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禧想不明白,他感觉他遇到了知识盲区。

    不说皇家,就是民间寻常人家,大儿子被自小送出去养大还不让人家认祖归宗也不是什么脸上有光的事情,按照正常的逻辑来走,不应该能藏多严实就藏多严实吗?

    他知道那是他哥是因为有系统提醒,怎么鳌拜也能见一面就看出他哥的身份,总不能大哥长的和他们家汗阿玛一模一样吧?

    嘶,也不是不可能。

    隆小禧皱起眉头,试图回想他们家汗阿玛的画像和他们家大哥有几分相似,没办法,他又没见过活着的汗阿玛,只能通过画像来判断。

    先不说画像和真人有多大差别,他其实连画像也没见过几次,除了每年祭拜的时候看那么一两眼,其他时候也没人随随便便把先爷的画像挂出来。

    就连他们家玛嬷都不会。

    看到画像徒增伤心,不如不看。

    他寻思着,大哥长的也没多像汗阿玛的画像,难不成真人和画像真的差那么多?

    鳌拜看他不说话,以为他在懵早已死去的哥哥忽然死而复生,一边走一边解释,“阿哥爷年纪小,不知道当年的风波,奴才只和您说几句,阿哥爷切记,回京之后不可多言。”

    皇家密辛本该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只是大阿哥的事情有些特殊,顺治年间的老人基本都听过几耳朵。

    顺治皇帝英年早逝,大阿哥如今还不到二十岁,二十年的时间还不够朝廷换一拨人。也就是说,京城年长的王爷大臣都知道大阿哥不是早夭,而是养在宫外。

    皇家向来有皇子在宫外养育的习惯,当今圣上和裕亲王幼时都曾在外面住过,不过后者是为了躲避天花,立住了之后还要回宫,大阿哥则是直接宣布早夭,然后让人带出京城。

    这事儿本来不该往外说,要不是这次碰巧遇到,他都忘了还有个流落在外的大阿哥。

    鳌拜摇摇头叹了口气,这大阿哥也是可怜,皇长子何等尊贵,本该在宫里万众瞩目的长大,可惜生的不是时候。

    大阿哥生于顺治八年十一月,当年八月,顺治爷娶科尔沁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之女为后,封后大典极其隆重,新后是太后的亲侄女,这门亲事所有人都很满意,除了皇帝。

    新后风风光光嫁到紫禁城,那是他们大清第一个从太和门迎入宫中的皇后,太后是她的亲姑母,父亲是科尔沁的亲王,亲事是摄政王多尔衮在位的时候亲自定下来的,她以为嫁到紫禁城后能和皇帝琴瑟和鸣,没想到皇帝根本不喜欢她。

    不光不喜欢她,还对她视若无物。

    两个人除了大婚当天见了一面,之后就再也没见过。

    皇后在草原上被全家人宠着,又是个嚣张跋扈的性子,怎么受得了这委屈,为了吸引皇帝的注意,她是怎么动静大怎么折腾。

    大阿哥生的不巧,就生在那年的十一月初一,皇后嫁过来还不到三个月,刚刚从千娇百宠的草原公主变成被皇帝置之不理的皇后,偏执起来干出什么都有可能。

    偏偏他们顺治爷也是个冷心冷性的,心硬起来连亲生儿子都不在乎,为了和太后对着干,不管皇后干什么他都当看不见。

    大阿哥要是留在宫里,只怕过不了多久就真的夭折了,笔什赫额捏福晋为了保住儿子的性命,这才求太后把大阿哥送出宫。

    出宫好歹能平安长大,留在宫里可就连命都没有了。

    当时还是太后的太皇太后那些天也是心力憔悴,摄政王多尔衮在顺治七年年底意外死于塞北狩猎途中,顺治爷仓促亲政,年轻气盛只想和她对着干,什么事情只要是太后让他干,就算太后没说之前他也那么想的,太后开口之后他也一定要唱反调。

