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屏蔽了。)
拿破仑三世眉头一挑,问道;“您的意思是……对开掘甜水运河工程感兴趣?”
“没错,这条沟通地中海与红海的重要运河开掘至今,嗯,传出了很多工程推进困难的新闻,一会儿是资金困难,,一会儿是环境极其恶劣,运河劳工死伤众多,一会又是英国强烈反对,建议用铁路工程代替。”李察微笑着摇摇头,显然不赞成英国人的动议,而支持法国人的开掘运河方案。
他大手有力的一挥,继续说道;
“伟大的拿破仑皇帝在本世纪初,便计划修一条沟通地中海与红海的运河,这一睿智的前瞻设想即将在尊贵的陛下手中实现,将是何等令人激动的伟大事业?
这一条沟通欧洲和亚洲的新航路,将缩短近1.6万海里的航程,无论从何种意义上来说,都必将是名留青史的世纪工程,造福全人类。
这其中
最辉煌的篇章是由法国工程师和法兰西皇帝鼎力支持,这一点毋庸置疑,朕毫不保留赞赏之意。
出于共同建设和维护欧亚新航路的考量,大唐帝国皇室愿意入股苏伊士运河,只要求在运河董事会占据适当的位置,并且分享稳定收益。
并不谋求额外利益,也不谋求运河控股权,愿意看到这条运河没有任何偏向的对各国敞开,这是大唐帝国的庄严承诺。
大唐帝国认为;
这一关系全人类福祉的恢弘工程应该有世界主要列强参与,共同建设,分担风险和收益,希望能够得到法兰西皇帝陛下的支持。”
“大唐帝国愿意参与进来分担财务风险,这是一件好事,伦敦方面会反对吗?”拿破仑三世还是会顾虑到英国的意见。
李察轻轻摇头说道;“这只是一项皇室稳健的财务投资,并且希望能够分享苏伊士运河带来的荣光,这对提升大唐帝国的国际影响力有益。我们将和英方密切沟通,不排除拉着英国人一起参与进来,这毕竟是一项开放的国际工程,对整个世界都有益处。”
“我非常赞同您的见解,尊贵的陛下。”拿破仑三世认真考虑了下,点头同意说道;
“为了实现伟大的拿破仑皇帝最初的设想,法兰西与伦敦进行了艰苦的沟通,承担巨大压力一直在苦苦坚持,就是为了这项造福全人类福祉伟大工程继续下去,直至最终建成。
如今有了大唐帝国参与进来,必将使运河工程的推进更加顺利,并且解决财务上面临的巨大麻烦。
实不相瞒
工程建设到一半,已经花光了所有的预算并且严重超支,运河工程面临无法持续的严重后果。
作为重要的合作者,债台高筑的埃及却没有能力提供帮助,而英国佬总是扯后腿,简直是一场灾难。
法兰西将会通过官方施加压力,促使穆罕默德-赛义德帕夏转让手中持有的44%的股份,也许是一部分。
运河董事会将会重新审议股权和利润分配方案,公平的对待新股东参与建设。
我相信这将法唐两国亲密合作的开端,法兰西政府将会给予各项便利,促成双方紧密合作,共同完成这一宏大工程。”
“这是件有利益又有荣耀的好事儿,朕同样对此深表期待。”李察微笑着回应道。
既然和法国人说好了,那这件事就成了大半儿。
为什么这么说呢?
