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帮手
冯姨娘提着木桶把水倒进水缸,一昧低头干活不答话。她不是不愿回去,只是膝下没个儿子傍身,没得倚仗。大公子不幸遇难后夫人的境遇她也是亲眼目睹的,邵家终归是要落到朱旖儿母子手里,眼下在这里还过得去,若是回去,只怕连现在这样的清净日子都没有了。
只可惜了槐如,如花似玉的女儿跟着她过这种日晒雨淋的生活。
冯姨娘道:“我在这儿住惯了,怕乍回去消受不起金银富贵。大小姐若是发善心,只求能把我槐如带回去照拂一二,明年过了笄礼,随便寻个差不多的人家嫁出去便是。”
邵月如见她不愿答应,她上前走到水缸边,站到冯姨娘面前,双眉颦蹙着,拉着冯姨娘的手认真请求道:“实是我没法子了才来求姨娘,我已同江家大公子定了亲,婚期就在下月,出嫁之后多有不便,难顾三处周全,母亲又在病中,把槐如带回去也难以照拂,这才来求姨娘。”
冯姨娘虽风韵犹存,可到底年龄上来了,在庄子上辛苦两年,已经略显老态,性子又是个软和好拿捏的,指望她回去和朱旖儿争宠,那不现实。若仅是想寻个留住邵恺,她重新寻个年轻貌美又妥帖懂事的丫鬟放孙仪房里也不是难事。
只是她舍不得槐如再在外面吃苦,单接槐如回去,她必不舍冯氏,再则她也不想为了自己一己之私断送别的姑娘一生,倒不如接冯姨娘回去,有母亲坐镇中军,再有冯姨娘帮衬,也勉强能应对朱旖儿。
“姨娘就算不为我,不为自己,也为槐如想想。”
“可……我已年老色衰,就算回去又能做什么。”
“只要姨娘想,我与母亲可以帮你。”
冯姨娘握着瓜瓢,看向瘦弱的槐如,思量了半晌,终于还是点了头。
得了她的答应,邵月如终于下心来,她接了冯姨娘手里的东西丢进桶里,让耘春扶着冯姨娘去收拾行李。
她们行李不多,带得走的带不走的,收拢过来也才两小个包袱。
邵月如和耘春帮着把东西提上马车,冯氏走在最后,看了空落落的小屋半天,才缓缓挂上锁。
车夫挥着鞭子“咻——”地一声在空中划响,车轮碾过车辙,往城里去。
出了庄子下山时,遇到一伙人赶着大队马车,她们停下来避让,只见那伙人从岔道口拐朝另一条人烟稀少的小道往山里去,也不知车上装的什么,马拉得费力仰天打鼾,车辙子约莫有五指深。
车夫在外头多看了两眼,便被人呵斥恐吓再看挖了眼睛,吓得车夫忙背过身去。
邵月如心里直觉不对劲,但她也不能做什么,只当是自己多思多虑,没放在心上,等那去伙人走过,才让车夫赶紧回家。
今日邵桐如照旧在周家,朱旖儿被孙仪打发出去办事还未回来,小儿子还在学堂听学,母子三人都不在家中。
邵月如带着人大大方方回到邵府,和耘春吩咐了两句,便让人给冯姨娘和槐如洗漱,不多时耘春便从孙仪房里回来,带了两支素色淡雅的珠钗给冯姨娘装扮上。
冯氏年轻时也是个清丽美人,尽管在庄子上吃了些两年苦,但梳洗装扮上,看起来年轻不少,又有为人母的温婉,邵月如看着心里胜算又多了几分。
邵月如带着他们母女去孙仪房里,聊了些时候她又把槐如带去庖厨,吩咐小厮去县衙守着。
等小厮将邵恺接回来,邵月如带着槐如熬的粥笑盈盈过去,“凉饮伤身,父亲仔细身子。庖厨正忙着,晚膳还有些时候,父亲不妨先用点清粥消暑生津。”
邵家同江家的婚事已是板上钉钉,邵恺在外面也得脸面,见邵月如懂事又体贴,态度愈发和气,接过清粥用了两口,还问起孙仪的身体。
