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有礼耕藉,帝播新种
二月的京城,春意渐浓。
随着万物复苏、冰雪消融,京畿一带的农田多了许许多多农夫的身影,勤劳的人们已经开始着手春耕事宜,甚至用春种培育春苗了。
这并不是一种孤例,而是辽阔华夏土地正在上演的主旋律,从南到北处处彰显充斥着农耕社会的气息。
此时居住在金碧辉煌皇宫中的大明帝王朱祐樘亦不在东暖阁处理政务,而是已经来到宫外,登上宫车前往城外的山川坛。
朱祐樘在看小说的时候,亦是有打造飞机、大炮和核潜艇的狂想,但真正来到这个时代后,却发现科技从来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哪怕连个弹簧都是有心而无力。
看着某些书中的“密匣直奏”很爽,只是自己真想要效仿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锁丢在了该死的二十一世纪。
至于自己心心念念的燧发枪,即便脑海中存在燧发枪还算完整的草图,但工部根本打造不出来,交由南京的汪直督造至今都没有消息。
到了这一刻,他总算知道前世的互联网巨头为何烧钱抢菜贩的饭碗,着实是想要科技创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就像你觉得指甲钳的原理是肉眼可见的简单,但你将草图给工部的官员和匠人,他们只能向你拼命叩头谢罪。
事实证明,除非伱拥有爱迪生的技能穿越过来,否则普通人来到了这个时代,还是要脚踏实地站在农业的根基上,然后慢慢推动科技和制造业进步。
正阳门直街已经被清场,皇家仪仗队浩浩荡荡地从正阳门出来,径直朝着位于官道西侧的山川坛而去。
若是以正阳门的廷伸线为中轴的话,东侧是山川坛,西侧则是天地坛。
值得一提的是,天地坛原本是以南北形式分开的,但朱元璋突发奇想,认为自己是天子,天是父,地是母,父母岂能分居,于是创立了天地同坛合祭之制。
山川坛是先农坛的前身,外有坛墙,里面则是太岁殿、神厨库、耕藉所、观耕台、具服殿、庆成宫、神仓及祭器库、神坛等。
“臣请恭请圣安!”吏部尚书李裕等重臣早已经等候在这里,显得恭恭敬敬地跪礼道。
虽然今日并不算是隆重的庆典,但这一天比较特殊,所有前来参加耕藉礼的很多官员都换了一套补服。
在这个农耕的社会里,耕作才是时代的头等大事。
朱祐樘此次是穿龙袍、头戴翼善冠而来,只是需要到具服殿换上黑色为主格调的周王祭服,然后上香祭祀先农、太岁、风云、雷雨、五岳、五镇、四海、四渎和钟山诸神。
祭台上已经摆上了牛、羊、猪三牲祭品,礼部官员遵照朱祐樘的旨意,已经大幅削减了言之无物的祭词。
朱祐樘在上香祭祀后,又到具服殿脱掉身上的祭服,换回属于自己帝王的原装,亦算是入乡随俗了。
祭祀完毕后,便来到耕藉所,在观耕台的南面有着一块面积为“一亩三分地”的田,六部九卿的官员都要在这里观礼。
“进耒!
“进鞭!”
“亲耕!”
……
由工部尚书贾俊和兵部左侍郎何琮纷纷送来物件,而后两名大汉将军扮作农夫在两侧扶犁,两个耆老则牵着一头温顺且断角的老黄牛。
值得一提的是,倒不是礼部出于安全的考量将老黄牛的角锯掉,而是选的时候便以此为标准,断角的上面还缠着棉丝。
朱祐樘在西苑骑马是越来越熟练,倒不担心这头老黄牛发疯。
原本只是装一装样子就行,只是赤着足踏在充满着泥土味道的松软泥土上,发现其实是一件十分有意思的事情。
刑部尚书杜铭等官员看到朱祐樘竟然没有不耐烦的神情,不由得面面相觑起来。
现在早朝都已经改为逢八上朝,日讲和经筵更是直接废除,却是没有想到这位帝王对非常规的耕藉礼反倒重视起来了。
不得不说,这位帝王的行事,有着让他们这帮臣子是捉摸不透,哪怕想要拍好马屁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三推三返礼!”
