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武存也走了,大帐内就剩下张拯和李承乾相对而坐。
“拯哥儿,回长安之后你不去东宫读书了吗?”
李承乾饮下最后一杯酒,朝张拯问道。
张拯想了想答道:“不知道,看陛下怎么安排,不过大概率不会去了吧。”
张拯说完后,明显的看见李承乾眼里闪过一丝失望之色。
心中暗笑的同时话音一转:“不过……”
“不过什么?”
李承乾抬起头来,眼中露出期翼之色。
张拯卖了一下关子,这才慢悠悠的说了一句:“不过,太子殿下你可以到大唐皇家书院来上学嘛。”
听完张拯的话,李承乾心中顿时由怨转喜。
有些激动的问道:“我也可以吗?”
张拯点点头,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答案,而是模棱两可的回了一句:“得看陛下的意思。”
话虽然这么说,但张拯心里还是有些把握。
大唐皇家书院是是自己牵头建立,由老李纲一手促成的。
待书院建成以后,届时李二将会出任皇家书院院长,而老李纲则是屈居山长之位。
所以李二必然会大力支持书院的发展,既然李二都是院长了,那还有什么事情是比把自己的子女送入书院当中就学更有力的支持呢。
所以张拯说李承乾可以去书院上学,还真不就是一句空话。
李承乾心中升起了一颗希望的种子,抬手握拳给自己打气:“我会想办法说服父皇的。”
然后欢天喜地的走了出去,完全没注意张拯似笑非笑的面容。
见今天的食客都走光了,张拯吩咐侍立的大厨撤掉桌子上的残羹剩饭,在桌子上铺好桌垫。
摆上笔墨开始琢磨着准备明早交给李武存的计划书。
如张拯方才和李武存交谈时的思绪所想,张拯的主要任务就是敲定墨家身份上的合法性,以及包办墨家来人在长安的衣食住行。
要敲定墨家的合法性,让墨家的人光明正大的走上台前,李二肯定是绕不开的,所以张拯还得先给李二上一封折子。
张拯提笔,先给李二的奏折写完。提起来吹干墨迹,将折子装入信封永蜜蜡封好。
这才落笔,开始写墨家来人之后长安这边的安排,重点告知了墨家自己会跟李二要到和他们身份学识相匹配的职位。
接下来就是一些琐碎杂事和待遇问题,洋洋洒洒上千字的计划书逐渐在张拯笔下成型。
检查了一遍,确认没有什么遗漏了,张拯这才晾干了宣纸上的墨迹,将计划书折好和给李二的奏折一起放在了桌子上。
简单的洗漱一下,瘫倒在床上和衣睡去。
……
天气越发寒冷,在潼关前,张拯等人迎来了贞观四年的第三场雪。
李承乾和张拯站在风陵渡码头,注视着已经结上了厚厚一层冰的黄河,常言和陈瑀站在两人身后,各种为两人撑起一把大伞。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距离元旦还有不到十天的时间。
漫天的大雪让两人有点睁不开眼睛,整个风陵渡已经完全被大雪覆盖,最深处已经足以没过一个成年人的腰部。
而两人回程路上经历的两场小雪,最深也不过没过脚踝。
钦差队伍昨夜到达风陵渡时天色已晚,晚上渡河危险程度直系上升,而队伍里的将士大多都是旱鸭子,所以两人才决定在风陵渡修整一晚。
却没料到只是一夜过去,大雪竟会封冻了大河。
如今天光大亮,天上的大雪却丝毫没有停歇的意思,反而下的越发大了。
“都说燕山雪花大如席,我看这关外的雪花也毫不逊色啊。”
张拯开口了,将手伸出伞外,一眨眼功夫,手上就积满了一把雪花。
至于张拯口中所说的关外,自然就是大河对岸的潼关了。