邵月如低头叹了口气,“自哥哥走后,母亲的身子就一日不如一日,求医问药也还是老样子,今儿早上用不进药,还同我说她一早想随哥哥去了,又念着和父亲结发夫妻,当初许的白首不离,她若走了,怕父亲照顾不好自己,拖着一口气亲眼看着父亲事事顺遂才心安。”
邵恺听着心里还是有些动容,结发夫妻一场,他和孙仪当初也真心相爱过,尽管这些年有些不快,但当初的情真意切做不得假,吃了半碗清粥便放下:“我去看看她。”
孙仪那边早准备着,等邵恺过去,孙仪好声好气聊了两句,便让人布晚饭,将冯姨娘叫出来。
当初朱旖儿得邵恺专宠,孕中不能服侍才纳了冯姨娘,但冯姨娘容貌不逊朱旖儿,又比朱旖儿温顺还有才情,过府之后一度把朱旖儿比下去,这才让朱旖儿怀恨在心,使计笼络邵恺的心,冯姨娘母女只能在孙仪和邵月如的庇护下过日子,后面栽了个不知谓的过错,把人打发到庄子上去。
冯姨娘盈盈一拜,泣泪连珠,“妾听庄上的人说,老爷和江家闹了矛盾,心里担忧老爷和夫人,才贸然抗命回来,想悄悄看一眼就回去。”
冯姨娘风姿依旧,说得情真意切,邵恺不免意动,放下筷子伸手去扶她,怜爱道:“是月如要和江家公子结亲,没什么大事,这几年让你受苦了。”
说着让人添座添碗筷,槐如厨艺最佳常得邵恺夸赞,邵月如有心讨好,姐妹俩做了一桌好菜,一顿饭让邵恺吃得连连夸赞。
等到一顿饭吃完,天色已晚,冯姨娘看着时候要回庄子上,邵恺拉住她,终于开了口:“天都黑了,当初的事也算罚过了,带着孩子回来吧。”
冯姨娘落泪应了声“嗳”,往邵恺碗里夹了片小酥肉。
邵恺吩咐账房拨钱给槐如重新置办衣裳首饰,晚上又留了冯姨娘服侍。
等朱旖儿母女回来得知此事,朱旖儿不依不饶去找邵恺闹,邵恺正在兴头上,被搅了好事,大为恼火,挥手让人把朱旖儿关回院里。
于是后面一段日子,冯姨娘除了伺候邵恺,就在孙仪房里帮衬,带着槐如学习如何治家管账,桐如姐弟几次闹到邵恺面前去,冯姨娘和孙仪交换着□□白脸,竟闹了几次都没成。
冯姨娘伺候邵恺时提了句月如聪明能干,邵恺想起月如来,也是满意的点头,“这孩子做事妥当,让人挑不出错。”
又问起槐如,冯姨娘从善如流地说:“她在夫人跟前敬听教诲,这些日子学了不少本事,都是妾身教不了的。”
邵恺叹了句:“看来孩子还是要养在嫡母膝下才有出息,月如和松儿都是夫人养的,就很有出息,我看槐如在夫人面前学得也很有长进,再看桐如和梧儿……唉!”
邵恺心里感慨,桐如是古灵精怪得他喜欢,可女儿家还是要学点管家之道,将来嫁出去才不会被婆家笑话,她现在到好,自家老子不知道孝敬,日日往周家跑,岂不知周家看上的是月如这样懂事能干的孩子。梧儿也是,读个书也不知读到哪里去了,十二三岁了,一点长进也没有,比松儿当初差多了。
想起遇难的儿子,邵恺又忍不住叹息。
冯姨娘只是浅笑着不说话。
有冯姨娘的帮衬,邵月如终于得了空筹备自己成亲要用的东西,槐如抱着账本来请教时,她刚把红盖头上的戏水鸳鸯绣好。
趁着休息的空隙指点槐如,槐如却神思恍惚,月如见她心不在焉,放下账册嗔道:“我说呢,这些东西我原是教过你的,没道理你不会,原来是心思不在这儿。”
槐如不好意思摸摸耳朵,思来想去,忧愁着开口:“阿姐真要嫁给江家大公子?我听说那是个混世魔王,你不是……一直想嫁给周公子吗?”