随着最隆重的亲耕礼开始,旁边响起西周流传下来的宫乐,编钟铜磬,黄钟大吕、萧笙簧笛合伴而奏,仿佛要带大家穿越时光回到上古时期。
每个时期都有着自己所追求的社会形态,而在封建时代的士大夫看来,只要恢复周礼时代便能天下大治。
正是如此,唐、宋、明都是努力效仿着周朝的礼仪,希望帝王效周王卑服等,而今又是要求帝王亲耕来宣教天下。
朱祐樘自然不会信奉这一套,亦不会信仰那个奴隶制的周朝,哪怕要真信亦只会相信共产主义。
且不说周朝有没有士大夫们所描绘的那么美好,而落后就要挨打早已经得到证实,伟人所提倡的“发展才是硬道理”方是至理名言。
朱祐樘虽然很想要改变有关理念和信仰的东西,但让一个人捐出一个亿很容易,但让他捐出一百块很难,因为他真的有一百块。
你跟奴隶主宣扬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社会是行不通的,他们的日子过得很好很好,凭什么要改变呢?
朱祐樘知道想要改变这一切,那就要先成为一位真正能生杀予夺的帝王,不然甩出《资本论》也是自己唱独角戏。
“天子礼毕!”
礼部左侍郎徐琼早已经站在田边,急忙扶着朱祐樘上来道。
其实在场的官员倒不见得全都开心,礼部右侍郎刘健的心情显得非常烦闷,而今他跟徐溥两位帝师都被沦为朝堂的边缘人物。
特别在最新由吏部尚书李裕所主持的京察中,已经不再以德行为考核的第一标准,却是重于官员的实务,历来他们礼部是稳稳的上等,但现在反而沦为了下等。
原本他还想以自己在礼部的声望来压徐铭一头,但自己所笼络的底班已经岌岌可危,面临免官或外放的风险。
朱祐樘从松软的田地上来后,看到身上的衣服和脚都沾了泥土,便回具服殿洗足,同时按流程换上一套新龙袍。
在这一场礼仪里,他便要更衣三次,偏偏帝王穿衣是一件比较频繁的事情。
朱祐樘坐在椅上享受着温水浴足,藩金铃此次仍旧随行过来,正小心翼翼地帮朱祐樘嫩白的双脚洗去田泥。
虽然她还是乾清宫里的宫女,由于最近时不时便得到临宠,而今地位可谓是水涨船高,而足间的挂铃亦是换上名副其实的金铃。
“陛下,在田里赤足踩泥是不是很好玩?”牛蒙蒙由忠心而受宠,给朱祐樘送上茶盏便好奇地道。
朱祐樘看着这个脸蛋红彤彤、眼睛一片雪亮的活泼少女,便是无奈地道:“等哪天朕从海外弄回土豆,在西苑开拓一块田,交由你来打理!”
“什么是土豆?能吃的吗?”牛蒙蒙的眼睛微亮,却是困惑地道。
朱祐樘没有理会这个好奇心十足的少女,便在藩金铃的引领下开始穿衣,而今的藩金铃升格为贴身贴床宫女。
耕藉礼并没有结束,还需要到北边观耕台的宝座上观礼。
朱祐樘在重回到这里的时候,尚书和九卿官员行“九推九返礼”已经接近尾声,正是由最后的礼部左侍郎徐琼行耕藉礼。
徐琼整张老脸涨红,倒不是被尿憋的,而是能够被恩准参与,证明离礼部尚书的位置仅仅半步之遥了。
从南京国子监祭酒到礼部左侍郎本就是一个梦,而今又看到礼部尚书的宝座在朝它招手,如何不让他感到兴奋呢?
随着九卿的“九推九返礼”结果,而后由顺天府尹宋澄带领数十名老农耕完一亩三分地内的剩余农田。
礼部右侍郎刘健成为一个怨妇,看到春风得意的马屁精徐琼满脸涨红,却是感慨着这个世道不公。
明明他才是品德高尚的正义君子,是清流的中流砥柱,更是新君的帝师,但自己竟然得不到重用。
“播种!”
在犁田完结后,这场耕藉礼并不仅限于仪式,而是还要在这一亩三分地中耕种,接下来还要打理和收成。
“稻!”
“黍!”
“粟!”
“麦!”
“菽!”
“棉花!”
