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台阶,高师盛向门旁侧塾中瞟了一眼,屋内陈设简单,一塌一几而已。
屋内墙壁上贴了十来张的文书,因离得远,看不仔细,大致内容都是各村之间之间普请劳役的安排时间和人数要求,村人租种“村縂”庄田的请求。
其中还有一张带画像的缉捕公文,格外引人注目,左侧写有数行文字,右侧也是鲜红的朱判印。
在庄所张贴通缉犯画像是承袭镰仓旧制,一来方便过往民众揭发,二来吏卒也可根据画像检查行人。源义经与兄长源赖朝反目后,二度潜逃奥州投奔藤原泰衡时,就曾享受过全天下通缉的待遇。
至于张贴普请文书,则是各国百姓们与室町幕府长达百年武装斗争中,逼迫守护名主们妥协的结果。
公示文书,通常一式两份或三份,类似后世合同契约,其中两份由大名奉行与百姓个人分别收录,留存作为证据,剩下的最后一份则要在关所或者村縂里张贴出来供村人观看辨认。
增加文书的公信力,同时方便村縂和书役也方便根据书状随时对税收劳役进行调整和安排,避免出现奉行摊派不公和村人逃避赋税的情况。
高师盛在骏府担任同心众学习时,就曾遇到城下町的职人对自己多服了普请役进行抗辩,并作为代表转达给本家的奉行官,最后参与负责处理此事,主办此事的书佐头根据当年内的普请名册,确认确实奉行所方面出错后,立刻同职人进行协商,根据雇值,也就是对方在城下町一天做工的收入标准,补偿了因为普请劳役而造成的损失。
双方在神社佛像的见证下,达成了相互谅解,并保证日后不会再对此事做出追究和议辩。
其他大名治下如何,高师盛不清楚,但他亲眼所见,骏河、远江两国的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可谓是皆仰赖今川氏的仁德。
“这些都是本乡的开具的文书吗?”
“对,除了那名犯人是骏府亲自下发的通缉。”
高师盛又看了眼画像,没有再去细问,转身迈步,走进了院中。
……………………
进了院内,才发现庄所分为前后两进。
前面这个院落,就占了整个庄所大半面积,先前看到的旗帜物就竖立此处。
右边是六间屋敷,一间番库、五间长屋,中间由水井隔开,典型的武家庄园样式。
左边搭了个马厩,能容纳两三匹马的样子,远江不比信浓,并不产马,往常只有使番传骑投宿时才派上用场,眼下却是空荡荡的。
马厩旁边靠墙种有两排果树,分别种有梨、枣、乌梅等树,果树下开了几块菜圃,地畦齐整,挖有沟渠,方便浇灌。院墙尽头的角落里搭了个鸡埘,边儿上是茅房。
原本在马厩棚阴影下,半趴半睡的甲斐土犬,看到有生人进来,立时窜出来,大声狂吠,不但惊得鸡埘外木架上,栖着地五六只鸡“咯咯咯”地乱叫,也让刚进门的高师盛吓了一大跳。
室野平三将马牵去厩中,又连声呵斥了土犬,待它夹着尾巴缩回棚里,不再叫唤,才走回高师盛身边,忐忑地说道:“惊扰庄头了,实在罪过……罪过。”
见高师盛摆手示意不要紧后,才殷勤介绍道:“这个前院是俺们住的地方,庄头的住处在后院。”
“后院?”
“对!后院整洁干净,先前野山保司在时,也都是在后院居住。”
高师盛往前走了两步,后院的门虚掩着,透过缝隙可以隐约看见其内屋舍俨然,庭院前栽种一片竹林,渐入落秋时节,每当微风拂面,都会晃动竹林沙沙作响,飘落一地泛黄的竹叶,给庭院内增添了些许禅意。
室野平三接着介绍道:“若有国人、豪族参觐骏府,路过借宿,也都是住在后院。”
说到这里,他像是想起什么,顿了顿又补充道:“三河国的松平殿,天文十八年参觐骏府殿和弘治二年归国时都曾在本庄宿夜。虽只住了两次,但对俺们侍奉很是满意,归国那次临走前不但赏了两吊钱,还在墙壁上提了首诗,庄头要不要去瞧瞧?”
