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贤卿怕别人看见,便一直将那封奏书塞在怀中,不肯拿出来,准备等一个恰好的机会,派一位真正信得过的梯己递奏入京。
但却赶上一个并不恰好的时间。他刚接了卫怀的书后不久,便见王府的人来访,说王爷兴致大发,想要再请一回戏班,令他好生安排。
蔡贤卿点了头,送那人出了门,回头便开始忖度起来。他不敢把奏书留在寓中,又怕带着它前去,会被眼尖的人看见;一旦被王爷发觉,只能用‘孟德献刀’之法满混过去。可那万和顺是何等聪明样人,这种只有故事里才会有的小把戏,定然是瞒不过他的。到那时,可谓束手无策、坐以待毙矣。
他又考虑了好一会儿,可惜均无良策,只得硬着头皮去了。他正想临时从老郎庵叫来几个戏子排班,可好在去浙江的班子刚刚归来,便不令他们休息,继续练开戏来。
过了两日,时期已至,王府遂特地派来车子,接蔡贤卿来了。一行人上了车子,直赴至王府门口。
仍是前番那个许老仆出来,行礼毕,引领着蔡贤卿人等进了花园。俱曾表述,便不再多说。
蔡贤卿独自进了自新堂,透着那道竹帘,看见万和顺正和他夫人无所事事地聊着闲天。
“郡王。”他停在那里,行礼道。
万和顺扭头朝帘子外一看:“是贤卿啊……”
他随即一乜他夫人,喝令道:“暂且退下去。”
“进来吧。”
蔡贤卿轻轻掀开竹帘,在万和顺面前先是一跪。
“小人蔡贤卿给郡王叩首!”他恭恭敬敬地磕了个响头。
“免了吧。”万和顺笑扶起他。
“郡王……”蔡贤卿一抬头,正好直视着他的眼睛,一见那好似能看穿人心的目光,登时心虚起来。幸亏他屡经风雨,精神还定得住,没有显露什么失态的神色。
“怎么?”万和顺仍在笑,不过这次眯着眼睛,只余留着眼角的一丝缝,皱纹都堆叠起来。
蔡贤卿一见他的神情变化开来,心底一阵寒颤。
“今日听什么戏呀?”
万和顺一扳手指:“听个《得信》、《诳告》、《骇变》,再来个《寇间》……何如?”
“这《得信》是哪里……”蔡贤卿见他挑的段落似有所指,又不知是不是自己想太多了,不禁心里慌成一团。
万和顺又朝着他笑了:“你一个唱戏的怎么也不知道了?”
“长生殿!长生殿嘛!”蔡贤卿大笑着,拍着手,企图用此来遮掩住慌张。
“那就下去安排吧。”
“是。”
蔡贤卿卷起竹帘,从屋内出来,直走到门前的那段过道上,坐在旁边的椅子上,擦了擦汗珠,叹了一口气,怔怔地对着那堵照壁。
自己的选择太过轻率了,以致他都没有充足的反应。他脑袋里空白了一会儿,才开始思想事情。
他重新将两条道路摆在面前:一是为了大义不惜姓命,在所不辞;二是为了前途和野心,出卖卫怀。蔡贤卿摇摆不定,将那本奏书一会儿放开、一会儿抓紧,徘徊不定。
“蔡师傅,该准备戏了吧?”门外头的戏子们喊。
“多嘴!在那里唠唠叨叨……喊个什么!”蔡贤卿心烦意乱地吼道。
他一推椅子,站起来。他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有多重要,新政的成与败此刻就像根绳一般,轻轻地系在自己的抉择之上。他虽也想要利于天下的新政,可最终还是向自己的前程低了头,将这根绳子狠心地一刀斩断。
他将那本奏书拿出了来,看了一遍,径直折返到竹帘跟前。他也不打招呼了,直接拉开帘子,见万和顺仍在那里端坐着,便向前稳稳地一跪:“王爷,我忘了把这东西给您了!”说着,他将奏书慢慢地递呈到万和顺手边。
万王爷平淡地微笑着,好像并不觉得这是什么风波,理所当然地接过来,静静地扫了几眼。
“好啊,卫怀真是胆大包天,敢绕开我这里直递京师,聪明,聪明……”他冷笑道。
“是这样,小人见他昨日在淮清桥,行迹可疑,我便套出这厮的口实来,骗他将奏书给了我,小人这才能亲手交给郡王……”蔡贤卿用谄媚的语气述说着。
“他知道柳镇年的情况么?”万和顺问道。
“那厮绝对不清楚!”蔡贤卿庆幸自己终于不用扯谎了,如同出了一口恶气,咬着牙说道。
“他这算捡了一条命……不然此人断不可留了。”万和顺从鼻子里哼出几声阴笑。
“这厮真没脸见您!您容忍着他在南京搞那些胡改八改,已是宽宏大量!没想到这忘八端……”蔡贤卿奋力的讨好着王爷,大骂起来。——他能有超然物外的见识,也就会有比任何人都卑贱的时候。
“好了,好了,我们知道就行,不跟他一般计较。”
“戏……还演么?”
