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顾言颔首,示意陆晏清在一旁坐下。
“这不年不节的,吐蕃二王子怎会突然入京?”陆晏清摩挲着木质桌角,她从前在剑南蜀中一带常能见到吐蕃人往来,但对他们依旧称不上熟悉。
盛顾言如今身在朝廷,消息自然来得比她敏锐一些:“前不久吐蕃新王登基,是这位二王子的兄长,想来是进京朝贡的吧。”
近年来吐蕃和大齐常有贸易往来,吐蕃势力也逐渐发展,而大齐中原王朝身为天下治主,周边国家前来朝贡是常有之事,新王即位更是要前来表示尊敬交好之意。
“那位二王子的个性,似乎并不低调。”陆晏清想起在桃源楼里发生的场景,异邦人的长相本就在中原较为突出,吐蕃二王子进京的消息又并非什么秘闻,有心人稍一打听便能发现对方的身份,季伯卿想来也是当时便认出了吧?
“之前的吐蕃大王子,如今的新王赤松赞普据言手腕凌厉,他父亲去世后他的叔父曾跟他争夺王位,但最后还是他坐上了那个位置。”盛顾言随即话锋一转,“他的弟弟德塔赞普,也就是那位二王子,倒较少有传闻,对朝中众人来说应当都是个新面孔。”
“他今日除了挑剔酒楼里的饭菜之外,可还有别的举动?”盛顾言说这么多,倒并非真的想跟陆晏清探讨什么国家往来之事,值得他挂心的,也不过那么几样东西、几个人罢了。
陆晏清回想了一番,随即摇摇头:“后来给他多上了两道菜也就没什么了。”
盛顾言微微点头,使臣入京,若是在京城中发生了什么事情,且不说利益问题,对他们面上也总是不好看的。
他放心地让陆晏清回去了,只是他没想到的是,这位吐蕃二王子除了表示与大齐结为友邻的意愿,竟还提出了别的要求。
三日后,宫中设宴,邀请吐蕃二王子及其他使臣一同赴宴。
面对远道之,皇帝自然是表示了足够的礼待,二王子也体现出身为使臣的风范,朝皇帝敬了一杯酒,又附上了诸多溢美之词,大意不过是夸耀大齐的繁盛,表达自己的友好亲近之意,还奉上了来自吐蕃的贡品。
纪昶心里自然明白这话中的面子成分,但好话依旧是人人爱听的,面上也还是挂起了笑容,朝二王子举杯道:“二王子少年英才,实乃国之栋梁,尽显吐蕃风华。”
二王子倒也不气,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看着上首处皇帝的带笑的面色,以及席上和乐融融的景象,抹了抹唇边的酒渍,抬眸朝皇帝道:“陛下,臣还有一个请求,还望陛下能够应允。”
“王子请说。”
二王子吸了口气,方道:“大齐儿女多英杰,臣近日深有领会,又见识了几位皇子的风采,想来宫廷血脉更见大国风度。吐蕃蒙大齐国恩而昌荣,又值臣兄长初登大宝,后位尚且空悬,还望陛下能予以公主下嫁,臣代吐蕃深表感激。”
简单来说,就是要公主和亲吐蕃。
这话一出,整个宴席霎时安静下来,上首处的纪昶面上的笑容也微微停滞了一瞬。
这倒也不是多么强人所难的要求,公主和亲也是历来已有的做法,只是纪昶膝下子嗣并不算繁多,要论公主,也仅有一位邵贵妃所出的柔嘉公主。
但柔嘉公主今年才将满十二岁,尚不到能和亲的年纪。恰好邵贵妃也在场,听了二王子的话后朝抬眸朝皇帝看来,并未启齿,只是双眉微蹙,秋波含愁,倒是一番惹人怜惜之态。
纪昶本身也没有将自己女儿嫁去的想法,自古以来的公主和亲,有几个是嫡亲的天子血脉?他只是和缓地笑了笑,朝二王子开口道:“承蒙二王子盛情,愿大齐与吐蕃能永结同亲之好。”这就是应允了对方和亲的请求。
话音刚落,又有一人站起身来道:“二王子远道而来,多有劳顿,合当尽情宴饮,共享佳时。”
这人正是裕王纪舸,说是皇帝的叔父,却因是先帝最小的儿子,实则比皇帝大不了几岁。皇帝其余的兄弟在封王后都相继就藩,唯独这位裕王,其母为当今太后的嫡亲妹妹,又是先帝如今唯一在世的子嗣,因而颇受优待,一直留在京中。
