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齐王?
郑鸣俊和郑缵绪心中一动,这倒不失是个好去处。 更新最快去年北伐失败后,那齐王可是解救了上万郑军将士及其家眷,连余新和甘辉都留在太平军中,可见齐王待人颇为宽容。眼下浙江已尽被齐王掌控,福建也只福州一处未下,料想将来,这闽地必然为齐王所有。那时,就算郑袭和郑经分出胜负,也不得不面临齐王的兵锋。
郑鸣俊想到大哥在时,之所以竭力支持郑经对抗郑袭,不从那齐王调停,为的就是想趁太平军暂时无力顾及金厦,抢先解决郑袭,整合金厦水陆二师与齐王谈判,以保证郑家实力和利益不因森藩主去世而变动。便是如此,大哥郑泰也从来没有想过主动和齐王对抗,甚至都在秘密准备攻打东番之事,可见大哥心中对齐王和太平军是畏惧的,否则也不会安排东番这个退路。现在大哥被郑经所杀,他和侄儿缵绪肯定不被郑经所容,去日本是能保下性命,但这杀兄杀父大仇恐怕今生无报。于其在日本苟延残喘,倒不如投了那齐王,请齐王大军为他叔侄报此大仇。
念及于此,郑鸣俊倒是愿意去投齐王,郑缵绪却突然问那冯锡范为何要救他叔侄。冯锡范说道他素来敬重建平侯,不忍建平侯被郑经杀害,这才斗胆来救,只是可惜终还是未能救下建平侯。冯锡范所说是真是假,郑鸣俊和郑缵绪无法分辨,但事实的确是他叔侄二人是冯锡范所救,不论冯锡范救人是出于何种目的,他叔侄终是欠了冯锡范的救命大恩。
“你为何要让我们去投齐王,莫非你已投效齐王?”郑缵绪忍不住问道。
听了侄儿所问,郑鸣俊不由看向冯锡范。冯锡范微微一笑,也不瞒他叔侄,直言道:“不错,我确是已投效齐王。”
见冯锡范承认下来,郑缵绪心中了然,暗道冯锡范救他叔侄二人,恐怕多半也和其人早投齐王有关。
郑鸣俊微一沉吟,道:“冯贤侄,明人不说暗话,你劝我叔侄去投齐王,怕是齐王有借助我叔侄之心吧,否则,你怎能冒此奇险。”
郑泰虽死,可金厦水师大半将领都是郑泰的亲信,所以郑泰虽然死了,但郑鸣俊和郑缵绪对于金厦水师却还是有很大的影响力,并非再无价值。冯锡范冒奇险来救他叔侄,又早早投效了齐王,还劝了叔侄去投齐王,郑鸣俊自然认为是那齐王想借助他叔侄分裂金厦水师,削弱郑经的实力。
然而此事郑鸣俊却是想错了,周士相的确早早就在金厦布下棋子,或以朝廷大义相召,或以金钱美人相诱,暗中收买拉拢了一批郑军中低级将领。这件事早在去年郑森北伐失败到金厦后就已着手行动,那批不愿留在太平军到金厦的郑军士卒中,就至少有数十人已被军情司招募。只不过这些人因为地位较低,到金厦后只能暗自潜伏,无法发挥太大的作用。另一方面因为郑森尚在,名义上他也向南都表示臣服,故而军情司也不好在金厦太过活跃,除了拉拢了一些低级将领,对郑军高层的布眼几乎是一张白纸,这导致郑森死后,周士相难以通过郑军高层影响金厦局面。
冯锡范的父亲冯澄世是金厦的一个大人物,其却是个小人物,周士相对于他的认知,只以为和那日后的天地会陈总舵主一样,都是江湖上的好手。这两人因为一部小说名声很大,不过名声越大,周士相越是不敢招揽。现实中的陈永华是郑经的老师,现在更是郑经的军师参军,郑泰一死,陈永华可以说是郑经手下第一人。这等人物,想要让他改变立场,背叛郑经显然不可能。而冯锡范,军情司报上来的情报显示他只是一个公子哥,连官职都没有,毫无拉拢价值。加上其父是冯澄世,故而当时军情司给出不可接触的结论,因为弄得不好,很可能会使冯澄世发觉太平军在金厦的活动,万一冯澄世向尚在的郑森禀报,很可能会让军情司的努力付诸东流。
