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十月癸丑,姜沃陪同袁天罡离开长安。

    马车驶出长安城东门,经过名为灞桥的一座石桥。

    灞桥建于开皇年间门,桥边遍植青柳,一向是送离之处。灞桥风雪也是关中盛景之一。

    袁天罡告老还乡离开长安,连太史局内都有许多人都不知,他只告知了几个经年旧友其中李淳风已于皇城中送别过,因而灞桥上来送袁天罡的,只有玄奘法师和孙思邈这两位多年老友。

    姜沃看到灞桥长亭中两个熟悉身影时,忙令车驾停下,自去请两位先生过来。

    孙思邈与玄奘法师上了马车,两位各有别礼赠与袁天罡。

    孙思邈送上的是几本医书,和一箱成药。袁天罡一见就笑了,指着自己眼睛道“你不知我这眼竟还给我送书”若是七八年前,袁天罡是装的瞽目,那么这两年,就是真的眼睛不太好了。行走坐卧倒是没问题,但满是文字的书实是看不了了。

    与旁人不同,孙思邈似乎是被岁月遗忘了一般,这些年过去,与姜沃初见他时相比,几乎无甚变化。

    孙思邈拍了拍装着药的箱子对袁天罡道“药是给你的,这书”他转向姜沃“你拿着就是。”

    姜沃立刻领会想来是孙思邈得了圣人的话,又写了些新的保养之道,特意带给皇长子李承乾的。

    孙思邈送过药,玄奘法师则取出几份贝叶经文,又取出几份自己译的佛经手稿“从前鸠摩罗什法师译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今岁我再译,暂更名为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因有几个词还未斟酌定,就各写了一份,请袁仙师带上。”

    他也知道袁天罡眼睛不太好,直接就交给了姜沃。

    姜沃接过,低头去看。

    熟悉的经文映入眼中“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竟是前世极熟悉的心经。

    姜沃将贝叶经文和玄奘法师的手稿都仔细收好。

    媚娘站在窗边,抱着手炉看今冬第一场雪,并没有赏雪的兴致,只是有些担忧袁仙师和小沃才出发几日,长安城就开始下雪,不知他们路上是否也有冰雪阻隔只盼这一路风雪不要太大,若是赶不到驿站可就受苦了。

