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道夫将弗洛伦斯邀请上了车,刚才关想着谍战里的桥段,还没有好好打量这位特立独行的女记者。
说实话,鲁道夫还是很倾佩她深入敌后的敬业精神。主观上的认知改变后,弗洛伦斯不再是笑里藏刀的女间谍,更像是战场上风姿绰约的铿锵玫瑰。娉婷清雅的风姿,娇艳俏丽的容貌,举止优雅,谈吐得体,令鲁道夫如沐春风。
弗洛伦斯裹着宽大的浅蓝色军大衣,戴着灰绿色的山地帽,一身装饰带着军人的英武。不过,大衣下米黄色的西装外套和纯白色的衬衣领口,还是显露出衣服主人的精致与秀气。
鲁道夫感观很好,不过也没太关注弗洛伦斯的衣着打扮。此时最令他念念不忘的,还是弗洛伦斯胸口上挂着地那台相机。鲁道夫又想起了自己的那台小巧的相机,连日的奔波劳碌和如影随形的焦虑,让他的精神有些涣散,这几天他总会不经意间想起什么。
他不奢求自己在这个时代里得到什么,他只希望能留下什么。与其说是相片,不如说是回忆,鲁道夫想着弗洛伦斯的相机,想着过去,想着自己经历的点点滴滴,忽然觉得未曾设想的历史,存于未来的过去,交织在一起,产生了一种似是而非的幻境。
鲁道夫看向了弗洛伦斯的相机,还是太过笨重了,与她的气质格格不入,或许应该把自己的相机送给她。
汽车在碎石遍地的路面上颠簸了一段时间,他们来到了41团团部。
鲁道夫从思绪中走出,一路上没人打扰他,或许在旁人眼中,他正在为军队与城市的未来深思熟虑。
菲利克斯详细向鲁道夫讲述了当前的战况,鲁道夫基本都已了解。他还是想要了解更加具体的情况,这里距前线也有些远,枪炮声只能隐约传来,然后淹没在周围忙碌的气氛中。
“带我去前线,我要知道部队的一切情况。”
出于规矩,菲利克斯没有开口反驳,他用沉默表达了自己的态度。鲁道夫的语气不容置疑,“是。”团长遵从了命令。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来到1营的防区。在营部三名军官的带领下,鲁道夫,菲利克斯,还有师部的二十几名官兵来到了一处阵地,还有战地记者弗洛伦斯,来到战场的她很兴奋,一路走走停停,手忙脚乱地操作着那台复杂的相机。
选定这处阵地也算是深思熟虑的结果。这里曾经是前线,但在上午,1营又夺回了附近的几条街道,这里的官兵可以休息了。
在个连队涵盖了所有的人。现在还剩下七十四个人,四十多人是当地的志愿者,他们穿着预备役的蓝色军服,带着波兰的平顶帽。他们穿着自己的裤子和靴子,拎着莫辛纳甘步枪,满脸疲惫,满目愁容。
正规的士兵有十几个,他们大多在街道口警戒。指挥他们作战的是一名中尉,但他只是副连长。
连长是一位四十多岁的军官,他穿着一套过时的上尉军服。确切的说,他是一名退役军人,曾在国防军服役。他是伦贝格的波兰人,会说德语。也许出于对祖国和家乡的职责,他也加入到了这支动员起来的志愿军。
鲁道夫用不太熟练的波兰话向这里的官兵致以敬意。所有人都惊诧地看着他,起初,所有人都以为是他们的团长来了。直到鲁道夫开口,他们才知晓了这个青年是他们的将军。
鲁道夫是有备而来的,他摘掉了自己的军衔和勋章,更换了自己的军帽和大衣。他的做法其实有些不光彩,有失一个军人的荣誉,但鲁道夫还是以生命为第一要务。
这些动员兵还没学会军队的规章,在见到长官后,他们沉浸在惊讶中,忘记了行礼。只有那位可敬的老上尉敬了礼,然后士兵们也跟着敬了礼。
看得出来,这些官兵情绪激动。老上尉说着一口流利的德语,他向鲁道夫介绍自己是斯坦尼斯洛斯,过去在35步兵团服役。然后,老军人说了许多赞美的话,言语中充满了对鲁道夫的崇敬。
鲁道夫来这里是考察情况的,于是他询问道:“斯坦尼斯洛斯上尉,你对战争有什么看法?”
