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陛下的怒吼,几人连忙低下了头。而王家彦不由对陛下方才的举动感到丝丝担忧,此时朝廷到了一个关键时期,绝对不能意气用事,而且此举是为了一个陛下暗地里收编的贼寇。难道出兵要为了一个贼寇吗?

    想到此处,他也不在乎陛下此时的盛怒了,当即出列迎道:“陛下!此举不妥!”随即不顾周围人诧异目光,继续强硬说道:“这支贼寇本就是陛下暗地招募的,所用银两具体是从哪里出的,内阁可不知道。”

    这一句话顿时将盛怒中的朱凌顶的不知该如何是好,接下来王家彦的话继续挑战着他的底线:“不经过内阁商议便私自招募兵马,但由于眼下为特殊局面,便索性不追究此事。贼寇死了便死了,若是要为他们出兵,那理由是什么?难道要和三军将士说我们这次是为了贼寇吗?”

    “王大人!”

    王承恩明显有些听不下去,当即出言怒怼道:“那些贼寇明面上是贼寇,但私下却已经是朝廷的兵马!我们出兵名正言顺!此举更是为了其他那些默默无闻为朝廷的人!”

    “但……”

    史可法也出列,叹气说道:“朝廷此时对付的应该是南京作乱的马士英,占了我大明半个江山的闯贼,向西南进兵的张献忠和北方不断劫掠的建奴。而不应该去浪费人力,物力和钱财。陛下要懂得大局!”

    见二人对这件事的态度出奇的一致,饶是愤怒中的朱凌也不得不暂时平静了许多。他只是万没想到华魁他们怎么会全军覆没?按理说,他们可以要求当地官府援助,即便是被击败也不会如此惨败。看来惨败的原因真得好好查查了。

    “承恩,先退下吧,此事先放一放。”

    “陛下!”

    王承恩不敢相信,方才陛下还要举兵为死去的华魁他们报仇,怎么就被他们几句话改变了念头?他内心突然有许多不甘,不愿相信陛下竟会这样,但看到陛下的目光,他最终也臣服了,只能先按下此事然后推到一边。

    “还是说说如何解决马士英吧!”朱凌立即调整好状态,对下面的朱大典说道:“爱卿,你有什么好的想法?身为全军统帅,自然应该是可以想到的。”

    见陛下询问自己,朱大典当即上前说道:“陛下,如今解决马士英有几个难题。第一:皇后太子与众大臣皆在他们的手里,而这个也是他们敢造反的依仗,要想诛杀马士英一等人,必须先把皇后太子等人救出来。”

    “其二:臣接到消息,马士英联络了附近省的总兵和当地大员,若是加上他们自己的兵力,总兵力可达到十五万,比我们还要多。其三:若我们举兵南下,那北面怎么办?万一闯贼攻来,大军尽数被调走,那岂不是?”

    待其说罢,众人当即陷入了沉思。当然,他说的都是对的,也正好都是目前艰难状况的痛处。所有人方才都不愿提到此处,但现在被朱大典全数说出,自然有些愁眉苦脸。每一个都是难题,而每一个都如此重要。

    而他们此时面临的局面更是让朝廷进退两难,北有闯贼威胁,南有叛臣作乱。任何一方都必须重视,但若是南下,北面会受敌。北上,后方会有难。

    倒是一旁的王承恩听了立即开始转动大脑,若是能够为陛下解决这个难题,说不定陛下会为华魁的事做主。但这几个问题可都不容易,他一个宦官又怎么可能想得出来?但是只是想了片刻,突然有了一个想法。

    目前朝廷最缺的倒也不是银子,而是兵力。

    北面闯贼随时可以召集十万大军攻伐山东,而应天府的马士英手里同样有十几万大军,这样一来在兵力上便是一对二的局面。但不可否认的是,朝廷并不是只有这十万大军,是可以招募的。现在不缺钱,也不缺威望,若是大力招募,怎么也有几万人!

    他目光一闪,当即站出说道:“陛下,奴婢虽为宦官,但也同样忧国忧民。方才见陛下与各位大臣有些愁绪,奴婢想出来一个办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说!”