    还是想着姜沃的行装是她一一点过的,媚娘才觉放心些媚娘是跟母亲长途跋涉入长安的,自然知道赶路的难处。

    俗话说得好,穷家富路,只要马车足够,路上带多少东西真是都不嫌多。

    于是姜沃想图省事,好多器物想省减不带就都被媚娘严词拒绝,全都给她打包上了。

    最后姜沃看着满满两车东西,只好庆幸是跟着师父的车队,又有圣人首肯,派了侍卫随行,否则真是带不了这么些。

    媚娘抱着手炉看了一会儿风雪,之后便牢牢关上门窗,来到屋角放置衣裙的箱子前,伸手到许多衣裙底下去,拿出一个匣子。

    她又取出荷包里随身带着的钥匙,打开匣子。

    里面装着一封封的信。

    都是这两年姜沃写给她的。

    这两年夏日,她们总要分开几月因皇帝要去翠微宫避暑,翠微宫可不似九成宫般阔朗,皇帝也少带妃嫔过去。

    于是分开的那几个月,姜沃想到什么,就会给媚娘写成一封封的信。

    只是为了安全起见,姜沃从不托人送信,而是每隔一月回皇城太史局时,亲手把这月写的信交给媚娘。

    媚娘都一一留了起来。

    此时心中记挂远行人,就把这些信再次拿出来看。

    正看到姜沃今年夏日写的信

    皇帝做帝范十二篇传于太子,道此生治乱阐政之道,已尽在其中,令太子习读。

    自然,帝范这等书,其中具体内容只有太子和辅政的宰辅们能见到。其余官员们顶多耳闻这十二篇帝范的题录。

    姜沃就在信中一一记了下来。

    媚娘看着姜沃写下来的,圣人所拟的一个个躬政之道题录君体、建亲、求贤、审官凡此种种,共一十二项。

    只看到这些题录,便不由心向往之。

    真不知里头圣人又写了何等真知灼见,金科玉律。

    风打在窗户上的声音打断了媚娘的思绪。

    她转头去看,见外头树影摇晃,不由叹了口气,又在担忧姜沃路上情形。

    更怅然想起自贞观十一年入宫,她们或有稍离,但每个新岁都是一起过的。

    可惜,这个元日,注定没法一起过了。

    冬日出行,又是深入蜀地,路上艰难实多。

    姜沃差点以为他们要在路上吹着西北风过年了。

    好在,腊月底,姜沃终于随着师父一起到了黔州。

    袁天罡出发前就与她道“当年我走遍蜀地,选了十来处山水灵秀之处,想要将来颐养天年。谁料咱们陛下眼光还是那么好,一下就挑走了我最心仪的一处。”

    一路上又颇多指点“圣人今岁已经开辟了古道水路,可将蜀中粮食直接运到京师蜀中可是要紧的粮仓,当年高祖开国之初,关中仓廪空虚,便多以蜀中粮草相济。”

    “当今圣人当年还做过益州道行台尚书令,亲监此事,可见蜀道的紧要。”

    若说从前,袁天罡教她,多是相面与谶纬之术。可这一回师徒二人的行程中,袁天罡点拨的却多有庶务政事。

    姜沃也不知是师父离了长安皇城,所以不忌讳谈论国事,还是师父已然看了出来,她曾经说过想一直留在朝堂上,并不是只是太史局这处朝堂。

    但袁天罡只要说,姜沃就都牢牢记下来。

    袁天罡师徒的车马先停在万岭谷外,等皇帝拨给的亲卫,拿着印信去通传。

    皇帝着意要保护嫡长子,曾给随护承乾的亲卫首领一道密旨和印信。

    若无持有印信的人前来此处,即刻驱离。若有硬闯、窥探不去者,则视为行为不轨,可就地格杀。

    半晌,有侍卫出来引着他们的车马进去,来到一处山间门别院门前。

    姜沃先跳下车,然后伸手把师父扶下来。

    正搀着袁天罡下车,就听门扉洞开的吱嘎声,转头便见门口站着一清朗峻立,身披玄色大氅的男子。

    袁天罡含笑问道“大公子,数年不见,别来无恙”

    若是李治踏进这座院落,必会觉得熟悉院中桌椅都是竹制,一株海棠树下还放着两把躺椅,一如昭陵凝英殿院中。

    李承乾已得了回禀,便道“实没想到还会有客来访。好在后头空着的屋子还有不少。”让两人暂坐,自有亲卫去替袁天罡师徒收拾两间门客房。

    袁天罡刚坐下,还未端起杯盏喝一口水,就听李承乾问道“袁仙师怎么忽然至此”顿了顿才继续问道“父皇圣躬无恙吧”

    “圣人正高居宫中老朽因年迈特向陛下乞骸骨还乡,是陛下惦记大公子,才令我师徒来探望一二。”又指着姜沃“老人家坐这么久马车,实在是骨头都被颠碎了,可得先去躺一躺。年后小徒会回京复圣命,大公子有话可向她说。”

    说完就虚弱起身,请求先去歇歇缓口气。

    李承乾看袁仙师这架势,大概自己要是不许,他就能就地倒下歇着,便点头道“袁仙师自便。”

    袁天罡行云流水般走向后院客房。

    留下姜沃一个人坐在李承乾对面,心中唯有一个感想谢谢你,师父。

    李承乾单刀直入问道“姜太史令,父皇如何”

    姜沃从前未跟李承乾打过任何交道,但今日一见便知,这是个很透的人,且全然直来直往也是,如今也没有任何需要他曲意之事了。

    这样的人,要与他说实话。

    若是扯谎或是敷衍,他便再也不会开口了。

    于是姜沃如实将皇帝这几年的事儿简略说来,又道“只是圣人的脉案唯有尚药局与孙神医可见,臣并不能知。”

