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道夫宣读了前线的诀别电报,然后摘下了军帽。有些动容地说:“先生们,请为他们致敬。”
战壕之中,指挥作战的卢克西少校命令士兵们放下武器。
文森特依照命令扔掉了步枪,颓唐地坐在地上。凭着一腔孤勇,他们踏过千军万马,击败了数倍于己的敌人。现在,一切都到了结束的时候。
“我们胜利了。士兵们,你们的勇敢象征着伟大祖国的意志。放下武器,战争很快就会结束,静静地为你们所爱的人等待,将军向你们致敬。”
文森特摇晃着站起身,搀扶着身旁的伤员。这一幕是他未曾料想的结局,光辉被抹上了一层悲剧的色彩。不过总归是赢了,文森特很快释怀了,于是他仰头,骄傲地走出了战壕。
文森特的任务完成了,鲁道夫还在这场危局中。本来应该是转机,鲁道夫都有些欲哭无泪了。德国收复了东普鲁士,奥匈理论上收复了伦贝格。波兰地区成为了天然的突出部。
俄军撤到了维斯瓦河一线,第一集团军立刻放飞自我,一路北上,接收了俄国人放弃的土地和城市。不过南边战场也和他们没关系,关键还是在于剩下的部队。
鲁道夫这几天无时无刻不想鄙视沙皇,第四,三,二集团军和俄军打得不可开交。俄国援军源源不断,与奥军寸土必争。而沙皇和俄军将领似乎在去年被德军打断了脊梁,德国刚一进攻,他们就主动撤退,为此,还留下了将近十万俘虏。
鲁道夫现在没了援军,或者可以说是援军没有援助。他每天看着第七集团军望眼欲穿,而这支部队却止步不前。名义上俄国有三个军,与他们旗鼓相当,但实际上只有一个第8军,剩下两个军已经名存实亡。
按照这个进度,鲁道夫还不如指望第二集团军从北边过来。
这两天,鲁道夫基本都在忙着和后方通电报。这些电报来自各个方面,先是指挥部和他联系,参谋们建议鲁道夫带着部队突围,不过这个计划过于危险,稍有不慎就会全军覆没。
皇储和弗里德里希大公跟多地还是考虑鲁道夫的安危,弗里德里希大公建议鲁道夫乘飞机返回。这项计划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临阵脱逃不仅辱没的鲁道夫个人的名誉,更会让皇室蒙羞。鲁道夫姓哈布斯堡,也是公爵继承人。皇储是他的伯父,二号继承人是他的表哥,论资排辈下来,他也算是皇位的十几顺位继承人。
鲁道夫无论如何也不能逃跑的,他对弗里德里希这位最高指挥官已经无语了。不管从哪个角度,他也不能提出这样的建议,或许他真的是在考虑鲁道夫的安危。
出风头是有风险的,要是他安稳一些。不出半年,等到军队扩编,一个军长的职位肯定是少不了的。
不过现在,鲁道夫还是应该考虑去圣彼得堡做客的事情。
皇储没有发表建议,他需要地是听取意见,然后做出选择。当事人的想法显然很重要,鲁道夫还是倾向于坚守城市,等待援军。他要求抽调一些部队,加大对俄军的攻势。鲁道夫已经坚持了两个星期,援军还是遥遥无期。指挥部也是脸上无光,可他们手上真的没有一支能打的部队。
第七集团军和12军手上的精锐近乎于无,他们每天的任务就是把刚刚运来的行进旅,补充团派去进攻,这些部队防守都很勉强,派去进攻除了增添伤亡,什么作用也没有。
鲁道夫直接点名了几支部队,克罗地亚的地方防卫军和达尔马提亚海岸的守备部队。这几乎是奥匈最后的常备部队了,虽然这些部队名义上属于匈牙利,但匈牙利早已丧失了管辖这些地区的权力。
皇储同意了,两个师将会从克罗地亚调往前线。克罗地亚不缺部队,自开战以来,为了领地的独立,克罗地亚人踊跃参军。但克罗地亚,亦或是全国各地,现在都成了新兵营。战前克罗地亚地方防卫军的四个师,全都上了战场,现在调来的52师,就是这四个常备师里最后一个整训完成的。
