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朱元璋的心思

    何夕说道:“臣明白。”

    何夕不由惊叹太子作为朱元璋寄予众望的继承人。果然不简单。决计不是空言仁厚的人。能镇得住场子的人,是有几分手段。

    何夕不知道,让傅友德出征之前来看新武器的生产。是朱元璋的意思,还是太子的建议。不过,让何夕感叹的,从他现在来看,朱元璋没有杀了功臣之意,至少现在没有,历史上的演化,也算是造化弄人。

    太子说道:“何弟明白就好。这一件事情你好生做。父皇对你寄予厚望。今后是大明柱石之臣。”

    何夕说道:“臣明白。”

    太子说道:“天色晚了,回城还需要一段时间,秘书监还是有一些事务,我就不留了。不过,何弟在城外也不要忘记读书。我给你带来一卷。好生读。”

    何夕说道:“是。”

    太子说道:“那么五日之后。颍川侯出征诸将都会过来。你要抓紧时间啊。”

    何夕说道:“是。”

    何夕目送太子走后,也得到了太子留下来的一册书。何夕打开一看,是《三国志》的一卷。似乎之前有人常看其中一卷。一翻开就自然到了。何夕打开一看,是曹真列传。

    何夕看过之后,才知道太子是何意?

    《三国演义》之中,曹真也算曹魏集团重要人物。率领虎豹骑。但是何夕却不知道,曹真乃是曹操的养子。更没有注意到,被司马家所杀的曹爽乃是曹真的嗣子。

    而太子留下这一本书的含义,也就很正常了。

    何夕忽然出现在宫廷之中,又让太子以弟待之。其地位其实等同养子了。

    而曹真的显赫地位,更是象征着何夕未来的前程,而曹爽的下场,似乎也暗示的一点。那就是何夕已经与朱家皇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何夕沉吟片刻,心中暗道:“真是难为太子殿下。”

    曹真这个人选得,既有拉拢,又有警告。

    “是啊。而今天下我又有何处可去啊?”何夕心中暗道。

    何夕知道自己所带来的知识有多重要,他决计不会将这些知识传给中国以外的人。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却是有国别的。那么中国之内,何夕还有别的选择吗?

    自然是没有的。

    此刻何夕绝了别的念头,一心留在朱元璋身边。何夕心中暗道:“只是朱元璋不是一个好上司。”

    ------

    宫中。

    华灯初上。

    太子来这里禀报他这一次出城的结果。

    朱元璋头也没有抬,问道:“可看清楚了?  何夕的能力如何?”

    太子说道:“父皇明见万里,何弟之能,果然出乎我的想象之外。我暗自估算了一下,如果推广这样炼钢炉,恐怕能每日产钢千余石。到时候,大明之铁,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朱元璋不置可否,说道:“你仅仅想到这个?”

    太子立即开动大脑,心中不住转动。父亲太过出色。儿子压力很大。特别是这突如其来的考教。

    “父皇,儿臣觉得钢铁产量多了,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大明用铁用钢都是有数量,否则朝廷也不至于囤积如此多的生铁。是以何弟神技天下无双。只是除非一场大战,或许是屠龙之术。”太子绞尽脑汁揣测着朱元璋的思路,缓缓地说了出来。

    如果太子一个月之前,说出这番话,朱元璋或许赞同。但是而今却不一样了。

    朱元璋淡淡说道:“仅仅是这样吗?”

    太子说道:“孩儿愚钝。”

    朱元璋说道:“铁价昂高。百斤数量,甚至数十两不定。而如果炼钢便宜之后,能做到千斤一二两,又会是什么样子?”

    太子一时间,也不能判断这种变化,会对大明有什么影响。

    朱元璋这才抬起头来,说道:“今日天色不早了。你回去好好想想吧。”

    太子说道:“是。”随即退了下去。

    朱元璋看儿子出去了,内心暗叹:“是啊。如果铁价比木头价格还要低,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对大明又有什么样的影响?”

    这是朱元璋最近一直在想的问题。

    这个问题太过重大,朱元璋越想越觉得影响重大。但是到底影响多大。朱元璋一直拿捏不准。

    不过,这个问题不在一时。

    朱元璋抬头。露出他一直看的卷宗。是锦衣卫的卷宗。何夕在外做的每一件事情,说的每一句话,都记录在案。朱元璋每天再晚,都会一一过目。今日朱元璋一直揣摩的地方,就是何夕与葛老最后的对话。

    朱元璋心中暗道:“何夕这人,我已经拿捏的差不多了。算是可用之人。”