……
原本按着一贯的耕藉礼是要种上五谷,但朱祐樘特意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在五谷中加种了棉花。
“棉花,这是唱哪一出呢?”
“周朝好像没有棉花此物吧?”
“莫不是刘棉花举荐,要做实刘棉花之称?”
“天子关心百姓御寒之衣,此乃是仁政也!”
……
在得知弘治在这场隆重的耕藉礼中加种棉花,虽然很多官员都感到了诧异,但众官员都默默接受着这个结果,甚至直接推崇弘治这个举动。
吏部尚书李裕、刑部尚书杜铭和户部尚书李嗣都已经是门党,而工部尚书贾俊、礼部左侍郎徐铭和兵部左侍郎何琮都是千方百计想要抱紧朱祐樘的大腿。
经过去年的朝堂斗争后,敢于跟朱祐樘唱反调的清流吏部左侍郎徐溥和礼部右侍郎刘健等都被压制,而今皇权慢慢已经得到了彰显。
特别朱祐樘将文臣和武勋都踢出了十二营,现在十二营彻底落在朱祐樘身上,他们在京城已经很难跟朱祐樘叫板了。
至于李裕等重臣,在经过这段时间的接触后,早已经摒弃早前衣柜太子的观感,却是知晓朱祐樘是一个拥有雄才大略的君主。
单从盐政的成效来看,本已经被百虫侵体的政体系统,开中法一度变得岌岌可危,但这位少年帝王愣是窥见了症结所在。
能窥见只能说是慧根,但如果能够进行解决,那么才是真正的明君,而朱祐樘已经正式超越了宪宗。
刚刚扬州已经传来最新消息,王越和汪直在扬州再度联手挖出了扬州的一窝蛆虫,甚至军政系统的官员都涉及其中。
若说早前朝堂对扬州盐政体系官员还有庇护的声音,但在得到以李之清为首的盐政官员每年竟然可以瓜分几十万银,便是纷纷闭上了嘴巴。
随着这一窝蛆虫被挖出来,一旦大明盐税能恢复到宋时一半税收的水准,大明的财政都能够得到极大的改善。
现在弘治在这一场耕藉礼中加种棉花,自然不可能是胡闹,想必是另有深意。
五谷和棉花种子纷纷埋进了土里,这里将会孕育出一片生机,而棉花是朱祐樘在弘治元年种下的第一颗种子。
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大家按惯例举办了酒宴,而朱祐樘对所有参与到耕作的官员和百姓都进行了恩赏。
朱祐樘在行赏的时候,对户部右侍郎兼总督粮储的刘忠认真地叮嘱道:“刘卿,棉花之事务必重视起来!”
强军之路离不开强有力的财政支持,而纺织业无疑是最佳选择。
以英国为例,其1802年纺织品的出口额超过780万英镑,是当时最大的创汇产品,亦是英国能够四处征战的底气所在。
第二次世界后,英国之所以衰弱,正是美国、日本、西德和意大利趁机发展纺织业,从而抢占世界的纺织业市场。
至于为什么重视棉布,而不是丝绸呢?
