选择陈果夫,这倒是个意外。蒋志清也不知从哪里打听得来的消息,当知道方子达准备拆散特工处成立情报局和安全局时特意向方子达推荐了陈果夫。陈果夫是陈其美的侄子,更是后世大名鼎鼎“中统”的创始人,这些年一跟着蒋志清在金融市场里翻云覆雨。不过和蒋志清相比,陈果夫只是个“帮闲”身份,蒋志清考虑到陈其美当年兵败自杀的原因并没有让他直接担任公职,而是把他一直留在身边。
这些年来,随着蒋志清的地位逐高,方子达对他的信任加深,为了替自己把兄弟前途考虑,蒋志清也就琢磨起了把陈果夫推荐给方子达的想法。恰好,当听到特工处重组的消息,明白特工处在方子达眼中重要意义的蒋志清顿时知道机会来了,就找了这么个时机把陈果夫推荐了上去。
一开始,蒋志清没有奢想陈果夫能一步登天,只是觉得由他出面推荐再怎么着方子达能给陈果夫一个不错的职位就很满意了。谁想到当方子达听说陈果夫后对他起了兴趣,特意招他从上*海赶来见了一面。双方面谈结果很不错,没过几日方子达就以kmt党魁身份吸收陈果夫入了党,并且任命他为安全局副局长。
安全局局长位置暂时空缺,陈果夫这个副局长实际已是执掌安全局的第一人物。整个安全局除部分内勤人员从原特工处抽调外,其余人员将从警察专科学校、中央军校和新建立的安全局下属培训中心产生,以和以前的特工处相互**。
把邓尼金部从困境中解救出来,这是周元良作为情报局局长上任后的第一件重要任务。在邓尼金围困莫斯科失败后,方子达就开始对这事进行安排。如今的俄国除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还掌握在俄罗斯帝国正统政府手中,位于欧洲的富饶国土基本已被苏维埃政权所掌握。不要看邓尼金一时间占据上风,但其失败在一开始就是注定的。要知道布尔什维克的鼓动、组织能力和红军的战斗力方子达要比这时代的任何人都清楚。
邓尼金要救,而且是必须救。只有邓尼金在,苏维埃政府就无法立即对俄罗斯帝国正统政府展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俄国现在虽然在国土上一分两半,可和苏维埃政权相比,俄罗斯帝国正统政府除了拥有国土和逃亡东方的大量国民外,其基础工业、农业、商业甚至军事实力上根本无法和苏维埃政府相提并论。要想达到和苏维埃政府抗衡的地步,还需要不短的时间,只有用邓尼金来牵制红军,才能获得这段宝贵的时间。
为了救出邓尼金,周元良也没少动脑筋。在方子达的授权下周元良还和远在欧洲的汪季新取得联系,请汪季新出面帮忙同奥斯曼帝国政府和亚美尼亚反抗军接触,在必要的时候配合邓尼金从高加索地区撤到奥斯曼帝国境内,再经里海迂回甩掉追击的红军,由东重返俄国。
汪季新这人或许在军事上没什么建树,玩政治手段也不是很高超,不过由他来做这种事倒也是恰好。
由于国内的阿拉伯起义,奥斯曼帝国实际上已经退出了欧洲大战,而且在欧洲大战眼看就要结束,同盟国失败已成定局的情况下,奥斯曼帝国上下在悲哀的同时也在找寻各自的出路。
虽然汪季新背后代表的是中华民国,可如今的中华民国在协约国内部的地位已得到了提升,再加上中国远征军在欧洲战场的出色表现,那些惶惶不可终日的奥斯曼帝国贵族们吃了根本瞧不起他们的协约国英、法等闭门羹后,对中国方面的私下交涉如同抓到根救命稻草一般兴奋。
况且,一个帝国的崩溃往往还伴随着政府、军队的混乱和**。汪季新没花多少力气就用金钱开道收买了对方。至于亚美尼亚反抗军的接触就更加容易,在许下一些好处,又送了批他们极需的枪支弹药后,双方一拍即合达成协议。做完这些事,周元良派出人员密切关注在高加索的战况,当邓尼金败局已定的时候第一时间就联系了远东的俄罗斯帝国正统政府,为女皇陛下献上了这份“礼物”。
邓尼金作为俄罗斯帝国正统政府重要一员,女皇陛下当然不会放弃她的忠心臣民,只不过发生在高加索地区的战争她根本无法救援。就在女皇陛下得知邓尼金战败而逃,为之伤心流泪的时候,周元良的“礼物”到了。
能够救出邓尼金,这是女皇求之不得的,在感谢中国政府的帮助时,女皇陛下很明智的听取了周元良所派特使的建议,立即联系邓尼金按照中国人安排的后撤路线行动。就是这样,邓尼金在山穷水尽的时候柳暗花明,率部逃脱了红军追击。虽然最后他的部队损失极大,可最终还是有4000人的精锐力量保存下来。退到巴尔咯什湖的邓尼金跳出了红军的包围圈,获得难得的休整时间和生存空间。同时巴尔咯什湖地区离中俄边境并不算远,中国政府不仅可以通过边境向邓尼金部输送他极缺的弹药和物资等用品,甚至还通过女皇的渠道传达了在特殊情况下可以默许邓尼金部借道中国边境地区进行战术迂回的善意。(未完待续……)
【文学网提供无广告弹窗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