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时,就有小吏端上一觞美酒,沈度将酒一饮而尽,笑着对身旁的汤师爷挥了挥手。
“你也取过秀才,算得精通文字,这一篇文章你拿去看看。”
“是,东翁。”
汤师爷从沈度手中接过文章,仔细阅读起来,读完之后赞道:“真是好文章啊!直抒胸臆,格律严谨,读之如饮甘醴!”
沈度笑着问道:“那你以为这篇文章可取第几?”
汤师爷面露犹疑之色:“这我不敢说。”
见汤师爷不说,沈度倒也没有强求,笑着摇了摇头道:“你既不敢说,那去请卢教谕过来。”
不久,一位五十多岁的老者走了过来,这人便是江宁府学的卢教谕,进士出身,饱读诗书。
论博学二字,江宁府一众官员中,还没有能超过这位老教谕的。
沈度从案上的卷子中捡出两篇给卢教谕看,卢教谕将之细细对比品读一番。
他指着第一篇道:“此文奇绝险峻,读来令人惊心动魄,可谓诡道也!”
又指着第二篇道:“此文书理纯密,音调纯熟,四平八稳,可谓正道也!”
说罢看向沈度,问道:“老朽以为,这两位考生的才学都足以取为案首,只是二人各有所长,难分轩侄,还是要请府台大人决断。”
沈度笑而不语,又抽出一份卷子。
“请卢老再看这一篇。”
卢教谕有些疑惑,但还是点点头又看了起来。
半晌后,他抬起头,双眼发亮,拍腿叫绝道:“此文格律严整,文辞清丽,读之如读庾信之哀江南,如此好文,不取第一也难!”
沈度站起身来问道:“卢老,你是本府名儒,向来饱读诗书,眼界远超常人,你仔细瞧瞧,可能瞧出这第三篇文章是从哪篇程文上剿袭来的?”
卢教谕笑着道:“府台大人多虑了,本朝和前朝的时文,老夫看过不下数万篇,其中绝无此文。”
听了这句话,沈度心中疑虑尽去。
对于点谁为案首,沈度心中其实早有计较,只不过他生性谨慎,生怕这文章是剿袭而来,到时候刊在题名录上被人指出,那他沈府台可就贻笑天下了。
因此,他必须找来浸淫经书数十年的老儒卢教谕,合上这最后一道保险。
如今有了卢教谕的保证,沈度也终于放下了心。
送走卢教谕,沈度重新坐回了案前,他翻过卷子,看着背面考生名字那栏的“卫辰”二字,自言自语道:“若是此子真有才学,我当……”
说到这里,沈度忽然顿了顿,哑然失笑:“罢了,倒是本府太过心急了,且看他后几篇文章写得如何吧。”
堂下的卫辰对此丝毫不知,他此时已经写完了第二道题,吹干墨汁后,又仔细检查了几遍,确认遣词造句无误,韵脚流畅后,这才一笔一划地用馆阁体誊写在卷子上。
这一篇写完,剩下的五经题和五言八韵诗也是一气呵成,而此时,大部分考生还在埋头做题。
卫辰想也不想,将卷子一卷,拿在手上,直上公堂而去。
知府沈度端坐在案后,左右还站着大小官员及书吏二十余人。
卫辰前面已有数人交卷,此时,其中一人正在受沈度当堂面试。
此人乃是江浦县案首周煜,他在江浦县一直都是倍受吹捧的少年英杰,这回府试他也是自信之极,觉着自己定能连中两元,甚至夺得本省的小三元。
周煜将卷子奉上,矜持地笑了笑,见府台大人的目光果然在自己的卷子上多停留了一会儿,心中洋洋自得,嘴角都咧到了耳朵根。
谁知下一刻,他的卷子便被打了回来。
周煜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他张大嘴巴问道:“府台大人,这是什么意思?”
沈度头也没抬,淡淡道:“不取。”
“可我是县试案首啊!”
周案首又惊又怒:“按照惯例,县试案首是必过府试的啊!”
沈度不为所动,只是冷声道:“看批语。”
周煜低头一看,只见卷子上用一行绚丽的行书写着:“请秦轩徵来,本官一并录取。”
周煜的脸唰地一下变得通红。
原来他的第一道大题,正是剿袭自本朝至平年间会元秦轩徵!