虽然丝绸同样冠绝全世界,但终究是奢侈品。不说是海外,哪怕是大明本土,亦没有多少人能够穿得起的。
另外,棉布才是规模性产品,需要大量的纺织工人,而今给全世界输送纺织品并不是最终目的,更重要还是打下华夏的工业基础。
正是如此,只要大明能够成为全世界的纺织中心,那么自己的强军之路才有源源不断的子弹,到时在世界地图上想打谁便打谁。
“臣领旨,定不负陛下所望!”刘忠是很传统的忠臣,当即便一本正经地表态道。
从雍城县将李敏所贪墨的巨额赃银解押归来后,由于叶淇不能完成购银的差事而上疏请辞,他便接替了户部右侍郎一职,故而一直对朱祐樘的恩宠是心存感激。
侍到这一切结束后,朱祐樘乘坐宫车浩浩荡荡地返回北京城,只是没有返回紫禁城,而是拐向西苑。
历史发生了一点小小的偏差,随着一座名为养心殿的宫殿拔地而起,大明的权力中心将由乾清宫东暖阁西移,而皇权势必变得更加集中。
请收藏本站:https://xn--vhq3mx5ihyek0khm6c62n.com
二月的京城,春意渐浓。
随着万物复苏、冰雪消融,京畿一带的农田多了许许多多农夫的身影,勤劳的人们已经开始着手春耕事宜,甚至用春种培育春苗了。
这并不是一种孤例,而是辽阔华夏土地正在上演的主旋律,从南到北处处彰显充斥着农耕社会的气息。
此时居住在金碧辉煌皇宫中的大明帝王朱祐樘亦不在东暖阁处理政务,而是已经来到宫外,登上宫车前往城外的山川坛。
朱祐樘在看小说的时候,亦是有打造飞机、大炮和核潜艇的狂想,但真正来到这个时代后,却发现科技从来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哪怕连个弹簧都是有心而无力。
看着某些书中的“密匣直奏”很爽,只是自己真想要效仿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锁丢在了该死的二十一世纪。
至于自己心心念念的燧发枪,即便脑海中存在燧发枪还算完整的草图,但工部根本打造不出来,交由南京的汪直督造至今都没有消息。
到了这一刻,他总算知道前世的互联网巨头为何烧钱抢菜贩的饭碗,着实是想要科技创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就像你觉得指甲钳的原理是肉眼可见的简单,但你将草图给工部的官员和匠人,他们只能向你拼命叩头谢罪。
事实证明,除非伱拥有爱迪生的技能穿越过来,否则普通人来到了这个时代,还是要脚踏实地站在农业的根基上,然后慢慢推动科技和制造业进步。
正阳门直街已经被清场,皇家仪仗队浩浩荡荡地从正阳门出来,径直朝着位于官道西侧的山川坛而去。
若是以正阳门的廷伸线为中轴的话,东侧是山川坛,西侧则是天地坛。
值得一提的是,天地坛原本是以南北形式分开的,但朱元璋突发奇想,认为自己是天子,天是父,地是母,父母岂能分居,于是创立了天地同坛合祭之制。
山川坛是先农坛的前身,外有坛墙,里面则是太岁殿、神厨库、耕藉所、观耕台、具服殿、庆成宫、神仓及祭器库、神坛等。
“臣请恭请圣安!”吏部尚书李裕等重臣早已经等候在这里,显得恭恭敬敬地跪礼道。
虽然今日并不算是隆重的庆典,但这一天比较特殊,所有前来参加耕藉礼的很多官员都换了一套补服。
在这个农耕的社会里,耕作才是时代的头等大事。
朱祐樘此次是穿龙袍、头戴翼善冠而来,只是需要到具服殿换上黑色为主格调的周王祭服,然后上香祭祀先农、太岁、风云、雷雨、五岳、五镇、四海、四渎和钟山诸神。
祭台上已经摆上了牛、羊、猪三牲祭品,礼部官员遵照朱祐樘的旨意,已经大幅削减了言之无物的祭词。
朱祐樘在上香祭祀后,又到具服殿脱掉身上的祭服,换回属于自己帝王的原装,亦算是入乡随俗了。
祭祀完毕后,便来到耕藉所,在观耕台的南面有着一块面积为“一亩三分地”的田,六部九卿的官员都要在这里观礼。
“进耒!
“进鞭!”
“亲耕!”
……
由工部尚书贾俊和兵部左侍郎何琮纷纷送来物件,而后两名大汉将军扮作农夫在两侧扶犁,两个耆老则牵着一头温顺且断角的老黄牛。
值得一提的是,倒不是礼部出于安全的考量将老黄牛的角锯掉,而是选的时候便以此为标准,断角的上面还缠着棉丝。
朱祐樘在西苑骑马是越来越熟练,倒不担心这头老黄牛发疯。
原本只是装一装样子就行,只是赤着足踏在充满着泥土味道的松软泥土上,发现其实是一件十分有意思的事情。
刑部尚书杜铭等官员看到朱祐樘竟然没有不耐烦的神情,不由得面面相觑起来。
现在早朝都已经改为逢八上朝,日讲和经筵更是直接废除,却是没有想到这位帝王对非常规的耕藉礼反倒重视起来了。
不得不说,这位帝王的行事,有着让他们这帮臣子是捉摸不透,哪怕想要拍好马屁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三推三返礼!”
