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适的声音虽然很轻缓,但每一句话都如重锤一般敲击在含凉殿的地面上,说到收复失地这儿,他顿了顿,轻蔑一哂。

    “你错了,朕比任何人都想中兴大唐,让大唐重现开元盛世时候的光景,朕还想像你一样快意恩仇,报了当年回纥可汗牟羽杖杀我僚属、随从之仇,但朕不能……

    朕是天子,身负天下,不能为了一己之私置天下百姓于水火之中,而今吐蕃国势正盛,疆域与大唐不相上下,胜兵数十万,兵力远超我京西北八镇,若是贸然出击,万一败北,河朔三镇必反,届时,又是一场安史之乱啊。

    但是两国通好就不一样了,一来可以解除边患,使边疆、内地百姓休养生息,二来也可让朕腾出手,廓清东方。

    这也是古人常说的攘外必先安内,大唐既安,则群夷自服,待河朔平定之后,国家再休养生息、积粟五年,然后集甲士三十万,西出长安,何愁河陇不复?”

    说到这里,李适停住了,神色漠然地盯着郭映,似乎在等着他表态。

    郭映当然不会被他一席冠冕堂皇的话就洗了脑,他承认李适的说法有一定道理,想法也很美好,但是略知历史的他可是清楚眼前这位皇帝做起事来是有多么离谱了。

    削藩削出来四个反王,两个皇帝,完成了“国都一陷,天子一迁”的成就,而后为了平定内乱又以割让安西、北庭为代价换得吐蕃出兵,结果后来在李泌的劝说下又背弃了当初的约定,引得吐蕃震怒,搞出了“平凉劫盟”这出闹剧。

    当然了,眼下的李适倒也还称得上英明神武。

    即位之后,面对泽州刺史献的祥瑞《庆云图》,他大加申饬,并颁布圣旨,通告天下,以后地方州郡不许献上祥瑞,以免劳民伤财。

    并将内庄产出的皇粮分给军队,把周边蛮夷献上的珍兽、宫中豢养的斗鸡斗狗全部放归山林,甚至于放归了数百适龄宫女出宫婚配,还罢免了梨园使及乐宫三百人。

    俨然是有一番革除积弊,振兴大唐的心思。

    朝廷内外对于皇帝的如此表态,都是喜不自胜,消息传到淄青,兵士们甚至扔掉兵器,奔走相告说“明君都出现了,咱们还要造反吗?”

    不过郭映知道,李适的英明神武也就两三年。

    就他后来那一连串的糟糕表现,和大宋三挫徽钦高,大明战神瓦剌留学生朱祁镇真没两样。

    也就是此时的大唐尚有一堆裱糊匠,不然就凭李适的骚操作,大唐迟早变成南唐。

    郭映深思一阵,觉得自己还是要坚持一下主见。

    便道:“陛下与草民的初衷都是一样的,皆是为了我大唐江山社稷长存,但草民犹记得太宗皇帝在世时说的一句话,夷狄,禽兽也,畏威而不怀德。

    草民怕陛下释放吐蕃使臣及战俘的善意,会被吐蕃当成我大唐软弱可欺,助长了其国内主战派的嚣张气焰,反之,大唐也不免人情沮丧。”

    “你说的这些朕也考虑过,但朕以为,一时的荣辱算不得什么。”李适目光锐利,语调低沉。

    “夏有穷夷之难,太康失国,而少康中兴之;秦有函谷之败,割地求和,最终始皇帝一统六国;汉有白登之围,和亲之辱,高帝、惠帝、少帝、文帝、景帝六帝忍辱负重,休养生息数十年,才有了武帝一雪前耻,霍骠骑封狼居胥,横扫漠北。

    时下吐蕃国势正盛,正当避其锋芒,厉兵秣马,以待天时。”