    李承乾这才点了点头,。

    他见姜沃神色磊落无丝毫欺瞒,言谈俱实无虚,又想起当日在昭陵,稚奴曾提起过她两回,甚至还有一张房舍器具布置图是寻她标记过风水忌讳的显见与稚奴私交不错,李承乾的神色就放缓了些。

    索性继续问起他关心的人与事。

    虽说亲卫也会带来些长安城中的消息,但具体到公主太子等大人物,侍卫们也搞不清。

    李承乾先关心道“我离开京城那年,长乐与晋阳的都有些病弱,如今可还好”

    姜沃答曰“都好。长乐公主这些年随夫君赴任通州,每年元日前必归京陪伴圣人想来此时公主已然到长安了吧。”长乐公主,长孙皇后嫡长女,被皇帝许回长孙一族,夫君长孙冲,现任通州刺史。

    “晋阳公主若说起晋阳公主,还要先与大公子提一句您的乳母遂安夫人。大公子离开长安后,遂安夫人便出宫随孙神医学女医事,如今已经带出了数十位女医,散在长安城数间门坊子内。”

    “晋阳公主因常去探望遂安夫人,便常见孙神医公主聪慧,从前又常见尚药局请脉开方,在医道上颇有几份天赋,如今已然是孙神医的记名弟子,凡是孙先生在京中,公主就常去请教。”

    姜沃想到晋阳公主也不由笑了笑“公主还想过跟孙神医去游历四方,可陛下哪里舍得。”

    听她带着一点笑音,将两位最令他担忧的妹妹现状一一道来,皆是平安,李承乾心中不由也是一松。

    又接着道“那城阳如何”杜荷事涉东宫谋反,必是要死的,只可惜了妹妹。

    “圣人为城阳公主再指婚薛氏公主是先亲眼见过夫婿首肯的。”

    李承乾颔首“那便好。”

    至于幼妹,李承乾当日是亲眼见到父皇将妹妹许给郑国公魏征之子的,便只问过平安就罢了。

    剩下的

    “稚奴应该很好,东宫也是稳的。”李承乾看向姜沃,言辞依旧很直接道“不然你也难坐在这里了。”

    “倒是。”李承乾露出了一点好奇之色“李泰还活着吗”

    见姜沃点头,李承乾长长叹了口气“还活着啊。”

    姜沃您这遗憾失望的也太明显了。

    哪怕是第一回面对面交谈,姜沃心中也有些明悟。

    她望着眼前人毫无虚饰的神色,也觉心如明镜台比起昔日东宫中如履薄冰,如今能过这样每句话都全然出自本心的日子,大公子您,是不是更平静快活呢

    姜沃到蜀中没几日,便是贞观二十年的新岁。

    说来也奇,这竟然是姜沃过的最像前世的一个除夕根本没什么年味儿。

    李承乾大概是从前过了太多庆典盛大的除夕与元日,如今就变成了完全不爱过年的人,一应坐卧起息与往日并无分别。

    唯有院中被侍卫们换上的新桃符,那般新鲜的红色,才提醒路过的人,哦,已经过年了啊。

    这万岭谷安静的仿佛被遗忘在时空之外。

    不过姜沃觉得很放松。

    以后的她,应是再也没有能够无所事事的清闲元日了。

    过了贞观二十年的元宵节,姜沃便向师父辞行。

    她自然是很舍不得的这一别,只怕此生难再见。

    但她得赶回去。

    她怕来不及将黔州事带给皇帝。

    姜沃来辞行时,李承乾正坐在院中竹椅上看心经。

    闻言抬头“太史令要回京去了”

    “是,臣已瞧过大公子安好,当归京禀明圣人。”

    姜沃看得出如今的李承乾是真的心境平静,也惯了这种隐居生活。

    听侍卫们说,大公子一年四季常竹杖芒鞋入山。

    而且每次都带些他们看来奇奇怪怪的东西回来有时是几颗松果,有时是一把溪流下的鹅卵石,甚至还捡回过昏迷的松鼠和小鸟。

    这些日子,姜沃也见了几回李承乾披大氅持竹杖入山。

    亦见过他在院中坐着,花了一两个时辰,将许多带回来的落叶一片片擦干李承乾似乎有收集不同植株落叶的习惯。姜沃站在廊下,看到他手边的匣子里,装的全都是各色完整的落叶。

    他擦拭落叶时,神色很宁和也很专注。

    姜沃想,圣人听到这些一定会欣慰的。

    她一定要赶回长安去。

    风雪不能阻。

    李承乾颔首,表示已知她辞行之意“冬日路冷难行,太史令此去保重。”