然而让周士相没有想到的是,他没有去拉拢冯锡范,冯锡范却不知如何发现的军情司在金厦的活动人员,主动向他们表达了愿为齐王效命的意思。消息送到张安手中,张安有些惊喜,因为他知道大帅不止一次提及过冯锡范的名字,还说此人厉害,一剑无血。可据张安得到的消息,那冯锡范虽练了一些拳脚,但只是军中常见的功夫,可不是什么武林高手,这和大帅挂在嘴边的冯锡范形象大大不合。
一剑是不是真的无血,张安也不可能真去求证,他按程序将冯锡范投靠一事报到了周士相那里。然而按照周士相的吩咐和冯锡范牵上了线,将他招募进军情司,但是不给其安排任何事务,算是个潜藏的棋子。郑经和郑袭开战后,军情司的主要任务就是剌探双方军情,判断他们的实力,为日后太平军攻打金厦提供可靠情报。这一切都和冯锡范没有关系,反而因为其父冯澄世的缘故,冯锡范被郑经提拔为侍卫。当张安知道这一消息后,忙命人带话给冯锡范,让他在郑经身边隐藏下去,千万不能暴露。张安意识到,随着冯锡范地位的提高,这颗棋子或许在将来某一天会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张安用心是好的,冯锡范虽被郑经看重提为侍卫,可毕竟只是个侍卫,没有军权在手,现在就让他暴露出来,能发挥的价值不大。等到冯锡范真正有了权势之后,他的反戈才有杀伤力。只是张安没有想到,冯锡范却是一个不甘沉寂,或者说不甘心听人摆布的人,又或者说他是一个有着自己抱负和野心的人。
冯锡范在郑森在时就搭上太平军这根线,只因为他看出郑家已经走上末日,随着太平军的不断胜利与壮大,这天下未来肯定是属于太平军的,而不是郑家。他的父亲冯澄世虽是郑森委任的工官,可毕竟是明臣,故他从小也是以明臣自居,他从来不认为自己是郑家的家臣。他年轻,有抱负,他不甘心随着郑家沉沦下去,因此他选择投靠如日中天的周士相,以便将来能够有所作为。但军情司却从来不给他任何事做,就好像他不存在似的,这让他非常不满。他明白自己想要进入周士相的视线,得到这位操控天子的齐王殿下重视,就必须做事,做一些让齐王刮目相看的大事。
离间建平侯郑泰和郑经的关系,是冯锡范为自己定下的大事。他在外人眼里只是工官冯澄世的儿子,是一个公子哥,可没有人知道他冯锡范却有一个连他父亲都不知道的本事,那就是能模仿他所到的任何一个人的笔迹。
在冯锡范的安排下,郑经得到了郑泰写给周士相的“亲笔信”,然后果如冯锡范料想那般,陈永华和洪旭这两个在金厦并无根基的新晋之人鼓动郑经先下手为强,除掉郑泰,将金厦的军政彻底掌控在手。
冯锡范对人心猜测得很准,郑经连父命都收违抗,为了保命,为了地位,他什么都能做得出,他从来不是一个甘心被他人制挟的人物。从一开始,冯锡范就相信郑经不可能甘心被郑泰掌握大权,哪怕他现在不杀郑泰,解决掉郑袭后,他也会马上动手。郑经起了杀心,冯锡范伪造的那封信只是让这个杀心提前变成现实。刚刚打赢海战的郑泰被骗到了兴化,如冯锡范盼望的那般被郑经所杀。
这,只是冯锡范的第一步,单是用计让郑经除掉郑泰,只不过是个开始。郑泰的死固然会让郑经在金厦失去人心,但短时间内却不足以成为其致命一击,只会影响其军心而矣。真正能让郑经完蛋的是众叛亲离,郑鸣俊和郑缵绪无疑是完成这个计划的最大帮手。
救这叔侄俩,原本就是冯锡范计划里的关键所在。他想通过一己之力,替齐王解决郑经。
完美破防盗章节,请用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云+来+阁),各种小说任你观看