三河松平殿指得便是西三河旗头冈崎松平家的现任当主松平元信,永禄元年,也就是今年某月,他就会将名字中“信”字,改为祖父松平清康的“康”字,改名松平元康,以示不忘祖父一统三河的野望。
这位如今的三河国小豪族日后随着势力的不断扩张,还会再改名两次,桶狭间之战后背离今川氏后,对自己曾经在骏府城担当人质的经历深以为耻,决意舍弃掉今川义元赐予的偏讳“元”字,以改名为松平家康,“家”字的偏讳则是来自于清和源氏出身,河内源氏之祖源义家。
最后第三次改苗字为德川,认领新田氏为祖,松平元信也就是日后,江户幕府的第一代将军德川家康元服时的名字。
天文十八年参觐骏府,其实是安详城合战后,被战败的胜幡织田家转送去今川氏充当人质的事情,直到弘治二年才得到骏府大殿今川义元准许,返回冈崎城继承家业。
高师盛与这位未来的天下人,年龄相仿,不仅神交已久,而且都曾在骏府城内作为同心众生活过,所欠缺得只不过是当面一会罢了。
若是最初几年,听到松平元信的大名高师盛还会惊诧连连,生活在这个时代久了,见到太多太多的信野名人,也就逐渐变得不觉为奇。
不知是这五道七畿的天下太小,还是东海道各国日后出现的高维武将实在太多。
高师盛想到此处,不觉哑然失笑,摇了摇头,说道:“不急,日后自然有的是时间,来好好瞻仰一番墨宝。”往后院看了看,又向右边长屋瞧了瞧,问道:“庄内其他人都在哪里?”
代官到任,这么长时间,除了门塾坐着的室野平三外,居然再也没见到一个人,适才牵马入院,鸡鸣犬吠,动静不小,许久也不见人出来,难道今天只有门持自己在这当值不成?
事实也确实如他所料,室野平三小心翼翼地说道:“今日庄内有本证寺的法师开坛授课,其他人都去帮着巡查秩序。”
说是巡查秩序,其实也是去听讲佛法,顺便寺中蹭一顿午饭,这两年净土真宗在远江发展迅猛,许多乡庄的村子都是举村信奉。
高师盛微微诧异,暗忖道:“一向宗的僧人当真胆大,竟然又敢私自建庙!”一向宗即净土真宗的别称,东海道净土真宗皆以三河本证寺派为嫡脉正传。
虽然明知对方有违法度,作为代官应当制止,但本证寺势大根深,并不是高师盛一个小小的村縂就能管的,远的不说,远江高氏上下,连同他父母都是净土真宗的信众,每年都会带他去三河参拜本证寺。
在外人眼中恐怕,他也是一名净土真宗的信徒,那里有信徒阻止自家信奉的宗派宣扬佛法,扩大声势的道理。
高师盛心中无奈,表面上却只能和气的说道:“既如此,麻烦书役前头带路,你我二人不妨先验过堪合告身。”
室野平三,应了声是,弓着腰,侧身引路,带着高师盛往后院行去。
……………………
注释一:牛肉丸确实被他哥哥全国通缉,至于是不是每个村门口都帖海报,这个没有仔细查,源氏一族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这种重金求首的事情实属寻常。
与百姓商讨劳役和税收的部分,参考“应仁之乱”后的村縂合议,守护不入制度,江户时期萨摩藩岛津家税收和普请也都是与村縂商议进行,多次被减封改易的米泽藩上杉家后期也是摒弃传统农业税收模式,改为与藩士、百姓、商户凑在一起开股份公司。上杉家投资,百姓生产,藩士运输,商户代销,很有某宝,某并多多的感觉。
注释二:庄所制度是结合庄头制与江户代官所拼凑编撰的,在下实在不清楚战国时期管理最基层的单位叫什么。
这里引用了赵子曰老师的《三国最风流》东汉亭部人员编制,长屋结构参考了江户代官所的图片和,某站up主,王鲁九班关于日式江户长屋科普图。
注释三:勘合是古代朝廷印制的类似于介绍信,供官员、商人等需要在长途旅行途中使用驿站时出具的凭证。
注释四:同心众,幕府时期对中下级官吏的总称,主要负责庶务、治安以及辅助上官收税等工作,可以理解为明清时期衙门里的帮闲衙役。