“演呀!”万和顺两掌一拍,“让卫怀知道是本官《得信》,贤卿《诳告》,他这一出《寇间》又不成,叫他自去《骇变》罢!”他这方才敞开心怀,大笑起来。
卫怀因此苦等了三个月。他仍不见朝廷有一片回批,当然极其纳罕,往蔡寓处写了封书,欲问问奏书这事。蔡贤卿因整日繁忙不堪,几乎忘却此事,今见卫怀来问,一拍大腿,赶忙琢磨怎么圆回来。不过办法一想就通,他便以‘虽递到了朝廷,但约莫是石沉大海,皇上不曾阅见’为由,准备草草回了他。不过蔡贤卿还是心怀愧疚,便抽出一个时辰来,洋洋洒洒地写了一篇,郑重地回覆过去。
卫怀也只道是这个缘由,一声叹息,悲戚万分。
夏元龙得了消息,亦恨自己一计不成,愧为盟主之辅弼,颇有‘内不能制怀绳,外不可敌和顺’之叹。
这期间卫怀一事无成,俱被挫败,文坛内因此人心惶惶,形势忽变得波谲云诡。心向杨怀绳的‘杨党’又东山再起,两派争执不下、内乱迭生——这是卫怀从未经历过的窘境。
但却赶上一个并不恰好的时间。他刚接了卫怀的书后不久,便见王府的人来访,说王爷兴致大发,想要再请一回戏班,令他好生安排。
蔡贤卿点了头,送那人出了门,回头便开始忖度起来。他不敢把奏书留在寓中,又怕带着它前去,会被眼尖的人看见;一旦被王爷发觉,只能用‘孟德献刀’之法满混过去。可那万和顺是何等聪明样人,这种只有故事里才会有的小把戏,定然是瞒不过他的。到那时,可谓束手无策、坐以待毙矣。
他又考虑了好一会儿,可惜均无良策,只得硬着头皮去了。他正想临时从老郎庵叫来几个戏子排班,可好在去浙江的班子刚刚归来,便不令他们休息,继续练开戏来。
过了两日,时期已至,王府遂特地派来车子,接蔡贤卿来了。一行人上了车子,直赴至王府门口。
仍是前番那个许老仆出来,行礼毕,引领着蔡贤卿人等进了花园。俱曾表述,便不再多说。
蔡贤卿独自进了自新堂,透着那道竹帘,看见万和顺正和他夫人无所事事地聊着闲天。
“郡王。”他停在那里,行礼道。
万和顺扭头朝帘子外一看:“是贤卿啊……”
他随即一乜他夫人,喝令道:“暂且退下去。”
“进来吧。”
蔡贤卿轻轻掀开竹帘,在万和顺面前先是一跪。
“小人蔡贤卿给郡王叩首!”他恭恭敬敬地磕了个响头。
“免了吧。”万和顺笑扶起他。
“郡王……”蔡贤卿一抬头,正好直视着他的眼睛,一见那好似能看穿人心的目光,登时心虚起来。幸亏他屡经风雨,精神还定得住,没有显露什么失态的神色。
“怎么?”万和顺仍在笑,不过这次眯着眼睛,只余留着眼角的一丝缝,皱纹都堆叠起来。
蔡贤卿一见他的神情变化开来,心底一阵寒颤。
“今日听什么戏呀?”