郑鸣俊和郑缵绪心中一动,这倒不失是个好去处。 更新最快去年北伐失败后,那齐王可是解救了上万郑军将士及其家眷,连余新和甘辉都留在太平军中,可见齐王待人颇为宽容。眼下浙江已尽被齐王掌控,福建也只福州一处未下,料想将来,这闽地必然为齐王所有。那时,就算郑袭和郑经分出胜负,也不得不面临齐王的兵锋。
郑鸣俊想到大哥在时,之所以竭力支持郑经对抗郑袭,不从那齐王调停,为的就是想趁太平军暂时无力顾及金厦,抢先解决郑袭,整合金厦水陆二师与齐王谈判,以保证郑家实力和利益不因森藩主去世而变动。便是如此,大哥郑泰也从来没有想过主动和齐王对抗,甚至都在秘密准备攻打东番之事,可见大哥心中对齐王和太平军是畏惧的,否则也不会安排东番这个退路。现在大哥被郑经所杀,他和侄儿缵绪肯定不被郑经所容,去日本是能保下性命,但这杀兄杀父大仇恐怕今生无报。于其在日本苟延残喘,倒不如投了那齐王,请齐王大军为他叔侄报此大仇。
念及于此,郑鸣俊倒是愿意去投齐王,郑缵绪却突然问那冯锡范为何要救他叔侄。冯锡范说道他素来敬重建平侯,不忍建平侯被郑经杀害,这才斗胆来救,只是可惜终还是未能救下建平侯。冯锡范所说是真是假,郑鸣俊和郑缵绪无法分辨,但事实的确是他叔侄二人是冯锡范所救,不论冯锡范救人是出于何种目的,他叔侄终是欠了冯锡范的救命大恩。
“你为何要让我们去投齐王,莫非你已投效齐王?”郑缵绪忍不住问道。
听了侄儿所问,郑鸣俊不由看向冯锡范。冯锡范微微一笑,也不瞒他叔侄,直言道:“不错,我确是已投效齐王。”
见冯锡范承认下来,郑缵绪心中了然,暗道冯锡范救他叔侄二人,恐怕多半也和其人早投齐王有关。
郑鸣俊微一沉吟,道:“冯贤侄,明人不说暗话,你劝我叔侄去投齐王,怕是齐王有借助我叔侄之心吧,否则,你怎能冒此奇险。”
郑泰虽死,可金厦水师大半将领都是郑泰的亲信,所以郑泰虽然死了,但郑鸣俊和郑缵绪对于金厦水师却还是有很大的影响力,并非再无价值。冯锡范冒奇险来救他叔侄,又早早投效了齐王,还劝了叔侄去投齐王,郑鸣俊自然认为是那齐王想借助他叔侄分裂金厦水师,削弱郑经的实力。
然而此事郑鸣俊却是想错了,周士相的确早早就在金厦布下棋子,或以朝廷大义相召,或以金钱美人相诱,暗中收买拉拢了一批郑军中低级将领。这件事早在去年郑森北伐失败到金厦后就已着手行动,那批不愿留在太平军到金厦的郑军士卒中,就至少有数十人已被军情司招募。只不过这些人因为地位较低,到金厦后只能暗自潜伏,无法发挥太大的作用。另一方面因为郑森尚在,名义上他也向南都表示臣服,故而军情司也不好在金厦太过活跃,除了拉拢了一些低级将领,对郑军高层的布眼几乎是一张白纸,这导致郑森死后,周士相难以通过郑军高层影响金厦局面。
冯锡范的父亲冯澄世是金厦的一个大人物,其却是个小人物,周士相对于他的认知,只以为和那日后的天地会陈总舵主一样,都是江湖上的好手。这两人因为一部小说名声很大,不过名声越大,周士相越是不敢招揽。现实中的陈永华是郑经的老师,现在更是郑经的军师参军,郑泰一死,陈永华可以说是郑经手下第一人。这等人物,想要让他改变立场,背叛郑经显然不可能。而冯锡范,军情司报上来的情报显示他只是一个公子哥,连官职都没有,毫无拉拢价值。加上其父是冯澄世,故而当时军情司给出不可接触的结论,因为弄得不好,很可能会使冯澄世发觉太平军在金厦的活动,万一冯澄世向尚在的郑森禀报,很可能会让军情司的努力付诸东流。