    “古人云,夷狄璧如禽兽,得其善言不足喜,恶言不足怒也,草民以为,陛下与之和,无异于与虎谋皮。”郭映仍坚持己见。

    毕竟吐蕃背盟不是一次两次了。

    而且吐蕃国内诸道节度使掌控一道军政大权,即便吐蕃如今的赞普赤松德赞有意和谈,若是这些掌控兵马的节度使不愿罢兵修好,那么两国和谈也多半会沦为一纸空谈。

    还不如不谈。

    李适挑眉:“哦?那么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如果陛下非要放归那些滞留在江汉、岭南的吐蕃战俘,草民建议在放归之前对他们施以刖形、再斩其五指,这样,他们就不能翻山越岭、搭弓射箭了,即便回到吐蕃,也顶多是做些牧羊种地的伙计儿,不用担心他们再跟着吐蕃大军犯我疆界。”

    郭映边答,边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李适的神情变化。

    他的意思就是如果真要通好,那就把俘虏的吐蕃人变成残疾人再送回去,免得真成了纵虎归山。

    闻听此言,李适的脸颊抽搐了两下,最终还是忍住了震怒,皮笑肉不笑地问道:“你这是想将朕的和蕃之意变成恶蕃之意?”

    “草民绝无此意,只是陛下既然问起,也只能从心回答了。”郭映诚惶诚恐的答道。

    李适面色微动,目光咄咄,道:“莽夫之见!

    朕懒得同你争辩,不过朕知你本意也是为了国家,便不治你殴打朝廷命官之罪了,但是你“煽谣国是”“指斥乘舆”这一罪,朕无论如何也不会轻饶。”

    天知道郭映那首?夏日绝句?对他的心理冲击有多大,毫不夸张的说,此诗若是流传出去,他李适肯定落不下什么好名。

    若是郭映知道李适此刻的想法,定是要悚然而惊。

    他当初写这诗的时候只是有感而发,哪知李适会另有一番解读,不过李适的解读也不能说全无道理。

    毕竟易安居士李清照写这诗的背景正是在南宋建炎年间,彼时,金军南下,大金臣藩宋国国主完颜构与一众臣望风而逃,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也因为一场叛乱临阵脱逃,让她一介弱女子深为羞愧。

    不久,赵明诚又接命前往湖州上任,行至乌江,站在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联翩,心潮激荡。

    面对浩浩江水,随口就吟诵出了《夏日绝句》。

    歌颂了项羽的悲壮之举,讽刺了赵九等一众人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

    也难怪李适当初看到这诗的第一反应是怒从心头起了。

    郭映当然不知道这些,见皇帝指责他“煽谣国是”“指斥乘舆”,还以为是他在风月场上键政传到宫中了呢,忙伏身叩首:“草民领罪。”

    李适轻笑一声,面上不可置否,也不说怎么处置,而是问起了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郭卿年方几何了?”

    不经意间,称呼竟也是变了。

    郭映被他突如其来的家常话搞得一头雾水,但还是老实答道:“草民是宝应元年生人,不觉已虚度十八载。”

    “是吗?朕长子宣王也是宝应元年生人,不过他呀,去年就为人父了。

    你如今也到了婚配的年纪,为何迟迟不成婚呢,是没有找到门当户对的适龄女子吗?

    若是如此,朕便吩咐淑妃召命妇们入宫,为你讨一门好亲事。”

    李适一本正经地看着郭映,似乎很关心他的终身大事。

    郭映仍不解其意,愣了半晌,才讷讷地回道:“草民自幼好读?史记??汉书?,每每读到霍骠骑说出那句‘匈奴未灭,何以为家?’时,都不禁胸襟阔展,豪气顿生。

    如今匈奴虽灭,但吐蕃尚存,草民每每想到遗民断肠在凉州,连饭都吃不下,哪里还有心思谈什么婚嫁。”

    李适闻言,嘴角勾勒出一抹淡笑,似赞许又似讥嘲:“朕怎么听说你平日里经常出入烟花柳巷,顿顿酒不离口肉不离手?”

