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姬昌、伯邑考父子,七杀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
至于伯邑考所说明年春日来见她,她没放在心上。
明年春日,她还不知道在哪儿呢。
更让她高兴的是,姜子牙虽然主动接触了姬昌好几次,却没有跟他回西岐,依然留在朝歌为官。
回到西岐之后,伯邑考还给七杀写了封信。
信上除了报平安,就是些云里雾里的诗句。
七杀耐着性子看完,回信鼓励他用心民政,多做实事,孝敬爹娘。
就差明说,好好保住你的世子之位,别给你的兄弟们机会。
001感叹,“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悲剧啊!”
七杀:“小智障,你再胡说八道,悲剧的就是你。”
001:“......也幸好流水无情,否则大师兄会打死我们!”
七杀心情好,没有踹它进大黑屋,只封住了嘴。
夏末秋初,朝歌又有一件大事。
远征北海的闻太师终于班师回朝了!
七杀盼他已久,与两位兄长一起,带着文武百官出城十里迎接、犒师。
殷商祭祀文化浓厚,凡遇大事,必定有祭祀的仪式。
此次也不例外。
提前几日便筑好高台,安排好大小祭司。
届时,殷郊将以太子的身份,登台颂扬闻太师军功、商朝之德,并禀报上天和列祖列宗。
大祭司则是纣王的一位叔祖,平时不显山不露水,很低调。
也没什么实权。
七杀研究殷商历史,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前几代商王,很重视祭司,大祭司的权力几乎和君王一样大,甚至更高。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祭司慢慢淡出权力的中心。
简单来说,殷商的政治模式,从政教合一转为了君王独尊。
更接近于后世。
到了纣王这一代,大祭司就只是大祭司,象征意义大过实际意义。
众人等到中午,饥肠辘辘,望眼欲穿。
忽有人叫道,“来了来了!”
七杀抬头看去,只见前方尘沙滚滚,旌旗飘飘。
约一柱香功夫,闻太师率军到达。
他平乱时所调兵马,大多已各归其部。
跟随他回到朝歌的只有五千精锐。www..net
这人数看似少,实际上已经一眼望不到边。
加之战马嘶吼,将士威武,极为惊人。
一股铁血剽悍之气扑面而来。
个别身体弱的文官,被这气一冲,竟然站都站不稳了。
“参见太子殿下!”
闻太师早知太子殷郊替父迎师,远远的就下了坐骑墨麒麟。
大步走到殷郊面前,单膝跪下。
身后五千将士,也齐齐下马行礼。
殷郊哪敢让闻太师跪,赶紧扶起。
“太师劳苦功高!”
闻太师正色道:“此乃老臣份内之事,怎敢言功?”
两人说完,文武官员才上前与闻太师寒暄。
稍候,殷郊登台念祭文,祷告天地祖先。
四野鸦雀无声,场面极为庄重。
之后大祭司领着徒弟们手舞足蹈,吟唱远古留传下来的祭词,替将士和殷商祈福。
流程完成,大军留在城外军营,众人簇拥着殷郊和闻太师往重屋、太丘社。
重屋,也就是后世所称的太庙。
太丘社则是殷商为百姓祈福﹑报功而设立的祭祀土神﹑谷神的场所,即太社。
在那两个地方,还有相应的仪式。
001:“他们不累吗?”
它只是看着,啥也没参与,都已经感觉到累了。
七杀:“累就闭嘴。”
大家身体上是累的,但精神很亢奋。
这是他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演义中,闻太师回朝这一日,恰遇比干出殡。
问清比干的死因,勃然大怒,当即鸣钟鼓请纣王上朝,狠狠骂了一顿。
纣王平生最怕的就是他,纵然被骂得灰头土脸,也只能忍着。
后来闻太师还陈上治国十策,包含拆鹿台、废炮烙、去酒池肉林、贬妲己、斩奸臣费仲尤浑等等。
纣王答应了七条,只是舍不得拆鹿台、贬妲己、斩杀费仲和尤浑。
好声好气地跟闻太师商量,鹿台废了无数钱粮才建好,拆了可惜,妲己现在也贤良了,不好贬。
费仲、尤浑也没有确切的罪证,能不能先别杀?
不如着有司审问后再治罪。
他的态度太过谦和,倒弄得闻太师反省自己。
暗想我是为国直谏,一片忠心,但如果使得君王惧怕,先犯了欺君之罪。
便也不勉强纣王。
正要实施纣王已准的七条,突然反了东海平灵王。
闻太师只好又兴兵二十万,前去讨伐。
纣王暗喜,巴不得他一天都不在朝中,给足了军资粮草。
他一离开,纣王就又故态复萌,继续作死。
殷商也走向分崩离析。
后世有人认为,如果平灵王不反,闻太师不走,殷商就还有救。
这些后事,闻太师自然不知道。
在重屋、太丘社祭祀完,带着战利品见君面圣。
因纣王不算太荒唐,他也没什么可指责的。
君臣和乐,开宴欢聚。
姜子牙看得心塞。
他究竟还要等多久,成汤气数方尽?
(。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