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听庞统口气甚大,眉头一皱。他对庞统的第一印象就不好,所以并不觉得庞统真有才华,而是认为他是个胡乱吹嘘之辈,心中更加不喜。
孙权又问庞统道:“先生之才学,比公瑾如何?”
庞统也听闻过周瑜之名,知道周瑜和诸葛亮一样,是个羽扇纶巾精通音律的小白脸。庞统自问和周瑜不是一路人,也不好比较,于是笑道:“某之所学,与公瑾大不相同。”
原本庞统这话并无贬低周瑜之意,可听在孙权耳中,便觉得庞统是看不上周瑜的学问技艺。孙权对周瑜最为依仗喜欢,他认为庞统轻视周瑜,心中对庞统更是不喜。于是道:“先生远来劳顿,且先回驿馆休息。待有用先生之时,我再相请。”
孙权的意思放到现代,就好像公司老板对应聘者说:“回去等电话吧!”这句话一出,基本就是意味着没戏了。庞统不是傻子,又在刘表那里碰过一次壁,当然清楚孙权之意。他再次长叹一声离了孙权府邸。
庞统走后,鲁肃问孙权道:“主公因何不用庞士元?”
孙权道:“此人一狂士也,用之何益?我誓不用此人。”
鲁肃见孙权如此不待见庞统也没有办法。不过鲁肃是个忠厚人,就算孙权不用庞统,鲁肃还是到驿馆中向庞统解释一番道:“非肃不荐先生,怎奈吴侯不肯用。先生且耐心等候,若有时机我再举荐。”
庞统摇头道:“子敬好意我心领了。既是吴侯不用,我再另寻明主便是。”
鲁肃闻言也是无奈,给庞统准备了盘缠路费。庞统不受,离了江东。连续两次碰壁给庞统的打击不小,单论智商庞统不比诸葛亮、周瑜等人差,但是从心态讲,庞统比起诸葛亮就少了一分自信,多了一分自卑。
庞统离家之时心气儿挺高,想要找一位自己认同的明主,可是此时却发现两位诸侯根本不认同自己。这就好像一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想找个知名企业就职,可是却发现小公司都不录用自己,心情郁闷可想而知。
心情低落不知该往何处去的庞统突然想起了庞德公和司马徽之前提到的南烨国师。他之所以没有一开始去投南烨,就是因为徐庶等人先一步投了南烨。庞统最担心南烨安排他在几个好友手下任职,那可就有些尴尬了。不过此时庞统的心态却有所转变,他已经不再担心官卑职微,成就不如好友,而是开始担心自己因为长相一事无成,空有一身才华却无处施展。
转变了心态的庞统暗道:“国师能娶黄月英为妾,显然不是以貌取人之人,我若相投,必得重用。”想罢便往交州而来。
不想在好友手下当差的庞统到了交州并没有联系徐庶、石韬等人,而是直奔招贤馆来,想凭自己的本事谋个职位。令他意想不到的是,招贤馆中的官员听他报名之后立刻待如上宾,不但请入馆中别舍,还端上芳香的茶汤和精致的点心招待。
连续碰壁的庞统还从没受到过如此礼遇,当真有些受宠若惊。他拉住一个端茶的馆吏问道:“莫非有人来投招贤馆便如我这般招待?”
馆吏一笑道:“哪能啊!士元先生在馆外也该见到了,那队伍都排到街上了。若是人人都如先生这般招待,多少房舍点心也不够用啊!”
庞统也是排队进来的,自然知道馆吏所言不错。而且他还发现来投招贤馆的不光是读书人,还有工匠、农人和商人,这些人分门别类排了好几队,比想要出仕的读书人还多,这也是庞统的惊奇之处。他奇怪道:“既然并非人人如此,为何如此待我?”
