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周给明远带来了一套样币。

    这套样币用的是楮皮纸,纸色白净,纸质厚实而坚韧。印刷采用的是刻印坊最新的双色套印技术,墨色清晰,图案边缘如被锋利的雕刀细细切割过。

    据李成周说,汴京城郊一家双色套印做得最好的刻印坊被官府授予“官办”的资格,开封府甚至派遣了衙役去刻印坊内,昼夜戍卫。

    但那家于刻印技术上还需要与同行讨论切磋,李成周等人便被“特许”,进入那家刻印作坊,吃住都在那里,直到印出了一批大家都满意的样币,才被准许离开。离开的时候还被衙役们搜身,确保他们没有将即将投入使用的“真交子”私藏夹带出来。

    而李成周带出来的这套样币,除了应有“样币”字样之外,与市易司用来购入商品的真实交子几乎没有不同。所差别的是,市易司投放市场的交子,还将盖有官府的大印。

    据说这大印上也有玄机,有用如今市面上出现不久的放大镜才能看清的微缩文字。

    李成周以为明远关心的是交子的印刷技术,颤颤巍巍地问:“明郎君,您看,这种新版的‘交子’,能被仿制吗?”

    明远柔和一笑:“有心人想要仿制,总是仿的出的。”

    李成周脸色顿变。

    “但这也无妨。铜钱和铁钱,民间一直都有私铸。交子纵有盗印,也不过与铜钱一样。”

    明远笑着继续道:“我还知道好几件可以用来给交子防伪的方法,要是有机会能去见见那官办‘印钞作坊’的东主和工匠,我自然愿意说与他们知道。”

    纸币防伪的技术总共就那么些:水印、埋线、凹印……现在这个时空的技术手段未必能够全部达到,但是能用上那么一两种,就已经足够让伪造者头疼了。

    “但这根本不是交子现在的问题。”

    明远望向一脸迷茫的李成周:“成周兄,你说说看,要是你的刻印坊主顾向你付账时打算付这些交子,你愿意收吗?”

    李成周一吓,头一反应便是摇头,随即脸现愧色,道:“明郎君……这,这我,做的只是一点小本生意……万一这交子兑不了铜钱……”

    言下之意,就算是这些交子刻印得再精美,只要这交子不能随时随地地兑换铜钱,李成周就不敢真正将交子当做“钱”来使用。

    “这交子啊……一开始也是蜀中百姓没有办法的时候才用的。”

    明远从苏轼、吕惠卿等人那里听说过不少关于蜀人发明交子的故事,当下娓娓讲给李成周听。

    自北宋初年起,蜀中的经济就一直发达,用的却是铁钱。铁钱体重值小,一千文铁钱重25斤,连买一匹绢都要用到上百斤的铁钱。据说那时在益州,女儿家上街买绢,需要专门带上一个壮汉作为背夫,不是为了拿货,而是为了背钱。

    到后来蜀中发生了李顺、王小波叛乱,专门铸铁钱的铸钱监干脆停工。市面上出现严重的“钱荒”。

    按照明远的话说:这就是发达的物质生产水平与较低的货币流通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匹配。

    于是,益州十六家实力强大的钱庄,联合发行了一种存款凭证,名叫“交子”。

    持有交子的人,将钱存入这些钱庄,到手这些名为“交子”的纸张。拿到手的交子在市场上可以交换商品,也可以到钱庄那里兑换成为现钱。

    这些交子依托十六家钱庄的信用,得以在市场上流通。由于它携带便捷,逐渐大受欢迎。

    然而这些发行交子的钱庄多半也良莠不齐。有些钱庄经营不善,偷偷将当初持有交子的人存入钱庄的钱花用去了,导致后来持有交子的人无法兑付。市场便出现混乱,各种诉讼官司频出,让地方官伤透了脑筋。

    这样的事件发生之后,北宋朝堂上便有两种声音:一种是呼吁彻底取缔纸币;另一种便是维持交子的存在,并将其改为“官办”,也就是,官府成立“交子务”,接手交子的发行事务。

    最终,宋廷选了后一种方案。

    从此,益州十六家钱庄联合发行的交子被称为“私交子”,随着大宋朝廷的法令出台,私交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交子登上“官方”舞台。

    但那时的官办交子只能在蜀中地区使用,不得出蜀。因此其影响也仅限于蜀中一地。

    如今,吕惠卿为了实现新党的政治目的,借着市易法推行的机会,在京中强推交子。

    明远猜吕惠卿这么做可能是想要造成“既成事实”,逼迫市场,不接受也得接受。

    但很可惜,市场本身有等价交换的逻辑规则在,不会随便因为他人的意志而转移。

    被市易司“强购”去货物的商人们,并不会认为市易司给他们提供了等价的“钱币”,而是认为这是官府给他们的一张“欠条”。

    这张名为“交子”的欠条,官府打算怎么还,什么时候还……谁都不知道。

    ——这京中的人心怎么能不乱?

    明远将这来去原委与李成周一解说,李成周顿时望着放在桌面上的那一沓“样币”,迟迟疑疑地问:“明郎君……这些花纸,它真的能换钱?”

