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14年3月中旬,京城,乾清宫

    锦州被围的消息很快就送到了京城,崇祯皇帝很是头痛!

    崇祯2年、崇祯9年、崇祯11年建虏入关,杀入京郊,已经把崇祯搞怕了;

    这三次在城墙上,他看到过建虏的剽悍,也听过东厂和锦衣卫传来朝廷官员的反应;

    这建虏是他心头上的病,也是自万历年开始留下来的祸根;

    在崇祯看来,只要灭了建虏,那就天下太平;

    至于小小的流寇,那根本不值得一提;

    但这次洛阳和襄阳城破,又给他提了点醒。

    崇祯也终于收到河南巡抚高名衡等人联名上的奏折,这让崇祯减少了对周铉的意见。

    但是,二名开封看守太监的密报说周铉很懂军事,他的周家护卫军很厉害;

    而且,他还自己出几万银两,帮杨文岳、虎大威、陈永福增加骑兵数量;

    这又让崇祯不安;

    河南巡抚高名衡的密奏更让他对自己的二舅子周铉产生的猜忌心。

    内阁和兵部也都看到了高名衡联名奏折,这次他们算是减少了对周铉的弹劾;

    辽东战事在朝廷上讨论了好二次;

    兵部、内阁、都察院、户部等看法都有些不一样,无法达成一致意见。

    无奈之下,兵部在三月上旬提出让负责辽东战事的蓟辽总督洪承畴回京,听听他的意见。

    今日,所有相关的官员都到齐了,乾清宫里第三次讨论如何解决锦州被围的事情。

    崇祯皇帝问道:“洪爱卿,你负责辽东战事,对这次建虏围困锦州有何看法?”

    洪承畴拱手道:“回皇上,臣于去年同建虏小规模交手几次,败多胜少,但损失寥寥无几。

    臣以为,在正面野战、兵力相当情况下,我大明官军对付建虏有一定的困难;

    但锦州是我大明领土,而且有祖大寿约2万人马,我大明万万不可放弃。

    臣身为蓟辽总督,有守土之责!

    臣愿意听从皇上的号令,誓死保护大明的领土。”

    崇祯很满意洪承畴的话,认为他很忠心。

    但洪承畴的话基本等同于没有说,退可守,进可攻,毫无漏洞。

    这也是洪承畴狡猾的地方。

    正因为如此,崇祯11年后,与他同样拱卫京城的孙传庭下了大狱,因为孙传庭是“不平则鸣”;

    洪承畴是忍耐加上说好话,典型的“儒家”四平八稳的作派。

    也正因为如此,历史上的“松锦之战”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围绕他周围的杂音太多;

    他为了不得罪兵部尚书陈新甲的幕僚和随军太监,在关键时刻让军心涣散,同时也失去了决一死战的机会。

    兵部右侍郎站出来,拱手道:“启奏皇上,臣以为,去年建虏骚扰了锦州好几次,这次是否是迷惑我大明,故意做出进攻态势。

    如今锦州城目前有约2万驻军,有几个月的粮草,如果建虏强攻,要付出巨大代价。

    故臣建议是否聚集兵马,在宁远等待,不断试探,等局势发展再做决定。”

    都察院御史站出来反驳道:“启奏皇上,如果等待锦州出现危机,宁远官军是无法救援锦州。

    锦州不仅是大明的领土,而且还有祖大寿总兵及2万官军;

    如果这次不紧急救援,以后还有那个官军忠心于我大明?”

    崇祯皇帝一听,心里一紧。是啊,这不仅仅是救援不救援锦州的事情。

    他丝毫不知道的是,大多数官军更在乎的是银两和粮草,而不是你救援和不救援他。

    银两和粮草是天天遇到的事情,而危险只在少数情况下发生。

    银两和粮草都无法保障的官军,怎么会有足够的忠心呢?