    看一个人,该怎么看。自然从事中看。

    一个人口中说的话,可能是假的。一个人做的事情,不大可能是假的。

    而何夕做的这些事情,朱元璋最看重的就是何夕收葛天工为弟子这一件事情。

    毕竟在朱元璋看来,何夕做事太毛糙。不管什么时候,做事之前,要先得人心。只有先将人事理顺之后,才能做事。而何夕之前一直办不好。不就是因为上下相疑。也是重赏了葛家,才得了匠人之心。

    做事才顺遂。

    这证明了何夕之前说的话,何夕才毕业,正在找工作。也只有初出茅庐的人才这样毛手毛脚的。

    而何夕收葛天工为弟子前后,最为朱元璋看重。

    就是以此来观摩何夕的价值观。

    朱元璋从这一件事情,确定了一件事情,何夕决计不是士大夫。

    原因很简单,大多数士大夫都不会收工匠之子为徒。

    孔子是有教无类,但是大多数孔子的信徒,却不是如此。

    大多数士大夫都不会收寒门弟子为徒的。寒门弟子求学之难,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就可以看出来。宋濂也不是完全没有家底的。而工匠之子,与读书人的圈子根本没有交际。想要拜入读书人的门下,除非天资卓绝。否则几乎不可能。

    而那葛天工的资料,而今也在朱元璋手中。

    虽然不能说是傻子。但也仅仅是中人之姿。最多是中上之姿。这样的人就这样轻易入了何夕门庭。可见何夕对工匠并没有门庭之见。何夕对工匠说的那些的话,朱元璋自然知道。

    但是人话鬼话,朱元璋听得太多了。

    察其言,还要观其行。

    从这一件事情来看,何夕与士大夫们走不到一块去。更让朱元璋看重的是何夕对普通工匠的一片仁心。

    这片仁心,在大明士大夫之中却少见之极。

    不要以为是大明士大夫,读了圣贤书。就真是仁心仁术。其实很多士大夫对百姓从来没有多少仁心,那些为了自己的功绩,死上不知道多少百姓,都不会眨一下眼。

    更不要区区一个人了。

    朱元璋从最下层爬上来,他明白,大明朝每年三千多万石赋税,那是见了血的。几乎每一石粮食之中。都有人命,不说每一石粮食都是从百姓口中夺的,单单是运输粮食的脚夫,每年不死上一些。甚至更有甚至陆上遇见大雨,山洪,一整队都死了。也是有的。

    但是大明官吏,可曾不在钱粮上动手脚?

    这也是朱元璋下辣手的原因。

    他们觉得自己贪的是钱,在朱元璋这里,他们贪的是命。

    而何夕这种心思,却正对了朱元璋的心思。

    “不过,仅仅是一丝仁心是办不成事情。”朱元璋心中暗道:“还要用其他事情试试。”

    朱元璋从另外一些卷宗之中。抽一出份,也是锦衣卫的。是锦衣卫从浙江报上来的。关于郭桓的所有卷宗。

    洪武朝的锦衣卫,决计不是酒囊饭袋。这一个多月来,足够将郭桓的底子查得清清楚楚的。朱元璋不是第一次看到了。而今再看,依然是无名火起,怒发冲冠。

    “能成大事者,不仅要有仁心,也要有霹雳手段。敢杀人是第一条。”

    “何夕,你堪用不堪用。朕还要再看看。”

    朱元璋将郭桓的卷宗与何夕的卷宗放在一起了。

    朱元璋一直思考怎么用何夕。仅仅放在身边作为一参谋。有些可惜了。但是将何夕放在什么位置上,就要看何夕是何等人物了。

    让何夕做事。

    不仅仅想看何夕所谓的科技,更多是试何夕的心性。

    说实话,朱元璋对何夕的能力,并不是很在意的。无他,在朱元璋看来,年轻就是能力。

    朱元璋起兵之后,侄子朱文正,外甥李文忠,义子沐英,发小徐达,一个个都成才,固然是他们有天资,如果没有朱元璋栽培之力,也是不可能的。

    朱元璋一方面想办法收复何夕之心。另外一方面就是掂量何夕的心性。更确切地说,何夕的立场,价值观。

    而今何夕的心思与朱元璋最大的敌人,大明士大夫们不是一路人。而今朱元璋试的,就是何夕另外的心性,决事的心性。决定何夕有没有资格委以重任。

    能力可以教,可以调教,但是心性不足,立场不够,却不堪用了。

    至于何夕而今面对的事情,在别人看来,事还没有开始。而在朱元璋这里,却早已结束了。

    

    (。手机版阅读网址:

章节目录

大明公务员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本书只为原作者名剑山庄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三十五章 朱元璋的心思,大明公务员,一本书并收藏大明公务员最新章节 伏天记一本书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