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鲁超哥哥真是个好演员,他知道什么时候用溪水般的语言,润物无声;什么时候调动轰炸式演讲,把你逼入规定情景;也知道什么时候“无声胜有声”,用表情乃至形体捆绑你的神经,让你心甘情愿融入角色,和他演对手戏。
语言是个局,表情是一剂,而戏剧整一个他妈的坏蛋。阴谋深厚。
说过太多的话——台词和那些貌似台词的灵魂独白,此刻再不需要语言,如果再说什么就不是高级牛掰的演员了,多余的台词形同虚设,就跟放屁一个等级——这就是拿捏戏剧节奏的本事。戏演到某个环节,就只需要表演了,考验演技的时候到了……他抱住我肩膀,做出那种濒死的迷茫,或者说是激情演说后的精厮无力,他那昏茫而犀利的眼神,就像在寻求起死回生的良药。
原来他知道一切。知道我因为什么去找张大夫,也肯定知道张怎样替我诊治,后来又怎样与我扯上关系成为朋友。张甚至跟他描述了当时在诊室里所见到的一切。既然是这样,我还有什么可装可掩饰的。再说,我早就认可自己是“自找”,再装得事出意外始料不及惊恐万状,就跟鲁超哥哥点破的那样,管用吗?谁信?装萌装傻装得不得当过了头,有时候蛮恶心人的。
可我毕竟有点慌——
怎么又是一场空降式的“爱”?你们他妈的都缠着我干吗?世界上男孩多了去了,好看的也不是绝无仅有,干吗老跟我过不去?爱已然成为我心头不能承受之重。开头容易,开了头往后不知要经历怎样的风诡云谲波澜跌宕。等到要结束,又不知要扒掉几层皮碎掉几块骨……可是,开始的还是要开始,哪怕前情未了,此情又起泛滥之势;前一个台风还没撤离,后一个热带风暴又在洋面形成……结束也是看得到的前景,每一次不是都结束了吗?没有海枯石烂日月同辉,没有生死契阔余生有你。人永远做不到“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要不怎么说“自找”“犯贱”呢?有些道理我是深谙其精髓,那是血泪换来的明白,比如,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爱上你,我将输得彻底!
但我还是有点些慌——
这环境我太不熟悉了,感觉危机四伏险象环生,谁知道大楼里有没有其他人,屋里有没有监视头?仿佛每一块布景每一件道具后面都隐藏着不可知,倏忽就会跳出个人来——正经八百的演员,看着你做蝇营狗苟的事,露出奸诈的笑。在这地方玩暧昧,着实让人心悸。
那当口,我还想,我干吗老在礼拜天非工作日把自己拾掇得那么随意,像个跑酷小子穿系带的休闲裤,让人觉得对我下手特容易,壮了他的胆,解除了他许许多多必须要顾虑的细节。鲁超哥哥抱着我演剧情里的迷症时,肯定已经把接下来的戏份一步步设计好,那是一整套有逻辑的戏剧动作,是调动表演激情兴奋剂,是“体验派”经过无数次舞台实践获得的成熟经验。作为一个表演体系,它没有失败,只有成功;只会获得喝彩,不会被人嘘。你要是被人嘘了,那是学表演没学到位,经验还欠,不算个好演员。
事情就是这么一加一等于二。
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是这么一加一等于二。
谁说一加一不等于二有可能等于三,都他妈是瞎掰。
……没进过排练室的人也许不知道,标准的戏剧排练室通常都有一面巨大的镜子,独占四面墙中的一面墙。镜子是用来让演员练习表演的。演员通过镜子来观察自己的站位是否准确,表情是否到位,形体动作是正一点好,还是侧一些更有型。镜子里的视角就是观众的视角,这一点无论是炉火纯青的老戏骨,还是初出茅庐的新演员都清楚。可是偏偏有些严苛到硌涩的导演不让你看镜子,比如鲁超哥哥,他认为演员老是从镜子里打量自己,特别容易出戏,还会养成自恋的臭毛病。一旦习惯成自然,你永远也进入不了角色了,演不了规定情境规定人物,演来演去演的还是你自己。