另一个师由四个海岸守备团组成,他们被整编为了海军陆战1师。
现在这些部队和他们的物资已经上了火车,他们会在两天内分批抵达。军改时,运输系统也是一个重点。奥匈军列的效率甚至比不上民用,军列每趟只挂五十节车厢,而民用列车可以挂载一百节。自从改进载量和调度后,后勤保障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为了尽快支援鲁道夫,皇储还计划从匈牙利抽调部队。可匈牙利人根本不买斐迪南的账,不愿意抽调自己的部队。最后还是鲁道夫的父亲出面,依靠与匈牙利贵族的姻亲关系,晓之以情,许之以利。匈牙利人才同意派出自己的第23师和第6骠骑兵团。
鲁道夫认为自己至少还能再守十天,指挥部没敢定下期限,只是强调他们一定会全力前往伦贝格。鲁道夫也不知晓这拨援军什么时候过来,当务之急还是守住伦贝格。
鲁道夫快要没有一支完整的部队了,146团在东南高地防守,他们战斗了四天,伤亡一千多人。鲁道夫实在没法奢望他们誓死坚守,146团本质就是一个补充团,这两千多个斯洛伐克人根本不知为何而战,他们本来都是农民,每年只接受三个周的军事训练。在伤亡一半后,若没有军官维持,这支部队会立刻崩溃。
3月1日,146团撤了回来。随着城外最后一处关键阵地的失守,在城南的41团也不得不撤回。
3月2日,俄军从南边抵达城市,巷战开始了。
为了收缩防线,鲁道夫将东边的部队撤了回来。东边俄军的进攻力度不大,41团2营和志愿者们始终没有让俄军突破郊区的废墟。他们只伤亡了四百人,余下的一千志愿者经过战场的训练,已经从预备役人员蜕变为士兵,在未来他们会是一支重要的力量。
战壕之中,指挥作战的卢克西少校命令士兵们放下武器。
文森特依照命令扔掉了步枪,颓唐地坐在地上。凭着一腔孤勇,他们踏过千军万马,击败了数倍于己的敌人。现在,一切都到了结束的时候。
“我们胜利了。士兵们,你们的勇敢象征着伟大祖国的意志。放下武器,战争很快就会结束,静静地为你们所爱的人等待,将军向你们致敬。”
文森特摇晃着站起身,搀扶着身旁的伤员。这一幕是他未曾料想的结局,光辉被抹上了一层悲剧的色彩。不过总归是赢了,文森特很快释怀了,于是他仰头,骄傲地走出了战壕。
文森特的任务完成了,鲁道夫还在这场危局中。本来应该是转机,鲁道夫都有些欲哭无泪了。德国收复了东普鲁士,奥匈理论上收复了伦贝格。波兰地区成为了天然的突出部。
俄军撤到了维斯瓦河一线,第一集团军立刻放飞自我,一路北上,接收了俄国人放弃的土地和城市。不过南边战场也和他们没关系,关键还是在于剩下的部队。
鲁道夫这几天无时无刻不想鄙视沙皇,第四,三,二集团军和俄军打得不可开交。俄国援军源源不断,与奥军寸土必争。而沙皇和俄军将领似乎在去年被德军打断了脊梁,德国刚一进攻,他们就主动撤退,为此,还留下了将近十万俘虏。
鲁道夫现在没了援军,或者可以说是援军没有援助。他每天看着第七集团军望眼欲穿,而这支部队却止步不前。名义上俄国有三个军,与他们旗鼓相当,但实际上只有一个第8军,剩下两个军已经名存实亡。
按照这个进度,鲁道夫还不如指望第二集团军从北边过来。
这两天,鲁道夫基本都在忙着和后方通电报。这些电报来自各个方面,先是指挥部和他联系,参谋们建议鲁道夫带着部队突围,不过这个计划过于危险,稍有不慎就会全军覆没。
