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是钱匣子的激励,让林翠花浑身有着使不完的力气。
她手脚麻利的再炒了两个菜,一道土豆丝,一道豆芽韭菜。
豆芽儿是今日卖对联时,他们摊位旁边便是卖豆芽的,顺便买了一些。
“老三,你去隔壁请下人,我这马上就好了。”
林翠花低着头,手下的铲子一翻,一张薄饼马上出锅了。
她怕不够吃,又烙了不少张饼。
吃好吃差先别管,最起码要吃饱,这是最基本的。
安国平痛快的跑出去,去了江夏家,请来了一老一少,三个人一起过来。
安三成出门迎接,几个人有说有笑的进了屋子。
林翠花正在摆饭,安宁在一边帮忙拿凳子。
“快进屋,马上开饭。”
林翠花忙前忙后,周桂芬被发配坐冷板凳,什么都不许干。
安宁倒是想帮忙,但是完全跟不上林翠花的节奏,往往是被嫌弃的。
还是那种嫌弃的不行不行的。
安三成和江夏爷爷说话,请着老爷子进屋坐下。
江夏跟在后面,十分有眼力见的上前帮林翠花端菜。
“真香,婶子厨艺好。”
“做了这么多菜,婶子辛苦了。”
两句话,说的林翠花眉开眼笑。
“这孩子……快坐下,吃饭了。”
另一边被嫌弃帮忙碍事的安宁,眼神在江夏身上扫视两圈。
小伙子面孔很多啊!
江夏精准的对视了安宁一眼,眼神中的得意丝毫不掩饰,转身的那一刻,立即又是家长眼里最喜欢的孩子。
“婶子,你快坐下,筷子在哪,我来。”
江夏的行为,不止收到了安宁的死亡凝视,还收到了安国平,安国明等人的注视。
这小子,不是个好东西!
“江夏真是个好小伙子,来,来,坐婶子旁边。”
林翠花说完,江夏拿着筷子,听话的坐下。
一时间,没坐下的就剩下他们几兄妹了。
林翠花横了一眼说:“瞅啥呢,还等我请你们呢。”
“痛快,坐下吃饭了。”
安宁为首,三个人坐好,准备吃饭。
“都是好孩子,这几个孩子都有大出息啊。”
江夏爷爷开口夸赞,让林翠花不好意思中还带着点得意。
“托您吉言了。”
大家说说笑笑,两家也不那么不陌生,吃起来随意多了。
饭桌上,安三成谢谢江夏今天的帮忙,江夏表示都是邻居,搭把手的事儿。
大家吃吃喝喝,唠唠嗑,说着说着就说到了过年的事情。
在北方,进了腊月就是年了。
天气寒冷,地里也没有活干,可不就研究咋过年了吗。
“江叔,你们在哪里过年?”
“我们就在这过年,京市没人了,就我们爷孙俩,在哪都是过。”
江夏爷爷说的确实是事实,但说出来后,莫名的让人心酸。
林翠花首当其冲,对视了安三成一眼后,夫妻俩多年的默契,让安三成开口道:“江叔你要是不嫌弃,就来我家过年,咱们一起过。”
“啊?”
江夏爷爷很是惊讶,表情不好意思的问:“这不好吧?”
“别别,我们俩咋过都行,可别给你们添麻烦了。”
江夏爷爷这一拒绝,安三成就更要邀请了。
“江叔,您自己说的远亲不如近邻,上次安宁发烧,您给拿的药,你要是不来可就太见外了。”
安三成说了好几句,最后江夏爷爷答应了,大家开心的一笑,气氛更融洽了。
安宁觉得哪里不对,不是她看明白了江夏爷爷的表演,而是江夏爷爷的精神力,一直都很兴奋,不像难过的样子。
这里面最明白发生什么的,便是江夏了。
小老头,又演戏了。
一顿饭吃完,江夏爷爷留下和安三成说了一会话,江夏勤快的要帮忙收拾桌子。
可惜,三兄妹快人一步。
安宁一手一个盘子,眼神威胁的瞪了江夏一眼。
“江夏,你坐那喝点水,这么多人,不用你。”
江夏终是没有帮上忙,坐下十几分钟,他和爷爷两人,很识趣的提出了离开。
安三成送两人到了门口,关好大门,回屋歇着了。
当他进屋后,就看见一家人进了西屋,坐在了炕上,一人一堆零钱,正在数。
“快点,这一堆是你的。”
林翠花指了指另一堆,回头继续数自己的。
“妈呀,我数多少了?”
