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大司马大将军霍光薨了。魏相闻讯长叹口气,不知怎么眼前又浮现出那只在寒风里抖动翅膀的蝴蝶。
未央宫宣室殿里,刘询长舒一口气,那鹰隼一般的眼神终于消失了。虽然如此,他还是感念霍光的拥立之功,颁诏表彰其功勋。
“诏曰: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宿卫孝武皇帝三十余年,辅孝昭皇帝十又余年,遭大难,躬秉义,率三公、诸侯、九卿、大夫定万世策,以安宗庙。天下蒸庶,咸以康宁,功德茂盛,朕甚嘉之。复其后世,畴其爵邑,世世毋有所与。功如萧相国。”
同时下旨,霍禹继嗣父亲的爵位为博陆侯,封大司马,此前已封为乐平侯的霍山领尚书事,霍山的胞兄中郎将霍云封为冠阳侯。
霍光的葬礼成为帝国的首要大事。整个霍府被素幔笼罩,大小官员川流不息。魏相也早早去霍府吊唁,霍禹过来打了个招呼,又匆匆离开了。
魏相在霍光灵柩前祭拜一番,就到院子里走走,远远地看到霍光夫人霍显指挥着一群仆役和侍女来来回回地搬东西,整个庭院嘈杂又纷乱。
“霍光薨了,霍府也乱了。”他摇摇头,正想去告辞,却见人群乱哄哄地朝门口涌去。
魏相心中诧异,也朝门口张望,忽而听到有人呼唤,回头一看,原来是皇帝刘询祖母家的族人、侍中史高,正笑呵呵地瞅着他。
刘询幼年时养在祖母史家,与史高关系密切。史高虽然也就二十多岁,但从辈分上说,却是刘询的表叔。
魏相拱手施礼,史高也拱了拱手还礼,问道:“御史几时来的?”
魏相回道:“一早就来了,正准备告辞呢。”又好奇地问道:“这些人乱哄哄的干吗去啊。”
史高转过身看了一下,道:“君上要来吊唁,这些人应该是去迎驾的吧。”
“迎驾?”魏相一怔,顿时觉着当着史高的面说那些人“乱哄哄的”甚是不妥,连声说道:“失言,失言。”
史高并不在意,笑了笑,道:“我们也去门口恭迎君上。”
皇帝在皇家仪仗和羽林军的簇拥下亲临吊唁,原本还闹哄哄的霍府顿时安静了下来。霍家人在朝臣们敬畏和羡慕的眼光中,将皇帝迎入灵堂。
刘询抚慰了悲伤的霍家人,超乎寻常的赏赐了霍家无数金钱、丝绸、絮棉,以及一百领绣被,五十箱衣服;还赐予金缕玉衣,梓木棺材、楩木外椁、黄肠题凑以及东园温明秘器等皇家随葬物品。
霍光的葬礼完全按照皇家规制进行。灵柩摆入辒辌车,黄屋左纛,五校皇家禁军军容整肃,列队直到茂陵陪葬地。
太中大夫任宣和五名侍御史持节符操持丧事。京城里大大小小的官员,按品级排成长长的队列为霍光送葬。
魏相和史高也在送葬队伍中,史高目睹这般豪华奢靡的情景,不禁心旌摇荡,脱口而出:“我死了不知是怎样的葬礼”。
魏相忍不住咧嘴一笑,又赶紧作出严肃的表情,道:“侍中正当壮年,何出此言。”
史高陡然醒悟,有点不好意思,连声说:“情不自禁,情不自禁。”
魏相感慨道:“荣享皇帝丧葬规制,陪葬茂陵,大将军也是做到了人臣极致。”又看了史高一眼,道:“侍中德才卓著,深得陛下恩宠,前途也是不可限量。”
史高以外戚入朝,自忖还算不得“德才卓著”,便拱手道:“御史过奖了,过奖了。愧不敢当。”魏相倒是真心夸他,亦含笑作揖。