    这时,郭映低垂的脸庞露出丝丝哀伤,却见他语气沉重说道:“确实如此,但草民也是见‘遗民肠断在凉州,将卒相看无意收’,心中愤懑难平却又无能为力,只能以酒色麻痹自己,让自己忘却这份痛苦罢了。”

    他这番无限把自己形象拔高的说法李适自是不信,但他没有急着反驳什么,反倒是顺势追问了一句:“那如果朕让你总领京西北七镇,你能击破吐蕃吗?”

    “呃——”

    郭映傻眼了,他的初衷不过是想给自己加点戏,但皇帝似乎是有当真的意思了,这让他瞬间骑虎难下了。

    “朕问你话呢,你怎么哑巴了?”见郭映久久不答话,李适皱眉催促道。

    “不能。”

    郭映犹豫了一番答道。

    他可不愿效仿袁嘟嘟,乱夸海口。

    开玩笑,穿越前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基层公务员,也就是相比古人见识广博了些,真论行军打仗他说不定还不如赵括、马谡、李景隆这帮人呢。

    若是让他当个前锋什么的,指不定还有得说法,毕竟原主武艺超群,弓马兵器,样样娴熟。

    “那朕让你节制一镇,你能光复一州吗?”李适继续循循善诱。

    “光复一州容易,只怕得而复失。”

    话到此处,郭映哪还会不知道李适这是在给他挖坑,他自然不会信心满满的保证什么。

    当然了,这也并非是他的谦辞,而是真的心有顾虑。

    要知道京西北七镇并非一体,以一镇兵力对上吐蕃无异于以卵击石,即使能够先发制人,夺回失地,若是其他几镇不出百姓、兵士协助筑城戍守,多半是要得而复失。

    “那朕让你守一堡,你能击破来犯之敌,保全疆土吗?”李适复又问。

    迎着李适的咄咄目光,郭映沉吟片刻,缓缓颔首:“能。”

    他估摸着再说不能就要被当成只会夸夸其谈的绣花枕头了,搞不好有性命之忧,而且前面树立的光辉形象也要毁于一旦,只好硬着头皮接下这话。

    “好,这可是你自己说的。”

    见状,李适满意地笑了笑:“你不是整日嚷嚷着请伐吐蕃、收复失地么,等晚些时候,朕就给你寻个与吐蕃接壤的军堡让你赴任。”

    “朕给三天的时间打点行装,备弓马,募护卫,三日之后,圣旨到了郭府,你就得启程了。”

    这么快?

    郭映愕然,但也不敢多说什么,只能是叩首谢恩然后失魂落魄的离开大明宫。

    毕竟听皇帝的言辞,是铁了心要将他贬谪到边疆去戍边了,这可比流放岭南危险多了。

    ……

    “父皇,你真的要将郭郎发去边疆吗?”

    待郭映出了含凉殿,侍立在一旁的公主李蕙才怯怯的出声。

    李适摇了摇头,复又点了点头:“朕不是将他发去边疆,而是觉得他志气凌云,有我少年时欲手刃安史二贼的那股子热血,发配岭南那等荒缴之地可惜了。

    去边疆历练历练也好,省得浪费了他的一腔热血,只希望,他不要成为第二个狄山、第二个马谡。”

    狄山和马谡……

    李蕙自不陌生,一个是只会夸夸其谈的腐儒,一个是纸上谈兵的典范。

    “郭郎才器过人,才不是狄山、马谡这般人物,我料想他将来定会让父皇大吃一惊。”

    反应过来,李蕙忙辩驳道。

    听着女儿信心满满的话语,李适笑容渐深,目光落到远处的天际,幽幽叹息道:“但愿如此吧。若他真有个闪失,朕也无颜面对老令公啊!”

章节目录

人在大唐,谋朝篡位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本书只为原作者原神怎么你了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八章 君前奏对(下),人在大唐,谋朝篡位,一本书并收藏人在大唐,谋朝篡位最新章节 伏天记一本书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