注释五告身:古代授官的凭信,类似后世的任命状,上面写着该员的体貌特征,年岁籍贯。北周时已有此称。宋亦名“官告”。《通典》卷十五载唐代选补官员之制云:先简仆射,乃上门下省,给事中读之,黄门侍郎省之,侍中审之,不审者皆得驳下,既审然后上闻,主者受旨而奉行焉。各给以符而印其上,谓之告身,其文曰尚书吏部告身之印,自出身之人至于公卿皆给之。武官则受于兵部。
平安朝承仿唐代,所以引用称谓并不奇怪。当然,村长大小的庄头大抵拿不到堪合告身,顶多是传符,多为木质或者竹制,用于与前两者相同。
屋内墙壁上贴了十来张的文书,因离得远,看不仔细,大致内容都是各村之间之间普请劳役的安排时间和人数要求,村人租种“村縂”庄田的请求。
其中还有一张带画像的缉捕公文,格外引人注目,左侧写有数行文字,右侧也是鲜红的朱判印。
在庄所张贴通缉犯画像是承袭镰仓旧制,一来方便过往民众揭发,二来吏卒也可根据画像检查行人。源义经与兄长源赖朝反目后,二度潜逃奥州投奔藤原泰衡时,就曾享受过全天下通缉的待遇。
至于张贴普请文书,则是各国百姓们与室町幕府长达百年武装斗争中,逼迫守护名主们妥协的结果。
公示文书,通常一式两份或三份,类似后世合同契约,其中两份由大名奉行与百姓个人分别收录,留存作为证据,剩下的最后一份则要在关所或者村縂里张贴出来供村人观看辨认。
增加文书的公信力,同时方便村縂和书役也方便根据书状随时对税收劳役进行调整和安排,避免出现奉行摊派不公和村人逃避赋税的情况。
高师盛在骏府担任同心众学习时,就曾遇到城下町的职人对自己多服了普请役进行抗辩,并作为代表转达给本家的奉行官,最后参与负责处理此事,主办此事的书佐头根据当年内的普请名册,确认确实奉行所方面出错后,立刻同职人进行协商,根据雇值,也就是对方在城下町一天做工的收入标准,补偿了因为普请劳役而造成的损失。
双方在神社佛像的见证下,达成了相互谅解,并保证日后不会再对此事做出追究和议辩。
其他大名治下如何,高师盛不清楚,但他亲眼所见,骏河、远江两国的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可谓是皆仰赖今川氏的仁德。
“这些都是本乡的开具的文书吗?”
“对,除了那名犯人是骏府亲自下发的通缉。”
高师盛又看了眼画像,没有再去细问,转身迈步,走进了院中。
……………………
进了院内,才发现庄所分为前后两进。
前面这个院落,就占了整个庄所大半面积,先前看到的旗帜物就竖立此处。
右边是六间屋敷,一间番库、五间长屋,中间由水井隔开,典型的武家庄园样式。
左边搭了个马厩,能容纳两三匹马的样子,远江不比信浓,并不产马,往常只有使番传骑投宿时才派上用场,眼下却是空荡荡的。
马厩旁边靠墙种有两排果树,分别种有梨、枣、乌梅等树,果树下开了几块菜圃,地畦齐整,挖有沟渠,方便浇灌。院墙尽头的角落里搭了个鸡埘,边儿上是茅房。
原本在马厩棚阴影下,半趴半睡的甲斐土犬,看到有生人进来,立时窜出来,大声狂吠,不但惊得鸡埘外木架上,栖着地五六只鸡“咯咯咯”地乱叫,也让刚进门的高师盛吓了一大跳。
室野平三将马牵去厩中,又连声呵斥了土犬,待它夹着尾巴缩回棚里,不再叫唤,才走回高师盛身边,忐忑地说道:“惊扰庄头了,实在罪过……罪过。”
见高师盛摆手示意不要紧后,才殷勤介绍道:“这个前院是俺们住的地方,庄头的住处在后院。”
“后院?”
“对!后院整洁干净,先前野山保司在时,也都是在后院居住。”
高师盛往前走了两步,后院的门虚掩着,透过缝隙可以隐约看见其内屋舍俨然,庭院前栽种一片竹林,渐入落秋时节,每当微风拂面,都会晃动竹林沙沙作响,飘落一地泛黄的竹叶,给庭院内增添了些许禅意。
室野平三接着介绍道:“若有国人、豪族参觐骏府,路过借宿,也都是住在后院。”
说到这里,他像是想起什么,顿了顿又补充道:“三河国的松平殿,天文十八年参觐骏府殿和弘治二年归国时都曾在本庄宿夜。虽只住了两次,但对俺们侍奉很是满意,归国那次临走前不但赏了两吊钱,还在墙壁上提了首诗,庄头要不要去瞧瞧?”