    可见,这交子能作为“钱币”的一种形式,这观念还远未深入民心。

    明远顿时自嘲地笑笑,道:“幸好没有答应王元泽去做官……”

    好赖他还没有加入北宋的官员系统,这件事再怎么也怪不到他头上。

    但是一想到如今京中的乱象,明远也没有置身事外的打算,而是起身,告诉李成周:“好了,我现在去市易司找蔡京。”

    从这次强推交子的手段来看,明远断定这件事与蔡京绝对脱不了干系。

    但是明远刚刚起身,外面门房就将有客上门的拜帖递了进来。

    明远一瞧拜帖:“好家伙,被堵门了。”

    他暂时没法儿出门去找蔡京:王雱与吕惠卿,联袂上门,将明远堵了个正着。

    明远这次进京新添置的大宅在城西,靠近常乐坊,距离王安石的宰相宅邸不算远。宅院的价格是三万贯,再加上各种装修改建,明远在这一栋住宅上的总花费在五万贯左右。

    但匆匆赶来的王雱与吕惠卿,谁都没有心思欣赏明远这栋价值万金的新宅邸。

    王雱与吕惠卿被明远邀入花厅。两人还未坐定,就全都站起身。

    王雱向明远开口道:“远之贤弟,交子一事,还要请远之鼎力相助。”

    吕惠卿则什么都没说,拱手郑重向明远行了一礼。

    明远:这叫什么事?

    明远与王雱交好,所以这请求由王雱来提,让明远推辞不得。

    而吕惠卿只管放低姿态。明远要是真的拒绝,未免也显得太傲慢了。

    对了,还有那个蔡京呢?

    蔡京怎么不来?

    明远难免气鼓鼓地想:要是蔡京也来,没准他会真当着王雱与吕惠卿两人的面,当场翻脸。

    所以蔡京有这个自知之明,今日没有在明远面前自讨没趣。

    但明远心知此刻新党到了“只能进、不能退”的时刻,如果市易法连带交子发行之事一起“翻车”,那么新党众人的政治生命估计会全部完蛋,而这个庞大帝国的改革进程恐怕也就此到了终点。

    当下明远也不客气,邀请王雱与吕惠卿两人入座,只问:“两位知道如今市面上的情形吗?”

    王雱看着吕惠卿。

    吕惠卿表情不变,泰然自若地清了清嗓子,答:“如今汴京百姓,无论家业大小,都开始积攒铜钱。市面钱贵,物价飙升。”

    说到这里,他到底是叹了一句,道:“此事牵扯甚广,无论是富商巨贾,还是升斗小民,如今俱在收藏铜钱。原本由外地入汴京平抑物价的商户,因为听说运货入京之后,市易司只给付交子,如今全都在京城外观望,货物据说都押在山阳镇外的货栈里……”

    发行交子取代铜钱,就不止是市易法打击垄断这么简单了。“钱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整个汴京城立即行动了。

    此刻,吕惠卿异常诚恳地起身,向明远与王雱拱了拱手,道:“这次是惠卿误信人言,加之思虑不周,市易司行事不妥,才致今日之难题。远之若觉有什么是惠卿可以弥补的,请尽管提出。惠卿无有不从的……”

    明远听着听着,依稀觉得吕惠卿正在撇清,若是真的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这责任,吕惠卿估计就要全部推到蔡京头上去。

    既然大家都是聪明人,一旦要动真格地玩起心眼,恐怕还是经验老到的吕惠卿略胜一筹。

    不过……蔡京也不是省油的灯,估计也暗中藏着什么制衡的手段,或者是给吕惠卿偷偷挖了坑。

    但明远无意掺和吕惠卿与蔡京之间的纠纷,他将手中那柄标有大食数字的折扇打开,遮住半张面孔,轻轻地摇了摇,出了会儿神,片刻间已经想出了应对的方法。

    “要缓解眼前的局面,也不是没有办法。”

    王雱与吕惠卿顿时相顾大喜。王雱习惯性地伸手抚胸,笑道:“我就知道,远之一定会有办法。”

    “但是需要官府做些事……配合一下。”

    吕惠卿诚恳地一拱手:“远之但讲无妨。”

    明远便问:“此次发行交子,已流入市场的有多少万贯?”

    吕惠卿与王雱对视一眼。

    吕惠卿有条不紊地开口:“此次发行交子,打算在汴京发行三百万贯,官府已准备一百万贯的铜钱,供兑换备付1……”

    明远:好家伙!现代人到此也要直呼“内行”,在公元十一世纪的北宋,人们已经明白了不需准备足额准备金的道理了呀!

    “……想必持有交子的人不会同时到官府兑付,因此三分之一的准备金已经足够安全……”

    “至于已经流入市场的交子……此事由蔡元长一力主导,惠卿倒是不太清楚准确的数字。”

    说到这里,吕惠卿终于脸现尴尬。

    他虽然可以将责任往蔡京身上推卸,但这样也就意味着承认蔡京掌握发行交子的主动权。

    “问题不大,”明远得知这次发行交子的总数,心里就放松多了:三百万贯么,以他现在能够调集的头寸,就算是全发放出去他也能应付过来。

    “请两位放心——”

    至此,明远已能为王雱和吕惠卿两人打包票。

    “只是余事上,我还需要官府如此如此……”

    少时,明远将王雱与吕惠卿送走,便叫来长随。明远让他往苏村跑一趟,给捶丸场送一封信。

    当天傍晚,所有参加捶丸俱乐部的成员,都收到了他们期待已久的消息——只不过十分言简意赅。

    明远给他们的帖子上都只有三个字:界身巷。

    

    (。手机版阅读网址:

章节目录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本书只为原作者安静的九乔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243章 亿万贯,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一本书并收藏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最新章节 伏天记一本书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