她忘记了。
“十三块七毛八分。”
安宁说了一个数字,继续数自己的。
“真的?”
林翠花不知道该信还是不该信,干脆重新数了一遍。
“哎呀,还真是十三块七毛八分。”
安宁数好一摞十块,绑好,放在一边,口吻有点小骄傲的说:“是吧,数字这件事上,我还是很靠谱的。”
骄傲完的安宁,被自己逗笑了。
什么时候,数数这件事,变成她骄傲的资本了。
一家人,从天有余亮数到天色大黑。
安宁把手电筒,绑了一根绳子,掉在了房梁上,当作临时的电灯,大家继续数。
数着数着,林翠花手都有点抽筋了。
“没想到,数钱还有数够的一天。”
“那可不,以前做梦都不敢这么做。”
安三成跟着调侃了一句,一家人继续数。
这一数,就到了晚上八点钟,大家都数饿了,林翠花做了一顿夜宵。
她煮了一锅热汤面条,一人一碗,两碗的吃点。
“安宁,一共有多少?”
安宁在算总数。
“一共两千三百七十八块九分。”
吃面条的动作和声音都停下来了。
“多少?”
“两千三百七十八块九分。”
安宁再说了一遍。
一边的安国明点点头的说:“差不多吧,卖了三分之一的货了。”
他自己上的货,心里有数。
林翠花放下饭碗,不是不知道赚钱,是不知道能赚这么多。
“那不都是一毛两毛的,咋能这么多?”
安宁把捋顺好的钱摆放整齐说:“妈,每家每户最少也需要两幅对联,有的人家买三四副,还有福字,更不能少,在加上咱们卖的财神,福娃娃,日历挂历,还有糖果,加起来不就多了吗。”
“每一个来买东西的人,最少也能买一元两元的。”
“你是没看见,今天人有多少。”
安国庆十分赞同的说:“妈,那人多的,我尿都憋回去了。”
(本章完)
她手脚麻利的再炒了两个菜,一道土豆丝,一道豆芽韭菜。
豆芽儿是今日卖对联时,他们摊位旁边便是卖豆芽的,顺便买了一些。
“老三,你去隔壁请下人,我这马上就好了。”
林翠花低着头,手下的铲子一翻,一张薄饼马上出锅了。
她怕不够吃,又烙了不少张饼。
吃好吃差先别管,最起码要吃饱,这是最基本的。
安国平痛快的跑出去,去了江夏家,请来了一老一少,三个人一起过来。
安三成出门迎接,几个人有说有笑的进了屋子。
林翠花正在摆饭,安宁在一边帮忙拿凳子。
“快进屋,马上开饭。”
林翠花忙前忙后,周桂芬被发配坐冷板凳,什么都不许干。
安宁倒是想帮忙,但是完全跟不上林翠花的节奏,往往是被嫌弃的。
还是那种嫌弃的不行不行的。
安三成和江夏爷爷说话,请着老爷子进屋坐下。
江夏跟在后面,十分有眼力见的上前帮林翠花端菜。
“真香,婶子厨艺好。”
“做了这么多菜,婶子辛苦了。”
两句话,说的林翠花眉开眼笑。
“这孩子……快坐下,吃饭了。”
另一边被嫌弃帮忙碍事的安宁,眼神在江夏身上扫视两圈。
小伙子面孔很多啊!
江夏精准的对视了安宁一眼,眼神中的得意丝毫不掩饰,转身的那一刻,立即又是家长眼里最喜欢的孩子。
“婶子,你快坐下,筷子在哪,我来。”
江夏的行为,不止收到了安宁的死亡凝视,还收到了安国平,安国明等人的注视。
这小子,不是个好东西!