此次吐蕃使臣前来,便是由他主持接待,和这位二王子也打了不少交道。二王子又端起一杯酒来:“谢过陛下、裕王,愿大齐天下昌盛,海内繁荣,望两国永结同好。”说完又是一饮而尽。
能出席宴会的都是高官贵吏,盛顾言坐在席末,原本不过是陪着吃些酒菜,听到二王子的这一番请求与皇帝的反应后,眸色渐沉,心中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
陆晏清自然是不知道这场宴席以及席间发生的事情,在收到韩熙的请帖时,她甚至有些诧异。她和韩熙算是有几分交情,但也称不上多么相熟,以往韩熙的请帖都是直接送给昌陵侯府,由邵宁婉带着她一同赴宴,这次单独把请帖送至个人手上倒是头一回。
她能收到请帖,邵宁婉自然也有,待她和邵宁婉一同行至安阳公主府时,韩熙却把她们同何钰舒一起拉到了一旁。
韩熙对安阳公主府当然比她们熟悉多了,把她们拉到一个四下无人的地方,又抬头打量了她们几下,才放心地拍了拍胸口,舒了口气。
“怎么了?你这么急着把我们拉过来?”邵宁婉同韩熙最为交好,也没什么顾忌,拍了拍她的胳膊问道。
韩熙压低了声音:“我母亲待会会过来。”
安阳公主?陆晏清不禁心下疑惑,她早已听闻对方的大名,却至今也没有见过真人,今日又是什么缘由使她出面?
韩熙很快解答了几人的疑惑:“这请帖原是我母亲下的,宴席也是她的想法。我本来还担心你们过于出挑,想提醒你们一番,如今看来是我多虑了。”
“安阳公主要物色什么人?”听到后半句话,陆晏清敏锐地察觉到其中的关窍。
“对,我刚想告诉你们。”韩熙点点头,说着又不由得叹了口气,“她要挑位大臣的女儿前去吐蕃和亲。”
三人听到这话都面露惊讶之色,这样的事情家里人自然是不会主动告诉她们的,但安阳公主这番举动是什么意思?
韩熙这才缓缓托出吐蕃二王子前来求亲一事,皇帝自己的女儿是不可能嫁的,只好从宗室大臣的女儿中择一位封为公主出嫁。要论人选,首先应当从宗室中选,但皇室血脉大多分散在各处封地,算来算去,留在京城的竟仅有韩熙一人。
安阳公主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嫁去偏远之地,又不可能一时间给韩熙寻位郎君,只好先下手为强,主动找到一位大臣家的女儿送上去。
“按我对我娘的了解,你们只要表现得不突出就好,她应当不会过多注意你们的。”韩熙总结道,她母亲下了那么多帖子,能记得几个就不错了。
陆晏清随着她们点了点头,心中却另有想法。安阳公主不像是那种为了把自己女儿摘出来,就要把其他女子送入火葬场的人。吐蕃新王登基,近年来又逐渐强盛,大齐送去的吐蕃王后,既享有一国之后的尊位,又要承担大齐的使命,形成一种隐隐的牵制和制衡。韩熙既不愿意,又未必适合这个位置,与其说安阳公主是在找一个替代韩熙的人选,不如说她是在找一位更加合适的王后。
但陆晏清三人却都没有想当王后的意愿,也不打算出头,只是默默地抿几口果酒,吃几样点心罢了。
安阳公主看上去年纪并不大,尽管身为皇帝的长姐,由于保养得宜,仍旧显得只有二十多岁的模样,身上的气势也更为柔和,与她们的交谈也没有什么居高临下之意,反倒显得平和。
但这场宴席注定不会只是这样平淡地进行,安阳公主环视了一圈席上的少女,方才开口道:“听闻熙儿设宴时喜欢摆弄些新鲜花样,我这上了年纪的人也不便显得太过古板,今日也请诸位来看一样东西。”
她拍了拍手,便有几个小厮端着一张案几上来,上面还盖着红绸。众人的目光都汇聚在这张案几上,红绸一掀,却见下面放置的是一副沙盘。
陆晏清先前只是听闻而未亲眼见过,但看到它的模样也反应了过来,这东西一般是军营中使用的,用来研究敌情和对阵方案,安阳公主在这里拿出来是何用意?
