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元当即把自己的想法大致说了说,宋援朝听完后一脸的诧异,上下打量了郑国元半天。
“我说宋董,我又不是大闺女,怎么用这个眼神看我?”被一个男人这样盯着,郑国元全身不自在。
“老郑啊老郑,没想到你这样浓眉大眼的家伙也会用这种招?”宋援朝忍不住说了一句。
“呵呵,不管什么招,能好用就得了,宋董,你觉得我这个办法怎么样?”
郑国元摸摸脑袋笑了起来,随后追问了一句。
“老郑,你是怎么想到这办法的?”见郑国元的烟快抽完了,宋援朝继续递了一支过去。
接过烟,就着还没燃尽的烟屁股直接点上,郑国元把剩下的烟头往烟缸里一丢,夹着新烟边抽边道:“其实这个想法很早就有了,当初在泉林厂的时候我就琢磨过。”
“那为什么没用?”
“没机会啊!”郑国元无奈摊开双手:“泉林厂是什么规模你也知道,就是一个集体的小厂子。虽然这两年变化很大,可底子太薄。本来我的计划是先稳固发展两年,等有了基础再学着司特搞软包装或者直接上马易拉罐的,不瞒你,整个规划我都做好了,可谁想计划没有变化快,现在连泉林厂都……。”
说到这,郑国元摇头叹了口气,虽然他现在已经不再是泉林厂的厂长,可对于这家自己呆了多年的厂子还是有很深感情的。
泉林厂正如郑国元说的那样,只是一家小集体厂,在金陵饮料企业中无论规模、产量和名气都是排在第三梯队的。
可是就这么一家小厂,在郑国元的努力下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得到了飞速发展,仅仅不到三年的时间厂子就脱颖而出。能够有这样的成就,和郑国元是分不开的。
郑国元对泉林厂的发展早就有了规划,但限于泉林厂的底蕴不足和资金原因,这个规划还没实现就产生了变故,从而胎死腹中。
郑国元对宋援朝说的这些都是他的心里话,他当初也是这样谋划的,如果能给他多一点时间,他有足够的信心把泉林厂搞成金陵当地的着名企业,哪怕不如司特公司,但也能挤进第一梯队和司特在本地和周边地区扳扳手腕。
可惜了,一切风去云散,后来发生的事让郑国元根本措手不及,不仅丢掉了厂长的职务,最终无奈出走加入了司特公司。
郑国元当初想过,等厂子搞起来后怎么做这个市场,鉴于泉林厂的规模和资金不足,有些市场手段郑国元不容易做,就算打广告也要精打细算,要把钱花在刀刃上。
泉林厂的底蕴差,又没司特公司这样的背景和雄厚财力,郑国元只能用其他手段来达到目的。其中广告肯定是要打的,但怎么打,又怎么吸引消费者就有些讲究了。
正是如此,郑国元想到了以产品名气为主的法子,目前许多有名的大厂在打广告的时候都会在广告词中加上一句“本产品获得xx荣誉”的话。然后突出该产品是市优、省优乃至部优的重点。
郑国元的目的就是如此,但以泉林厂的情况,别说什么省优部优了,哪怕去评定一个市优也非常困难。
既然评标不了,那么这条路就不通了么?当然不是!郑国元绞尽脑汁琢磨着办法,最终通过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故事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自己捏造一个国外的奖项出来给自己厂子和产品贴金。
改革开放之后,国门开始打开,国人对西方国家的观点发生了180度的转变,尤其是像欧洲、美国这样的先进资本主义社会。在思想改变的同时,对于外国人认可和推崇的产品同样爱屋及乌,郑国元这个办法正是利用了国人的这一点心理,如果一切没有发生改变,等郑国元把泉林厂搞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就会用这个办法让泉林厂名声大噪。
可惜了,这个想法已经不可能再实现了。但郑国元这两月发现健力宝借着奥运会的东风摇身一变,成为所谓的“东方魔水”时,危机感顿时袭来。
