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昙好生厉害,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竟一口气列举出了三条理由,且皆在情理之中,只听得皇帝司马衍眉头不由得紧皱起来,心中叹道:“朕还是轻看了郗昙,没想到此人竟有如此口才,不仅是滴水不漏,且句句在理,令朕无法反驳。看来,今日之事或许只有作罢了……”只因为郗昙一番话,皇帝便有了打退堂鼓的念头。

    不过,从事中郎庾翼亦非常人,加上本就是皇家外戚,他深知今日之事已不仅仅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桓温的生死之事了,而是关系到了权力的的制衡,甚至是在朝堂之上的话语权,因此,这不是他一个人的战斗。庾翼今日只可赢不能输。

    “呵呵,郗重熙好口才,庾翼领教了。不过,先生欲以唇枪舌剑,便要颠倒黑白,搅乱是非,未免可笑了吧!“庾翼先是讥讽了郗昙一句,然后,对司马衍躬身施礼道:”陛下,臣闻春秋有云‘不复仇,非子也。’,‘父不受诛,子复仇可也。’布衣百姓亦如此,何况桓彝乃一代忠臣,为抗击叛贼而遭人陷害,桓温为彝之长子,既知仇而不报,不孝也!其枕戈泣血三载以待时机而报血仇,乃真英雄,至孝之人也,不仅无罪,且应张榜天下,恢复爵位,征辟入朝,以为朝廷所用,报效国家才是。相反,若是依郗先生之法,治了桓温之罪,岂不是令忠义之人齿寒?试想,若天下人皆因此为例,何人还敢挺身而出匡扶正义,何人还会记得恢复河山之志?庾翼倒是想问问郗先生,难道你已经习惯了如今的偏安,忘却了江北的大片河山和黎民百姓了吗?难道你是想用这般的巧舌如簧来掩饰贪生怕死的本性吗?“

    “你……你……你这是……”郗昙语塞,没想到庾翼会这样直接质问,竟然用偷换概念的方式,把问题转移到了考量他的忠心上来。

    庾翼却不给郗昙喘息之机,直接跪倒在地又对皇帝连声说道:“臣有罪,臣有罪啊!“

    ”舅父,请起,舅父何罪之有?“

    庾翼不肯起来,伏地继续说道:”朝廷自被迫南迁仅仅不过二十载,臣原本以为国仇家恨应记忆犹新,上至百官下至黎民均应卧薪尝胆,以图有朝一日大军北伐恢复山河,可是,今日庾翼才终于明白了,原来那并非是所有人之夙愿,江南之地似乎已经成了某些人的温柔乡,什么北伐、什么大业都只是说说罢了。臣为陛下痛心,更因为臣之无能而感到万分自责,臣不敢想,倘若有一日北方那些虎踞之族踏过长江,兵临城下之时,还有没有臣子能挺身而出,为国尽忠啊!呜……呜……“庾翼越说越激动,说之动情之处居然呜咽起来。

    他这一出,不仅郗昙没有料到,就连少年皇帝司马衍也是深受感动,所有新愁旧念一股脑的涌上心头,不由自主的也长吁短叹起来。

    不过,这一下那原本成竹在胸的郗昙却乱了阵脚,也是慌忙伏倒于地,连声说道:“恢复山河之志臣绝不敢忘,臣甘愿为陛下做马前卒,肝脑涂地万死不辞。一切均由陛下做主,臣绝无异心。”

    事到如今,谁胜谁负,所有一切都已明了了,正所谓“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尽管只是一场口舌之战,却并不亚于战场之上真刀真枪的较量,也许,这就是“智斗”。

    即然胜负已分,更何况这样的结局是完全称了司马衍之意的,故而他占了先机便是,没必要将郗昙赶尽杀绝,还应以安抚为主。

    “诶?重熙言重了,今日之事只是你与庾卿的一场论道而已,论道便是要各抒己见、各执一词,有理者而胜之,无关其它,卿家万不可多心啊!何况郗司空乃先帝托孤老臣,朕安能不明了卿家对朝廷社稷之赤诚之心呢?快快请起,快快请起!”司马衍口气温和地对郗昙说道,也用另一种方式再一次宣示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此时此刻的郗昙自知败落下风,只能暗恨自己不够沉稳,面对皇帝如此态度,当然除了谢恩顺势下了台阶之外,什么也不能做了。

    于是乎,司马衍趁热打铁颁布赦免诏书:龙亢桓氏一门忠烈,乃朝廷社稷之忠良,桓温为父报仇,诛灭奸佞,实为义举,当褒奖于天下。如今正值朝廷用人之际,吾皇求贤若渴,故征辟桓温入朝。钦此……云云。诏书大致意思便是如此,关键更绝的是,这诏书司马衍竟然是命郗昙,郗秘书郎执笔所书,再由中书省颁布下去的。虽然只是一件小事,却令司徒王导甚是难堪,尽管整件事他都未曾露面,更没有显露出任何态度。但是任何局内人都很清楚,一桩小事情的背后,其实有着两种势力的博弈,当初,知晓了庾翼进宫献计后,是郗昙主动请缨,且打了定能完胜的保票,王导这才安排了这一出戏的。而结果却出乎其意料,没想到郗昙空有其表,临阵自乱阵脚,反而让皇帝与庾翼演了一出双簧。征辟一个小小的桓温并无大碍,王导不相信皇帝用了桓温,能掀起多大的波澜,只是这一回让庾氏外戚占了上风才是令他感到不爽的。这也间接导致了郗昙的被雪藏,一直到了其中年才被慢慢启用,此乃后话。

    且说桓温如同坠入梦境一般,短短几日人生便经历了大起大落,刚刚还是连杀三人的杀人凶手,此时竟摇身一变成了忠勇可嘉,为朝廷表彰的义士,人生境遇如此,真是令人嗟叹!

    桓彝生前万宁县男之爵位顺理成章被桓温继承,桓温亦名正言顺挤入了士族上层,只是这与其报国的宏图伟志还相距甚远。桓温更是个知恩图报之人,很快便知道了自己能够化险为夷,平步青云并非是什么祖宗庇佑、苍天有眼,而是在关键的时间得贵人出手相助,而且倘若自己日后想继续在朝野施展抱负,也必须依靠某些力量才行。

    于是,将老母好生安顿于宣城后,这一日清早,桓温乘船只身前往都城建康。

    宣城乃属扬州治下,所距建康路途并不遥远,同日未时,桓温便到了都城。前文有述,建康城始建于孙吴时期,虽然经历了多年战乱,但仍可谓是气势恢宏,城内外水系四通八达,都城南面正门即宣阳门,再往南五里为朱雀门,门外有跨秦淮河的浮桥朱雀航。宣阳门至朱雀门间五里御道两侧布置官署府寺。建康南迁人口极多,其中士族大多居于秦淮两岸之地。至于,桓温此行要见之人正居住于秦淮河南岸的乌衣巷。

    请收藏本站:https://xn--vhq3mx5ihyek0khm6c62n.com

章节目录

狼伺伺狼喂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本书只为原作者垚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七章 舌辩(二),狼伺伺狼喂虎,一本书并收藏狼伺伺狼喂虎最新章节 伏天记一本书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