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魄嫡长女被下堂1
青砖灰瓦的巷子里,有一个六七岁的女孩儿正往里跑。
“娘!娘!”小女孩推开木门,手上还拿着冒热气的红薯,“娘,快吃。”
一位不施粉黛仍掩不住美貌的妇人正在院子里晾衣服,见到孩子进来便温柔拉过来给孩子擦了汗。
对小女孩手里的烤红薯诧异不已,“这是哪里来的?妮妮,可不能拿别人的东西。”
“娘,这是我帮张奶奶收药材,她奖励给我的。”妮妮说着把烤红薯递给女子,“娘快吃,张奶奶说冷了就不好吃了。”
沈玉兰摇摇头,“妮妮乖,娘不饿,你吃吧。”
妮妮见女子拒绝,便把红薯分给两半,一人给了一半,强硬地看着沈玉兰,“娘不吃妮妮也不吃。”
沈玉兰没办法,小口小口吃起来。
嘎吱,门再次被推开,一位老妪走了进来,看到两人,满是皱纹的脸笑开来。
“小姐,小小姐,看嬷嬷带什么回来了?”老人一脸慈爱地看着母女俩,将手上的篮子放到了屋檐下的石桌上。
“奶娘,你怎么又过来了?”沈玉兰一脸不赞同。
“我不管小姐谁管小姐。”嬷嬷说着就伤心落泪,“你当初就不该给嬷嬷放了卖身契,不然他王家也不敢用这个借口不准老奴和您住一块儿。他们王家简直是忘恩负义,要是大老爷你父亲还在,谁敢欺负你!”
“奶娘,不说了,父亲的冢都立了多少年了。”沈玉兰不敢常回忆小时候,那个时候其实对父亲的印象不深,只知道他是个威严不苟言笑的。但她身为唯一的嫡长女,一切吃穿用度确实也是沈府最好的。
“我可怜的小姐啊。”嬷嬷说完看到妮妮看着她,便收起哭意,“小小姐,快来,嬷嬷今天给你带好吃得了。”
外人说起来,还得夸一声王家仁义。沈玉兰如今住的这个房子,是王家施舍给她的。毕竟这下了堂的七出之人,王家也算仁至义尽了。当初沈玉兰出嫁的时候,那十台嫁妆啥都没有,尽是些被子盆器类的。
候府嫡长女就陪嫁了这么点东西,说起来王家都觉得丢人。沈玉兰入了王家后,每天晨昏定省布菜洗衣无一不做,有时候说是去做媳妇的,反而连个普通奴仆都不同。
沈玉兰作为侯府唯一嫡系子孙,却因为爵位的旁落,落得个被隔房叔叔婶婶匆忙嫁人的下场。沈家传至沈玉兰父亲这一带,只有沈玉兰的父亲沈落一房是嫡子,另外两个叔叔都是庶子。
不想,其中一位庶子的姑姑竟然进宫当了娘娘,沈玉兰的祖父在嫡妻去了后就让这位有娘娘当靠山的姨娘升为正妻。不过,好在这事发生的时候,沈落十四岁,又在外求学,倒是影响不大。
沈落这人非常有才华,不过弱冠之年就当了探花郎,还娶了帝师的嫡孙女。沈落的风头直接掩盖了两个弟弟的光芒,当然,这两位庶子本来就不是有才华的人。
老侯爷对这个大儿子是非常满意的,就算是妻子吹耳旁风说娘娘怎么喜欢他们的二儿子,他也是没有动摇过换继承人的想法。
沈落结婚后,和妻子琴瑟和鸣。一年后,夫人怀孕后,还经常带其去庄子游玩散心。不想,变故就是发生在某次他们去庄子上的时候。
不知道怎么的,那日早晨宵禁结束,沈落一身血地抱着一个婴儿回到侯府,说是大少奶奶因为提前生产又大出血,已经去了,只留下这么一个襁褓中的女儿。
本来一向和善的文太师也就是沈落的岳家强硬地和沈落断了亲,说什么沈玉兰克母,沈落让他们失去了唯一的女儿,还说沈落故意去的庄子,就为了让他们的女儿不能及时得到治疗。这话说得就有些不讲道理了,但是文家并不听,大张旗鼓地拉回了文氏的嫁妆和沈家断了亲。
可能一报还一报,随后太子出事,身为帝师的文家被牵连,文家一家都发配流放。
沈落自从发妻去了后意志消沉,终日与酒为伍。后来因为沈玉兰被二房欺负,沈落发了一通气后才开始振作起来,不过终究是败坏了身子,没几年就去了。沈落去世了,他们这房又只有沈玉兰一个嫡女,这爵位在老爷子去后自然旁落到了二房手上。
照理说就算是这样,沈落这房的东西也应该不少,不至于沈玉兰出嫁连个像样的嫁妆都没有。可惜,二房就是有这个能耐和沈玉兰算沈落生病那几年用的药材诊金等各种支出。得出,扣除这些后,大房还倒欠二房的钱。沈玉兰的叔叔婶婶还教养她长大,出了嫁妆已经是仁至义尽。
“他们都仁至义尽,就我不仁不义呗。”沈玉兰嘲讽一笑。
那边妮妮缠着嬷嬷在讲故事,看着孩子,沈玉兰想着今后的路要怎么走。当初王家以她几年都没生孩子为由将她下堂,这个孩子自然也不是她亲生的,是她捡来的孩子。
要不是为了这个孩子,她可能早就坚持不下去了吧。
~~~~~~~~
沈远之醒过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被关在一处狭小的房间里。为什么他用房间这个词呢,因为这房间里有明显的锅炉设备,看这些东西的样子,要么是非常落后乡村,要么是落后的古代。
看了看原身穿的衣服,不用猜,肯定是古代了,缓了好一阵这才接收了原身的记忆。
这……原身的身份算起来还挺高,可惜也要命,竟然是个被判处了谋反大罪的废太子。
如今正被关在皇陵附近的一所宅子里,已经被关了二十年,接近疯癫状态,当初被废的时候不过也是才弱冠。
所以,看着空无一人的房屋,他要去哪里找自己的孩子?在原身的记忆中,根本就没有孩子啊。
原身生过几个孩子均已夭折,然后他被判谋反,只有废太子妃跟随。但如今废太子妃也都去世了,孩子在哪里呢?
(。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