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特别时水灾后,很容易变成瘟疫,说到底还是卫生问题,个人生活习惯问题,特别是饮用水,看上去清澈干净就直接喝,所以往往一个水井能把全村变成疫情重灾区,古代一个地方发生瘟疫,传播不是很快,原因就是交通不发达,也因为这样,消息也不灵通,有时远远看到前面有一个村落,走进一看却空无一人,就是瘟疫闹的,死亡人多了,剩下的人就会逃离,瘟疫就这样慢慢地扩散,等到一个区域大面积有瘟疫后,其实瘟疫已经有好几个月了,或是大半年了。

    霸州的这场瘟疫就是这样,等到官府发觉,已经流行很长时间了,原因是霸州水系发达,此时的霸州在胜芳设立了一个巡检司衙门,胜芳始建于春秋末年,当时仅有几户渔民,因东、南、西三面临水,仅北面为陆地,且与一条土堤相连,故名堤头村。公元前318年改名武平,北齐武平元年(570年)改称渭城。北宋嘉祐年间,因盛产莲藕,风景宜人,有“胜水荷香”之称,而改名胜芳。胜芳因水路而繁华,原因无它,是外地进京的中转站。

    瘟疫初发在王庄子村,后蔓延到了东杨庄,后又传染到了辛章村,就这样传播开来,古时碰到一地有瘟疫,最直接的做法就是逃离,一边逃一路感染,又一路死亡。

    章子俊一行船靠胜芳码头时,城内已经有瘟疫传播了,可是章子俊还不知道此地已有疫情,因为城内到处人来人往,商铺林立,那就先找一家客栈住下再说,巡按御史一般不会亮出旗牌,如果是亮旗牌就得穿上官服,而章子俊一行是微服,那么就不能惊动当地官府。

    就在城中最大的客栈得胜楼住下,古代的客栈都很大,像这样一个水路要道的地方,客栈一般是成院落的,每一个院子里面正房就是客房,边上有驴马棚及车架停放处,章子俊一行虽没有驴马车架,可人多,章子俊一行三人,佥事陶鲁带着一位管家服侍,御史胡靖身边一个书童,一个丫鬟,只有周吏员、杨吏员二人没带服侍之人,这样算下来就是八人,一个院子正好,四间大房,章子俊官职最大三人一间正房,左右分别是陶鲁及胡靖住房,周吏员、杨吏员共住一间偏房。

    有了住处后御史胡靖就派出周、杨二吏在外探查民风。微察的御史每到一地,这是一个固定程序,古代当官就是这样,自己不会去乱撞的,就在客栈喝茶聊天,享受丫鬟佣人的服侍。

    除非有什么案情亲自碰上,暗察一般为三天,三天后就会启程到下一个地方,这叫巡视地方,体察民情。往后回都察院时作为考核依据的。

    此时的胜芳城,市面繁荣,风光秀丽,物产富饶,水岸码头,商贾云集而闻名。因行业齐全,南来北往,进京办事的,各地官员的,做买卖的,上京赶考的几乎全部云集此地,是沟通南来北往中途歇脚之地。因水陆交通便利,成为京津保商品交易转运集散地,被列为直隶六大重镇之一。

    章子俊记得胜芳有张家大院、王家大院,而此时却没有这些大院,城中有名望的官宦人家是时任南京礼部侍郎曹麟,还有京城詹事府少卿銘鸥,除了此二人外,胜芳城内居住着许多“大人物”,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为了改变京畿荒芜萧瑟的境况,从江浙、山东、山西等地移来众多居民及军人家属留在京都周边安家落户,并分给他们大量土地。

    在天津大红桥上游的邵家园子建有胜芳码头,货船从胜芳到天津,首先要停到这里。去的时候船上装满了鱼虾蟹、苇席、皮麻、粮食、茶叶,盐铁回来又装上面粉、杂货、木材、竹制品等,整个码头车水马龙,一派繁华。

    城中除了许多大户外,另有两家大商贾,分别是山西王家及松江姚家为最,原本山西王家经营皮货、牛羊牲畜、盐铁、茶砖等,而姚家经营粮食、锦缎、棉布、茶叶等,商路上也没什么冲突,可在京城保卫战后,天顺年起,京城粮食奇缺,涨价厉害,王家就开始做起贩运粮食买卖,就跟姚家起了冲突。