    皇后容貌极好,太后在娘家侄女中精挑细选找出来的儿媳妇自然差不到哪儿去,她只是没想到儿子能叛逆到那个地步。

    儿子对刚出生的小家伙不管不问,儿媳想要小家伙的命,小家伙的生母求到自己跟前,她毕竟是小家伙的祖母,不能眼睁睁看着好好的孩子去死。

    于是,皇长子只能早夭。

    鳌拜挑挑拣拣把能说的告诉他们小阿哥,听不懂也没关系,只要知道大阿哥当年因为后宫不安稳才被送出来就够了,其他的听不懂更好。

    太皇太后不容易,好不容易当今圣上坐稳了皇位能过几天安生日子,过去的事情就过去吧。

    隆小禧揉揉脸,小声问道,“那后来为什么没有把大哥接回宫?”

    他们家汗阿玛的第一任皇后没过几年就被废为静妃,玛嬷不忍心侄女后半辈子困在宫里,皇后被废为静妃之后没多久就回了科尔沁。

    这种事情不能外传,很多人都以为她被皇帝厌弃之后就被打入冷宫,其实人家早就悄悄回老家自由改嫁了。

    静妃已经离开京城,被送出皇宫的大哥为什么没有被接回皇宫?

    没有谁会嫌家里孩子多,皇家更是如此,孩童的夭折率那么高,能养活一个都不容易,他们家大哥当时年纪还小,完全可以用出宫寄养的名义再接回宫。

    鳌拜脚步一顿,眼神有些飘忽,“这就说来话长了,一时半会儿说不完,奴才以后找机会再仔细和您说。”

    阿哥爷出生没多久顺治爷就没了,小孩子心里的父亲形象肯定很好,越没见过越容易幻想,他还是不要打破小家伙的幻想了。

    先帝爷是个勤政的好皇帝,但是说他是个好父亲……额……实在说不出口。

    静妃回科尔沁不久,当今太后就来到京城成了先帝爷的第二任皇后,先帝爷又开始和太后别劲,如果不是太后脾气好怎么被挤兑都不生气,只怕又是一个被废的下场。

    当阿玛的只顾得逆反,裕亲王和当今圣上一个刚满周岁一个刚出生,都早早被送到宫外养着,他哪里想得起来还有个儿子在外面。

    再之后,孝献皇后董鄂氏进宫,先帝爷就更想不起来他有几个崽了。

    这种事情能让他们小阿哥知道吗?不能!

    在他们家小阿哥心里,先帝爷只能是个好父亲,就是走的早了点,如果能活到现在,他们小阿哥还能是最受皇帝父亲疼爱的崽。

    什么专宠董鄂妃什么朕之第一子,统统都不存在。

    鳌太师从来不是顾及别人想法的人,但是在小孩子面前不一样,家里的孙子得宠,宫里的、咳咳、小阿哥也得宠。

    小孩子家家就要张扬快活,过去的事情就过去吧,他们小阿哥已经过了那么多年没阿玛的日子,何必再为了阿玛心烦。

    在鳌拜心里,顺治爷的分量还真没多大,至少没有太皇太后大。

    当年多尔衮忽然病逝,皇帝终于摆脱头顶的大山,迫不及待接手所有的政务。皇帝虽然年轻,但是该会的都没落下,太皇太后对儿子很上心,他从小就知道该怎么做一个合格的皇帝。

    鳌太师以为皇帝亲政后他的苦日子就算熬到头了,然而并没有,顺治爷在位的时候他只是不用再和以前一样时刻担心早上起来睁开眼睛会不会又被安上什么莫须有的罪名,并没有受到重用。

    不对,也不能说没有受到重用,他能出入宫廷已经远远超过其他朝臣,只是皇帝要干的事情从来不会安排他去做。

    年轻的顺治爷有着一颗开创盛世的心,一心想学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这种事情给他做他十成十的会办砸,能办成也要故意办砸。

    孝文帝为了推行汉化都干了些什么,强行迁都、毒杀太子、改掉祖宗旧制……

    这能学?

