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的一天。

    古城下了当年第一场雨。

    张清林从印刷社出来,  怀里抱着很多书。

    “清林,那我就走了,咱们等秋天约喝酒。”

    “好的。”

    张清林扶了下自己的镜框,  挥手跟别人告别。再回头间,  看到印刷社的黑底银字匾已经被换下。

    朱兰从工厂下班路过,看到张清林就下了车,推车走在他身边:“今天就摘匾啦?真是多一天都不愿意等呢!”

    张清林点点头。

    “晚上来我家里吃饭吗?”

    “不了,  谢谢。”

    朱兰听到后突然将车横在他面前,抬头看着他:“那我去你家行不行?”

    “都是邻里街坊,你来我家里做客,  我们家自然是欢迎的。”

    朱兰闻言一笑,把车移过来给张清林放行。张清林走路比平常快一些,  速速拐进巷子,消失在朱兰视线中。

    张清林到了结婚年纪,  父母想为他操持婚事。性子向来恭顺的他对婚姻大事就一个态度:自己做主。

    长辈是看中朱兰的,她家在古城也算大家族,颇有一点家底。加之朱兰的工作也体面,对张清林也非常上心,  长辈们就觉得这似乎是一门好亲事。

    细雨如丝,  张清林没有撑伞,头发微微湿着,  外套罩在书上,怕它们被这场雨打湿。他的家在清衣巷靠里的地方,百十年的书店,去年才重张。

    一个姑娘在书店门口把伞撑起,单手抱着两本书,回头看到张清林,  对他点点头,走了。是裁缝铺子家的女儿春早,早年养在乡下,去年才回来。春早穿着一件雾霭色的短褂,袖口绣着一个小桔灯,经过张清林身边的时候微微移了伞,怕雨滴落在他身上。

    “春早。”张清林终于鼓起勇气叫了她一声,可叫完了又不知该说什么。

    春早停下来,站在两步远的地方,微微一笑:“其实我不叫春早。春早是长辈们起的小名,我叫蒋之恩,意思是生下来不容易,要知恩图报。”

    “那我还是叫你春早吧。”张清林笑了:“知恩图报,感觉有点怪。”

    “好。”

    “你又来租书?回去还要誊抄?”

    “是。”

    春早在乡下有几房亲戚,亲戚家里都有小孩,被春早教识字,也都爱上了书。可书是稀缺物,又贵重,就租回去誊抄下来,有序传阅,能省不少钱。

    张清林是听父亲说春早抄书的。

    “我走啦?”春早抬头望天,一大团乌云缓缓滚过来:“要下大雨了。回见。”

    张清林因为遇到春早,进门时候脸还红着。把书放到桌上,去到院后换了一件干净衣服,胳膊肘那里因为常年在桌面摩擦变薄,打了两块补丁。

    “我帮您。”张清林扶着梯子让父亲从上面下来,他上去继续对书目。弟弟张路清从外面回来,说:“经常来店里租书的春早你们还记得吗?”

    “刚走。”父亲扶了扶花镜:“怎么了?”

    “刚刚听面馆的爷爷说她要嫁人了,市长家的公子。”

    张清林拿着书的手顿一顿,听到父亲说:“春早是个好姑娘。市长家的公子,不瞎。”

    “就来这租几次书,您就知道人家是好姑娘了?”张路清笑了。

    “能静下心来看书抄书的姑娘,至少心性是稳的。”父亲摘掉眼镜:“你让朱兰抄一次试试?”

    母亲从外面进来,敲了敲手中的木盆:“朱兰怎么了?我就看朱兰好,性格好、家境好。”

    张清林知道母亲下一句大概就是“朱兰看上清林,也是清林的福气”。他不喜欢听这样的话,下了步梯拿过门边的旧伞:“我出去打酱油。”

    酱油铺子在良子巷,他拎着酱油瓶走到良子巷,看到裁缝铺子还亮着灯,站在门口犹豫片刻,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衣袖,终于推门走了进去。

    铺子里亮着一盏很暗的灯,春早母亲坐在灯下缝制一件喜衣,春早在一边描一个花样子。听到声音抬起头,看到有点拘谨的张清林。

    “书店的张清林?”春早母亲眼睛不太好,依稀看见个模糊人影。这人影她有一点印象,瘦高的人,白净斯文,戴一副眼镜,讲话慢条斯理,见人先笑三分,也是古城顶出挑的男子,除了家道中落这些年日子始终清贫,挑不出一点毛病来。

    “是的。”张清林叫了人,四下看了看。

    “你要做衣服?”

