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敲门声沉着有力的响起,敲门声音大小相同,就连其间间隔都好像被来人计算过一般,分毫不差,显露出来人的一丝不苟。
李修缘心神一扫,便知全貌,脸上浮现莫名的神色:“小孩,你不用告诉我了。我已知晓你的身份。”
难道大先生还能未卜先知?
李修缘快步上前,打开门栓。一个须发皆白,面露威严的老者赫然站立于门前。
“阿,阿爷!”
孟柯还在诧异这位大先生为何突然知道他是谁,突然就看到门外站着的老者,定睛一看,这不就是他阿爷!差点吓的一屁股坐下,说是魂飞魄散也不为过。
“阿,阿爷,您,您怎么来了。”细若蚊声的声音传来。
老者没有理会他,拱手道歉:“老夫贸然前来,打扰到小友,还请见谅。”说着躬身下去。
李修缘一个箭步上前,扶住老者,温声笑道:“老先生哪里的话,在下还要谢过老先生赠书之恩。”
“不如进观一叙?”
老者略微思索,沉声道:“也好,打扰先生了。”然后跨过门槛,撇了撇一旁站着的孟柯,眯了眯眼。
要遭!孟柯心里警铃狂响。他阿爷一般不生气,但真的发起怒来便会不作声色,就如现在一般。
山雨欲来风满楼啊!
小孟柯惴惴不安,跟在老者后面。
两人坐于院中,独留下一个小尾巴站在一旁。老者率先开口:“老夫姓孟,名平,字远山。这是我那不成器的孙子孟柯。”说着指了指一旁低着脑袋的小萝卜头。
“还不快过来拜见。”老者转头瞬间收敛神色,沉声道。
此时孟柯就如霜打了的茄子,垂着脑袋,上前开口:“先生好。”
李修缘也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朗声开口:“孟柯,是个好名字啊!以后成就必定不凡!”见老者脸色依旧严肃,继续说道:“孟老先生莫怪他了,是我想和小孟柯开玩笑,才将门故意打开,放他进来。”
孟柯原本垂着的小脑袋瞬间抬起,刚好看到李修缘传来让他放心的眼神,转而希翼的望向端坐着的老人。
老者听后,面色稍霁,转头看向孟平:“下不为例,快去看看你阿奶,她都快要急死了。”
孟平一听,恍然大悟,向两人行了一礼,就要迈开腿往外跑去。
“以后可以常来。”李修缘冷不丁的声音响起。让孟柯又停下了脚步,看向老人。
老者微微点头,小孩随即满脸浮现笑容,一猛子冲向门外。
“他父亲在府城备考,留在家里,被我们老两口宠的不成样子了,先生见谅。”看着小孩疯跑出去,老人无奈开口。
“孟老先生言重了,他是个很不错的小家伙,很活泼,让人喜欢。”李修缘淡淡一笑,宽怀的说道。
“呵呵,那便好。”
他可知道他孙子看似对每个人都好,但其实只是表面礼貌应付。今天对这样高兴可见确实是心里喜欢。
李修缘突然起身,弯腰感激道:“在下还要谢过老先生赠书之恩。”随即从袖口中掏出一本古朴书籍,正是老者曾给他的《孟子》。
老者脸上闪过一丝愕然,随即苦笑道:“小友莫要打趣老夫了,小友并非常人,这书算是老夫赠的多余了。”
“虽是如此,老先生助人之心还是让在下感动。若是一般人,恐怕这本书就是救命稻草。”
见书籍虽是原样,但他还是发现书籍必是被经常翻阅,老者不由道:“难道小友也好儒家经典?”
“略懂,略懂”
背诵过出师表,过秦论,劝学……等等,如此说来,说是略懂不过分吧。某人自我感觉良好。
老者眉头一挑,淡笑道:“那不知小友如何看待这个“民”字?”
虽然眼前这个年轻人并非常人,但说到如今显学经典,那他可以算是一派宗师。听李修缘那“略懂”语气,可不像是略懂,老者不由起了一分考校之心。
老城隍生前是个读书人,从他那了解到,这个世界世俗层面也曾经历过类似春秋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最终依旧是儒家脱颖而出,有孔子,孟子,荀子。但之后可没有朱熹,诸葛亮等先贤。
各位先贤,对不起了,我要做文抄公了!
“民为水,君为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一开口就是老经典。
“民为水,君为舟……”老者嘴里重复,越琢磨越加感觉这句话道尽了君民关系,眼神明亮如星辰,大喜道:“好一个舟水之论!先生请继续。”
“国之固在于民,民富则国富,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盖君之富,藏于民者也;民既富矣,国岂有独贫之理哉……”
“善!”孟平一声大喝,连连抚手,激动说道:“想不到小友虽年纪轻轻,但对于民事竟有如此了解。”
“如此良才美玉,可惜,可惜啊!”
李修缘被盯的头皮直发麻,拢了拢衣服。
一个老头子用狂热的眼神盯着他,无论放在谁的身上,都会感到发怵。
“老先生,您没事吧?”
孟平此时也感到自己有些失态,缓了缓心神,长叹道:“如此文才,着实太令老夫欣喜。喜不自胜啊!”
见老者对一篇民论如此激动,李修缘很是诧异。难道,博学大儒,孟平,孟平!
忽然他想起了老城隍给他的《庆历》上似乎提到了这个名字,隐隐记载着……
“莫非老先生就是当今庆康帝的帝师?”李修缘略带疑问语气。
“呵呵,前朝往事,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此时就只有一个混吃等死的糟老头子罢了。”
孟平如邻家老人,笑呵呵答道。仿佛帝师不过鸡毛蒜皮的小事。若是这个身份被人知晓,恐怕这安陵县瞬间就热闹了,有钱的,有权的都会过来走动。
孟平算是三朝元老了,庆康帝之父庆隆帝早逝,留下了三位辅政大臣,而孟平便位列其中之首。辅佐当时还年幼的庆康帝度过了艰难时间。
庆康帝亲政之后,丝毫不留恋权力,顺利交接之后上呈告老还乡。从此便无人知晓这位三朝元老的踪迹。没想到竟来到了如此偏远之地。在《庆历》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名垂青史莫不如是。
“老先生大名,如雷贯耳。”
“不过虚名而已。百年后依旧不过黄土一堆。”
“老先生豁达,我不能及也。”李修缘谦虚开口。
一番详谈,老者越发觉得李修缘简直是事事百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论问及哪种问题,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问及国家治理,那一番理论让他惊为天人。粮食种植也能侃侃谈,让老人简直视李修缘为知己,恨不得早见他几十年。
“老先生慢走,可常来小叙。”
“一定,小友不必多送。”
望着高高挂起的太阳,早已日上三竿。得,不用吃早饭了,直接吃午饭了。
44616_44616372/121953598.html
。wap2.idzs.cc.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