皇储和弗里德里希大公跟多地还是考虑鲁道夫的安危,弗里德里希大公建议鲁道夫乘飞机返回。这项计划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临阵脱逃不仅辱没的鲁道夫个人的名誉,更会让皇室蒙羞。鲁道夫姓哈布斯堡,也是公爵继承人。皇储是他的伯父,二号继承人是他的表哥,论资排辈下来,他也算是皇位的十几顺位继承人。
鲁道夫无论如何也不能逃跑的,他对弗里德里希这位最高指挥官已经无语了。不管从哪个角度,他也不能提出这样的建议,或许他真的是在考虑鲁道夫的安危。
出风头是有风险的,要是他安稳一些。不出半年,等到军队扩编,一个军长的职位肯定是少不了的。
不过现在,鲁道夫还是应该考虑去圣彼得堡做客的事情。
皇储没有发表建议,他需要地是听取意见,然后做出选择。当事人的想法显然很重要,鲁道夫还是倾向于坚守城市,等待援军。他要求抽调一些部队,加大对俄军的攻势。鲁道夫已经坚持了两个星期,援军还是遥遥无期。指挥部也是脸上无光,可他们手上真的没有一支能打的部队。
第七集团军和12军手上的精锐近乎于无,他们每天的任务就是把刚刚运来的行进旅,补充团派去进攻,这些部队防守都很勉强,派去进攻除了增添伤亡,什么作用也没有。
鲁道夫直接点名了几支部队,克罗地亚的地方防卫军和达尔马提亚海岸的守备部队。这几乎是奥匈最后的常备部队了,虽然这些部队名义上属于匈牙利,但匈牙利早已丧失了管辖这些地区的权力。
皇储同意了,两个师将会从克罗地亚调往前线。克罗地亚不缺部队,自开战以来,为了领地的独立,克罗地亚人踊跃参军。但克罗地亚,亦或是全国各地,现在都成了新兵营。战前克罗地亚地方防卫军的四个师,全都上了战场,现在调来的52师,就是这四个常备师里最后一个整训完成的。
另一个师由四个海岸守备团组成,他们被整编为了海军陆战1师。
现在这些部队和他们的物资已经上了火车,他们会在两天内分批抵达。军改时,运输系统也是一个重点。奥匈军列的效率甚至比不上民用,军列每趟只挂五十节车厢,而民用列车可以挂载一百节。自从改进载量和调度后,后勤保障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为了尽快支援鲁道夫,皇储还计划从匈牙利抽调部队。可匈牙利人根本不买斐迪南的账,不愿意抽调自己的部队。最后还是鲁道夫的父亲出面,依靠与匈牙利贵族的姻亲关系,晓之以情,许之以利。匈牙利人才同意派出自己的第23师和第6骠骑兵团。
鲁道夫认为自己至少还能再守十天,指挥部没敢定下期限,只是强调他们一定会全力前往伦贝格。鲁道夫也不知晓这拨援军什么时候过来,当务之急还是守住伦贝格。
鲁道夫快要没有一支完整的部队了,146团在东南高地防守,他们战斗了四天,伤亡一千多人。鲁道夫实在没法奢望他们誓死坚守,146团本质就是一个补充团,这两千多个斯洛伐克人根本不知为何而战,他们本来都是农民,每年只接受三个周的军事训练。在伤亡一半后,若没有军官维持,这支部队会立刻崩溃。
3月1日,146团撤了回来。随着城外最后一处关键阵地的失守,在城南的41团也不得不撤回。
3月2日,俄军从南边抵达城市,巷战开始了。
为了收缩防线,鲁道夫将东边的部队撤了回来。东边俄军的进攻力度不大,41团2营和志愿者们始终没有让俄军突破郊区的废墟。他们只伤亡了四百人,余下的一千志愿者经过战场的训练,已经从预备役人员蜕变为士兵,在未来他们会是一支重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