所以,但凡排演鲁超哥哥的戏,进入排练室后,鲁超哥哥就让演员背对着镜子进行表演。他那由两张课桌一字排开的导演席,与偌大的镜子遥遥相对。这时候,具有霸道总裁气质的鲁超导演端坐在导演席,既可以看到你的正面,也可以通过镜子以双倍距离看到你的背面,甚至眼观六路,纵览四方,让整个排练室尽收眼底,不留一处视线的死角。哪个演员要是偷懒了,泄气走神出戏,哪怕你在犄角旮旯,也逃不过导演的眼睛;哪个小剧务、小场记、送水的勤杂工对现场有一点点干扰,破坏了演员表演的连贯性,或者让导演不能全神贯注履行导演的职责,鲁超哥哥全都会给你记下,到时候跟你算总账。演员在表演过程中,既看不到自己的正面,也看不到自己的背面,看到的只是导双死死盯住你的那双眼睛。那会儿,你会发现,导演正以微妙的表情变化告诉你,你是被欣赏被赞许了,还是被否定被嫌弃了。导演眼睛里酝酿的风暴你一眼就能瞧出来,所以每一次挨剋你都是有准备的,“山雨欲来风满楼”写在导演那张贴近你的脸上。渐渐,你也就习惯了导演就是你的镜子。导演的视角就是观众的视角、社会的眼光。
有时,你难免为导演那么近距离观察你而窘迫,甚至紧张,紧张到手心流汗不知所措。我也曾想,排练室真是个灵魂较量的地方,哪有这么近距离看着一个人尽其所能喜怒哀乐撒疯撒欢的?尽管是表演,一切都是假的,或者说假戏真做,但毕竟是人和人的对视,心思和心思的碰撞。这么逼仄的遭遇,一丝丝一丢丢都看得真切,平时不为人注意的缺陷都暴露无遗,娘胎里带出来的不完美一点都没办法掩饰,都得拿出来示众,接受人们的审视、批评抑或赞美。
在这陌生的排练室环境,让我联想到的几个关键词是:距离、透视、视角——主观视角和被动视角——你眼里看到的真相和你通过人们的反应所窥破的真相。这让我想起曾经在看法国名画展时的一个场景——
在宽敞的、自然光十分温和的展厅里,有一位老者竟然站到佛朗索瓦的《爱神与普赛克》前,用放大镜凑近了看,当即遭到了展厅管理人员的驱赶。
欣赏油画的时候,我们都不喜欢近距离看,殊不知那种情状有多外行,多让人尴尬,不仅看不清楚全貌,看不到画家独具匠心的整体布局,稍有不慎,还有可能让自己的鼻尖撞到了名贵的画,犯了规矩,闯下大祸。可是有些人偏偏就是要顶着画布看,仿佛要看清画家是怎样一笔一笔把伟大的构想涂抹到画布上,从那些细微的笔触上去寻找不动声色的骄傲,以及对于无限潜力的暗示。
上个世纪,意大利一名研究绘画史的学者,他一辈子都在做一件事,就是把名画表层的颜料一层层洗去,这个技术有一个专业名词,叫“剥”,或者叫“剥色”。学者不在乎有数百年历史、价值连城的名贵油画就此遭到毁灭性破坏,他沉湎于隐藏在表层色块背后的耀眼和美丽,醉心于一幅伟大画作从无到有的每一个步序、日积月累的一次次改变。他不是要把它们揭示出来,呈现于公众,他只是觉得这种“发现”才是最有价值的。有时候,他真的在一幅画的背后发现了完全不同的另一副画,或者是停留在草图阶段另一种构想。有了新的发现后,他在“研究日志”上写道:那真正是一种未被开掘的精致,有未被污染的高贵,其价值远远高于被人们挂在墙上的那幅已经完成、被视为不朽的画作。然而,学者又不无感叹地记下:无论是怎样的精致与高贵,毕竟不是一挂挂在脖子上、供人炫耀的红宝石饰品,油画背后的某些真相是不可以堂而皇之见诸日光的,隐匿和私藏是它永远不可改变的命运。人们觉得学者的日衷于“剥色”是变态行为,是对画家的不尊重,是绘画界的败类。人们喟叹道,人呐,真是个情绪多变善于给自己找乐子的动物,常常因为某一瞬,就开始异化,从正常“堕落”到失常,乃至彻头彻尾的不正常,灵魂向魔鬼彻底缴械。