“来的时候好好的,现在回不去了,还是被拦在家门口。”
李承乾苦笑着摇摇头,这么深的积雪,道路已经完全被封死,想回长安无异于痴人说梦。
“多少年没见过这样的大雪了,今年还真是多事之秋啊。
先是旱灾蝗灾齐至,看样子这场大雪短时间内怕是也不会停。
也不知道会有多少人被冻死在这场大雪中。”
张拯倒是没有李承乾回不了家的哀愁,虽然他也很想回家陪老娘过年,但是大雪封路,想也只能想想。
只是有些忧心这场大雪,如果下的时间持续太久,只怕会形成雪灾,给大唐带来难以承受的后果。
就算有以工代赈之策,大唐的百姓也经不起折腾了。
“算了,这些事情交给父皇和朝堂的大臣们去操心吧,你我被拦在这里,徒唤奈何。”
李承乾听完张拯的话,有些不置可否的回了一句。
“太子殿下,张县男,外面风雪太大,我们还是回营吧。”
站在两人身后的常言开口了。
常言的脸上有些担心,因为李承乾和张拯站立的地方就在大河边上,常言心中是提心吊胆,生怕两人一不小心发生意外,失足坠于河中。
虽说大河已经上冻,但只是一夜的时间,谁能保证大河上的冰已经冻劳实了。
“走吧,回去吃火锅。”
张拯率先转身朝大营走去。
大营就在离渡口不远处的一块平地上,距离渡口不到一千米的距离。
来时大雪封路,将士们用铲子为两人清理出来的一条道路此时又已经被大雪覆盖了,好在积雪还不深。
不远处守候的将士依旧全身披挂,只是身上覆盖着厚厚的雪花,已经变成了一排整齐树立着的雪人。
众人回营时踩出的脚印,只一转眼便消失不见……
……
此时的长安已是一片白雪茫茫,除了各家府上的门房不时骂一句这该死的鬼天气。
就连平时最热闹的东西二市,此时也看不见几个人影。
上百人人居住的长安难得的呈现出一副冷清之意,和金銮殿上大唐君臣此时的心情一样萧索。
太极宫内的地暖烧得非常暖和,但身体上再暖和也暖不了大殿中大唐君臣心中的凉意。
旱灾蝗灾刚走,看这架势,雪灾的来临又不可避免。
“拯哥儿,回长安之后你不去东宫读书了吗?”
李承乾饮下最后一杯酒,朝张拯问道。
张拯想了想答道:“不知道,看陛下怎么安排,不过大概率不会去了吧。”
张拯说完后,明显的看见李承乾眼里闪过一丝失望之色。
心中暗笑的同时话音一转:“不过……”
“不过什么?”
李承乾抬起头来,眼中露出期翼之色。
张拯卖了一下关子,这才慢悠悠的说了一句:“不过,太子殿下你可以到大唐皇家书院来上学嘛。”
听完张拯的话,李承乾心中顿时由怨转喜。
有些激动的问道:“我也可以吗?”
张拯点点头,没有给出一个确切答案,而是模棱两可的回了一句:“得看陛下的意思。”
话虽然这么说,但张拯心里还是有些把握。
大唐皇家书院是是自己牵头建立,由老李纲一手促成的。
待书院建成以后,届时李二将会出任皇家书院院长,而老李纲则是屈居山长之位。
所以李二必然会大力支持书院的发展,既然李二都是院长了,那还有什么事情是比把自己的子女送入书院当中就学更有力的支持呢。
所以张拯说李承乾可以去书院上学,还真不就是一句空话。
李承乾心中升起了一颗希望的种子,抬手握拳给自己打气:“我会想办法说服父皇的。”
然后欢天喜地的走了出去,完全没注意张拯似笑非笑的面容。
见今天的食客都走光了,张拯吩咐侍立的大厨撤掉桌子上的残羹剩饭,在桌子上铺好桌垫。
摆上笔墨开始琢磨着准备明早交给李武存的计划书。
如张拯方才和李武存交谈时的思绪所想,张拯的主要任务就是敲定墨家身份上的合法性,以及包办墨家来人在长安的衣食住行。
要敲定墨家的合法性,让墨家的人光明正大的走上台前,李二肯定是绕不开的,所以张拯还得先给李二上一封折子。