送葬的人群一直到傍晚才散去。此前皇帝征调了河东、河内、河南三郡的士卒为霍光修墓,建造祠堂,并在祠堂周围设置了三百户人家守护陵墓,委派长丞负责护陵。
霍光的葬礼结束了,长安恢复了往常的节奏,城北的东市和西市又热闹起来,人头攒动,人声鼎沸。
·
年轻的皇帝刘询坐在未央宫宣室殿里。这几天他心神不宁,总觉得有什么事没做,想了好一阵才明白过来,原来是有段日子没有上朝了,于是叫来随侍的宫廷内官许桑,问道:“好像有些日子没有上朝了。”
许桑思忖片刻,道:“大将军薨后,丞相韦贤这几日送来许多奏章,但没说起朝会的事。”
刘询有些不明白,又问:“这么多天了,怎么会没有朝会?”以往朝中诸事都由霍光操持,到时知会他一声,所以他并不清楚其中的程序。
许桑解释道:“大将军在时,国家大事多是到宣室殿面陈陛下。只在事关重大需要议论或者大臣们有分歧时,才在大殿召集朝会。有时三五日,有时半个月召开一次朝会,事先会知会陛下临朝议事,并无定制。当下应该由丞相负责召集朝会。这几天韦贤曾在宫外候旨,但没有奏请召开朝会。”
刘询有些恼了,站起大声道:“大将军薨了就不开朝会了?你去告诉韦贤,明日公卿大臣朝会。”
许桑应了声诺,赶紧出去传旨。
刘询看了几份奏折,有些倦了,倚靠着凭几,设想着明天的朝会会是怎样的情景。
他的目光无意间落在了门边案上轻烟缭绕的错金博山炉上。
博山炉燃着苏合香,缕缕馨香溢出炉盖上的镂孔,在殿内弥散,他的思绪也如轻烟一般飘散开来。
“霍光专权的六年,我一天也没有轻松过。每次上朝前,恐惧都会紧紧地缠绕着我,我整肃衣冠,看着窗户渐渐变亮。上朝了,那班大臣只顾着依附霍光,揣摩他的心思,随他而喜怒哀乐,而我只需说两个字,准奏。明天,明天我要像一个真正的皇帝,君临天下。”刘询带着笑意睡着了。
许桑进来刚要奏事,见这般情景,便不言语,取过一床丝被,轻轻盖在刘询身上,蹑手蹑脚退了出去。
次日一早,刘询由宫人服侍着穿上玄黑绣袍戴上旒冕,拿过铜镜照了照,心下得意,脸上也浮出笑容。
许桑察言观色,凑趣道:“陛下英武。”
刘询笑着斥道:“滚开”。一行人拥着皇帝乘辇去向前殿。
这是霍光薨后刘询第一次上朝,许桑揣摩皇帝的心思,叮嘱礼官安排朝堂礼仪一定要隆重。
一行人到了未央宫前殿后暖房。刘询下辇,心中不免有些紧张,身子也微微颤动。他深吸一口气,平复一下情绪,又悄悄握了下拳头,给自己鼓鼓劲,才缓缓走出暖房。
这时,只听钟鼓齐鸣,宫廷卫官交声传呼纠饬百官,一波一波的声浪在大殿里回荡。
未央宫大殿两侧早已左右分站着车骑步卒组成的仪仗,卫官张旗,郎中执戟,气氛肃穆。
须发皆白的丞相韦贤率群臣等在殿外,听到呼唤,大臣们按文东武西成两列趋跄入殿。
刘询站定在龙榻前,俯视群臣。这是他第一次真正的临朝亲政,既紧张又兴奋。“君临天下。我终于可以施展自己的抱负了。”他心中暗自喊道。
宫廷礼官高呼“皇帝为百官立。”
韦贤领群臣跪拜,齐声高呼:“愿陛下千秋万岁,长乐未央。”
刘询面色庄重,右手微微虚托,道:“起”。群臣谢恩起身,分东西两侧跽坐。
刘询习惯性地瞅了一眼右侧以往霍光占据的绝席独座,不由得大吃一惊,那位置上竟然坐着一个眉清目秀、身姿欣长的青年男子。