安阳公主也不卖关子,径直开口道:“各位都看到了罢,这是特意制作的一副沙盘。与军中使用的不同,这上面模拟的,是一座边疆小城。”
“这里的人民披发纹身,未开教化,楼阁殿堂一应全无,政事买卖一窍不通,相比京城实乃愚昧落后,治城如治家,各位姑娘可有什么想法?”
能把这种东西、这番话语搬到台面上来的,除了安阳公主之外应当也别无他人了,陆晏清心下暗暗感叹,治城如治家?恐怕安阳公主真正想说的不止治城吧。
这副沙盘制作精细,哪怕陆晏清先前没有见过别的沙盘,也能感受出它的突出。安阳公主话音落下,席间一片悄然,陆晏清也无出声的想法,只是静坐着等待有人表现。
等待的时间并不长,很快就有一人站起身来,朗声道:“小女不才,愿先言一二来抛砖引玉。”
陆晏清顺着声音望去,才发现这也是位熟人,正是英国公府的乔欣然。
乔欣然今日身着一袭绯色长裙,衬得整个人更加明媚。有人主动站起来自然是再好不过,安阳公主浅笑着点头应允。
乔欣然也不怯场,大方地站着讲了讲她的看法,说是先言一二,在陆晏清看来却是讲得够详细了。政事、贸易、住房、文化一应覆盖,甚至还提到了安阳公主未曾提及的农业、律法等民生大事,几乎要让陆晏清以为她是提前准备过的了。
在乔欣然讲完后,明显可见安阳公主脸上浮现出的满意之色。有了人打头,之后便接着有人陆续站起,分别讲了自己的看法。
安阳公主面上始终挂着笑容,对几位女子的看法都表示了肯定,最终又再次提到了乔欣然:“今日听众位姑娘之言,更感受到我大齐女子的风采,众位姑娘所言都有可圈可点之处,尤其是乔姑娘所言,全面而细致,令妾身也有所受益。”
“公主谬赞了。”乔欣然口中谦卑,但对自己表现的满意却依旧有迹可循。
宴席已尽,陆晏清脑海中却不住地回放今日席上发生的场景。
乔欣然知道安阳公主的意图吗?陆晏清心下自问,乔欣然固然常行牵头设宴之事,但也并非事事逞先爱出风头之人,她今日的表现,不像是无知下的表现自我,反倒更像是明白安阳公主所图,却依旧选择了主动迎合。
“这不年不节的,吐蕃二王子怎会突然入京?”陆晏清摩挲着木质桌角,她从前在剑南蜀中一带常能见到吐蕃人往来,但对他们依旧称不上熟悉。
盛顾言如今身在朝廷,消息自然来得比她敏锐一些:“前不久吐蕃新王登基,是这位二王子的兄长,想来是进京朝贡的吧。”
近年来吐蕃和大齐常有贸易往来,吐蕃势力也逐渐发展,而大齐中原王朝身为天下治主,周边国家前来朝贡是常有之事,新王即位更是要前来表示尊敬交好之意。
“那位二王子的个性,似乎并不低调。”陆晏清想起在桃源楼里发生的场景,异邦人的长相本就在中原较为突出,吐蕃二王子进京的消息又并非什么秘闻,有心人稍一打听便能发现对方的身份,季伯卿想来也是当时便认出了吧?