    户部右侍郎站出来道:“启奏皇上,这次如果出兵,可是要一笔开拔费,还有去年拖欠的军饷都需要补上,可国库里没有银两。

    另外,还需要大量的粮草和战马。”

    内阁、兵部、户部和都察院的大佬都没有上场,因为还没有到关键时刻。

    皇上都没有明确的表态,他们不希望站在皇上的对立面。

    崇祯皇帝开口了,他问道:“洪爱卿,如果这次出兵,要出动多少兵马比较合适。”

    洪承畴不想打这场仗,但他不能违抗崇祯皇帝的意志。

    他脑袋马上转了一圈,说道:“回皇上,根据万历年间、天启年间以及这几年的情况,与建虏野外打仗,必须要官军数量要多于建虏。

    所以,臣建议,如果我大明出动10万以上的军力,那么这场仗必胜无疑。”

    户部左侍郎马上站出来道:“启奏皇上,如果按照10万军力,那么开拔费、去年欠军饷和今年上半年军饷一共至少需要200万银两,军械装备和马匹还需要60万银两,

    另外要准备10万石粮食和粮草。”

    听到户部左侍郎的话,崇祯心中默算了一下,如果算上周铉的那160万银两,内库中的83万银两,这场仗还是能够应付过去。

    当然,历史上“松锦之战”,崇祯并没有满额支付这笔银两,连去年欠饷都没有发放,只是计划打完仗后再逐步支付剩余的银两。

    听到崇祯皇帝的问话,洪承畴心中有些紧张;

    以他对皇上的了解,这次皇上的天平应该朝向救援方向。

    关键时刻,陈新甲为了撇清自己的责任,他站出来道:“启奏皇上,如果洪大人需要10万以上的军力,那只能将蓟州镇、宣府镇,再加上山海关、宁远四地兵力全部派去驰援;

    可如果建虏分兵,派出一支5到7万军力,再次从蓟州镇或宣府镇入关,攻打京城,那该如何?”

    朝堂上除了首辅范复粹外,所有人都吓一跳;

    任何一个不懂军事的人,稍微想一想,就知道后果。

    崇祯9年、崇祯11年建虏入关都给了大家深刻的印象。

    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站出来说道:“本兵大人,你这是危言耸听!长建虏的声势,灭我大明的威风。

    建虏怎么可能有这么雄厚的兵力?

    而且,如果他们分兵到达“喜峰口”或“独石口”,我大明也来得及探测,做好防备。”

    这时候,范复粹知道自己要站出来了,否则会染成大祸,他拱手道:“启奏皇上,老臣认为,陈大人的假设不可不预防。

    如果蓟州镇和宣府镇的兵力大部分撤走,我大明京冀地区几乎无战斗军队;

    如果驰援锦州的大明精锐主力回援京城,则难免被建虏军队追击,出现溃败现象。”

    这时候,没有官员敢启奏了,两难。

    如果不驰援,那么会导致失地失人,无法交代;

    如果驰援,一旦真的有建虏分兵,那么皇上和京城都有重大危险。

    这时候,崇祯皇帝本想开口,让众官员下次朝会决定此事;

    然而,兵部尚书陈新甲为了降低自己风险,他再次拱手道:“启奏皇上,这建虏分兵的可能,是周国舅出京城前,到臣府上提出来的。”

    崇祯和众人一听,皆再次热闹起来。

    左都御史站出来道:“启奏皇上,臣弹劾周国舅。他非兵部官员,又不懂兵,如何做出此等预测来危言耸听。

    他严重动摇朝廷信心和威信。”

    这时候,内阁成员陈演、魏照乘、张四知好像商量好了一样,纷纷站出来说道:“臣附议!”

    崇祯知道事情不好办了!

    不是周铉的事情,而是锦州围城的事情不好决议!

    他觉得很棘手!进退两难!

    于是,他宣布退朝,宣周铉赶紧回京,待他回来后再做商议。

    历史上“松锦之战”决议就这么被搅黄了;

    即使兵部尚书陈新甲不说,内阁首辅范复粹也会说;

    只要说了建虏分兵可能,那么大家都会害怕,害怕了才会有改变。

    

    (。手机版阅读网址:

章节目录

大明末年:我的快乐奋斗史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本书只为原作者光阴的赞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68章 辽东战事,大明末年:我的快乐奋斗史,一本书并收藏大明末年:我的快乐奋斗史最新章节 伏天记一本书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