    姚家的后台是时任南京户部尚书张凤,张凤此人安平人。宣德二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正统三年迁刑部右侍郎。以主事擢侍郎,前所未有。正统四年被任命提督京仓。正统六年三月改南京户部右侍郎,正统七年迁本部左侍郎,十二年兼理南京粮储。因张凤为官非常古板、谨慎善热潮,故有“板张”之称。

    到了景泰二年迁南京户部尚书。景泰四年又改任南京兵部尚书。次年召任户部尚书。可谓是官场老油条。曾以灾伤蠲赋多,国用益诎,乃奏请准轻则征租,不惟永绝争端,亦可以少助军饷。得到景帝赞许。英宗复辟后,对这种景帝之人不喜,又被踢回南京户部,仍兼督粮储。

    张家跟姚家是姻亲关系,而且是亲上加亲的那种,张家女嫁入姚家,姚家女也嫁入张家,可谓关系深厚了。

    王家也是山西世商,朝中也有人,任都督佥事徐恭,后改总督漕立,镇守淮安。天顺元年迁右都督,仍旧总漕,王家不光是徐恭一人,另有朝中大佬浚国公陈懋,英宗北征被掳,景帝立,诏陈懋从福建班师。加太子太保,掌中府,兼署理宗人府事。这可是顶天的勋戚。

    姚家跟王家是文武对决,朝中都有大佬撑着,谁也不服谁,谁也不让谁,姚家掌握着粮储,王家掌握着漕运。就在胜芳镇展开了一场商界大决斗。

    商场如战场这句话可不是后代发明,自古就有,并延升到兵法三十六计,比如,浑水摸鱼,偷梁换柱,走为上策,无中生有,金蝉脱壳,笑里藏刀等等计谋,在古代的商场上,可不是后代那样有法律保护,特别是这些大商贾比拼的是财力、人力还有后台,一个不小心不是失财,而是灭门。

    姚家有粮运不出去,被王家通过朝廷在胜芳的巡检司卡着,别看这个小小巡检司,只有从九品芝麻官,在胜芳镇就是朝廷的象征,所有水陆运输都要有巡检司出具的通行证才能运输,不然就是走私。在胜芳镇另一个朝廷象征就是驿丞,掌管驿站中仪仗,车马,迎送之事,镇中的孔庙旁还有一个未入流的朝廷教谕处。

    姚家当家的是姚雍,天顺元年中举后二次进京都没有再进一步,家父姚允暹年岁老迈,以难胜任家族生意,姚雍接替了家父主持家族一切,古代做生意全是整个家族一起上,而领头的只有一个,反看王家同样是一个家族,为了能把家族生意做大、做稳,都很注重族内从小孩起,在自家族学里面读书,在家族里面只要有一个人考上进士,为官后维护家族兴旺。

    而王家主持家族内一切的却是王小姐,说出来不信,王氏年芳二十五岁了,至今未婚,从十七岁起就主持整个王家,可以想像在古代二十五岁未嫁是什么概念,像王家这样的大户人家,一般女子过了十岁就要婚配,等到十四岁时就出嫁,最迟也不能过二十岁,女子过了二十还没有婚配的话,很难做人,是不是此女子脑子有问题,是不是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病,或是相貌奇丑无比等等这些传言就会满天飞,这样再想嫁人就难上加难了。

    这些传言在王氏这里全不对,王氏非常聪明能干,美貌如花,特别是在做生意上具有一般人不具备的天赋,从小在族学里面读书,要不是女儿身,妥妥地能考取进士,十六岁时曾作过一首诗就能看出王氏的学问。

    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

    春人饮春酒,春鸟哢春声。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王家在山西就是大商户,永乐年间王小姐的父亲在家族的帮助下来到这里,创办北直隶商号,不想生意越做越大,加上王小姐从小有经商头脑,在关键之时善于把握方向,慢慢地就接管了家族生意,成了北直隶有名望的巨贾,可以说富可敌国了。

    这几年下来,也不是王小姐没想嫁人,因为自视甚高,一般的人家还看不上,也有门当户对的,可一看人就不对了,不是歪瓜劣枣,就是胸无点墨,无奈一直拖延至今。

    

    (。手机版阅读网址:

章节目录

大明求生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本书只为原作者拉拉袖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一百章 中央巡视组(下),大明求生记,一本书并收藏大明求生记最新章节 伏天记一本书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