“之前的吐蕃大王子,如今的新王赤松赞普据言手腕凌厉,他父亲去世后他的叔父曾跟他争夺王位,但最后还是他坐上了那个位置。”盛顾言随即话锋一转,“他的弟弟德塔赞普,也就是那位二王子,倒较少有传闻,对朝中众人来说应当都是个新面孔。”
“他今日除了挑剔酒楼里的饭菜之外,可还有别的举动?”盛顾言说这么多,倒并非真的想跟陆晏清探讨什么国家往来之事,值得他挂心的,也不过那么几样东西、几个人罢了。
陆晏清回想了一番,随即摇摇头:“后来给他多上了两道菜也就没什么了。”
盛顾言微微点头,使臣入京,若是在京城中发生了什么事情,且不说利益问题,对他们面上也总是不好看的。
他放心地让陆晏清回去了,只是他没想到的是,这位吐蕃二王子除了表示与大齐结为友邻的意愿,竟还提出了别的要求。
三日后,宫中设宴,邀请吐蕃二王子及其他使臣一同赴宴。
面对远道之,皇帝自然是表示了足够的礼待,二王子也体现出身为使臣的风范,朝皇帝敬了一杯酒,又附上了诸多溢美之词,大意不过是夸耀大齐的繁盛,表达自己的友好亲近之意,还奉上了来自吐蕃的贡品。
纪昶心里自然明白这话中的面子成分,但好话依旧是人人爱听的,面上也还是挂起了笑容,朝二王子举杯道:“二王子少年英才,实乃国之栋梁,尽显吐蕃风华。”
二王子倒也不气,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看着上首处皇帝的带笑的面色,以及席上和乐融融的景象,抹了抹唇边的酒渍,抬眸朝皇帝道:“陛下,臣还有一个请求,还望陛下能够应允。”
“王子请说。”
二王子吸了口气,方道:“大齐儿女多英杰,臣近日深有领会,又见识了几位皇子的风采,想来宫廷血脉更见大国风度。吐蕃蒙大齐国恩而昌荣,又值臣兄长初登大宝,后位尚且空悬,还望陛下能予以公主下嫁,臣代吐蕃深表感激。”
简单来说,就是要公主和亲吐蕃。
这话一出,整个宴席霎时安静下来,上首处的纪昶面上的笑容也微微停滞了一瞬。
这倒也不是多么强人所难的要求,公主和亲也是历来已有的做法,只是纪昶膝下子嗣并不算繁多,要论公主,也仅有一位邵贵妃所出的柔嘉公主。
但柔嘉公主今年才将满十二岁,尚不到能和亲的年纪。恰好邵贵妃也在场,听了二王子的话后朝抬眸朝皇帝看来,并未启齿,只是双眉微蹙,秋波含愁,倒是一番惹人怜惜之态。
纪昶本身也没有将自己女儿嫁去的想法,自古以来的公主和亲,有几个是嫡亲的天子血脉?他只是和缓地笑了笑,朝二王子开口道:“承蒙二王子盛情,愿大齐与吐蕃能永结同亲之好。”这就是应允了对方和亲的请求。
话音刚落,又有一人站起身来道:“二王子远道而来,多有劳顿,合当尽情宴饮,共享佳时。”
这人正是裕王纪舸,说是皇帝的叔父,却因是先帝最小的儿子,实则比皇帝大不了几岁。皇帝其余的兄弟在封王后都相继就藩,唯独这位裕王,其母为当今太后的嫡亲妹妹,又是先帝如今唯一在世的子嗣,因而颇受优待,一直留在京中。
此次吐蕃使臣前来,便是由他主持接待,和这位二王子也打了不少交道。二王子又端起一杯酒来:“谢过陛下、裕王,愿大齐天下昌盛,海内繁荣,望两国永结同好。”说完又是一饮而尽。
能出席宴会的都是高官贵吏,盛顾言坐在席末,原本不过是陪着吃些酒菜,听到二王子的这一番请求与皇帝的反应后,眸色渐沉,心中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
陆晏清自然是不知道这场宴席以及席间发生的事情,在收到韩熙的请帖时,她甚至有些诧异。她和韩熙算是有几分交情,但也称不上多么相熟,以往韩熙的请帖都是直接送给昌陵侯府,由邵宁婉带着她一同赴宴,这次单独把请帖送至个人手上倒是头一回。
她能收到请帖,邵宁婉自然也有,待她和邵宁婉一同行至安阳公主府时,韩熙却把她们同何钰舒一起拉到了一旁。
韩熙对安阳公主府当然比她们熟悉多了,把她们拉到一个四下无人的地方,又抬头打量了她们几下,才放心地拍了拍胸口,舒了口气。
“怎么了?你这么急着把我们拉过来?”邵宁婉同韩熙最为交好,也没什么顾忌,拍了拍她的胳膊问道。
韩熙压低了声音:“我母亲待会会过来。”
安阳公主?陆晏清不禁心下疑惑,她早已听闻对方的大名,却至今也没有见过真人,今日又是什么缘由使她出面?
韩熙很快解答了几人的疑惑:“这请帖原是我母亲下的,宴席也是她的想法。我本来还担心你们过于出挑,想提醒你们一番,如今看来是我多虑了。”
“安阳公主要物色什么人?”听到后半句话,陆晏清敏锐地察觉到其中的关窍。
“对,我刚想告诉你们。”韩熙点点头,说着又不由得叹了口气,“她要挑位大臣的女儿前去吐蕃和亲。”
三人听到这话都面露惊讶之色,这样的事情家里人自然是不会主动告诉她们的,但安阳公主这番举动是什么意思?