考虑到目前健力宝的竞争和巨大威胁,司特公司必须做出反应,稳住市场和健力宝进行抗衡,郑国元思来想去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他当初琢磨出来的招数。
健力宝可以通过奥运会成为“东方魔水”,那么司特的产品同样可以通过“国际”评定和奖项来扩大影响力。况且司特公司本就是合资企业,有美资的背景,只要有光环在身,让人信服力就更甚了。
宋援朝根本就没想到郑国元会出这么一个主意,当他听完后心里实在是有些哭笑不得。
可仔细想想,郑国元这个办法虽然简单却非常有效,要知道后世所谓的产品奖项多如牛毛,尤其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时候,社会上成立的林林种种各式各样的协会、机构比比皆是。
这些协会、机构不干别的事,每天只做一件事。
就是每天拿着电话本翻里面的企业名册,然后给对方打电话或者发传真,告知对方的某某产品在评定中获奖了,只需要付xxx元评定费,就能把奖状奖杯给他们寄过去……。
这样的骗局开始骗了不少人,一些企业接到消息后欣喜若狂,二话不说就汇了款,从而拿钱换来一张印刷精美的奖状或者奖杯(奖牌)。然后拿着这玩意大肆宣扬,市场效果居然不错。
当然了,这种骗局开始还是很有效的,毕竟那时候大家对相关所谓的“协会”、“机构”还是比较信任,公信力也强。可时间久了,随着奖状奖杯奖牌的越发越多,这些玩意就成了烂大街的东西,当“荣耀”能拿金钱能够换到的时候,荣耀就发生了质变,再也没有人去信了。
而现在这种情况还没发生,电视电台上一些企业打出来的广告里所谓的市优、省优、部优可是实打实的,半点都不惨假。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司特公司的产品突然打出了什么全美食品协会又或者泛太平洋饮料博览会评定,甚至全球行业金奖的荣誉,再加上一定的媒体推广和鼓吹,那么其影响力就足够。
越仔细琢磨,宋援朝觉得郑国元提出的这个办法还真是不错,再说这个办法的可行性也非常强。
像后世,自己给自己发个奖,起一个响亮的名字是非常平常的事,那个企业不这么干的?
去一些企业的荣誉室看看,那些放在漂亮玻璃柜里的奖杯奖牌中90%都是自己发的,剩余的9%来历不明,真正有含金量的连1%都不到。甚至有的企业更搞笑,所有的奖杯奖状都是野鸡货,随随便便从义乌那边买来的,要什么款就有什么款,要怎么高大上就怎么高大上。
当然现在还没有这样的情况发生,郑国元可以说是实施了一个创举,他自己恐怕都没想到,自己的一个推广市场的念头居然成了某行的祖师爷,当十几年后,各式各样的荣誉铺天盖地,成了笑话的时候,回想当年自己给宋援朝提的建议,郑国元就觉得着实可笑。
宋援朝考虑了下欣然同意了郑国元的这个建议,而且既然要搞就不能单单搞饮料一款,索性把司特公司所有的产品全部弄上得了。
至于什么奖项,这个也不难。
国外这样的机构简直多如牛毛,仅仅美国、欧洲那些西方国家许多所谓的民间协会大多数都是靠发奖生存下去的,这种事在国内是新鲜事物,但在国外却不稀奇。
就拿郑国元举例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来说吧,当初中国参加这个博览会居然拿到了一百多个各类金奖、银奖,其数量之大,范围之广,奖项之多简直无法想象。
反而是后世一直在传说的砸酒瓶子拿金奖的故事实际上根本就不存在,因为根据当时的获奖名册,这个所谓得了金奖的白酒根本就不在名单上,这个故事说白了就是一种营销手段,居然让大多数人深信不疑。
阿q说过“和尚摸得老子摸不得?”
既然别人能做,宋援朝为什么不能做呢?而且利用这个方式鼓舞民族自信心,扩大产品影响力,这也是一种好事啊!
宋援朝当即拍板就按郑国元的办法去做,马上通过司特公司的外部渠道联系美国包括欧洲方面的一些民间协会,询问弄一个奖状(奖杯、奖牌)的费用大概是多少。
等“荣誉”搞到手后,在当地再找个记者,出点钱报纸上登个豆腐干的新闻出来,然后再找国内的媒体朋友鼓吹鼓吹,宋援朝还就不信了,这样的影响力难道还不比健力宝的低?