上尉有些哀愁,“战争改变了许多,我有些无法适应。士兵们用着高效的武器,互相残酷地杀戮着。”
“你们还能坚持吗?”
“我想可以。我们这支军队也改变了许多,这是一支真正的波兰军队,我们愿意为家乡而战。”
鲁道夫转而用波兰语说着:“这更是帝国军队,我们是为祖国和人民战斗。”
上尉转过身,向士兵们高呼着:“波兰人,战斗到底。保卫伦贝格,保卫我们的皇帝之国。”
耳边传来士兵们激动的呼喊。上尉的语速太快,鲁道夫只听到了波兰,伦贝格,皇帝几个词汇,他向菲利克斯询问,得到答案后,他觉得有些违和,在他的认识里,伦贝格还是乌克兰的城市。
鲁道夫又和士兵们聊了聊,看得出来,他们虽然疲惫,但士气高昂,鲁道夫放心了,只要部队不会崩溃,城市里的街巷将会成为俄军的梦魇。
剧烈的枪声在不远处响起,士兵们立刻回到了岗位。侦察哨报告,俄国人出现在了附近。还没等他们报告,营部的电话先来了,是营长亲自打来的,他说俄军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已经突破了前面的阵地。
这里的指挥官伊斯科中尉告诉他的营长,俄军已经来了,为了安全考虑,请立即派兵接应。
鲁道夫拿过电话,给他的卫队下了命令。然后电话给了菲利克斯,他还要嘱咐一些事务。
俄军人数不多,他们远远地躲在街道的掩体后,小心翼翼地向前移动。警卫员和副官紧张地看着窗外,指挥着卫兵们做好防御。其他人都很平静,官兵们对这样的战斗已经司空见惯。鲁道夫和菲利克斯临危不惧,如果他们的防线一触即溃,那么也就无需抵抗了。
说实话,鲁道夫还是很倾佩她深入敌后的敬业精神。主观上的认知改变后,弗洛伦斯不再是笑里藏刀的女间谍,更像是战场上风姿绰约的铿锵玫瑰。娉婷清雅的风姿,娇艳俏丽的容貌,举止优雅,谈吐得体,令鲁道夫如沐春风。
弗洛伦斯裹着宽大的浅蓝色军大衣,戴着灰绿色的山地帽,一身装饰带着军人的英武。不过,大衣下米黄色的西装外套和纯白色的衬衣领口,还是显露出衣服主人的精致与秀气。
鲁道夫感观很好,不过也没太关注弗洛伦斯的衣着打扮。此时最令他念念不忘的,还是弗洛伦斯胸口上挂着地那台相机。鲁道夫又想起了自己的那台小巧的相机,连日的奔波劳碌和如影随形的焦虑,让他的精神有些涣散,这几天他总会不经意间想起什么。
他不奢求自己在这个时代里得到什么,他只希望能留下什么。与其说是相片,不如说是回忆,鲁道夫想着弗洛伦斯的相机,想着过去,想着自己经历的点点滴滴,忽然觉得未曾设想的历史,存于未来的过去,交织在一起,产生了一种似是而非的幻境。
鲁道夫看向了弗洛伦斯的相机,还是太过笨重了,与她的气质格格不入,或许应该把自己的相机送给她。
汽车在碎石遍地的路面上颠簸了一段时间,他们来到了41团团部。
鲁道夫从思绪中走出,一路上没人打扰他,或许在旁人眼中,他正在为军队与城市的未来深思熟虑。
菲利克斯详细向鲁道夫讲述了当前的战况,鲁道夫基本都已了解。他还是想要了解更加具体的情况,这里距前线也有些远,枪炮声只能隐约传来,然后淹没在周围忙碌的气氛中。
“带我去前线,我要知道部队的一切情况。”
出于规矩,菲利克斯没有开口反驳,他用沉默表达了自己的态度。鲁道夫的语气不容置疑,“是。”团长遵从了命令。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来到1营的防区。在营部三名军官的带领下,鲁道夫,菲利克斯,还有师部的二十几名官兵来到了一处阵地,还有战地记者弗洛伦斯,来到战场的她很兴奋,一路走走停停,手忙脚乱地操作着那台复杂的相机。