万和顺一扳手指:“听个《得信》、《诳告》、《骇变》,再来个《寇间》……何如?”
“这《得信》是哪里……”蔡贤卿见他挑的段落似有所指,又不知是不是自己想太多了,不禁心里慌成一团。
万和顺又朝着他笑了:“你一个唱戏的怎么也不知道了?”
“长生殿!长生殿嘛!”蔡贤卿大笑着,拍着手,企图用此来遮掩住慌张。
“那就下去安排吧。”
“是。”
蔡贤卿卷起竹帘,从屋内出来,直走到门前的那段过道上,坐在旁边的椅子上,擦了擦汗珠,叹了一口气,怔怔地对着那堵照壁。
自己的选择太过轻率了,以致他都没有充足的反应。他脑袋里空白了一会儿,才开始思想事情。
他重新将两条道路摆在面前:一是为了大义不惜姓命,在所不辞;二是为了前途和野心,出卖卫怀。蔡贤卿摇摆不定,将那本奏书一会儿放开、一会儿抓紧,徘徊不定。
“蔡师傅,该准备戏了吧?”门外头的戏子们喊。
“多嘴!在那里唠唠叨叨……喊个什么!”蔡贤卿心烦意乱地吼道。
他一推椅子,站起来。他知道自己扮演的角色有多重要,新政的成与败此刻就像根绳一般,轻轻地系在自己的抉择之上。他虽也想要利于天下的新政,可最终还是向自己的前程低了头,将这根绳子狠心地一刀斩断。
他将那本奏书拿出了来,看了一遍,径直折返到竹帘跟前。他也不打招呼了,直接拉开帘子,见万和顺仍在那里端坐着,便向前稳稳地一跪:“王爷,我忘了把这东西给您了!”说着,他将奏书慢慢地递呈到万和顺手边。
万王爷平淡地微笑着,好像并不觉得这是什么风波,理所当然地接过来,静静地扫了几眼。
“好啊,卫怀真是胆大包天,敢绕开我这里直递京师,聪明,聪明……”他冷笑道。
“是这样,小人见他昨日在淮清桥,行迹可疑,我便套出这厮的口实来,骗他将奏书给了我,小人这才能亲手交给郡王……”蔡贤卿用谄媚的语气述说着。
“他知道柳镇年的情况么?”万和顺问道。
“那厮绝对不清楚!”蔡贤卿庆幸自己终于不用扯谎了,如同出了一口恶气,咬着牙说道。
“他这算捡了一条命……不然此人断不可留了。”万和顺从鼻子里哼出几声阴笑。
“这厮真没脸见您!您容忍着他在南京搞那些胡改八改,已是宽宏大量!没想到这忘八端……”蔡贤卿奋力的讨好着王爷,大骂起来。——他能有超然物外的见识,也就会有比任何人都卑贱的时候。
“好了,好了,我们知道就行,不跟他一般计较。”
“戏……还演么?”
“演呀!”万和顺两掌一拍,“让卫怀知道是本官《得信》,贤卿《诳告》,他这一出《寇间》又不成,叫他自去《骇变》罢!”他这方才敞开心怀,大笑起来。
卫怀因此苦等了三个月。他仍不见朝廷有一片回批,当然极其纳罕,往蔡寓处写了封书,欲问问奏书这事。蔡贤卿因整日繁忙不堪,几乎忘却此事,今见卫怀来问,一拍大腿,赶忙琢磨怎么圆回来。不过办法一想就通,他便以‘虽递到了朝廷,但约莫是石沉大海,皇上不曾阅见’为由,准备草草回了他。不过蔡贤卿还是心怀愧疚,便抽出一个时辰来,洋洋洒洒地写了一篇,郑重地回覆过去。
卫怀也只道是这个缘由,一声叹息,悲戚万分。
夏元龙得了消息,亦恨自己一计不成,愧为盟主之辅弼,颇有‘内不能制怀绳,外不可敌和顺’之叹。
这期间卫怀一事无成,俱被挫败,文坛内因此人心惶惶,形势忽变得波谲云诡。心向杨怀绳的‘杨党’又东山再起,两派争执不下、内乱迭生——这是卫怀从未经历过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