    “不是。”张清林看着春早:“我这里有自己做的指套,抄书的时候可以护着手指,不然字写多了手指会疼。”

    春早母亲看了眼春早,又看了眼张清林,心想又来了一个痴情种,就低下头去。

    “我…”

    “不是贵重的东西,扔到街上没人捡。待会儿给你送来。”张清林说完推门出去,心脏噗通跳着,又回头看了眼裁缝铺子的灯。

    “这个怪人。”春早母亲说了这么一句,春早没听进去,看了眼自己的手指。她跟张清林拢共就说过那么几句话,并不知为什么他今天突然要送她指套。还是当着自己母亲的面。

    她把花样子描完后捧着碗喝热水,眼一直看着外面。雨真的下大了,外面一个人都没有。春早看到一个人拎着一盏煤油灯,朝这边走,看那影子似乎是张清林。

    他要说随便送送,那大可不必今天来,但他冒雨来了,春早觉着这事儿不行。她拿起伞跑出家门,在老远的地方截住张清林。

    张清林把手里攥着的小布口袋给她:“指套在里面,写字的时候套在手上。无论抄多少书,关节不会疼。”

    春早并没伸手接,她把那只没有撑伞的手放在身后,对张清林说:“我不能要,会有误会。”

    “什么误会?”

    “你说什么误会?”春早说:“我以后还要嫁人,我收你的东西不行。”

    “那我送别人。”

    张清林把那小布口袋揣进兜里,转身走了。

    留下一脸错愕的春早。

    似乎是处理得太容易了些。

    再过几天去还书,看到老书店从前的老掌柜不坐在桌前了,坐在桌前的换成了张清林。他正在低头修书,修进去了,连人进门的声音都没听到。

    春早站在桌前叫了他两声他都没听到,终于有点急了,敲了敲他桌子。

    张清林抬起头看到春早,慌忙站起来,挡出春早大半的光。

    “我来还书。”春早把书放在桌上:“你看看是否有损坏,没问题我再借几本。”

    “好。”

    春早找书的时候,听到张清林对另一个人说:“今天借书前三名送指套,您是第二位。”

    这书店再没别人了,春早悄悄探出头去,看到张清林竟然真的塞给人家一个小布口袋,就又缩回头。

    她倒是有一点好奇那个指套是什么样了。

    到她这里,张清林还是那么说,将布口袋给她。春早接了说谢谢。

    “不客气。”

    她抱着书向外走,路过窗子的时候向里看了一眼,张清林嘴角挂着笑,抬起头来看向窗外,目光撞到一起,春早移开。

    脚下的步子也快了一点。

    到家打开那布口袋,看到那个指套。可以调节大小,依稀是牛皮的,很薄、很软,套在手指上很服帖。拿起钢笔试了试,果然如张清林所说:手不疼了。

    她很喜欢这个指套,戴着她连续抄写几十页,直到母亲来关灯,她才小心翼翼摘下。

    “晚上就别抄了,费电。”母亲说。

    “是,今天月亮也不好。”

    但这样的夜晚,如果不看书,黑着灯在房间里也不知该做什么。春早找出手电筒,想起母亲说:“手电筒要电池,电池也要钱来买。”就关掉。

    实在无趣,就跟父母打招呼,要出去走走。

    晚春的古城夜晚,老街巷家家关门早,父母说出去无趣,让她在家里等小谷来接。

    父母口中的小谷,是古城新任□□的儿子谷燕来。在春早没去乡下前,他们短暂同校过。他比春早大三届,春早不记得他。他来铺子里帮姐姐去订好的嫁衣,看到了刚回城的春早。

    那时的春早穿着各种碎料子缝起来的衣服,一点不显寒酸,甚至更添几分仙气。坐在那里抄一本书,在谷燕来等衣服的时候,头都没抬过一次。

    远远近近。

    像天上的人。

    谷燕来见过的好看姑娘那么多,加之家世好,没遭受过什么挫折。却头一次在一个没抬头看他的姑娘身上栽了跟头。

    他从裁缝铺子出去后仔细打量了一下春早家的破铺子破牌匾,点点头,走了。

    谷燕来可是上心了,也志在必得,一个裁缝铺子家的姑娘,他随便用点小手段就能行。第二天一早又来到裁缝铺子,拎着一大盒点心,还有一提排骨。

    那个年月的古城人,河里捞点小鱼小虾算开荤,逢年节去切一小块肉下酒。谷燕来拎着那提排骨,五斤重,够饭量不大的人家吃很久。

    春早父母受宠若惊,不太敢收,但看到谷燕来看春早的眼神,依稀明白点什么。老人也希望女儿嫁得好,于是睁一眼闭一眼都不去管。

    春早不喜欢谷燕来。

    他看人的眼神让她不舒服,不可一世,又带着侵略性。她对父母说:“不能随便收礼。”

    “这哪里是随便呢?是我姐姐送的,说嫁衣做得好,古城头一份。”

    春早再说不出什么来,看了眼那些东西,躲到自己房间去。

    她的房间很小,只有一张小床,人坐上去,床就响一声。她坐在那不讲话,听前头隐隐传来谷燕来和父母的对话声。依稀听到他在问她的情况。

    春早把枕头蒙在耳朵上,嘴里念了句:“烦!”

    

    (。手机版阅读网址:

章节目录

六千个晨昏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本书只为原作者姑娘别哭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64章 番外五,六千个晨昏,一本书并收藏六千个晨昏最新章节 伏天记一本书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