那得从历史上看,1517年,奥斯曼帝国入侵埃及,用强大的武力征服了埃及,使埃及成为其下属的一个行省,奥斯曼帝国对埃及几百年的统治由此开始。
从16世纪初开始,奥斯曼帝国便向埃及行省派驻总督,实施牧民统治管理。
时间到了十九世纪,默罕穆德·阿里成为新任总督后雄心勃勃,不甘寄人篱下,意欲摆脱奥斯曼帝国对埃及的控制,并试图建立一个庞大的帝国。
为此,他靠着铁腕手段最终清除了国内的反对者,独掌埃及的军政大权,后靠着自上而下的变革,使埃及国力日渐强盛。
至此,阿里开始挑战宗主国奥斯曼帝国的权威。
1831年,埃及军队向奥斯曼帝国发动突袭,力战不支的奥斯曼帝国被迫与阿里议和,埃及虽在名义上仍奉奥斯曼帝国为宗主国,但已经取得事实上的独立。
此役之后,埃及成为地跨亚非的庞大帝国。
所以埃及虽然名义上最高统治者是帕夏,但实际上处于听调不听宣的独立状态,腐朽衰败的奥斯曼帝国已经无法影响到埃及,整个国家呈现欣欣向荣的中兴景像。
1839年,英国怂恿奥斯曼帝国挑起与埃及的战争,意图攫取在埃及的权益。
但奥斯曼军队不堪一击,反被埃军击败。
英国眼见奥斯曼帝国不堪重用,立刻撕破中立的伪装,亲自下场派军远征埃及,兵临亚历山大港。
阿里帕夏自知无法击退英军,不得不选择与英国议和。
1840年5月11日,
埃及被迫与英国签订《英埃协定》。条约签订以后,埃及国门大开,成为了英国的附庸国或者说叫保护国。
英法等国的势力大举进入埃及,埃及也逐渐成为英国等列强的原料供应基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自此之后,埃及开始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
《英埃协定》签订后,埃及国门被迫打开,英国、法国的势力便开始介入其内部事务,而两国围绕是否开凿连接红海和地中海的运河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法国是地中海国家,主张恢复旧商路,因此极力主张开凿运河。
而远离地中海的英国,意欲依靠控制好望角而控制新航路,故积极主张修建铁路。
在英国的阻挠下,法国修建运河的提议屡屡夭折。
1853年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令英法在欧洲结成了亲密的军事同盟,联合奥斯曼帝国展开对俄国的反击,战争打得空前惨烈,也让英国在国际问题上的调门软了下来。
值此良机
1854年,亲法的赛义德成为埃及新任总督,法国人莱塞普预见运河的开凿将成为可能,便亲赴埃及,向赛义德描述运河的开通将会给埃及带来的巨大利益。
在巨大的诱惑面前,赛义德最终同意运河的修建,而英国考虑到人头打成狗脑子的克里米亚战争正值关键时刻,又不便反对,令英法关系再生波折。
所以在1854年,赛义德帕夏与法国签订《关于修建和使用沟通地中海和红海的苏伊士运河及其附属建筑的租让合同》,正式租让苏伊士运河。
经过紧张筹备后,1859年4月25日,运河正式在赛德港破土动工。
到了1864年6月,运河工程开掘了5年之久,由于恶劣的施工环境和疫病流行,埃及共有7万余人在工地上死去,而预算中的工程资金也消耗殆尽。
根据法国人主导的苏伊士运河董事会测算;
若想修通整个苏伊士运河工程,需要支付超过原本预算230%的巨额资金,这让很多法国投资者打了退堂鼓,运河股票价值一跌再跌。
大唐帝国出现的时机非常好,正值苏伊士运河筹款困难,青黄不接的时候,简直就是雪中送炭。
在原来的历史上
拿破仑三世为了实现昔日父皇的夙愿,强行推动法国议会给予大额拨款,执著的推进苏伊士运河工程进展,并最终实现了贯通。
而他之所以在1870年普法战争后黯然下台,与违背大多数法兰西人的意愿,强行推动这一法案不无关系,这让他招惹了很多骂名,反对声音空前高涨。
如今,既然有了大唐帝国这个财雄势大的投资者,那就没必要搞得天怨人怒了。
作为另一个工程主要参与方,埃及为开凿苏伊士运河和购买苏伊士运河的股权,共支付4.2亿法郎,取得苏伊士运河公司44%的股权。
但因埃及财政困难,购买股权所用的资金大多是向英法所借贷款,苏伊士运河成为埃及债台高筑的悬河,也是其走向财政崩溃的源由。
如今的埃及帕夏穆罕默德-赛义德头疼欲裂,每年光是应付4.2亿法郎贷款的利息,就差不多让埃及的财政要崩溃了,而工程竣工和盈利却遥遥无期。
若是有人愿意接过这一烫手山芋,他真是感激不尽。
在原本的历史上
默罕默德-赛义德将运河44%的股份转让给了英国,对于这部分股权,大唐帝国皇家内务府要和法国运河董事会重新谈判,拿到符合股权的分红利益。
因为根据埃及和法国的租让协议规定;
即使埃及占有44%的苏伊士运河公司的股份,每年埃及只能享受15%的利润,自运河通航99年后,埃及就能收回运河的经营权。
而大唐帝国并不需要在99年后收回苏伊士运河所有权,排除了这一条款,当然要公平分享运河股份分红,这一点毋庸置疑。
李察知道
苏伊士运河是非常值得投资的产业,撇开其战略意义不谈,在运河开通5年后,法兰西每年就能获得高达1200万法郎的稳定收益。这笔钱价值60万英镑,等同于300万唐元,可不是什么小数目。
而将帝国势力趁机渗透到近东地区,不失为一条便捷之路。
由此获得的战略利益,更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事儿。
(。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