然而,无论人们如何诋毁,老学者始终没有放弃对于名画的探究,直到被刺杀的一刻,他的脸上依然洋溢着洞悉隐匿窥透私藏的兴奋。
好了,我用了近两千字的篇幅,来交待进入鲁超哥哥排练室后,脑子里所闪现的种种联想。这么做的好处是可以避免直接来描述那晚发生的事。直接描写叫白描,写实主义,而现代写作更注重意识流。
至于那晚排练室究竟发生了什么,通过我脑子里呈现的画面,你们自己去展开想象吧。
人,总是屈服于生命的禁锢,这是我给你们最后的提示。
…………
鲁超哥哥问我:“你的皮肤怎么那么好?男生多半是糙的,和体内分泌的激素有关。”他说这是张大夫告诉他的——皮肤的质地是体内激素决定的。“激素?什么样的激素?我看你无论是身高还是骨骼,雄激素都分泌得特别充分。是不是因为你……还太年轻?哦去,感觉亲一下就要破,不敢轻易造次。我投降……我他妈因为你决定要堕落了。”
那晚,他喃喃述说着内心情绪的变化,我脑子顿时想到,人呐,真是个情绪多变善于给自己找乐子的动物,常常因为某一瞬,就开始异化,从正常“堕落”到失常,乃至彻头彻尾的不正常,灵魂向魔鬼彻底缴械。然而,我嘴里说得不是这个,我以同样喃喃的声息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你们……干吗要议论我?
那会儿,羞怯占据了我大半个心。我不是个不懂羞怯的男生,说我脱起来就跟脱帽子一样无所顾忌那是恶意诽谤,天大的冤枉。我的羞怯心很深很深,很重很重,而我的虚荣心也很深很深很重很重。当羞怯心和虚荣心发生抵牾时,往往是虚荣心打败了羞怯心。这就是真实的我,也可以说是真实的人性弱点。许多男生都和我差不多,有着和我同样的毛病。
鲁超哥哥真是个好演员,他知道什么时候用溪水般的语言,润物无声;什么时候调动轰炸式演讲,把你逼入规定情景;也知道什么时候“无声胜有声”,用表情乃至形体捆绑你的神经,让你心甘情愿融入角色,和他演对手戏。
语言是个局,表情是一剂,而戏剧整一个他妈的坏蛋。阴谋深厚。
说过太多的话——台词和那些貌似台词的灵魂独白,此刻再不需要语言,如果再说什么就不是高级牛掰的演员了,多余的台词形同虚设,就跟放屁一个等级——这就是拿捏戏剧节奏的本事。戏演到某个环节,就只需要表演了,考验演技的时候到了……他抱住我肩膀,做出那种濒死的迷茫,或者说是激情演说后的精厮无力,他那昏茫而犀利的眼神,就像在寻求起死回生的良药。
原来他知道一切。知道我因为什么去找张大夫,也肯定知道张怎样替我诊治,后来又怎样与我扯上关系成为朋友。张甚至跟他描述了当时在诊室里所见到的一切。既然是这样,我还有什么可装可掩饰的。再说,我早就认可自己是“自找”,再装得事出意外始料不及惊恐万状,就跟鲁超哥哥点破的那样,管用吗?谁信?装萌装傻装得不得当过了头,有时候蛮恶心人的。
可我毕竟有点慌——
怎么又是一场空降式的“爱”?你们他妈的都缠着我干吗?世界上男孩多了去了,好看的也不是绝无仅有,干吗老跟我过不去?爱已然成为我心头不能承受之重。开头容易,开了头往后不知要经历怎样的风诡云谲波澜跌宕。等到要结束,又不知要扒掉几层皮碎掉几块骨……可是,开始的还是要开始,哪怕前情未了,此情又起泛滥之势;前一个台风还没撤离,后一个热带风暴又在洋面形成……结束也是看得到的前景,每一次不是都结束了吗?没有海枯石烂日月同辉,没有生死契阔余生有你。人永远做不到“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要不怎么说“自找”“犯贱”呢?有些道理我是深谙其精髓,那是血泪换来的明白,比如,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爱上你,我将输得彻底!