随着最隆重的亲耕礼开始,旁边响起西周流传下来的宫乐,编钟铜磬,黄钟大吕、萧笙簧笛合伴而奏,仿佛要带大家穿越时光回到上古时期。
每个时期都有着自己所追求的社会形态,而在封建时代的士大夫看来,只要恢复周礼时代便能天下大治。
正是如此,唐、宋、明都是努力效仿着周朝的礼仪,希望帝王效周王卑服等,而今又是要求帝王亲耕来宣教天下。
朱祐樘自然不会信奉这一套,亦不会信仰那个奴隶制的周朝,哪怕要真信亦只会相信共产主义。
且不说周朝有没有士大夫们所描绘的那么美好,而落后就要挨打早已经得到证实,伟人所提倡的“发展才是硬道理”方是至理名言。
朱祐樘虽然很想要改变有关理念和信仰的东西,但让一个人捐出一个亿很容易,但让他捐出一百块很难,因为他真的有一百块。
你跟奴隶主宣扬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社会是行不通的,他们的日子过得很好很好,凭什么要改变呢?
朱祐樘知道想要改变这一切,那就要先成为一位真正能生杀予夺的帝王,不然甩出《资本论》也是自己唱独角戏。
“天子礼毕!”
礼部左侍郎徐琼早已经站在田边,急忙扶着朱祐樘上来道。
其实在场的官员倒不见得全都开心,礼部右侍郎刘健的心情显得非常烦闷,而今他跟徐溥两位帝师都被沦为朝堂的边缘人物。
特别在最新由吏部尚书李裕所主持的京察中,已经不再以德行为考核的第一标准,却是重于官员的实务,历来他们礼部是稳稳的上等,但现在反而沦为了下等。
原本他还想以自己在礼部的声望来压徐铭一头,但自己所笼络的底班已经岌岌可危,面临免官或外放的风险。
朱祐樘从松软的田地上来后,看到身上的衣服和脚都沾了泥土,便回具服殿洗足,同时按流程换上一套新龙袍。
在这一场礼仪里,他便要更衣三次,偏偏帝王穿衣是一件比较频繁的事情。
朱祐樘坐在椅上享受着温水浴足,藩金铃此次仍旧随行过来,正小心翼翼地帮朱祐樘嫩白的双脚洗去田泥。
虽然她还是乾清宫里的宫女,由于最近时不时便得到临宠,而今地位可谓是水涨船高,而足间的挂铃亦是换上名副其实的金铃。
“陛下,在田里赤足踩泥是不是很好玩?”牛蒙蒙由忠心而受宠,给朱祐樘送上茶盏便好奇地道。
朱祐樘看着这个脸蛋红彤彤、眼睛一片雪亮的活泼少女,便是无奈地道:“等哪天朕从海外弄回土豆,在西苑开拓一块田,交由你来打理!”
“什么是土豆?能吃的吗?”牛蒙蒙的眼睛微亮,却是困惑地道。
朱祐樘没有理会这个好奇心十足的少女,便在藩金铃的引领下开始穿衣,而今的藩金铃升格为贴身贴床宫女。
耕藉礼并没有结束,还需要到北边观耕台的宝座上观礼。
朱祐樘在重回到这里的时候,尚书和九卿官员行“九推九返礼”已经接近尾声,正是由最后的礼部左侍郎徐琼行耕藉礼。
徐琼整张老脸涨红,倒不是被尿憋的,而是能够被恩准参与,证明离礼部尚书的位置仅仅半步之遥了。
从南京国子监祭酒到礼部左侍郎本就是一个梦,而今又看到礼部尚书的宝座在朝它招手,如何不让他感到兴奋呢?
随着九卿的“九推九返礼”结果,而后由顺天府尹宋澄带领数十名老农耕完一亩三分地内的剩余农田。
礼部右侍郎刘健成为一个怨妇,看到春风得意的马屁精徐琼满脸涨红,却是感慨着这个世道不公。
明明他才是品德高尚的正义君子,是清流的中流砥柱,更是新君的帝师,但自己竟然得不到重用。
“播种!”
在犁田完结后,这场耕藉礼并不仅限于仪式,而是还要在这一亩三分地中耕种,接下来还要打理和收成。
“稻!”
“黍!”
“粟!”
“麦!”
“菽!”
“棉花!”
