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我第一次写小说,但这是我第一次写完一本小说。
在创作这个作品时,我正饱受严重的抑郁症困扰,需要通过药物维持精神健康。在旁人的认知里,我是一个事业相对还算成功、生活上也没那么吃紧的“中产阶级”。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作为一个贫民窟里出生并长大的孩子,想要实现阶级跨越,是一件几乎不可能的事情。原生家庭的环境,对我的整个价值观和视野,都起到了十分巨大的负面影响,从而也阻碍了我更进一步的发展。虽然从物质上可能脱离了社会底层,但是在精神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所以,我希望我的下一代能够摆脱阶级的束缚,成为一个比我更优秀的人。于是,我拼命工作,以期能够给到我的孩子更好的条件,来创造一个更加友善的未来。
人算不如天算,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所有的计划。随着疫情形势的日益严峻,经济形势也跟着严峻起来。作为一个项目管理者,在这个时候,所有人都会把目光集中在你的身上,大家都在等待着你发号施令,挽狂澜于既倒。但是,我们的力量终究有限,即使我们能够制定再详细的计划、再努力去落实、去复盘、去优化,还是难以阻挡大环境的衰退,一股强烈的挫折感油然而生。
同时,长期的高负荷工作使得我的身体也出现了红色警报。在得知自己患上一种无法治愈的慢性疾病后,我开始迷茫,不知道未来在哪里,甚至自暴自弃,通过酗酒来排解心中的苦闷,对我的事业和家庭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终于有一天,我意识到自己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于是我主动就医,寻求心理治疗和药物控制。情绪逐渐好转后,我开始为自己计划未来。通过“命运之域”的方法大致分析了一下,除了现在的职业外,如果有一件事情真的能让我做一辈子的话,可能就是写作了。
上一次写小说时,还是在读大学的时候。那时的我,因为有幸获得过一些征文比赛的奖励,就觉得自己是这块料了,于是拿起笔,奋笔疾书,妄图将自己一个梦境中的故事变成一个文学作品。但我还是低估了文学创作的复杂性,仅仅写了两万多字,想象力就已经近乎枯竭,年少轻狂的我,果断放弃了这一道路,转而寻求其他可以提升自信的方法。
多年以后的今天,在这次寻找灵感的过程中,我看到一句最近很流行的话,叫做“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这句话似乎已经成了现在很多品牌打造自己形象的“圣经”,包括我自己服务过的许多国际国内品牌在内,都将“年轻化”作为自己的传播理念,以期能够更多吸引年轻人的目光。
但是,不知道是因为抑郁症导致的悲观,还是我身上一直存在的叛逆,在大多数人都崇尚“幼态持续”的今天,我看到这句话后,首先想到的是:我们都曾年轻过,但所有人都会老去。
尤其是在疫情期间,看到许多老年人和弱势群体因为文化有限,或是行动不便,或是因为其他各种各样的原因,被限制了出行和正常的生活起居,我更加强烈的感觉到,我即将创作的内容,不应只是一些卿卿我我、你侬我侬的作品,而应该将目光聚焦到这些真正需要去被关心、被帮助的群体身上。
于是,我开始构思一个充满温情的故事。这个故事的情节可能并没有太多跌宕起伏、扑朔迷离的情节,但我力求将每一个人物尽可能刻画地有血有肉,希望可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故事的主人公老于,通过对老张头他们这个“特殊家庭”的帮助和打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我救赎。虽然只是一个虚构出来的人物,但他的性格、价值观等方面,多多多少少还是代入了一些我本人的影子。我希望通过他的一举一动,真正让大家能够多关注身边老年群体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从而让我们的社会能够更加温暖。而其他几个主要角色,有的沉稳,有的爽气,有的温和,和现在许多老年人的特征大体吻合,多元化的人物性格也铸就了一些小小的冲突和融合。
故事里,我并没有将疫情的元素融合进去,也没有添加贯穿全文的“大反派”(当然,故事里还是有几个坏人)。这种处理方式,并不是因为我想打造一个所谓的“桃花源”,而是因为我想让读者能够把目光更多地聚焦在故事本身上。社会不是没有阴暗面,我们也不可能完全清楚社会的阴暗面,但是我希望通过我们所有人的努力,让所有的负面内容,尽可能远离弱势群体,给予他们更多的安全感,和生活上的保障。
至于故事的具体内容,我在此也不做一个大致的概括了。正如莎士比亚说的那句话: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相信每一位读者在读完这个故事后,都会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当然,如果可以的话,也很欢迎大家可以与我进行互动交流,提出宝贵意见,帮助我更好地进行后续的作品创作,在此提前表示感谢!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太太,在我决心寻求另一条人生道路时,所给予的支持和帮助。我要感谢我的儿子,在我醉心于创作时尽量不来打扰,能让我顺畅地写完这部作品。我要感谢每一位在我的梦中为我提供过灵感的人,虽然我知道你们都是我臆想出来的,但没有你们,我的想象可能会再次陷入枯竭。
我们都曾年轻过,但所有人都会老去。
(。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