看着郑国元兴冲冲地离开,宋援朝心里不由得感慨这个人才亏得弄到自己公司来了。
如果继续让郑国元呆在泉林厂,等泉林厂慢慢壮大起来,说不定几年后泉林厂还真会成为司特的强劲对手呢。
“我说宋董,我又不是大闺女,怎么用这个眼神看我?”被一个男人这样盯着,郑国元全身不自在。
“老郑啊老郑,没想到你这样浓眉大眼的家伙也会用这种招?”宋援朝忍不住说了一句。
“呵呵,不管什么招,能好用就得了,宋董,你觉得我这个办法怎么样?”
郑国元摸摸脑袋笑了起来,随后追问了一句。
“老郑,你是怎么想到这办法的?”见郑国元的烟快抽完了,宋援朝继续递了一支过去。
接过烟,就着还没燃尽的烟屁股直接点上,郑国元把剩下的烟头往烟缸里一丢,夹着新烟边抽边道:“其实这个想法很早就有了,当初在泉林厂的时候我就琢磨过。”
“那为什么没用?”
“没机会啊!”郑国元无奈摊开双手:“泉林厂是什么规模你也知道,就是一个集体的小厂子。虽然这两年变化很大,可底子太薄。本来我的计划是先稳固发展两年,等有了基础再学着司特搞软包装或者直接上马易拉罐的,不瞒你,整个规划我都做好了,可谁想计划没有变化快,现在连泉林厂都……。”
说到这,郑国元摇头叹了口气,虽然他现在已经不再是泉林厂的厂长,可对于这家自己呆了多年的厂子还是有很深感情的。
泉林厂正如郑国元说的那样,只是一家小集体厂,在金陵饮料企业中无论规模、产量和名气都是排在第三梯队的。
可是就这么一家小厂,在郑国元的努力下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得到了飞速发展,仅仅不到三年的时间厂子就脱颖而出。能够有这样的成就,和郑国元是分不开的。
郑国元对泉林厂的发展早就有了规划,但限于泉林厂的底蕴不足和资金原因,这个规划还没实现就产生了变故,从而胎死腹中。
郑国元对宋援朝说的这些都是他的心里话,他当初也是这样谋划的,如果能给他多一点时间,他有足够的信心把泉林厂搞成金陵当地的着名企业,哪怕不如司特公司,但也能挤进第一梯队和司特在本地和周边地区扳扳手腕。
可惜了,一切风去云散,后来发生的事让郑国元根本措手不及,不仅丢掉了厂长的职务,最终无奈出走加入了司特公司。
郑国元当初想过,等厂子搞起来后怎么做这个市场,鉴于泉林厂的规模和资金不足,有些市场手段郑国元不容易做,就算打广告也要精打细算,要把钱花在刀刃上。
泉林厂的底蕴差,又没司特公司这样的背景和雄厚财力,郑国元只能用其他手段来达到目的。其中广告肯定是要打的,但怎么打,又怎么吸引消费者就有些讲究了。
正是如此,郑国元想到了以产品名气为主的法子,目前许多有名的大厂在打广告的时候都会在广告词中加上一句“本产品获得xx荣誉”的话。然后突出该产品是市优、省优乃至部优的重点。
郑国元的目的就是如此,但以泉林厂的情况,别说什么省优部优了,哪怕去评定一个市优也非常困难。
既然评标不了,那么这条路就不通了么?当然不是!郑国元绞尽脑汁琢磨着办法,最终通过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故事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自己捏造一个国外的奖项出来给自己厂子和产品贴金。
改革开放之后,国门开始打开,国人对西方国家的观点发生了180度的转变,尤其是像欧洲、美国这样的先进资本主义社会。在思想改变的同时,对于外国人认可和推崇的产品同样爱屋及乌,郑国元这个办法正是利用了国人的这一点心理,如果一切没有发生改变,等郑国元把泉林厂搞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就会用这个办法让泉林厂名声大噪。
可惜了,这个想法已经不可能再实现了。但郑国元这两月发现健力宝借着奥运会的东风摇身一变,成为所谓的“东方魔水”时,危机感顿时袭来。
考虑到目前健力宝的竞争和巨大威胁,司特公司必须做出反应,稳住市场和健力宝进行抗衡,郑国元思来想去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他当初琢磨出来的招数。