馆吏自豪道:“先生来此相投,必然知道国师识人有术。不瞒先生,国师早将天下才智勇武之士列出名单,馆中官员早已背熟。但有名单之上的大才来投,我等便要报知国师。先生在此少坐片刻,国师想必稍后就到。”
庞统闻言心中大惊,得人才者得天下,这在什么时代都是一条真理。南烨的举措让庞统心中的敬佩又多了一分。他有一种感觉,这次自己绝不会再白来一趟。
拉着馆吏又聊了几句,庞统便听门外有人询问道:“庞士元先生在何处?”
馆吏一听声音顿时激动起来,对庞统道:“是国师到了。”说罢推开房门将门外之人迎了进来。
庞统被馆吏那毕恭毕敬的样子感染,也急忙起身行礼道:“庞统拜见国师。”
南烨和郭嘉一进屋便看到了其貌不扬的庞统。说实话,南烨也觉得庞统长得太砢碜了点,若不是他知道庞统是与诸葛亮齐名的大才,南烨真不见得会招揽庞统在身边闹心。不过既然知道庞统之才,南烨就不会嫌他难看,招揽庞统又不是为了娶回家当老婆,难看就难看吧。
南烨向庞统还礼道:“士元不必多礼!凤雏之名如雷贯耳,今日士元能来相投真万千之喜。我已然在府中设宴,士元请随我府中一叙。”南烨一边说着一边存星取星。
姓名:庞统字:士元
体力:58技能:无
统帅:78技能:步兵、弓弩
武力:34技能:无
智力:98技能:辩才、识计、用间、谋略、博学
政治:98技能:养民、商才、筑城、警备、人才
魅力:69技能:智者
将星:435特殊技能:连环、凤雏
将星录:庞统,字士元,号凤雏,荆州襄阳人。三国时刘备手下的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于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用其中计。进围雒县时,庞统不幸中流矢而亡,年仅三十六岁,追赐统为关内侯,谥曰靖侯。
庞统之前若是没有见过刘表、孙权,南烨这番举动他也不会觉得有多可贵,可能还会觉得南烨理应如此。可是在刘表、孙权二人那里先后碰壁,庞统顿时觉得南烨是个礼贤下士的明主,当时便动了投效之心。他觉得所谓知遇之恩,也不过就是如此。
孙权又问庞统道:“先生之才学,比公瑾如何?”
庞统也听闻过周瑜之名,知道周瑜和诸葛亮一样,是个羽扇纶巾精通音律的小白脸。庞统自问和周瑜不是一路人,也不好比较,于是笑道:“某之所学,与公瑾大不相同。”
原本庞统这话并无贬低周瑜之意,可听在孙权耳中,便觉得庞统是看不上周瑜的学问技艺。孙权对周瑜最为依仗喜欢,他认为庞统轻视周瑜,心中对庞统更是不喜。于是道:“先生远来劳顿,且先回驿馆休息。待有用先生之时,我再相请。”
孙权的意思放到现代,就好像公司老板对应聘者说:“回去等电话吧!”这句话一出,基本就是意味着没戏了。庞统不是傻子,又在刘表那里碰过一次壁,当然清楚孙权之意。他再次长叹一声离了孙权府邸。
庞统走后,鲁肃问孙权道:“主公因何不用庞士元?”