    满洲大臣绝大部分都反对汉化,皇帝也知道他们反对,但是他们顺治爷是撞了南墙也不会回头的性子,满洲勋贵反对他就不用朝中勋贵,直接拐着弯绕过去,让他们想刁难都没法刁难。

    他前半生起起落落,真正能指点江山还得从康熙朝算。

    鳌太师摇头晃脑,找回小阿哥后心情极好,回想起以前的落魄也不生气,甚至还觉得挺有意思。

    落魄就落魄,反正都打不死他,现在四个辅政大臣里面他是老大,只要出门听到别人喊“鳌太师”,前半辈子受的苦都值了。

    隆禧等了一会儿,看这人完全没有继续往下说的意思,只能把问题藏在心里,准备回宫之后亲自解密。

    牛钮正在院子里摆弄他的箱笼,这宅子只有他和几个将仆人,平日里冷清的很,还是头一次进来那么多人。

    他想的很好,借个院子给鳌拜安排事情,小家伙最多在他这里待一两天就得回京城,皇帝和其他长辈都在京城等着,鳌拜不会在这里留很长时间。

    对百姓来说,白莲教造反很可怕,反贼杀人不眨眼,城里城外的百姓都过的提心吊胆。但是对鳌拜这样的大官儿来说,这事儿还不够资格让他管。

    要不是七阿哥失踪,他都不会离开京城。

    牛钮不觉得鳌拜能认出他的身份,正如他不觉得隆禧知道他是谁一样,皇长子流落在外不是什么好名声,关于他的事情皇家一定藏的严严实实。

    然后,他就发现他的想法和皇家的想法有点偏差。

    难道是教育方式的问题?

    是他太古板了?还是京城的满洲勋贵根本不在乎这些?

    这种事情都能传的人尽皆知,他们是不是哪里不太对?

    他承认满人入关不久,可能有些观念和汉人差别很大,但是也不能差那么多吧?

    牛·从小在武涉长大·十七岁之前一直以为自己是汉人·钮:你们是不是哪里不对劲?

    鳌·丝毫不觉得他们有哪儿不对·拜转身看向一直照顾大阿哥的嬷嬷,眼神中也透着一股子“这是不是有哪里不对劲”的意思。

    嬷嬷:……

    她只是个下人,哪里管得了那么多?