三河松平殿指得便是西三河旗头冈崎松平家的现任当主松平元信,永禄元年,也就是今年某月,他就会将名字中“信”字,改为祖父松平清康的“康”字,改名松平元康,以示不忘祖父一统三河的野望。
这位如今的三河国小豪族日后随着势力的不断扩张,还会再改名两次,桶狭间之战后背离今川氏后,对自己曾经在骏府城担当人质的经历深以为耻,决意舍弃掉今川义元赐予的偏讳“元”字,以改名为松平家康,“家”字的偏讳则是来自于清和源氏出身,河内源氏之祖源义家。
最后第三次改苗字为德川,认领新田氏为祖,松平元信也就是日后,江户幕府的第一代将军德川家康元服时的名字。
天文十八年参觐骏府,其实是安详城合战后,被战败的胜幡织田家转送去今川氏充当人质的事情,直到弘治二年才得到骏府大殿今川义元准许,返回冈崎城继承家业。
高师盛与这位未来的天下人,年龄相仿,不仅神交已久,而且都曾在骏府城内作为同心众生活过,所欠缺得只不过是当面一会罢了。
若是最初几年,听到松平元信的大名高师盛还会惊诧连连,生活在这个时代久了,见到太多太多的信野名人,也就逐渐变得不觉为奇。
不知是这五道七畿的天下太小,还是东海道各国日后出现的高维武将实在太多。
高师盛想到此处,不觉哑然失笑,摇了摇头,说道:“不急,日后自然有的是时间,来好好瞻仰一番墨宝。”往后院看了看,又向右边长屋瞧了瞧,问道:“庄内其他人都在哪里?”
代官到任,这么长时间,除了门塾坐着的室野平三外,居然再也没见到一个人,适才牵马入院,鸡鸣犬吠,动静不小,许久也不见人出来,难道今天只有门持自己在这当值不成?
事实也确实如他所料,室野平三小心翼翼地说道:“今日庄内有本证寺的法师开坛授课,其他人都去帮着巡查秩序。”
说是巡查秩序,其实也是去听讲佛法,顺便寺中蹭一顿午饭,这两年净土真宗在远江发展迅猛,许多乡庄的村子都是举村信奉。
高师盛微微诧异,暗忖道:“一向宗的僧人当真胆大,竟然又敢私自建庙!”一向宗即净土真宗的别称,东海道净土真宗皆以三河本证寺派为嫡脉正传。
虽然明知对方有违法度,作为代官应当制止,但本证寺势大根深,并不是高师盛一个小小的村縂就能管的,远的不说,远江高氏上下,连同他父母都是净土真宗的信众,每年都会带他去三河参拜本证寺。
在外人眼中恐怕,他也是一名净土真宗的信徒,那里有信徒阻止自家信奉的宗派宣扬佛法,扩大声势的道理。
高师盛心中无奈,表面上却只能和气的说道:“既如此,麻烦书役前头带路,你我二人不妨先验过堪合告身。”
室野平三,应了声是,弓着腰,侧身引路,带着高师盛往后院行去。
……………………
注释一:牛肉丸确实被他哥哥全国通缉,至于是不是每个村门口都帖海报,这个没有仔细查,源氏一族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这种重金求首的事情实属寻常。
与百姓商讨劳役和税收的部分,参考“应仁之乱”后的村縂合议,守护不入制度,江户时期萨摩藩岛津家税收和普请也都是与村縂商议进行,多次被减封改易的米泽藩上杉家后期也是摒弃传统农业税收模式,改为与藩士、百姓、商户凑在一起开股份公司。上杉家投资,百姓生产,藩士运输,商户代销,很有某宝,某并多多的感觉。
注释二:庄所制度是结合庄头制与江户代官所拼凑编撰的,在下实在不清楚战国时期管理最基层的单位叫什么。
这里引用了赵子曰老师的《三国最风流》东汉亭部人员编制,长屋结构参考了江户代官所的图片和,某站up主,王鲁九班关于日式江户长屋科普图。
注释三:勘合是古代朝廷印制的类似于介绍信,供官员、商人等需要在长途旅行途中使用驿站时出具的凭证。
注释四:同心众,幕府时期对中下级官吏的总称,主要负责庶务、治安以及辅助上官收税等工作,可以理解为明清时期衙门里的帮闲衙役。
注释五告身:古代授官的凭信,类似后世的任命状,上面写着该员的体貌特征,年岁籍贯。北周时已有此称。宋亦名“官告”。《通典》卷十五载唐代选补官员之制云:先简仆射,乃上门下省,给事中读之,黄门侍郎省之,侍中审之,不审者皆得驳下,既审然后上闻,主者受旨而奉行焉。各给以符而印其上,谓之告身,其文曰尚书吏部告身之印,自出身之人至于公卿皆给之。武官则受于兵部。
平安朝承仿唐代,所以引用称谓并不奇怪。当然,村长大小的庄头大抵拿不到堪合告身,顶多是传符,多为木质或者竹制,用于与前两者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