但我还是有点些慌——
这环境我太不熟悉了,感觉危机四伏险象环生,谁知道大楼里有没有其他人,屋里有没有监视头?仿佛每一块布景每一件道具后面都隐藏着不可知,倏忽就会跳出个人来——正经八百的演员,看着你做蝇营狗苟的事,露出奸诈的笑。在这地方玩暧昧,着实让人心悸。
那当口,我还想,我干吗老在礼拜天非工作日把自己拾掇得那么随意,像个跑酷小子穿系带的休闲裤,让人觉得对我下手特容易,壮了他的胆,解除了他许许多多必须要顾虑的细节。鲁超哥哥抱着我演剧情里的迷症时,肯定已经把接下来的戏份一步步设计好,那是一整套有逻辑的戏剧动作,是调动表演激情兴奋剂,是“体验派”经过无数次舞台实践获得的成熟经验。作为一个表演体系,它没有失败,只有成功;只会获得喝彩,不会被人嘘。你要是被人嘘了,那是学表演没学到位,经验还欠,不算个好演员。
事情就是这么一加一等于二。
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是这么一加一等于二。
谁说一加一不等于二有可能等于三,都他妈是瞎掰。
……没进过排练室的人也许不知道,标准的戏剧排练室通常都有一面巨大的镜子,独占四面墙中的一面墙。镜子是用来让演员练习表演的。演员通过镜子来观察自己的站位是否准确,表情是否到位,形体动作是正一点好,还是侧一些更有型。镜子里的视角就是观众的视角,这一点无论是炉火纯青的老戏骨,还是初出茅庐的新演员都清楚。可是偏偏有些严苛到硌涩的导演不让你看镜子,比如鲁超哥哥,他认为演员老是从镜子里打量自己,特别容易出戏,还会养成自恋的臭毛病。一旦习惯成自然,你永远也进入不了角色了,演不了规定情境规定人物,演来演去演的还是你自己。
所以,但凡排演鲁超哥哥的戏,进入排练室后,鲁超哥哥就让演员背对着镜子进行表演。他那由两张课桌一字排开的导演席,与偌大的镜子遥遥相对。这时候,具有霸道总裁气质的鲁超导演端坐在导演席,既可以看到你的正面,也可以通过镜子以双倍距离看到你的背面,甚至眼观六路,纵览四方,让整个排练室尽收眼底,不留一处视线的死角。哪个演员要是偷懒了,泄气走神出戏,哪怕你在犄角旮旯,也逃不过导演的眼睛;哪个小剧务、小场记、送水的勤杂工对现场有一点点干扰,破坏了演员表演的连贯性,或者让导演不能全神贯注履行导演的职责,鲁超哥哥全都会给你记下,到时候跟你算总账。演员在表演过程中,既看不到自己的正面,也看不到自己的背面,看到的只是导双死死盯住你的那双眼睛。那会儿,你会发现,导演正以微妙的表情变化告诉你,你是被欣赏被赞许了,还是被否定被嫌弃了。导演眼睛里酝酿的风暴你一眼就能瞧出来,所以每一次挨剋你都是有准备的,“山雨欲来风满楼”写在导演那张贴近你的脸上。渐渐,你也就习惯了导演就是你的镜子。导演的视角就是观众的视角、社会的眼光。
有时,你难免为导演那么近距离观察你而窘迫,甚至紧张,紧张到手心流汗不知所措。我也曾想,排练室真是个灵魂较量的地方,哪有这么近距离看着一个人尽其所能喜怒哀乐撒疯撒欢的?尽管是表演,一切都是假的,或者说假戏真做,但毕竟是人和人的对视,心思和心思的碰撞。这么逼仄的遭遇,一丝丝一丢丢都看得真切,平时不为人注意的缺陷都暴露无遗,娘胎里带出来的不完美一点都没办法掩饰,都得拿出来示众,接受人们的审视、批评抑或赞美。
在这陌生的排练室环境,让我联想到的几个关键词是:距离、透视、视角——主观视角和被动视角——你眼里看到的真相和你通过人们的反应所窥破的真相。这让我想起曾经在看法国名画展时的一个场景——
