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入幕之宾

    崔澈倒不意外房彦谦能与赵穆、王当万相识,这老小子在北齐灭亡后,四处奔走联络,妄图复国,与二人称得上是同道中人。

    他也清楚,赵穆、王当万找上自己,肯定是房彦谦与他们透露了些许内幕。

    房彦谦作为录事参军,崔澈的亲近幕僚,知道的事情必然要比外人更多,这才让赵穆、王当万认定崔澈心怀远大抱负。

    听得赵穆一番慷慨陈词,崔澈却还是冷言拒绝道:

    “二位若是为兴复高氏而来,只怕是找错了人,崔某祖父仕于前齐,为七朝元老,却被诬以汉臣谋反,蒙冤受戮,高氏与我有何恩义,偏要我搭上全家性命!”

    赵穆与王当万对视一眼,无奈道:

    “后主.唉!为尊者讳耻,其荒唐暴虐,赵某亦不愿多言,如今前齐宗室多以作古,唯有少数,配于蜀地,与故土隔绝,我等早已不抱复国之念。”

    崔澈闻言,脸色已经缓和下来,方才阴沉着脸,不过是故意为之。

    他可不想掺和进这群人的复国梦,哪怕真有一天竖起反旗,那也是他自己为主,绝不尊什么楚义帝,小明王。

    提了茶壶,为众人斟了七分满的茶水,崔澈笑道:

    “二位能够放下执念,着实可喜。”

    此时旁观的董敬终于开口:

    “明公出身显族,心胸大志,腹有良谋,乃当世之英雄,岂能郁郁久居人下。

    “山东士族,累世青紫,焕焉史牒,又岂能为关西茹毛饮血之辈所屈从!

    “明公身负山东士人之望,自当积蓄力量,静待时机,若天下有变,则振臂高呼,山东群雄,必然响应,关东百姓,自当箪食壶浆,以迎明公!”

    虽说杨坚篡国后,为关陇勋贵们恢复了汉姓,又复汉礼,但落在这群北齐旧臣眼里,不过是沐猴而冠,政治上的失意,并不妨碍他们在文化层面轻视关陇贵族。

    对于这种心态,崔澈最是了解,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寻求到心理上的慰藉。

    当初李渊娶走了窦家女,他也没少在私底下大骂这个赵郡破落户出身,或者高车乞伏李部的蛮人,居然敢冒认陇西李氏。

    至于李渊族属真相,崔澈根本就不知道,但他就是要认定对方无耻冒认,才能发泄夺妻之恨的怨气。

    董敬不鸣则已,一张口,就使崔澈脸色大变,他怒道:

    “圣人以女妻澈,你怎敢与我说此不忠不孝之言!”

    “董某为辅佐明公成就大业而来,若此心所付非人,明公尽可将我乱棍打杀!”

    说罢,董敬闭目待死。

    赵穆与王当万亦慷慨道:

    “我等诚心相投,欲助明公伟业,明公若不纳,但求速死,也能使天下士人,知晓明公忠君之意!”

    房彦谦急切之下,频频目视崔澈。

    崔澈回以一个放心的眼神,随即脸上绽放出灿烂笑容:

    “三位远道而来,澈又怎会加害,请吃茶。”

    崔澈逐一为他们递上茶杯,这才道:

    “关西之众把持朝政,山东之人有志难酬,此亦为崔某所恨也。

    “今日董公一席话,如醍醐灌顶,令澈拨云见日,茅塞顿开。

    “三位不惧杀身之祸,冒死来投,澈亦不敢欺瞒,澈虽有大志于天下,然今四海升平,百姓乐业,只得静待天时!”

    房彦谦感叹道:

    “隋主非昏聩之辈,国力亦蒸蒸日上,这天时尚且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

    董敬、赵穆、王当万三人随之哀叹,董敬此前说天下有变,则振臂高呼,说得倒是轻巧,但他也不知道这天下究竟会不会生变。

    崔澈却笑道:

    “诸君无需沮丧,天下生变,正应在储位之上,晋王与澈友善,贤名远扬,然澈却深知其人薄情寡义,好大喜功,若晋王为天下主,必滥用民力,征伐随心,天下定会生乱!”

    四人闻言,脸上都泛起喜意,他们当然知道崔澈与杨广之间的关系,自然不会怀疑崔澈的判断。

    “赵穆愿辅佐明公,助晋王夺嫡,待天下动乱,为明公前驱!”

    “王当万亦然,愿为明公赴死!”

    “明公既有此志,董敬又怎敢惜力!”

    赵穆、王当万、董敬三人伏拜道。

    崔澈正要将三人扶起,却见房彦谦亦拜请道:

    “房某入关仕隋,屡遭排挤,幸得明公简拔,过府征辟,方能容归故里。明公待房某恩义深厚,房某今日既知明公之志,又怎能无动于衷,若明公不弃,房某愿效犬马之劳!”

    崔澈心中感慨,自己为了拉拢房彦谦所付出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

    他将四人扶起,动容道:

    “能得四位贤士辅佐,崔某如鱼得水,今日,我崔澈立誓,此生必不辜负四位先生!”

    随即崔澈拜董敬为记室参军,而赵穆、王当万二人是朝廷钦犯,崔澈为稳妥起见,为二人改换姓名,为府中宾客,遇事不决,便召二人相商。

    收下赵穆、王当万后,崔澈才知晓二人因心怀忧虑,故而早生华发,相貌显老,看上去五旬年纪,实际也才四十才出头。

    安排了董敬入职,又将赵穆、王当万在崔府之中安置,二人家眷早已失落,崔澈得知此事又命人在暗中寻访。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居然真的在河北找到了二人家眷,并接来了东阳安置。

    经此一事,赵穆、王当万更是死心塌地,一心追随崔澈,再也没起过恢复高齐的心思。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开皇四年(584年)八月初三,杨坚同意了崔澈所请,念在百姓遭受水灾,生活贫苦,故而下诏免去青州等地今年租税。

    政令下达至青、胶、光、莒四州,百姓无不欢腾。

    崔澈当然不是一个做了好事,却甘于默默无闻的人。

    街头巷尾开始出现许多流言,说圣人初始不肯,是崔澈据理力争,连上奏疏,这才为四州百姓求来了免除租税的恩旨。

    许多百姓听说后,来到总管府拜谢,崔澈却又推功于上,驳斥流言,但四州百姓却认定了是崔澈为他们求来的恩旨。

    请收藏本站:https://xn--vhq3mx5ihyek0khm6c62n.com

章节目录

重生周隋之际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本书只为原作者采莲的何田田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127章 入幕之宾,重生周隋之际,一本书并收藏重生周隋之际最新章节 伏天记一本书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