……
原本按着一贯的耕藉礼是要种上五谷,但朱祐樘特意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在五谷中加种了棉花。
“棉花,这是唱哪一出呢?”
“周朝好像没有棉花此物吧?”
“莫不是刘棉花举荐,要做实刘棉花之称?”
“天子关心百姓御寒之衣,此乃是仁政也!”
……
在得知弘治在这场隆重的耕藉礼中加种棉花,虽然很多官员都感到了诧异,但众官员都默默接受着这个结果,甚至直接推崇弘治这个举动。
吏部尚书李裕、刑部尚书杜铭和户部尚书李嗣都已经是门党,而工部尚书贾俊、礼部左侍郎徐铭和兵部左侍郎何琮都是千方百计想要抱紧朱祐樘的大腿。
经过去年的朝堂斗争后,敢于跟朱祐樘唱反调的清流吏部左侍郎徐溥和礼部右侍郎刘健等都被压制,而今皇权慢慢已经得到了彰显。
特别朱祐樘将文臣和武勋都踢出了十二营,现在十二营彻底落在朱祐樘身上,他们在京城已经很难跟朱祐樘叫板了。
至于李裕等重臣,在经过这段时间的接触后,早已经摒弃早前衣柜太子的观感,却是知晓朱祐樘是一个拥有雄才大略的君主。
单从盐政的成效来看,本已经被百虫侵体的政体系统,开中法一度变得岌岌可危,但这位少年帝王愣是窥见了症结所在。
能窥见只能说是慧根,但如果能够进行解决,那么才是真正的明君,而朱祐樘已经正式超越了宪宗。
刚刚扬州已经传来最新消息,王越和汪直在扬州再度联手挖出了扬州的一窝蛆虫,甚至军政系统的官员都涉及其中。
若说早前朝堂对扬州盐政体系官员还有庇护的声音,但在得到以李之清为首的盐政官员每年竟然可以瓜分几十万银,便是纷纷闭上了嘴巴。
随着这一窝蛆虫被挖出来,一旦大明盐税能恢复到宋时一半税收的水准,大明的财政都能够得到极大的改善。
现在弘治在这一场耕藉礼中加种棉花,自然不可能是胡闹,想必是另有深意。
五谷和棉花种子纷纷埋进了土里,这里将会孕育出一片生机,而棉花是朱祐樘在弘治元年种下的第一颗种子。
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大家按惯例举办了酒宴,而朱祐樘对所有参与到耕作的官员和百姓都进行了恩赏。
朱祐樘在行赏的时候,对户部右侍郎兼总督粮储的刘忠认真地叮嘱道:“刘卿,棉花之事务必重视起来!”
强军之路离不开强有力的财政支持,而纺织业无疑是最佳选择。
以英国为例,其1802年纺织品的出口额超过780万英镑,是当时最大的创汇产品,亦是英国能够四处征战的底气所在。
第二次世界后,英国之所以衰弱,正是美国、日本、西德和意大利趁机发展纺织业,从而抢占世界的纺织业市场。
至于为什么重视棉布,而不是丝绸呢?
虽然丝绸同样冠绝全世界,但终究是奢侈品。不说是海外,哪怕是大明本土,亦没有多少人能够穿得起的。
另外,棉布才是规模性产品,需要大量的纺织工人,而今给全世界输送纺织品并不是最终目的,更重要还是打下华夏的工业基础。
正是如此,只要大明能够成为全世界的纺织中心,那么自己的强军之路才有源源不断的子弹,到时在世界地图上想打谁便打谁。
“臣领旨,定不负陛下所望!”刘忠是很传统的忠臣,当即便一本正经地表态道。
从雍城县将李敏所贪墨的巨额赃银解押归来后,由于叶淇不能完成购银的差事而上疏请辞,他便接替了户部右侍郎一职,故而一直对朱祐樘的恩宠是心存感激。
侍到这一切结束后,朱祐樘乘坐宫车浩浩荡荡地返回北京城,只是没有返回紫禁城,而是拐向西苑。
历史发生了一点小小的偏差,随着一座名为养心殿的宫殿拔地而起,大明的权力中心将由乾清宫东暖阁西移,而皇权势必变得更加集中。
请收藏本站:https://xn--vhq3mx5ihyek0khm6c62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