    大阿哥毕竟是皇长子,太皇太后做主将他送出宫,银钱花销方面没少了他们的,她是太皇太后特意选出来照顾大阿哥的奶嬷嬷,自然盼着阿哥爷有朝一日能回宫。

    但是她盼着不代表阿哥爷也盼着,在离开京城之后她也就熄了那份心思。

    大阿哥刚被送出来的时候的确是按着皇子出宫寄养的条件来的,只是没有选内大臣代为照料,之后的二阿哥、三阿哥也都是如此。

    太皇太后不愿意把事情闹的太僵,想着有朝一日皇帝回心转意和皇后好好过日子,她还能找个借把大阿哥接回宫。

    有大师批命说他们大阿哥命格不稳,要小心谨慎,命格稳了之后再接回宫,和以前那些把儿子当成闺女养的人家差不多,只是找个借口而已。

    宫里的事情没有人敢深究,这么一说,他们大阿哥就能光明正大的以皇子的身份回宫了。

    但是他们没有等到皇帝回心转意,只等到了皇帝废后,废一次不过瘾,还想废第二次的那种。

    太皇太后心力憔悴,大阿哥的生母笔什赫额捏福晋私下里找了她,说是不指望能让阿哥回宫,只求他能安安稳稳长大。

    既然大阿哥已经不可能回宫,不如远离京城这个是非之地。

    嬷嬷的孩子没能养活,夫家又出了意外,笔什赫额捏福晋找了她,太皇太后也没有反对,她就这么带着注定无法被父亲承认的小阿哥离开了京城。

    他们都离开京城了,河南这地界儿又没几个满人,阿哥爷长大了要读书识字,她就学着周边邻居,直接把阿哥送去附近的私塾书院去了。

    阿哥爷记事的时候他们已到了武涉,她也没打算教阿哥说满语蒙语,笔什赫额捏福晋说不喜欢阿哥和京城再有牵扯,能听懂满语蒙语对阿哥来说不是好事。

    早年的事情闹的整个京城都知道,他们阿哥不在京城还好,要是回到京城,那些流言蜚语也能杀人。

    要不是前两年宫里太皇太后传话让她和阿哥爷说明真相,问他要不要回京城生活,她能把阿哥的身世带进土里。

    阿哥自小学的是四书五经,听的是三纲五常,连名字都从爱新觉罗·钮钮改成了牛钮,想法和京城里的贵人们不一样多正常。

    牛钮是嬷嬷亲手带大的,在嬷嬷心里他们阿哥天上地上第一好,护崽儿的老母鸡战斗力十足,谁都不能说他们阿哥的不是,就算提出质疑的是鳌拜也一样。

    鳌拜:……

    行吧,不是什么大事儿。

    鳌太师果断的略过这个话题,把藏在身后捏着他衣角的小阿哥挪到跟前,然后真心实意的问道,“大阿哥是救了七阿哥的大功臣,明天可要随奴才回京?”

    牛钮看看暗含期待的幼弟,揉揉他的小脑袋,然后摇头拒绝。

    隆禧:qaq~

    他真的那么不讨喜吗?

    隆小禧在大哥扭头就走的时候遭受了一次打击,后来大哥带着救兵把他救出贼窝,小家伙知道哥哥当时不搭理他是害怕打草惊蛇,当场就把之前的伤心欲绝抛之脑后。

    反正大哥没听见他哭,光球统一走,这个世界没有人知道他当时嘚啵嘚啵说了什么,换句话说就是他当时没有伤心。

    但是现在,大哥再一次拒绝了他。

    忍住隆小禧,不准哭!

    忍不住呜呜呜哇哇哇!

    小可怜眼中的泪水摇摇欲坠,委屈就要说出来,“为什么?”

    君不见,古往今来多少误会都是因为误会双方不是哑巴胜似哑巴,明明两个人都有嘴,却都和锯嘴葫芦一样什么都不说。

    胡思乱想哪有直接问来得快,他以为的他以为就是他以为了吗?

    虽然他和他哥不是吵架的小情侣,但是天底下的误会原理都差不多,只要长一张会说话的嘴,误会就绝对追不上他们。

    隆小禧委委屈屈上前,三分委屈愣是表现出了十分。

    在有求于人的时候装可怜肯定不会出错,等过几年长大了就不好用这一招了,趁还能装可怜的时候赶紧多用几回。

    就算大哥不回京城,好歹也让他知道为什么不回去。

    他有预感,鳌拜刚才不肯告诉他的真相都能在大哥这里得到解答,他不用等到回京,现在就能把秘密解开。

    很快,隆小禧就想穿越回刚才打死那个问为什么的自己。

    他错了,他不该小瞧他们家的遗传基因,大哥不愧是大哥,唠叨起来比二哥还可怕,他只是问一句为什么不愿意回京城,话题为什么能转到以后要加强警惕谨防绑架上?

    他是谁?

    他在哪儿?

    他想干什么?

    现在想变成聋子还来得及吗?

    作者有话要说:隆禧(尔康手):统哥!救我!

    

    (。手机版阅读网址:

章节目录

[清穿]给康熙当弟弟的那些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本书只为原作者醉酒花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102章 第 102 章,[清穿]给康熙当弟弟的那些年,一本书并收藏[清穿]给康熙当弟弟的那些年最新章节 伏天记一本书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