张拯提笔,先给李二的奏折写完。提起来吹干墨迹,将折子装入信封永蜜蜡封好。
这才落笔,开始写墨家来人之后长安这边的安排,重点告知了墨家自己会跟李二要到和他们身份学识相匹配的职位。
接下来就是一些琐碎杂事和待遇问题,洋洋洒洒上千字的计划书逐渐在张拯笔下成型。
检查了一遍,确认没有什么遗漏了,张拯这才晾干了宣纸上的墨迹,将计划书折好和给李二的奏折一起放在了桌子上。
简单的洗漱一下,瘫倒在床上和衣睡去。
……
天气越发寒冷,在潼关前,张拯等人迎来了贞观四年的第三场雪。
李承乾和张拯站在风陵渡码头,注视着已经结上了厚厚一层冰的黄河,常言和陈瑀站在两人身后,各种为两人撑起一把大伞。
今天是腊月二十三,距离元旦还有不到十天的时间。
漫天的大雪让两人有点睁不开眼睛,整个风陵渡已经完全被大雪覆盖,最深处已经足以没过一个成年人的腰部。
而两人回程路上经历的两场小雪,最深也不过没过脚踝。
钦差队伍昨夜到达风陵渡时天色已晚,晚上渡河危险程度直系上升,而队伍里的将士大多都是旱鸭子,所以两人才决定在风陵渡修整一晚。
却没料到只是一夜过去,大雪竟会封冻了大河。
如今天光大亮,天上的大雪却丝毫没有停歇的意思,反而下的越发大了。
“都说燕山雪花大如席,我看这关外的雪花也毫不逊色啊。”
张拯开口了,将手伸出伞外,一眨眼功夫,手上就积满了一把雪花。
至于张拯口中所说的关外,自然就是大河对岸的潼关了。
“来的时候好好的,现在回不去了,还是被拦在家门口。”
李承乾苦笑着摇摇头,这么深的积雪,道路已经完全被封死,想回长安无异于痴人说梦。
“多少年没见过这样的大雪了,今年还真是多事之秋啊。
先是旱灾蝗灾齐至,看样子这场大雪短时间内怕是也不会停。
也不知道会有多少人被冻死在这场大雪中。”
张拯倒是没有李承乾回不了家的哀愁,虽然他也很想回家陪老娘过年,但是大雪封路,想也只能想想。
只是有些忧心这场大雪,如果下的时间持续太久,只怕会形成雪灾,给大唐带来难以承受的后果。
就算有以工代赈之策,大唐的百姓也经不起折腾了。
“算了,这些事情交给父皇和朝堂的大臣们去操心吧,你我被拦在这里,徒唤奈何。”
李承乾听完张拯的话,有些不置可否的回了一句。
“太子殿下,张县男,外面风雪太大,我们还是回营吧。”
站在两人身后的常言开口了。
常言的脸上有些担心,因为李承乾和张拯站立的地方就在大河边上,常言心中是提心吊胆,生怕两人一不小心发生意外,失足坠于河中。
虽说大河已经上冻,但只是一夜的时间,谁能保证大河上的冰已经冻劳实了。
“走吧,回去吃火锅。”
张拯率先转身朝大营走去。
大营就在离渡口不远处的一块平地上,距离渡口不到一千米的距离。
来时大雪封路,将士们用铲子为两人清理出来的一条道路此时又已经被大雪覆盖了,好在积雪还不深。
不远处守候的将士依旧全身披挂,只是身上覆盖着厚厚的雪花,已经变成了一排整齐树立着的雪人。
众人回营时踩出的脚印,只一转眼便消失不见……
……
此时的长安已是一片白雪茫茫,除了各家府上的门房不时骂一句这该死的鬼天气。
就连平时最热闹的东西二市,此时也看不见几个人影。
上百人人居住的长安难得的呈现出一副冷清之意,和金銮殿上大唐君臣此时的心情一样萧索。
太极宫内的地暖烧得非常暖和,但身体上再暖和也暖不了大殿中大唐君臣心中的凉意。
旱灾蝗灾刚走,看这架势,雪灾的来临又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