孙权道:“此人一狂士也,用之何益?我誓不用此人。”
鲁肃见孙权如此不待见庞统也没有办法。不过鲁肃是个忠厚人,就算孙权不用庞统,鲁肃还是到驿馆中向庞统解释一番道:“非肃不荐先生,怎奈吴侯不肯用。先生且耐心等候,若有时机我再举荐。”
庞统摇头道:“子敬好意我心领了。既是吴侯不用,我再另寻明主便是。”
鲁肃闻言也是无奈,给庞统准备了盘缠路费。庞统不受,离了江东。连续两次碰壁给庞统的打击不小,单论智商庞统不比诸葛亮、周瑜等人差,但是从心态讲,庞统比起诸葛亮就少了一分自信,多了一分自卑。
庞统离家之时心气儿挺高,想要找一位自己认同的明主,可是此时却发现两位诸侯根本不认同自己。这就好像一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想找个知名企业就职,可是却发现小公司都不录用自己,心情郁闷可想而知。
心情低落不知该往何处去的庞统突然想起了庞德公和司马徽之前提到的南烨国师。他之所以没有一开始去投南烨,就是因为徐庶等人先一步投了南烨。庞统最担心南烨安排他在几个好友手下任职,那可就有些尴尬了。不过此时庞统的心态却有所转变,他已经不再担心官卑职微,成就不如好友,而是开始担心自己因为长相一事无成,空有一身才华却无处施展。
转变了心态的庞统暗道:“国师能娶黄月英为妾,显然不是以貌取人之人,我若相投,必得重用。”想罢便往交州而来。
不想在好友手下当差的庞统到了交州并没有联系徐庶、石韬等人,而是直奔招贤馆来,想凭自己的本事谋个职位。令他意想不到的是,招贤馆中的官员听他报名之后立刻待如上宾,不但请入馆中别舍,还端上芳香的茶汤和精致的点心招待。
连续碰壁的庞统还从没受到过如此礼遇,当真有些受宠若惊。他拉住一个端茶的馆吏问道:“莫非有人来投招贤馆便如我这般招待?”
馆吏一笑道:“哪能啊!士元先生在馆外也该见到了,那队伍都排到街上了。若是人人都如先生这般招待,多少房舍点心也不够用啊!”
庞统也是排队进来的,自然知道馆吏所言不错。而且他还发现来投招贤馆的不光是读书人,还有工匠、农人和商人,这些人分门别类排了好几队,比想要出仕的读书人还多,这也是庞统的惊奇之处。他奇怪道:“既然并非人人如此,为何如此待我?”
馆吏自豪道:“先生来此相投,必然知道国师识人有术。不瞒先生,国师早将天下才智勇武之士列出名单,馆中官员早已背熟。但有名单之上的大才来投,我等便要报知国师。先生在此少坐片刻,国师想必稍后就到。”
庞统闻言心中大惊,得人才者得天下,这在什么时代都是一条真理。南烨的举措让庞统心中的敬佩又多了一分。他有一种感觉,这次自己绝不会再白来一趟。
拉着馆吏又聊了几句,庞统便听门外有人询问道:“庞士元先生在何处?”
馆吏一听声音顿时激动起来,对庞统道:“是国师到了。”说罢推开房门将门外之人迎了进来。
庞统被馆吏那毕恭毕敬的样子感染,也急忙起身行礼道:“庞统拜见国师。”
南烨和郭嘉一进屋便看到了其貌不扬的庞统。说实话,南烨也觉得庞统长得太砢碜了点,若不是他知道庞统是与诸葛亮齐名的大才,南烨真不见得会招揽庞统在身边闹心。不过既然知道庞统之才,南烨就不会嫌他难看,招揽庞统又不是为了娶回家当老婆,难看就难看吧。
南烨向庞统还礼道:“士元不必多礼!凤雏之名如雷贯耳,今日士元能来相投真万千之喜。我已然在府中设宴,士元请随我府中一叙。”南烨一边说着一边存星取星。
姓名:庞统字:士元
体力:58技能:无
统帅:78技能:步兵、弓弩
武力:34技能:无
智力:98技能:辩才、识计、用间、谋略、博学
政治:98技能:养民、商才、筑城、警备、人才
魅力:69技能:智者
将星:435特殊技能:连环、凤雏
将星录:庞统,字士元,号凤雏,荆州襄阳人。三国时刘备手下的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于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用其中计。进围雒县时,庞统不幸中流矢而亡,年仅三十六岁,追赐统为关内侯,谥曰靖侯。
庞统之前若是没有见过刘表、孙权,南烨这番举动他也不会觉得有多可贵,可能还会觉得南烨理应如此。可是在刘表、孙权二人那里先后碰壁,庞统顿时觉得南烨是个礼贤下士的明主,当时便动了投效之心。他觉得所谓知遇之恩,也不过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