选定这处阵地也算是深思熟虑的结果。这里曾经是前线,但在上午,1营又夺回了附近的几条街道,这里的官兵可以休息了。
在个连队涵盖了所有的人。现在还剩下七十四个人,四十多人是当地的志愿者,他们穿着预备役的蓝色军服,带着波兰的平顶帽。他们穿着自己的裤子和靴子,拎着莫辛纳甘步枪,满脸疲惫,满目愁容。
正规的士兵有十几个,他们大多在街道口警戒。指挥他们作战的是一名中尉,但他只是副连长。
连长是一位四十多岁的军官,他穿着一套过时的上尉军服。确切的说,他是一名退役军人,曾在国防军服役。他是伦贝格的波兰人,会说德语。也许出于对祖国和家乡的职责,他也加入到了这支动员起来的志愿军。
鲁道夫用不太熟练的波兰话向这里的官兵致以敬意。所有人都惊诧地看着他,起初,所有人都以为是他们的团长来了。直到鲁道夫开口,他们才知晓了这个青年是他们的将军。
鲁道夫是有备而来的,他摘掉了自己的军衔和勋章,更换了自己的军帽和大衣。他的做法其实有些不光彩,有失一个军人的荣誉,但鲁道夫还是以生命为第一要务。
这些动员兵还没学会军队的规章,在见到长官后,他们沉浸在惊讶中,忘记了行礼。只有那位可敬的老上尉敬了礼,然后士兵们也跟着敬了礼。
看得出来,这些官兵情绪激动。老上尉说着一口流利的德语,他向鲁道夫介绍自己是斯坦尼斯洛斯,过去在35步兵团服役。然后,老军人说了许多赞美的话,言语中充满了对鲁道夫的崇敬。
鲁道夫来这里是考察情况的,于是他询问道:“斯坦尼斯洛斯上尉,你对战争有什么看法?”
上尉有些哀愁,“战争改变了许多,我有些无法适应。士兵们用着高效的武器,互相残酷地杀戮着。”
“你们还能坚持吗?”
“我想可以。我们这支军队也改变了许多,这是一支真正的波兰军队,我们愿意为家乡而战。”
鲁道夫转而用波兰语说着:“这更是帝国军队,我们是为祖国和人民战斗。”
上尉转过身,向士兵们高呼着:“波兰人,战斗到底。保卫伦贝格,保卫我们的皇帝之国。”
耳边传来士兵们激动的呼喊。上尉的语速太快,鲁道夫只听到了波兰,伦贝格,皇帝几个词汇,他向菲利克斯询问,得到答案后,他觉得有些违和,在他的认识里,伦贝格还是乌克兰的城市。
鲁道夫又和士兵们聊了聊,看得出来,他们虽然疲惫,但士气高昂,鲁道夫放心了,只要部队不会崩溃,城市里的街巷将会成为俄军的梦魇。
剧烈的枪声在不远处响起,士兵们立刻回到了岗位。侦察哨报告,俄国人出现在了附近。还没等他们报告,营部的电话先来了,是营长亲自打来的,他说俄军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已经突破了前面的阵地。
这里的指挥官伊斯科中尉告诉他的营长,俄军已经来了,为了安全考虑,请立即派兵接应。
鲁道夫拿过电话,给他的卫队下了命令。然后电话给了菲利克斯,他还要嘱咐一些事务。
俄军人数不多,他们远远地躲在街道的掩体后,小心翼翼地向前移动。警卫员和副官紧张地看着窗外,指挥着卫兵们做好防御。其他人都很平静,官兵们对这样的战斗已经司空见惯。鲁道夫和菲利克斯临危不惧,如果他们的防线一触即溃,那么也就无需抵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