在宽敞的、自然光十分温和的展厅里,有一位老者竟然站到佛朗索瓦的《爱神与普赛克》前,用放大镜凑近了看,当即遭到了展厅管理人员的驱赶。
欣赏油画的时候,我们都不喜欢近距离看,殊不知那种情状有多外行,多让人尴尬,不仅看不清楚全貌,看不到画家独具匠心的整体布局,稍有不慎,还有可能让自己的鼻尖撞到了名贵的画,犯了规矩,闯下大祸。可是有些人偏偏就是要顶着画布看,仿佛要看清画家是怎样一笔一笔把伟大的构想涂抹到画布上,从那些细微的笔触上去寻找不动声色的骄傲,以及对于无限潜力的暗示。
上个世纪,意大利一名研究绘画史的学者,他一辈子都在做一件事,就是把名画表层的颜料一层层洗去,这个技术有一个专业名词,叫“剥”,或者叫“剥色”。学者不在乎有数百年历史、价值连城的名贵油画就此遭到毁灭性破坏,他沉湎于隐藏在表层色块背后的耀眼和美丽,醉心于一幅伟大画作从无到有的每一个步序、日积月累的一次次改变。他不是要把它们揭示出来,呈现于公众,他只是觉得这种“发现”才是最有价值的。有时候,他真的在一幅画的背后发现了完全不同的另一副画,或者是停留在草图阶段另一种构想。有了新的发现后,他在“研究日志”上写道:那真正是一种未被开掘的精致,有未被污染的高贵,其价值远远高于被人们挂在墙上的那幅已经完成、被视为不朽的画作。然而,学者又不无感叹地记下:无论是怎样的精致与高贵,毕竟不是一挂挂在脖子上、供人炫耀的红宝石饰品,油画背后的某些真相是不可以堂而皇之见诸日光的,隐匿和私藏是它永远不可改变的命运。人们觉得学者的日衷于“剥色”是变态行为,是对画家的不尊重,是绘画界的败类。人们喟叹道,人呐,真是个情绪多变善于给自己找乐子的动物,常常因为某一瞬,就开始异化,从正常“堕落”到失常,乃至彻头彻尾的不正常,灵魂向魔鬼彻底缴械。
然而,无论人们如何诋毁,老学者始终没有放弃对于名画的探究,直到被刺杀的一刻,他的脸上依然洋溢着洞悉隐匿窥透私藏的兴奋。
好了,我用了近两千字的篇幅,来交待进入鲁超哥哥排练室后,脑子里所闪现的种种联想。这么做的好处是可以避免直接来描述那晚发生的事。直接描写叫白描,写实主义,而现代写作更注重意识流。
至于那晚排练室究竟发生了什么,通过我脑子里呈现的画面,你们自己去展开想象吧。
人,总是屈服于生命的禁锢,这是我给你们最后的提示。
…………
鲁超哥哥问我:“你的皮肤怎么那么好?男生多半是糙的,和体内分泌的激素有关。”他说这是张大夫告诉他的——皮肤的质地是体内激素决定的。“激素?什么样的激素?我看你无论是身高还是骨骼,雄激素都分泌得特别充分。是不是因为你……还太年轻?哦去,感觉亲一下就要破,不敢轻易造次。我投降……我他妈因为你决定要堕落了。”
那晚,他喃喃述说着内心情绪的变化,我脑子顿时想到,人呐,真是个情绪多变善于给自己找乐子的动物,常常因为某一瞬,就开始异化,从正常“堕落”到失常,乃至彻头彻尾的不正常,灵魂向魔鬼彻底缴械。然而,我嘴里说得不是这个,我以同样喃喃的声息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你们……干吗要议论我?
那会儿,羞怯占据了我大半个心。我不是个不懂羞怯的男生,说我脱起来就跟脱帽子一样无所顾忌那是恶意诽谤,天大的冤枉。我的羞怯心很深很深,很重很重,而我的虚荣心也很深很深很重很重。当羞怯心和虚荣心发生抵牾时,往往是虚荣心打败了羞怯心。这就是真实的我,也可以说是真实的人性弱点。许多男生都和我差不多,有着和我同样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