邵月如看着槐如,下巴瘦得尖尖的,眼睛乌亮乌亮的,摸了摸她的头,淡笑道:“我和周公子没有缘分,江公子应当会是个好的。”
周珏,他应该正在书院埋头准备秋闱,还不知道她和江家的事吧。
从她知道姑娘家长大必得嫁人开始,她就努力在后宅经营个好名声,在各家夫人小姐的聚会上表现得体大方,给大家都留下好印象,又在一众可供选择的好人家里千挑万选了一个好儿郎,那便是周珏,听闻那是个才高貌俊的谦谦君子,前途无量,正合她的意。
人心都会变,情与爱原不在她考虑的范围内,她只挑一个最适合做夫君的。
那回她上周家拜访,周夫人拉着她的手向他介绍:“这是你邵伯伯家的月如妹妹。”
那个清雅公子向她行礼,温声开口问好:“邵妹妹妆安。”
她矜持地低着头回礼时,悄悄看了一眼,对面的人长身玉立肤如莹玉,红着耳朵行礼时她读过的有关温润公子的诗词,一下有了颜色。
周家夫人拉着她的手言语打趣他皮薄面浅见不得人,他颇无奈地微嗔,好似丢了他多大的面儿。
惹得她禁不住轻笑时,他一张脸都红透了,找了个不知所谓的借口匆匆离开。
那是她和周珏为数不多的接触,后面再遇到也只是浅见过礼便错开,话都没说过几句。
回想起来,那时她应是动过一些心思的吧?
说不清楚,但她几乎熟知周珏的一切,读的什么书,做过什么事,乃至生辰几何、衣长几尺、饮食禁忌……一切她都从周夫人那里了解得清清楚楚然后默默记下,等着将来嫁过去做个贤妻良母,和郎君相敬如宾,若是必要再给他纳一房不作妖的妾室,相安无事过日子。
和江家定亲,她心痛不已,却是为嫁给江晏之那种纨绔可能面临的困境而伤心。
江晏之呢?她对他所有的消息都是听闻的,听闻他是十岁秀才,听闻他火烧江府,此后开始浑浑噩噩不知上进,是‘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还在红袖招养着相好的花魁娘子。1
邵月如心里叹了口气,希望他是个好的吧,实在不行只要对方相安无事,给她应有的尊重和体面,她也愿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冯姨娘提着木桶把水倒进水缸,一昧低头干活不答话。她不是不愿回去,只是膝下没个儿子傍身,没得倚仗。大公子不幸遇难后夫人的境遇她也是亲眼目睹的,邵家终归是要落到朱旖儿母子手里,眼下在这里还过得去,若是回去,只怕连现在这样的清净日子都没有了。
只可惜了槐如,如花似玉的女儿跟着她过这种日晒雨淋的生活。
冯姨娘道:“我在这儿住惯了,怕乍回去消受不起金银富贵。大小姐若是发善心,只求能把我槐如带回去照拂一二,明年过了笄礼,随便寻个差不多的人家嫁出去便是。”
邵月如见她不愿答应,她上前走到水缸边,站到冯姨娘面前,双眉颦蹙着,拉着冯姨娘的手认真请求道:“实是我没法子了才来求姨娘,我已同江家大公子定了亲,婚期就在下月,出嫁之后多有不便,难顾三处周全,母亲又在病中,把槐如带回去也难以照拂,这才来求姨娘。”
冯姨娘虽风韵犹存,可到底年龄上来了,在庄子上辛苦两年,已经略显老态,性子又是个软和好拿捏的,指望她回去和朱旖儿争宠,那不现实。若仅是想寻个留住邵恺,她重新寻个年轻貌美又妥帖懂事的丫鬟放孙仪房里也不是难事。
只是她舍不得槐如再在外面吃苦,单接槐如回去,她必不舍冯氏,再则她也不想为了自己一己之私断送别的姑娘一生,倒不如接冯姨娘回去,有母亲坐镇中军,再有冯姨娘帮衬,也勉强能应对朱旖儿。
“姨娘就算不为我,不为自己,也为槐如想想。”
“可……我已年老色衰,就算回去又能做什么。”
“只要姨娘想,我与母亲可以帮你。”
冯姨娘握着瓜瓢,看向瘦弱的槐如,思量了半晌,终于还是点了头。
得了她的答应,邵月如终于下心来,她接了冯姨娘手里的东西丢进桶里,让耘春扶着冯姨娘去收拾行李。
她们行李不多,带得走的带不走的,收拢过来也才两小个包袱。