韩熙这才缓缓托出吐蕃二王子前来求亲一事,皇帝自己的女儿是不可能嫁的,只好从宗室大臣的女儿中择一位封为公主出嫁。要论人选,首先应当从宗室中选,但皇室血脉大多分散在各处封地,算来算去,留在京城的竟仅有韩熙一人。
安阳公主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嫁去偏远之地,又不可能一时间给韩熙寻位郎君,只好先下手为强,主动找到一位大臣家的女儿送上去。
“按我对我娘的了解,你们只要表现得不突出就好,她应当不会过多注意你们的。”韩熙总结道,她母亲下了那么多帖子,能记得几个就不错了。
陆晏清随着她们点了点头,心中却另有想法。安阳公主不像是那种为了把自己女儿摘出来,就要把其他女子送入火葬场的人。吐蕃新王登基,近年来又逐渐强盛,大齐送去的吐蕃王后,既享有一国之后的尊位,又要承担大齐的使命,形成一种隐隐的牵制和制衡。韩熙既不愿意,又未必适合这个位置,与其说安阳公主是在找一个替代韩熙的人选,不如说她是在找一位更加合适的王后。
但陆晏清三人却都没有想当王后的意愿,也不打算出头,只是默默地抿几口果酒,吃几样点心罢了。
安阳公主看上去年纪并不大,尽管身为皇帝的长姐,由于保养得宜,仍旧显得只有二十多岁的模样,身上的气势也更为柔和,与她们的交谈也没有什么居高临下之意,反倒显得平和。
但这场宴席注定不会只是这样平淡地进行,安阳公主环视了一圈席上的少女,方才开口道:“听闻熙儿设宴时喜欢摆弄些新鲜花样,我这上了年纪的人也不便显得太过古板,今日也请诸位来看一样东西。”
她拍了拍手,便有几个小厮端着一张案几上来,上面还盖着红绸。众人的目光都汇聚在这张案几上,红绸一掀,却见下面放置的是一副沙盘。
陆晏清先前只是听闻而未亲眼见过,但看到它的模样也反应了过来,这东西一般是军营中使用的,用来研究敌情和对阵方案,安阳公主在这里拿出来是何用意?
安阳公主也不卖关子,径直开口道:“各位都看到了罢,这是特意制作的一副沙盘。与军中使用的不同,这上面模拟的,是一座边疆小城。”
“这里的人民披发纹身,未开教化,楼阁殿堂一应全无,政事买卖一窍不通,相比京城实乃愚昧落后,治城如治家,各位姑娘可有什么想法?”
能把这种东西、这番话语搬到台面上来的,除了安阳公主之外应当也别无他人了,陆晏清心下暗暗感叹,治城如治家?恐怕安阳公主真正想说的不止治城吧。
这副沙盘制作精细,哪怕陆晏清先前没有见过别的沙盘,也能感受出它的突出。安阳公主话音落下,席间一片悄然,陆晏清也无出声的想法,只是静坐着等待有人表现。
等待的时间并不长,很快就有一人站起身来,朗声道:“小女不才,愿先言一二来抛砖引玉。”
陆晏清顺着声音望去,才发现这也是位熟人,正是英国公府的乔欣然。
乔欣然今日身着一袭绯色长裙,衬得整个人更加明媚。有人主动站起来自然是再好不过,安阳公主浅笑着点头应允。
乔欣然也不怯场,大方地站着讲了讲她的看法,说是先言一二,在陆晏清看来却是讲得够详细了。政事、贸易、住房、文化一应覆盖,甚至还提到了安阳公主未曾提及的农业、律法等民生大事,几乎要让陆晏清以为她是提前准备过的了。
在乔欣然讲完后,明显可见安阳公主脸上浮现出的满意之色。有了人打头,之后便接着有人陆续站起,分别讲了自己的看法。
安阳公主面上始终挂着笑容,对几位女子的看法都表示了肯定,最终又再次提到了乔欣然:“今日听众位姑娘之言,更感受到我大齐女子的风采,众位姑娘所言都有可圈可点之处,尤其是乔姑娘所言,全面而细致,令妾身也有所受益。”
“公主谬赞了。”乔欣然口中谦卑,但对自己表现的满意却依旧有迹可循。
宴席已尽,陆晏清脑海中却不住地回放今日席上发生的场景。
乔欣然知道安阳公主的意图吗?陆晏清心下自问,乔欣然固然常行牵头设宴之事,但也并非事事逞先爱出风头之人,她今日的表现,不像是无知下的表现自我,反倒更像是明白安阳公主所图,却依旧选择了主动迎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