“江夏真是个好小伙子,来,来,坐婶子旁边。”
林翠花说完,江夏拿着筷子,听话的坐下。
一时间,没坐下的就剩下他们几兄妹了。
林翠花横了一眼说:“瞅啥呢,还等我请你们呢。”
“痛快,坐下吃饭了。”
安宁为首,三个人坐好,准备吃饭。
“都是好孩子,这几个孩子都有大出息啊。”
江夏爷爷开口夸赞,让林翠花不好意思中还带着点得意。
“托您吉言了。”
大家说说笑笑,两家也不那么不陌生,吃起来随意多了。
饭桌上,安三成谢谢江夏今天的帮忙,江夏表示都是邻居,搭把手的事儿。
大家吃吃喝喝,唠唠嗑,说着说着就说到了过年的事情。
在北方,进了腊月就是年了。
天气寒冷,地里也没有活干,可不就研究咋过年了吗。
“江叔,你们在哪里过年?”
“我们就在这过年,京市没人了,就我们爷孙俩,在哪都是过。”
江夏爷爷说的确实是事实,但说出来后,莫名的让人心酸。
林翠花首当其冲,对视了安三成一眼后,夫妻俩多年的默契,让安三成开口道:“江叔你要是不嫌弃,就来我家过年,咱们一起过。”
“啊?”
江夏爷爷很是惊讶,表情不好意思的问:“这不好吧?”
“别别,我们俩咋过都行,可别给你们添麻烦了。”
江夏爷爷这一拒绝,安三成就更要邀请了。
“江叔,您自己说的远亲不如近邻,上次安宁发烧,您给拿的药,你要是不来可就太见外了。”
安三成说了好几句,最后江夏爷爷答应了,大家开心的一笑,气氛更融洽了。
安宁觉得哪里不对,不是她看明白了江夏爷爷的表演,而是江夏爷爷的精神力,一直都很兴奋,不像难过的样子。
这里面最明白发生什么的,便是江夏了。
小老头,又演戏了。
一顿饭吃完,江夏爷爷留下和安三成说了一会话,江夏勤快的要帮忙收拾桌子。
可惜,三兄妹快人一步。
安宁一手一个盘子,眼神威胁的瞪了江夏一眼。
“江夏,你坐那喝点水,这么多人,不用你。”
江夏终是没有帮上忙,坐下十几分钟,他和爷爷两人,很识趣的提出了离开。
安三成送两人到了门口,关好大门,回屋歇着了。
当他进屋后,就看见一家人进了西屋,坐在了炕上,一人一堆零钱,正在数。
“快点,这一堆是你的。”
林翠花指了指另一堆,回头继续数自己的。
“妈呀,我数多少了?”
她忘记了。
“十三块七毛八分。”
安宁说了一个数字,继续数自己的。
“真的?”
林翠花不知道该信还是不该信,干脆重新数了一遍。
“哎呀,还真是十三块七毛八分。”
安宁数好一摞十块,绑好,放在一边,口吻有点小骄傲的说:“是吧,数字这件事上,我还是很靠谱的。”
骄傲完的安宁,被自己逗笑了。
什么时候,数数这件事,变成她骄傲的资本了。
一家人,从天有余亮数到天色大黑。
安宁把手电筒,绑了一根绳子,掉在了房梁上,当作临时的电灯,大家继续数。
数着数着,林翠花手都有点抽筋了。
“没想到,数钱还有数够的一天。”
“那可不,以前做梦都不敢这么做。”
安三成跟着调侃了一句,一家人继续数。
这一数,就到了晚上八点钟,大家都数饿了,林翠花做了一顿夜宵。
她煮了一锅热汤面条,一人一碗,两碗的吃点。
“安宁,一共有多少?”
安宁在算总数。
“一共两千三百七十八块九分。”
吃面条的动作和声音都停下来了。
“多少?”
“两千三百七十八块九分。”
安宁再说了一遍。
一边的安国明点点头的说:“差不多吧,卖了三分之一的货了。”
他自己上的货,心里有数。
林翠花放下饭碗,不是不知道赚钱,是不知道能赚这么多。
“那不都是一毛两毛的,咋能这么多?”
安宁把捋顺好的钱摆放整齐说:“妈,每家每户最少也需要两幅对联,有的人家买三四副,还有福字,更不能少,在加上咱们卖的财神,福娃娃,日历挂历,还有糖果,加起来不就多了吗。”
“每一个来买东西的人,最少也能买一元两元的。”
“你是没看见,今天人有多少。”
安国庆十分赞同的说:“妈,那人多的,我尿都憋回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