邵月如和耘春帮着把东西提上马车,冯氏走在最后,看了空落落的小屋半天,才缓缓挂上锁。
车夫挥着鞭子“咻——”地一声在空中划响,车轮碾过车辙,往城里去。
出了庄子下山时,遇到一伙人赶着大队马车,她们停下来避让,只见那伙人从岔道口拐朝另一条人烟稀少的小道往山里去,也不知车上装的什么,马拉得费力仰天打鼾,车辙子约莫有五指深。
车夫在外头多看了两眼,便被人呵斥恐吓再看挖了眼睛,吓得车夫忙背过身去。
邵月如心里直觉不对劲,但她也不能做什么,只当是自己多思多虑,没放在心上,等那去伙人走过,才让车夫赶紧回家。
今日邵桐如照旧在周家,朱旖儿被孙仪打发出去办事还未回来,小儿子还在学堂听学,母子三人都不在家中。
邵月如带着人大大方方回到邵府,和耘春吩咐了两句,便让人给冯姨娘和槐如洗漱,不多时耘春便从孙仪房里回来,带了两支素色淡雅的珠钗给冯姨娘装扮上。
冯氏年轻时也是个清丽美人,尽管在庄子上吃了些两年苦,但梳洗装扮上,看起来年轻不少,又有为人母的温婉,邵月如看着心里胜算又多了几分。
邵月如带着他们母女去孙仪房里,聊了些时候她又把槐如带去庖厨,吩咐小厮去县衙守着。
等小厮将邵恺接回来,邵月如带着槐如熬的粥笑盈盈过去,“凉饮伤身,父亲仔细身子。庖厨正忙着,晚膳还有些时候,父亲不妨先用点清粥消暑生津。”
邵家同江家的婚事已是板上钉钉,邵恺在外面也得脸面,见邵月如懂事又体贴,态度愈发和气,接过清粥用了两口,还问起孙仪的身体。
邵月如低头叹了口气,“自哥哥走后,母亲的身子就一日不如一日,求医问药也还是老样子,今儿早上用不进药,还同我说她一早想随哥哥去了,又念着和父亲结发夫妻,当初许的白首不离,她若走了,怕父亲照顾不好自己,拖着一口气亲眼看着父亲事事顺遂才心安。”
邵恺听着心里还是有些动容,结发夫妻一场,他和孙仪当初也真心相爱过,尽管这些年有些不快,但当初的情真意切做不得假,吃了半碗清粥便放下:“我去看看她。”
孙仪那边早准备着,等邵恺过去,孙仪好声好气聊了两句,便让人布晚饭,将冯姨娘叫出来。
当初朱旖儿得邵恺专宠,孕中不能服侍才纳了冯姨娘,但冯姨娘容貌不逊朱旖儿,又比朱旖儿温顺还有才情,过府之后一度把朱旖儿比下去,这才让朱旖儿怀恨在心,使计笼络邵恺的心,冯姨娘母女只能在孙仪和邵月如的庇护下过日子,后面栽了个不知谓的过错,把人打发到庄子上去。
冯姨娘盈盈一拜,泣泪连珠,“妾听庄上的人说,老爷和江家闹了矛盾,心里担忧老爷和夫人,才贸然抗命回来,想悄悄看一眼就回去。”
冯姨娘风姿依旧,说得情真意切,邵恺不免意动,放下筷子伸手去扶她,怜爱道:“是月如要和江家公子结亲,没什么大事,这几年让你受苦了。”
说着让人添座添碗筷,槐如厨艺最佳常得邵恺夸赞,邵月如有心讨好,姐妹俩做了一桌好菜,一顿饭让邵恺吃得连连夸赞。
等到一顿饭吃完,天色已晚,冯姨娘看着时候要回庄子上,邵恺拉住她,终于开了口:“天都黑了,当初的事也算罚过了,带着孩子回来吧。”
冯姨娘落泪应了声“嗳”,往邵恺碗里夹了片小酥肉。
邵恺吩咐账房拨钱给槐如重新置办衣裳首饰,晚上又留了冯姨娘服侍。
等朱旖儿母女回来得知此事,朱旖儿不依不饶去找邵恺闹,邵恺正在兴头上,被搅了好事,大为恼火,挥手让人把朱旖儿关回院里。
于是后面一段日子,冯姨娘除了伺候邵恺,就在孙仪房里帮衬,带着槐如学习如何治家管账,桐如姐弟几次闹到邵恺面前去,冯姨娘和孙仪交换着□□白脸,竟闹了几次都没成。
冯姨娘伺候邵恺时提了句月如聪明能干,邵恺想起月如来,也是满意的点头,“这孩子做事妥当,让人挑不出错。”
又问起槐如,冯姨娘从善如流地说:“她在夫人跟前敬听教诲,这些日子学了不少本事,都是妾身教不了的。”
邵恺叹了句:“看来孩子还是要养在嫡母膝下才有出息,月如和松儿都是夫人养的,就很有出息,我看槐如在夫人面前学得也很有长进,再看桐如和梧儿……唉!”
