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化的工厂,可以把客户的每一种需求都完全体现出来,这自然得益于叶尽欢亲手设计的ai人工智能程序。
这种人工智能,已经超越了先在这个时代所有的ai程序,采用了大约三十年之后才会出现的s新型底层神经网络架构,让ai几乎可以做到和人类一样思考,并附带一定的情感逻辑。
当初叶尽欢刚刚提出要造车的时候,刘惠民还反对过。
他觉得,公司现在刚刚起步,一个真空能都还没搞定,你又搞出个模拟仿生脑。
这也就算了,毕竟史密斯公司坐地起价的行为,的确令人气愤。
但是造车,好像不符合公司目前的利益啊。
但叶尽欢说的很明白,如果是按照传统车企的思路去造车,肯定是不行的,前期起码要投入几百个亿进去,而且和别的车企品牌相比,你也没什么优势。
不管你把自家产品宣传的再好,质量再高都没有用,人类的惯性思维,不是那么容易被改变的。
但定制化车企就不一样了,玩的就是一个个性化,而且价格是根据客户需求去定的。
你如果只想要一辆拥有最基本性能的家用小车,那么最多十三万左右就可以到手,因为目前国家对真空能车型采取了完全不要各类税费的优惠政策。
但如果你想拥有一辆吊打全世界所有车型,速度,操控,外观,内饰都达到最顶级要求的车辆,那么可能就需要百万以上。
其中绝大多数,是用来购买真空能容器的。
对全自动化工厂来说,最昂贵的成本是真空能,其它的反而是次要的。
甚至可以说,客户只需要给出一个价格,工厂的ai程序就可以自主完成车型的设计。
这种连价格都可以自己来定的感觉,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体验的。
以前都是顶级豪车的车主才有机会体验,可是现在,叶尽欢把这种体验感下放到了真正的平民阶层。
即便是刘惠民,都听着有些心动了。
一辆自己来设计的车子,想想就觉得很有意思。
量产化的车型只不过是根据大量的造车经验采取的优化策略,并不能达到真正让每一个人都满意。
而叶尽欢可以做到,并且成本还不高。
车主来设计一辆车,先交钱,工厂才会开工,根本不存在多少成本积压的问题。
有多少客户,就做多少生意。
唯一的成本,就是打造一个造车工厂罢了。
按照叶尽欢的打算,目前只需要圈一块地,工厂分为五期。
第一期只构造五条自动化生产线,总成本大概要一百亿左右。
后面四期,根据民众接受程度,订单的数量,再酌情增加。
但每次增加的生产线,最低不会少于五条。
虽然听起来好像不多,但实际上,这五条生产线的工作效率是非常吓人的。
它们可以全天候二十四小时完成所有的工作,根据叶尽欢做的数据模型测算,正常设计的车辆,只需要几个小时就可以出厂上路,速度快到让人不敢相信。
(。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