这位周案首天生记忆力好,腹中程文足有上千篇。
县试时,他有一篇文章便是剿袭而来,只是江浦知县和学官都没有看出来,以至于至今无人察觉。
所以周煜才故技重施,想继续利用这种投机取巧的法子在府试蒙混过关。
谁料竟被沈度一眼看破。
周煜垂下头,红着脸将试卷塞进怀里,朝府台大人行了个礼,而后匆匆离开了。
看到这一幕,在后面排队的卫辰暗自庆幸。
还好自己当初没有倚仗记忆力惊人一味死背文府,不然估计也是落得和这周案首一样的下场。
轮到卫辰时,卫辰双手捧卷将卷子奉上,一旁的书吏接过卷子,铺在了沈度案上。
“单是你这一手端正清丽的馆阁体,就足以中秀才了!”
沈度扫了一眼卷子,笑着道:“本府只问你一句,为何而求举业?”
卫辰朗声道:“学生所以求举业者,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
听卫辰这么说,堂上的一众官员脸上都露出赞许的神色。
时下学子大多爱用张子厚的横渠四句作为自己的志向,看似意气风发、慷慨激昂,实则目空一切、大而无当。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样伟大的志向,别说是普通的学子了,就是那些能够青史留名的英雄豪杰,又有几人能尽数做到?
而卫辰这志向,听起来没有横渠四句那么气势恢宏,但发自内心,脚踏实地,更容易得到在场一众官员的青睐。
学而优则仕,读书人的目标本来就是为了做官,实在没有什么可讳言的。
沈度心底赞赏,面上却是不动声色,他拿起卫辰的卷子看了起来,看完欣然点头,而后拿起朱笔,在卫辰的几张卷子上都画了几个圈。
“卫辰,你的文章,本府已是取了,名次待发案后再定。”
卫辰双手一举,长揖道:“谢府台大人!”
沈度笑着挥了挥手:“退下吧!”
卫辰面朝沈度后退几步,而后缓缓转身,昂首挺胸,大步离开。
要下台阶时,卫辰朝下一望,只见百名考生正垂头伏案,苦苦答题。
卫辰大袖一拂,心中豪气顿生。
与他们相比,我已是童生了!
公堂之上,沈度望着卫辰渐渐远去的背影,忽发感慨:“可惜啊,年纪尚小,文字还欠火候。若有朝一日,他文风大成,独树一帜,必能成就一代文宗,届时,恐怕天下读书人都会争相传抄他的文章!”
在场众人听到沈度的话都是大吃一惊。
一代文宗?
府台大人这评价未免也有些太高了吧!
“你也取过秀才,算得精通文字,这一篇文章你拿去看看。”
“是,东翁。”
汤师爷从沈度手中接过文章,仔细阅读起来,读完之后赞道:“真是好文章啊!直抒胸臆,格律严谨,读之如饮甘醴!”
沈度笑着问道:“那你以为这篇文章可取第几?”
汤师爷面露犹疑之色:“这我不敢说。”
见汤师爷不说,沈度倒也没有强求,笑着摇了摇头道:“你既不敢说,那去请卢教谕过来。”
不久,一位五十多岁的老者走了过来,这人便是江宁府学的卢教谕,进士出身,饱读诗书。
论博学二字,江宁府一众官员中,还没有能超过这位老教谕的。
沈度从案上的卷子中捡出两篇给卢教谕看,卢教谕将之细细对比品读一番。
他指着第一篇道:“此文奇绝险峻,读来令人惊心动魄,可谓诡道也!”
又指着第二篇道:“此文书理纯密,音调纯熟,四平八稳,可谓正道也!”
说罢看向沈度,问道:“老朽以为,这两位考生的才学都足以取为案首,只是二人各有所长,难分轩侄,还是要请府台大人决断。”
沈度笑而不语,又抽出一份卷子。
“请卢老再看这一篇。”
卢教谕有些疑惑,但还是点点头又看了起来。
半晌后,他抬起头,双眼发亮,拍腿叫绝道:“此文格律严整,文辞清丽,读之如读庾信之哀江南,如此好文,不取第一也难!”
沈度站起身来问道:“卢老,你是本府名儒,向来饱读诗书,眼界远超常人,你仔细瞧瞧,可能瞧出这第三篇文章是从哪篇程文上剿袭来的?”