    朱凌当即同意,他们正好愁的不行,眼下有人有了办法,自当说出,而无需去顾及身份。

    “奴婢看,现在朝廷缺的就是兵!北面的几十万闯贼和应天的十五万叛贼,加起来便有好几十万之众。但我们却只有十万兵马,若是能大力招募,达到二十万人,则可以分为两路兵马。这样一来南北便都可以兼顾!”

    说罢,王承恩满怀着期待看向朱凌和其他三位大臣。

    但看到他们还是一副沉思模样,他以为自己这个办法不会被采纳,不由心里有些失落。但随即一句话让他立即燃起了希望。

    “臣怎么没想到呢?”

    只听的王家彦一声叹气,恼怒自己怎么就那么笨拙,这么一个最简单的办法都没有想出来。反而让一个宦官给想了出来,亏自己还熟读兵书。如此想来,当真是有一些羞愧。

    而史可法听了也同样恍然大悟,像是被人点醒了一样。当即惊喜道:“王公公所言极是!这几个问题共性不都是兵力吗?若是我们有了兵力,那么很多问题便都可以迎刃而解!”说完看向王承恩,不免有些钦佩。

    而王承恩可不敢受史可法如此大礼,也当即回礼。

    “兵力可以解决两个问题,那么第一个问题该怎么办?这可不是兵力多就可以救下皇后等人的。”朱大典虽然也为王承恩所说办法感到庆幸,但眼下还有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摆在眼前,任然不可以太过高兴。

    “陛下可知道九江总督袁继咸?”王承恩又突然说道。

    “袁继咸?”

    正当朱凌努力地在脑海中回忆此人的时候,发现脑海并无此人的任何记忆。

    正好王承恩继续说道:“袁继咸此人是天启五年的进士,后来在崇祯七年提学山西,曾经入狱,后来被同僚解救出来。十五年任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如今驻九江,总督江西,湖广,安庆,应天等处军务。若不是马士英揽权,他怕是早就要除掉叛贼了!”

    “总督应天军务?”王家彦不由皱眉问道:“南京发生那么大的事,那么大规模的军事调动,他一个总督怎么会不知情?怕是在田野间耕作的老农都已知晓,一个朝廷三品大员毫不知情?怕不是他也是马士英的人吧?”

    王家彦说的话不无道理,身为两省与三地总督,这般大的事情若是毫不知情,自然是有些引人深思。但王承恩却是相信袁继咸乃是朝廷栋梁,绝不可能当了叛臣,至于为何尚不知情,只当是另有原因。

    但此时若是要剿灭马士英,绝对不能打着几分把握去相信某一个人,必须得确保此人效忠陛下,方能使用。

    正当几人又被这个问题难住的时候,朱凌却突然想到一个办法。

    历史曾记载,弘光帝掌权时期发生三大案,有一件案子便是南都太子案,又称为崇祯太子案。大致经过便是鸿胪寺少卿密诹弘光帝是,说太子朱慈烺出现在浙江。之后弘光帝立即令身边太监一探究竟。

    之后又派二名太监前去辨识,却还是有所怀疑。将这两个太监灭口后,之后又杀了之前的那名太监。后来百官皆知,纷纷要前去查看,刚开始众人皆说是假太子。但当这个假太子向其中一人问安时,他却又沉默退了回去。

    最后弘光帝便将这名真假太子交由锦衣卫看管,被收入大狱。当即引起轩然大波,南京士民皆哗然不平。

    之后江防督抚袁继咸,宁南伯左良玉与广昌伯刘良佐上疏抗争,左良玉甚至发兵东下,声称清君侧。被这么一搅和,众人皆以为被抓的乃是真太子。

    现如今太子被掌控,倒不如说南京太子乃是假的,而真太子却在兖州!

    “朕有一个办法!”

    

    (。手机版阅读网址:

章节目录

大明1644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本书只为原作者此生不吃土豆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一百九十八章:难题,大明1644,一本书并收藏大明1644最新章节 伏天记一本书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