    姜沃问道“大公子有无信物需要我带回长安”

    李承乾沉默片刻,忽然道“父皇之前,其实有让人给我带过一封书信,只是我没有回。”

    一来,不知该与父皇如何再如寻常父子般书信往来,二来若是自己回了此信,父皇会接着寄送下一封信函吧。

    然皇帝与废太子若书信来往多了,又置如今太子于何地呢

    李承乾想起那封信中,父皇问起“承乾,黔州多雨雪否”

    父皇,您是不是遇到了雨雪

    李承乾放下手里的心经,起身走到屋里,取了一个锁住的匣子出来。

    “太史令带给父皇吧。”

    姜沃小心接过“臣必带到。”

    匣子拿到手,发现重量不重。但姜沃还是担心里头是易破损之物,就按照前世包裹易碎物品之法,把这个匣子外包上一层略带弹性的皮革减震,另外再找了一个藤箱,把匣子放进去,又在两者缝隙间门牢牢塞满了麻纸。

    李承乾坐在那里,静静看完了她装藤箱的全程,这才重新拿起了心经。

    离开当日,姜沃再去与袁天罡叩首作别。

    她以后再也看不到袁师父在屋内晒太阳,或是在观星台上晒星星了。

    师父将屋子与屋内所有的藏书都留给了她。

    太史局,终是只剩下她一个人了。

    她忍泪拜。

    袁天罡扶起她,略带云翳的眼中,满是担忧。

    姜沃见此便努力笑着安慰道“师父放心,将来我掌太史局,必勤谨慎行,不堕师父仙师之名。”

    袁天罡却摇头道“小沃,若是你愿意一世留在太史局,做个掌历法天象的太史令,师父就没有什么不放心的。”

    他望定徒弟“可师父虽然老眼昏花,到底没有瞎你不只想留在太史局。”

    “这朝堂云波诡谲,你却想要走进去看一看,甚至伸手去握一握风云。”

    袁天罡的声音变得又无奈又担忧,像是一场打在落叶上的秋雨,带着簌簌凉意“孩子啊,你怎么就选了这样一条艰难的路。”

    姜沃终于忍不住落泪“师父”

    果然,一路上师父指点的都是蜀道运粮事,并不是意外。

    袁天罡轻轻抚了抚她的发顶,温声道“小沃,你真的决定了”

    姜沃用力点头“我决定了。”

    袁天罡沉默半晌方才叹息颔首,取过早就备在手边的玄奘法师所书心经送给弟子。

    姜沃摇头道“师父,这是玄奘法师特意送与您的。”

    袁天罡将经文放在她手中“我已如此经般心无挂碍。倒是你,前路漫漫,一定会有摇摆不定,煎熬困苦之时。”

    “到时候便看看此经文,要记得今时今日,你心中定志究竟为何。切莫迷失了前路本心。”

    姜沃这才双手握紧心经的贝叶经文与玄奘法师的译文。

    袁天罡起身道“此生师徒一场,原是意料之外的缘分。”

    “至今日已圆满。”

    “好孩子,去吧。”

    归京的路上,姜沃不用再顾及师父的身体受不住颠簸,因此一路急行,所有的餐食都未停下慢用,而是只在官驿换过马匹后就直接出发。

    一日两餐只在车上用水咽下去干粮,能果腹就算过去了。

    如此急行,一日便能行去时两日的路程。

    贞观二十年,二月。

    姜沃再次见到了灞桥。

    灞桥边,新柳已绿,碧丝万缕。,,

    请收藏本站:https://xn--vhq3mx5ihyek0khm6c62n.com

章节目录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一本书只为原作者顾四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72章 黔州之行,[大唐]武皇第一女官,一本书并收藏[大唐]武皇第一女官最新章节 伏天记一本书最新章节下载