卢教谕笑着道:“府台大人多虑了,本朝和前朝的时文,老夫看过不下数万篇,其中绝无此文。”
听了这句话,沈度心中疑虑尽去。
对于点谁为案首,沈度心中其实早有计较,只不过他生性谨慎,生怕这文章是剿袭而来,到时候刊在题名录上被人指出,那他沈府台可就贻笑天下了。
因此,他必须找来浸淫经书数十年的老儒卢教谕,合上这最后一道保险。
如今有了卢教谕的保证,沈度也终于放下了心。
送走卢教谕,沈度重新坐回了案前,他翻过卷子,看着背面考生名字那栏的“卫辰”二字,自言自语道:“若是此子真有才学,我当……”
说到这里,沈度忽然顿了顿,哑然失笑:“罢了,倒是本府太过心急了,且看他后几篇文章写得如何吧。”
堂下的卫辰对此丝毫不知,他此时已经写完了第二道题,吹干墨汁后,又仔细检查了几遍,确认遣词造句无误,韵脚流畅后,这才一笔一划地用馆阁体誊写在卷子上。
这一篇写完,剩下的五经题和五言八韵诗也是一气呵成,而此时,大部分考生还在埋头做题。
卫辰想也不想,将卷子一卷,拿在手上,直上公堂而去。
知府沈度端坐在案后,左右还站着大小官员及书吏二十余人。
卫辰前面已有数人交卷,此时,其中一人正在受沈度当堂面试。
此人乃是江浦县案首周煜,他在江浦县一直都是倍受吹捧的少年英杰,这回府试他也是自信之极,觉着自己定能连中两元,甚至夺得本省的小三元。
周煜将卷子奉上,矜持地笑了笑,见府台大人的目光果然在自己的卷子上多停留了一会儿,心中洋洋自得,嘴角都咧到了耳朵根。
谁知下一刻,他的卷子便被打了回来。
周煜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他张大嘴巴问道:“府台大人,这是什么意思?”
沈度头也没抬,淡淡道:“不取。”
“可我是县试案首啊!”
周案首又惊又怒:“按照惯例,县试案首是必过府试的啊!”
沈度不为所动,只是冷声道:“看批语。”
周煜低头一看,只见卷子上用一行绚丽的行书写着:“请秦轩徵来,本官一并录取。”
周煜的脸唰地一下变得通红。
原来他的第一道大题,正是剿袭自本朝至平年间会元秦轩徵!
这位周案首天生记忆力好,腹中程文足有上千篇。
县试时,他有一篇文章便是剿袭而来,只是江浦知县和学官都没有看出来,以至于至今无人察觉。
所以周煜才故技重施,想继续利用这种投机取巧的法子在府试蒙混过关。
谁料竟被沈度一眼看破。
周煜垂下头,红着脸将试卷塞进怀里,朝府台大人行了个礼,而后匆匆离开了。
看到这一幕,在后面排队的卫辰暗自庆幸。
还好自己当初没有倚仗记忆力惊人一味死背文府,不然估计也是落得和这周案首一样的下场。
轮到卫辰时,卫辰双手捧卷将卷子奉上,一旁的书吏接过卷子,铺在了沈度案上。
“单是你这一手端正清丽的馆阁体,就足以中秀才了!”
沈度扫了一眼卷子,笑着道:“本府只问你一句,为何而求举业?”
卫辰朗声道:“学生所以求举业者,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
听卫辰这么说,堂上的一众官员脸上都露出赞许的神色。
时下学子大多爱用张子厚的横渠四句作为自己的志向,看似意气风发、慷慨激昂,实则目空一切、大而无当。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样伟大的志向,别说是普通的学子了,就是那些能够青史留名的英雄豪杰,又有几人能尽数做到?
而卫辰这志向,听起来没有横渠四句那么气势恢宏,但发自内心,脚踏实地,更容易得到在场一众官员的青睐。
学而优则仕,读书人的目标本来就是为了做官,实在没有什么可讳言的。
沈度心底赞赏,面上却是不动声色,他拿起卫辰的卷子看了起来,看完欣然点头,而后拿起朱笔,在卫辰的几张卷子上都画了几个圈。
“卫辰,你的文章,本府已是取了,名次待发案后再定。”
卫辰双手一举,长揖道:“谢府台大人!”
沈度笑着挥了挥手:“退下吧!”
卫辰面朝沈度后退几步,而后缓缓转身,昂首挺胸,大步离开。
要下台阶时,卫辰朝下一望,只见百名考生正垂头伏案,苦苦答题。
卫辰大袖一拂,心中豪气顿生。
与他们相比,我已是童生了!
公堂之上,沈度望着卫辰渐渐远去的背影,忽发感慨:“可惜啊,年纪尚小,文字还欠火候。若有朝一日,他文风大成,独树一帜,必能成就一代文宗,届时,恐怕天下读书人都会争相传抄他的文章!”
在场众人听到沈度的话都是大吃一惊。
一代文宗?
府台大人这评价未免也有些太高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