未央宫宣室殿里,刘询长舒一口气,那鹰隼一般的眼神终于消失了。虽然如此,他还是感念霍光的拥立之功,颁诏表彰其功勋。
“诏曰: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宿卫孝武皇帝三十余年,辅孝昭皇帝十又余年,遭大难,躬秉义,率三公、诸侯、九卿、大夫定万世策,以安宗庙。天下蒸庶,咸以康宁,功德茂盛,朕甚嘉之。复其后世,畴其爵邑,世世毋有所与。功如萧相国。”
同时下旨,霍禹继嗣父亲的爵位为博陆侯,封大司马,此前已封为乐平侯的霍山领尚书事,霍山的胞兄中郎将霍云封为冠阳侯。
霍光的葬礼成为帝国的首要大事。整个霍府被素幔笼罩,大小官员川流不息。魏相也早早去霍府吊唁,霍禹过来打了个招呼,又匆匆离开了。
魏相在霍光灵柩前祭拜一番,就到院子里走走,远远地看到霍光夫人霍显指挥着一群仆役和侍女来来回回地搬东西,整个庭院嘈杂又纷乱。
“霍光薨了,霍府也乱了。”他摇摇头,正想去告辞,却见人群乱哄哄地朝门口涌去。
魏相心中诧异,也朝门口张望,忽而听到有人呼唤,回头一看,原来是皇帝刘询祖母家的族人、侍中史高,正笑呵呵地瞅着他。
刘询幼年时养在祖母史家,与史高关系密切。史高虽然也就二十多岁,但从辈分上说,却是刘询的表叔。
魏相拱手施礼,史高也拱了拱手还礼,问道:“御史几时来的?”
魏相回道:“一早就来了,正准备告辞呢。”又好奇地问道:“这些人乱哄哄的干吗去啊。”
史高转过身看了一下,道:“君上要来吊唁,这些人应该是去迎驾的吧。”
“迎驾?”魏相一怔,顿时觉着当着史高的面说那些人“乱哄哄的”甚是不妥,连声说道:“失言,失言。”
史高并不在意,笑了笑,道:“我们也去门口恭迎君上。”
皇帝在皇家仪仗和羽林军的簇拥下亲临吊唁,原本还闹哄哄的霍府顿时安静了下来。霍家人在朝臣们敬畏和羡慕的眼光中,将皇帝迎入灵堂。
刘询抚慰了悲伤的霍家人,超乎寻常的赏赐了霍家无数金钱、丝绸、絮棉,以及一百领绣被,五十箱衣服;还赐予金缕玉衣,梓木棺材、楩木外椁、黄肠题凑以及东园温明秘器等皇家随葬物品。
霍光的葬礼完全按照皇家规制进行。灵柩摆入辒辌车,黄屋左纛,五校皇家禁军军容整肃,列队直到茂陵陪葬地。
太中大夫任宣和五名侍御史持节符操持丧事。京城里大大小小的官员,按品级排成长长的队列为霍光送葬。
魏相和史高也在送葬队伍中,史高目睹这般豪华奢靡的情景,不禁心旌摇荡,脱口而出:“我死了不知是怎样的葬礼”。
魏相忍不住咧嘴一笑,又赶紧作出严肃的表情,道:“侍中正当壮年,何出此言。”
史高陡然醒悟,有点不好意思,连声说:“情不自禁,情不自禁。”
魏相感慨道:“荣享皇帝丧葬规制,陪葬茂陵,大将军也是做到了人臣极致。”又看了史高一眼,道:“侍中德才卓著,深得陛下恩宠,前途也是不可限量。”
史高以外戚入朝,自忖还算不得“德才卓著”,便拱手道:“御史过奖了,过奖了。愧不敢当。”魏相倒是真心夸他,亦含笑作揖。
送葬的人群一直到傍晚才散去。此前皇帝征调了河东、河内、河南三郡的士卒为霍光修墓,建造祠堂,并在祠堂周围设置了三百户人家守护陵墓,委派长丞负责护陵。