邵恺心里感慨,桐如是古灵精怪得他喜欢,可女儿家还是要学点管家之道,将来嫁出去才不会被婆家笑话,她现在到好,自家老子不知道孝敬,日日往周家跑,岂不知周家看上的是月如这样懂事能干的孩子。梧儿也是,读个书也不知读到哪里去了,十二三岁了,一点长进也没有,比松儿当初差多了。
想起遇难的儿子,邵恺又忍不住叹息。
冯姨娘只是浅笑着不说话。
有冯姨娘的帮衬,邵月如终于得了空筹备自己成亲要用的东西,槐如抱着账本来请教时,她刚把红盖头上的戏水鸳鸯绣好。
趁着休息的空隙指点槐如,槐如却神思恍惚,月如见她心不在焉,放下账册嗔道:“我说呢,这些东西我原是教过你的,没道理你不会,原来是心思不在这儿。”
槐如不好意思摸摸耳朵,思来想去,忧愁着开口:“阿姐真要嫁给江家大公子?我听说那是个混世魔王,你不是……一直想嫁给周公子吗?”
邵月如看着槐如,下巴瘦得尖尖的,眼睛乌亮乌亮的,摸了摸她的头,淡笑道:“我和周公子没有缘分,江公子应当会是个好的。”
周珏,他应该正在书院埋头准备秋闱,还不知道她和江家的事吧。
从她知道姑娘家长大必得嫁人开始,她就努力在后宅经营个好名声,在各家夫人小姐的聚会上表现得体大方,给大家都留下好印象,又在一众可供选择的好人家里千挑万选了一个好儿郎,那便是周珏,听闻那是个才高貌俊的谦谦君子,前途无量,正合她的意。
人心都会变,情与爱原不在她考虑的范围内,她只挑一个最适合做夫君的。
那回她上周家拜访,周夫人拉着她的手向他介绍:“这是你邵伯伯家的月如妹妹。”
那个清雅公子向她行礼,温声开口问好:“邵妹妹妆安。”
她矜持地低着头回礼时,悄悄看了一眼,对面的人长身玉立肤如莹玉,红着耳朵行礼时她读过的有关温润公子的诗词,一下有了颜色。
周家夫人拉着她的手言语打趣他皮薄面浅见不得人,他颇无奈地微嗔,好似丢了他多大的面儿。
惹得她禁不住轻笑时,他一张脸都红透了,找了个不知所谓的借口匆匆离开。
那是她和周珏为数不多的接触,后面再遇到也只是浅见过礼便错开,话都没说过几句。
回想起来,那时她应是动过一些心思的吧?
说不清楚,但她几乎熟知周珏的一切,读的什么书,做过什么事,乃至生辰几何、衣长几尺、饮食禁忌……一切她都从周夫人那里了解得清清楚楚然后默默记下,等着将来嫁过去做个贤妻良母,和郎君相敬如宾,若是必要再给他纳一房不作妖的妾室,相安无事过日子。
和江家定亲,她心痛不已,却是为嫁给江晏之那种纨绔可能面临的困境而伤心。
江晏之呢?她对他所有的消息都是听闻的,听闻他是十岁秀才,听闻他火烧江府,此后开始浑浑噩噩不知上进,是‘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还在红袖招养着相好的花魁娘子。1
邵月如心里叹了口气,希望他是个好的吧,实在不行只要对方相安无事,给她应有的尊重和体面,她也愿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