然而让周士相没有想到的是,他没有去拉拢冯锡范,冯锡范却不知如何发现的军情司在金厦的活动人员,主动向他们表达了愿为齐王效命的意思。消息送到张安手中,张安有些惊喜,因为他知道大帅不止一次提及过冯锡范的名字,还说此人厉害,一剑无血。可据张安得到的消息,那冯锡范虽练了一些拳脚,但只是军中常见的功夫,可不是什么武林高手,这和大帅挂在嘴边的冯锡范形象大大不合。
一剑是不是真的无血,张安也不可能真去求证,他按程序将冯锡范投靠一事报到了周士相那里。然而按照周士相的吩咐和冯锡范牵上了线,将他招募进军情司,但是不给其安排任何事务,算是个潜藏的棋子。郑经和郑袭开战后,军情司的主要任务就是剌探双方军情,判断他们的实力,为日后太平军攻打金厦提供可靠情报。这一切都和冯锡范没有关系,反而因为其父冯澄世的缘故,冯锡范被郑经提拔为侍卫。当张安知道这一消息后,忙命人带话给冯锡范,让他在郑经身边隐藏下去,千万不能暴露。张安意识到,随着冯锡范地位的提高,这颗棋子或许在将来某一天会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张安用心是好的,冯锡范虽被郑经看重提为侍卫,可毕竟只是个侍卫,没有军权在手,现在就让他暴露出来,能发挥的价值不大。等到冯锡范真正有了权势之后,他的反戈才有杀伤力。只是张安没有想到,冯锡范却是一个不甘沉寂,或者说不甘心听人摆布的人,又或者说他是一个有着自己抱负和野心的人。
冯锡范在郑森在时就搭上太平军这根线,只因为他看出郑家已经走上末日,随着太平军的不断胜利与壮大,这天下未来肯定是属于太平军的,而不是郑家。他的父亲冯澄世虽是郑森委任的工官,可毕竟是明臣,故他从小也是以明臣自居,他从来不认为自己是郑家的家臣。他年轻,有抱负,他不甘心随着郑家沉沦下去,因此他选择投靠如日中天的周士相,以便将来能够有所作为。但军情司却从来不给他任何事做,就好像他不存在似的,这让他非常不满。他明白自己想要进入周士相的视线,得到这位操控天子的齐王殿下重视,就必须做事,做一些让齐王刮目相看的大事。
离间建平侯郑泰和郑经的关系,是冯锡范为自己定下的大事。他在外人眼里只是工官冯澄世的儿子,是一个公子哥,可没有人知道他冯锡范却有一个连他父亲都不知道的本事,那就是能模仿他所到的任何一个人的笔迹。
在冯锡范的安排下,郑经得到了郑泰写给周士相的“亲笔信”,然后果如冯锡范料想那般,陈永华和洪旭这两个在金厦并无根基的新晋之人鼓动郑经先下手为强,除掉郑泰,将金厦的军政彻底掌控在手。
冯锡范对人心猜测得很准,郑经连父命都收违抗,为了保命,为了地位,他什么都能做得出,他从来不是一个甘心被他人制挟的人物。从一开始,冯锡范就相信郑经不可能甘心被郑泰掌握大权,哪怕他现在不杀郑泰,解决掉郑袭后,他也会马上动手。郑经起了杀心,冯锡范伪造的那封信只是让这个杀心提前变成现实。刚刚打赢海战的郑泰被骗到了兴化,如冯锡范盼望的那般被郑经所杀。
这,只是冯锡范的第一步,单是用计让郑经除掉郑泰,只不过是个开始。郑泰的死固然会让郑经在金厦失去人心,但短时间内却不足以成为其致命一击,只会影响其军心而矣。真正能让郑经完蛋的是众叛亲离,郑鸣俊和郑缵绪无疑是完成这个计划的最大帮手。
救这叔侄俩,原本就是冯锡范计划里的关键所在。他想通过一己之力,替齐王解决郑经。
完美破防盗章节,请用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云+来+阁),各种小说任你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