霍光的葬礼结束了,长安恢复了往常的节奏,城北的东市和西市又热闹起来,人头攒动,人声鼎沸。
·
年轻的皇帝刘询坐在未央宫宣室殿里。这几天他心神不宁,总觉得有什么事没做,想了好一阵才明白过来,原来是有段日子没有上朝了,于是叫来随侍的宫廷内官许桑,问道:“好像有些日子没有上朝了。”
许桑思忖片刻,道:“大将军薨后,丞相韦贤这几日送来许多奏章,但没说起朝会的事。”
刘询有些不明白,又问:“这么多天了,怎么会没有朝会?”以往朝中诸事都由霍光操持,到时知会他一声,所以他并不清楚其中的程序。
许桑解释道:“大将军在时,国家大事多是到宣室殿面陈陛下。只在事关重大需要议论或者大臣们有分歧时,才在大殿召集朝会。有时三五日,有时半个月召开一次朝会,事先会知会陛下临朝议事,并无定制。当下应该由丞相负责召集朝会。这几天韦贤曾在宫外候旨,但没有奏请召开朝会。”
刘询有些恼了,站起大声道:“大将军薨了就不开朝会了?你去告诉韦贤,明日公卿大臣朝会。”
许桑应了声诺,赶紧出去传旨。
刘询看了几份奏折,有些倦了,倚靠着凭几,设想着明天的朝会会是怎样的情景。
他的目光无意间落在了门边案上轻烟缭绕的错金博山炉上。
博山炉燃着苏合香,缕缕馨香溢出炉盖上的镂孔,在殿内弥散,他的思绪也如轻烟一般飘散开来。
“霍光专权的六年,我一天也没有轻松过。每次上朝前,恐惧都会紧紧地缠绕着我,我整肃衣冠,看着窗户渐渐变亮。上朝了,那班大臣只顾着依附霍光,揣摩他的心思,随他而喜怒哀乐,而我只需说两个字,准奏。明天,明天我要像一个真正的皇帝,君临天下。”刘询带着笑意睡着了。
许桑进来刚要奏事,见这般情景,便不言语,取过一床丝被,轻轻盖在刘询身上,蹑手蹑脚退了出去。
次日一早,刘询由宫人服侍着穿上玄黑绣袍戴上旒冕,拿过铜镜照了照,心下得意,脸上也浮出笑容。
许桑察言观色,凑趣道:“陛下英武。”
刘询笑着斥道:“滚开”。一行人拥着皇帝乘辇去向前殿。
这是霍光薨后刘询第一次上朝,许桑揣摩皇帝的心思,叮嘱礼官安排朝堂礼仪一定要隆重。
一行人到了未央宫前殿后暖房。刘询下辇,心中不免有些紧张,身子也微微颤动。他深吸一口气,平复一下情绪,又悄悄握了下拳头,给自己鼓鼓劲,才缓缓走出暖房。
这时,只听钟鼓齐鸣,宫廷卫官交声传呼纠饬百官,一波一波的声浪在大殿里回荡。
未央宫大殿两侧早已左右分站着车骑步卒组成的仪仗,卫官张旗,郎中执戟,气氛肃穆。
须发皆白的丞相韦贤率群臣等在殿外,听到呼唤,大臣们按文东武西成两列趋跄入殿。
刘询站定在龙榻前,俯视群臣。这是他第一次真正的临朝亲政,既紧张又兴奋。“君临天下。我终于可以施展自己的抱负了。”他心中暗自喊道。
宫廷礼官高呼“皇帝为百官立。”
韦贤领群臣跪拜,齐声高呼:“愿陛下千秋万岁,长乐未央。”
刘询面色庄重,右手微微虚托,道:“起”。群臣谢恩起身,分东西两侧跽坐。
刘询习惯性地瞅了一眼右侧以往霍光占据的绝席独座,不由得大吃一惊,那位置上竟然坐着一个眉清目秀、身姿欣长的青年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