健力宝可以通过奥运会成为“东方魔水”,那么司特的产品同样可以通过“国际”评定和奖项来扩大影响力。况且司特公司本就是合资企业,有美资的背景,只要有光环在身,让人信服力就更甚了。
宋援朝根本就没想到郑国元会出这么一个主意,当他听完后心里实在是有些哭笑不得。
可仔细想想,郑国元这个办法虽然简单却非常有效,要知道后世所谓的产品奖项多如牛毛,尤其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时候,社会上成立的林林种种各式各样的协会、机构比比皆是。
这些协会、机构不干别的事,每天只做一件事。
就是每天拿着电话本翻里面的企业名册,然后给对方打电话或者发传真,告知对方的某某产品在评定中获奖了,只需要付xxx元评定费,就能把奖状奖杯给他们寄过去……。
这样的骗局开始骗了不少人,一些企业接到消息后欣喜若狂,二话不说就汇了款,从而拿钱换来一张印刷精美的奖状或者奖杯(奖牌)。然后拿着这玩意大肆宣扬,市场效果居然不错。
当然了,这种骗局开始还是很有效的,毕竟那时候大家对相关所谓的“协会”、“机构”还是比较信任,公信力也强。可时间久了,随着奖状奖杯奖牌的越发越多,这些玩意就成了烂大街的东西,当“荣耀”能拿金钱能够换到的时候,荣耀就发生了质变,再也没有人去信了。
而现在这种情况还没发生,电视电台上一些企业打出来的广告里所谓的市优、省优、部优可是实打实的,半点都不惨假。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司特公司的产品突然打出了什么全美食品协会又或者泛太平洋饮料博览会评定,甚至全球行业金奖的荣誉,再加上一定的媒体推广和鼓吹,那么其影响力就足够。
越仔细琢磨,宋援朝觉得郑国元提出的这个办法还真是不错,再说这个办法的可行性也非常强。
像后世,自己给自己发个奖,起一个响亮的名字是非常平常的事,那个企业不这么干的?
去一些企业的荣誉室看看,那些放在漂亮玻璃柜里的奖杯奖牌中90%都是自己发的,剩余的9%来历不明,真正有含金量的连1%都不到。甚至有的企业更搞笑,所有的奖杯奖状都是野鸡货,随随便便从义乌那边买来的,要什么款就有什么款,要怎么高大上就怎么高大上。
当然现在还没有这样的情况发生,郑国元可以说是实施了一个创举,他自己恐怕都没想到,自己的一个推广市场的念头居然成了某行的祖师爷,当十几年后,各式各样的荣誉铺天盖地,成了笑话的时候,回想当年自己给宋援朝提的建议,郑国元就觉得着实可笑。
宋援朝考虑了下欣然同意了郑国元的这个建议,而且既然要搞就不能单单搞饮料一款,索性把司特公司所有的产品全部弄上得了。
至于什么奖项,这个也不难。
国外这样的机构简直多如牛毛,仅仅美国、欧洲那些西方国家许多所谓的民间协会大多数都是靠发奖生存下去的,这种事在国内是新鲜事物,但在国外却不稀奇。
就拿郑国元举例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来说吧,当初中国参加这个博览会居然拿到了一百多个各类金奖、银奖,其数量之大,范围之广,奖项之多简直无法想象。
反而是后世一直在传说的砸酒瓶子拿金奖的故事实际上根本就不存在,因为根据当时的获奖名册,这个所谓得了金奖的白酒根本就不在名单上,这个故事说白了就是一种营销手段,居然让大多数人深信不疑。
阿q说过“和尚摸得老子摸不得?”
既然别人能做,宋援朝为什么不能做呢?而且利用这个方式鼓舞民族自信心,扩大产品影响力,这也是一种好事啊!
宋援朝当即拍板就按郑国元的办法去做,马上通过司特公司的外部渠道联系美国包括欧洲方面的一些民间协会,询问弄一个奖状(奖杯、奖牌)的费用大概是多少。
等“荣誉”搞到手后,在当地再找个记者,出点钱报纸上登个豆腐干的新闻出来,然后再找国内的媒体朋友鼓吹鼓吹,宋援朝还就不信了,这样的影响力难道还不比健力宝的低?
看着郑国元兴冲冲地离开,宋援朝心里不由得感慨这个人才亏得弄到自己公司来了。
如果继续让郑国元呆在泉林厂,等泉林厂慢慢壮大起来,说不定几年后泉林厂还真会成为司特的强劲对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